著名连环画(经典连环画神秘岛创作者)
黑白彩色系列连环画(44集)著名中国连环画家、钢笔画翘楚——孙愚 (下)
1 杨科生下时既瘦小又赢弱,啼哭起来,声音是那样微弱和悲哀,在场的妇女们都说:“这真像是只小猫在叫哩!”
2 婴儿虽然奄奄一息,但还是活了下来。他时常坐在家里哭泣,不是由于寒冷,便是因为肚子饿。他的母亲是个贫穷的雇工,天天像寄居在别人屋檐下的燕子那样度日。
3 才8岁,杨克便开始去放猪放羊了。家里没有东西吃的时候,他便到树林里去采菌子。他只有一种爱好,那就是音乐,到处他都能听到美妙的声音。
4 刚过10岁,杨克就被派去干杂活。有一次,他呆呆地站在地里,听那风吹木杈的声音……监工一发现,就解下皮带,给了他一顿教训。
5 他常常在夜色中,跑到酒店那里,躲在墙下倾听着。酒店里面的人们在跳舞,小提琴轻快地奏着《奥贝列格》舞曲,大提琴用低沉庄严的声音伴和着。
6 有这样一把小提琴,会多么高兴啊!这样一只会唱歌的薄木板,只要用手拿一拿,就心满意足了,唉……这样的幻想常被巡夜人的叫声打断:“还不快回家去,你这个夜游神!”
7 后来,他自己用薄木板和马尾做了一把小提琴,虽然不能拉出像酒店小提琴那样优美动听的音乐来,但还是能发出轻得像苍蝇蚊子叫声那样的声音。就是这样的提琴,他也从早到晚地拉着。
8 他完全不像别的孩子,倒像他那把刚刚能发出一点儿声音的薄木板做成的小提琴。在青黄不接的日子里,他差点儿饿死了,因为他常常只能靠吃生胡萝卜和占有一把小提琴的愿望来过活。
9 庄院里的人也有一把小提琴,杨科常常匍匐在草丛中,尽量接近饭厅那敞开的大门,以便很好地看看那把小提琴——它就挂在饭厅的墙上。
10 一天晚上,饭厅里空寂无人,杨科非常渴望用手去摸一摸那把珍贵的小提琴,或者在跟前饱看一顿也好。可怜的杨科缩着身子,缓慢而恐惧地移动,终于进了饭厅……
11 在黑暗中,一不小心,杨科碰响了提琴弦。“谁在那里?”角落里发出一个粗壮的声音。火柴擦亮了,接着传来咒骂声,孩子的哭声……
12 第二天,可怜的扬科受到了村长的审讯。又瘦又小、伤痕累累的扬科,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这些人要对他干什么。
13 “把他带走,给他一顿教训。”于是,一个粗笨的家伙,把杨科带到谷仓里,按倒在地。每打一下,杨科就“妈妈,妈妈”地哭叫起来,直到叫声越来越弱……
14 母亲赶来了,苦苦哀求,让她带走儿子。
15燕子在樱桃树上歌唱,溪水那边也传来阵阵笛声。垂死的杨科脸上忽然放光了,他苍白的嘴唇里发出了轻微的声音:“妈妈……在天堂那里,上帝会给我一把真正的小提琴吗?”“会给你的,孩子,会给的!”母亲噙着泪水回答。
16 树叶在杨科的墓堆上簌簌地响着。安息吧,杨科!
九十年代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孙愚绘画的连环画《神秘岛》,这是根据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改编的。共编成上、中、下三册连环画,供计466幅。
描写的是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五个被围困在南军中的北方工作人员乘气球逃脱时,被风暴吹落在太平洋的一个荒岛上。五个人用集体智慧和劳动,制造出陶器、玻璃、风磨、电报机……最不可思议的奇迹是,每当他们在危急时刻,就会有一个神秘的人在暗中帮助他们。原来这个人就是海底两万里一书中的主人公、潜水船鹦鹉螺号的发明者、反抗压迫的战士——尼摩船长。荒岛上的这些人一直没有放弃返回祖国的努力,一天,他们终于登上了在格兰特船长的儿子罗伯尔指挥下的邓肯号,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2004年11月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了孙愚创作的连环画《孤岛历险记》。
这是孙愚运用数十年磨练形成的钢笔素描画风完成的一部心血之作。
故事发生在南半球的大洋洲上。这年夏季,新西兰首都奥克兰的蔡尔曼寄宿学校里十多个男孩在父母的同意下,利用暑假,计划做一次环绕新西兰北岛沿岸的海上旅行。他们当天下午踏上甲板,等待着游船“斯鲁吉号” 明日起航。就在起航前的这天夜里,船长和船员都离岸到酒吧喝酒去了。然而,游船的缆绳不知怎么被松开了,船慢慢地向大海漂去。在大风和巨浪的推动下,游船越漂越远,途中又和一艘大船相撞。在凶恶的大自然面前,孩子们接受了严峻的考验。
