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没有退出机制如何退出(请先想好如何退出)
小海按:
合伙创业虽能集合各自所长,但也容易因为理解错位、认知不同或者利益分配而产生矛盾,甚至散伙,如果在合伙前就能用好坦诚沟通、共同目标、问责机制、共同的价值观等工具,或将帮助创业者化解风险。
先来看一个故事。
10世纪前后,欧洲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开始陆续派船出海,开拓海外贸易。听起来是一件很诱人的事情,遍地黄金的东方,说不定能大赚一笔。但是,一想到出发前既要掌握航海知识,又得有钱买船,还要支付起出海一趟的旅费,很多人就打了退堂鼓。
于是,跳出了两波人。一边是敢冒险,又懂航海技术的人。另一边是有钱,提供资助的人,两边一拍即合,有钱出钱来资助,有力出力去航海。等赚到了钱,利润对半分。
这就是合伙人的雏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同承担风险。如果一个人的能力不足以撑起一件事情的时候,找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个好办法。
合伙这种方式,虽能集合各自所长。但如果一开始,双方理解就是错位的,那么过一段时间,合作就肯定不顺利。
我们常说,在公司里,对于员工、管理者甚至是高管的要求,在决策前要充分讨论,但一旦决定就要无条件服从,这是职业化的表现之一。
但是对于合伙人,他们加入公司是把它当成了自己的来看的。虽然只有一部分,但这天然意味着,他不是来执行的,他是来参与决策的。
既然如此,有分歧,有理解的错位,就再自然不过了。一般有哪些错位?
(1)视野不同。有的人立足长期,可能短期涨势平平,但为今后蓄力。有的人立足短期,一时之间的爆发力很强,但是缺乏对长期的打算;
(2)对目标的实现理解不同。有的人觉得公司的成功是公司的,只有个人的成功才属于自己;
(3)贡献和权力不同。有的人只是拿到了公司的收益权,他考虑的更多可能是利润收入。有的人拿到了收益权和控制权,那么他可能会考虑公司的整体成长。
视野、目标、贡献的理解错位,带来了合伙人之间的分歧。
—1 —
求同存异 同频思考
有人问:我是一名创业者,有一个合伙人最近的个人品牌做的不错,这属于他的副业吗?我应该怎么和他沟通?
如果你们之前有约定。那么一定要坦诚沟通,告诉你的合伙人违反约定会给你带来哪些困扰。
不要责备人,单纯就事论事。越是复杂的语境下,越容易纠葛,越解决不了问题。与其越理越乱,不如提前坦诚沟通。
其实,每个人在书面协议之前,都已经默默在心里,签了一份隐性的心理契约。它不但是彼此对另一方的期望,还有对责任的承诺。
但是,它不像书面协议,白纸黑字,写的明明白白。它是藏着的,没说出来的,内隐的期望。而每个人都会天然的偏向自我,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也就意味着,这个心理契约有很多种版本的解释。如何统一?开诚布公的交流,努力互相理解对方的责任。
如果对方对你存在不信任,那么在他心里好不容易,零零散散搭建起来的,对你和组织的依存感,会瞬间倾塌。他会非常容易歪曲你的言论行为,甚至产生抵触心理。
大家的诉求不同。你得让你的伙伴发自内心地理解你的想法,他才能投入自己的工作,你们才能同频思考。
允不允许做副业?为什么不允许?什么是副业?