原中国连环画出版社副总编辑、当年《孤岛历险记》的文、画稿皆由他亲自约编、约绘的陈惠冠,在出版后记中告诉读者:“根据现代科幻小说的奠基人、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名著编绘的《孤岛历险记》连环画,在沉睡了近二十年之后,终于面世了。这是一部在连环画处于厄运时期出世的重磅级的连环画,它编绘严谨、严肃、高质量,全书八册,一千余幅。在连环画出版发行跌入低谷近二十年而尚未复苏的今天,这样大部头的作品能够破冰而出,实在不易。它反映了读者、连友、出版者对连环画艺术之爱的执着和坚韧。
……在这部作品中,孙愚运用数十年磨练形成的钢笔素描画风,精致、具体、理、意俱到地描绘了丰富的人物、山川,渲染了真实而神秘的场景、氛围。千余幅画面,一笔不苟,一气贯通,成功地表现了原著的精神风貌。他以这部力作,表示了他对连环画艺术不衰的深意和对一个新生专业出版社的支持。
然而,这样一部佳作在完成之后,竟然一下封进库房,积压近二十年而不得出版。
……在近二十年里,也积压着出版者重重的遗憾、无奈和焦虑。而从这部稿件自积极编创到忽而封进冷宫之突变,也反映了中国连环画跌入低谷之突然性和严重性,证明了低谷的出现并不是连环画的“寿终正寝”,并非自然“死亡”。
……今天,这部佳作终于破出冻土,与读者见面,值得庆贺,令人欣慰。最后,应当特别感谢孙愚先生的理解、容忍和宽厚,他为自己这部心血之作的出版等了近二十年! 陈惠冠 2004年8月3日 ”
孙愚说:“从50年代到80年代末,我几乎见证了连环画的整个发展过程。同时,由于笔耕不断,我成了中国连环画的创作年限最长、数量最多的作者之一。”“此时,两个孩子均已立业,没有了生活压力,我进入了完全自由创作阶段。凭借多年的积累,我转向了油画创作。”
有了几十年连环画和当年画人体解剖的基础,油画创作对于孙愚来说也算得上游刃有余。他说,“我要画我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期间,他一边进行大量风景画创作,一边不断临摹世界名画,绘画技艺由此精进。
孙愚的连环画作品——他用钢笔构筑的黑白世界,已成为众多读者喜爱和竞相收集的藏品。然而,当朋友们造访他的画室,面对琳琅满目的油画作品时,无不惊叹于他对色彩与光影的造诣之深。如今,孙愚把油画和连环画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创作了《神灯》油画形式的连环画组画。
油画《神灯》组画
孙愚对画油画有这样的体会:“虽然进行油画创作,但我时常会拿来与中国画做比较。其实,不论是中国画,还是西画,道理都是一样的。中国画的基本功是笔墨,油画讲的是‘滋润’,如果画面做到了‘滋润’,那么这个画家就已经掌握了调色的技巧,理解了油画颜料的性能。这好比是一个人的骨与肉。但是,不论中西,不论画派,绘画首先要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吧。对创作者而言,就是要有审美观,而这一美感,在绘画中,就像是一个人的灵魂!”
“中国画创作中,非常讲求‘一气呵成’。我觉得这‘一气呵成’,简直就是一个人的精气神。近年来,我在创作油画时,也力求做到这一点。由于油画颜料具有覆盖性,因而有人觉得油画可以反复涂改,而忽略了一气呵成。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绘画本来应该是充满激情的,而经过反复修改的画面,即使曾有激情,也会被消磨殆尽。面对这样的作品,就如同与一个呆板、萎靡的人相处,只会令人感到厌烦!”
母与子
妇女
春
提篮妇女
大师
草原笛声
沉思
祖孙三代
晨夜
树
读
东河小桥
归
都说“画如其人”,孙愚也曾戏言自己的画和自己的人一样,有一种安静、孤单的感觉。在这个变化迅疾的时代,正是这份安静、孤单,使他笔下的树木、山水,甚至日常景色,都散发着清雅、冷逸、空灵、圆通的意境,但同时又不乏生命的张力。
孙愚说:“这二十多年来,外面的世界各种变幻,与我皆是过眼烟云。我只知埋头于画室,徜徉于色彩、光影之中。个人与尘世渐行渐远,画作愈加宁静,声名也越发沉寂。只是最近,才开始邀请一些画友到我画室看看,偶尔参加一些画展。每每朋友看到我创作的油画作品,总不免有些惊异,也有所称赞。对我而言,作品能被画友读懂,甚感满足。”
“如今,我年已七十有余。从心所欲,唯有画笔,此生所系,也唯有画笔。以画会友,十分愉快。”
(待续)
图文:大关、赵刚(连趣网CEO)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