这些问题,首先需要达成共识。
—2 —
用共同利益追求情谊
所有的合作,都要先想好分手的脚本。如果有一天大家分开了,谁退出?怎么结算?各拿多少?这些都要先想好,还要写下来。把所有的丑话、算计,所有可能面临的危机,所有突如其来的获利,这些情况,都尽可能想到、列出来、讲清楚。
对一家公司的贡献,每个合伙人都有自己的标价,但没法统一。有的人会觉得我负责销售,我的贡献大,有的人会觉得我负责研发,我的贡献大。
为了促成合作,刚开始大家都会全力以赴。但是涉及到利益的时候,我们都容易卸下初期友善的面具,毫厘必分。
所以,一定要在开始就把奖励制度定好、签好。销售是拿提成的吗?是根据销售额吗?提成百分之几?如果业绩不达标,有惩罚吗?如果有,是什么样的?如果超额完成,有奖励吗,是怎么样的?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说过一句话,用兄弟情谊来追求共同利益,这是不长久的,一定要用共同利益追求兄弟情谊。
当然,你和合伙人,基本上不可能一辈子待在一家公司。每个人的人生轨迹不同。
他们只是暂时、碰巧选择了你,你也选择了他们。那么,怎么走好这段同行的路途?一起制定共同的目标。
所谓的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让组织上下一起协同。对于合伙人来说,也是一样。通过目标管理,大家明确自己是为什么而工作。最后每个人的目标汇合起来,就是公司这一整年的奔头。
—3 —
用问责机制来兜底
当建立了共识和原则后,需要通过问责制度,让我们对自己的承诺尽责。它的关键是让每个人感受到自己的行为或者决策,是否达到了别人的期望。并且由此,产生奖惩的后果。
问责该如何落实到日常工作呢?
比如,每周召开目标会议。在这个会议中,你和团队的每一个人,都要有推进最重要目标的记分表。在每一次重要目标会议上,每个人对直接影响引领性指标的事情做出计划,下一次在会议上汇报完成情况。
在最重要目标会议上建立的问责,是面向个人的问责,每个人对自己每周的工作计划负责。而且,在汇报结果的时候,每个人不只是在向老板汇报工作,也是在向其他人汇报。如果你没有做到在会议中承诺的,就相当于是失信于参加这个会议的所有人。所以,为了不失信于大家,每个人都会重视承诺的事情,会努力去做到。
你要相信一个大前提,每个人的利益都存在差异和矛盾。我们不追求绝对意义上的平等,公正。而是互利共赢。这不仅仅建立在个人需要的满足上,还有组织的核心利益。对于合伙人来说,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之前,用最底层的方式,约束自己对于组织的承诺。
这就是问责机制。
—4 —
共同的价值观
除了共识和机制,一开始就想好共同的“愿景、使命、价值观”也非常重要。
为什么?
以前微软的价值观有6个词:Passion(激情)、Take Big Challenge(接受巨大的挑战)、Accountability(负责可靠)、Open & Respectful(开放和尊重)、Self-critical(自我严格要求)还有 Integrity & Honesty(正直和诚实)。
这6个词刚出来的时候,微软上下掀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员工说,你凭什么定义我的价值观呢?
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大家发现有共同的价值观很有必要。一群有共同行事原则的人在一起工作,不累,好协作。这是价值观的第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义是,目标一致。
比如有一家创业公司已经10个人了,未来还会有更多伙伴。大家分别负责不同的版块,从策划、到决定再到执行,很多环节创始人都没有参与,都靠团队的判断力。如何才能保证判断力不走偏,需要心照不宣的共识。比如:坚决不做伤害用户体验的事情、对新事物保持探索的热情和渴望等。
这些共识的底层支柱就是,共同的价值观,公司如此,合伙人亦然。
这样,大家才不太可能在原则问题上有冲突。如果有,宁愿不要合伙。
另起炉灶,不是背叛。这是一个人选择的权利。如果产生分歧,不责于人,祝福他,并且反思自己。
合伙人制度为一个个满怀梦想的个体,铺就了一条共同搭伙实现的道路。但是这条道路一定一往无前,但绝非一帆风顺。猜忌、分歧、矛盾、口角,等等等等,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坦诚沟通、共同目标、问责机制、共同的价值观,这些工具可能帮助你化解难题。但是,不责于人、反求诸己,或许才是真正藏在背后的答案。
创业政策详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