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有什么好处与坏处(学书法有用吗也有用)
王永超 1988年生,201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21年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现任职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
王永超自述
作者:王永涛
来源:镜 堂
书法对外是无用的。无论从社会的实际用途,抑或对文字本身的表达,书法是无用的,甚至是阻碍的。比如书法人津津乐道的招商银行的楷体,中国银行的郭体,或者山东博物馆的异读----山东情妇馆/心系情妇坡,美吗?我们有个一贯性,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必须得复制黏贴并顶礼膜拜下去,为什么呢?
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从大街上的招牌,到抖音上的大师在流浪小丑在天堂,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崇尚什么?从出版业的大兴到现在网络的高度发达,书法的实用性,也就是书法的文字内容表达意义基本丧失,接下来的就不是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么写的问题了。
从这个思路捋过来,我的创作毫无意义。
有意义的也不止我一个。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者书法家,一定会不断地向古代求索,他越是独立,便越会向古代先贤表示感谢。但是,生活在一个没有真正的原创艺术的时代,研究先贤,也不过是拾人牙慧,吃那嚼过的馒头。只能是不由自主地丧失了与自然的联系,成为那些比不上的大师的模仿者。有多少人在他们所有作品里更多想到的是他们不可企及的榜样,而不是他们自己创作出了什么。蔡国强说中国艺术家很聪明,只是缺乏游戏艺术史的胆略和大智慧,他说东方一百多年来没有好画家。我相信任何一个中国人听到这句话都会如坐针毡如芒刺背。但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这个论断有没有有道理的地方呢?就书法艺术而言,模仿就是照搬他人的风格。这样的作品无疑是毫无意义的,即使写到王羲之第二,在艺术创作意义上也等于零,从这个层面去想去,当今的好大部分书法人在做无用功。
但书法对内是有用的。纪录片《乡村里的中国》的男主杜深忠说,人需要吃饭,精神也得需要填补,也得需要一种很高雅的因素去填补。看这部纪录片时,时常被这位老农的诗意所感动。对啊,人的精神是需要营养的,而我的精神营养就在那些碑刻信札里,在敦煌的洞窟里,在刻刀蹦起石花的嘎嘣声里。羲之写乐毅则情多怫郁,书画赞则意涉还奇,黄庭经则怡怿虚无,太师箴则纵横争折,这些感情多么真实,又多么可贵。愉悦悲痛,轻松纵郁,都能从书法的一点一画,一根根线条表达出来,像诗像乐,滋润人的精神。高尔泰先生在《论美》一书中有这样的表述:有谁站在高山上眺望着蓝灰色的大地而能无动于衷呢?“登泰山而小天下”者有之;“气吞万里如虎”者有之;“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者有之。读韭花贴,让人轻松愉悦;习兰亭序,让人思悟古今;读祭侄稿,让人悲愤;读寒食帖,让人伤心又洞达。。。。。。
所以说,学书法有用吗?也有用,也没用。这样想下去啊,脑袋便乱哄哄的,所以不去想了,闷头走下去吧,最起码能让自己快乐,就完事了。
王永超作品
行书《环壁小楼联》
99 x 5.8 cm x 2 纸本 2021
行书《闲吟应写联》
100.5 x 21.8 cm x 2 纸本 2021
行书《小筑高瞑联》
140 x 17.3 cm x 2 纸本 2021
行书《题拓》
24 x 100 cm 纸本 2021
楷书《山水画气韵论选抄》
136 × 68 cm 纸本 2020
草书《水调歌头》
45 x 100cm 纸本 2019
隶书《放鹤任人联》
210 x 45 cm x 2 纸本 2021
行书《意临韭花帖》
21 x 60 cm 纸本 2019
行书《腹有胸无联》
106 x 16cm x 2 纸本 2021
行书《月满日烘联》
138 x 16cm x 2 纸本 2021
篆刻《真气内藏》
5 x 5cm 2021
篆刻《一枕高唐仙梦》
5 x 5cm 2021
篆刻《往往得神骨》
5 × 5 cm 2020
国画《春》
20 x 35 cm 纸本 2021
国画《百鬼夜游》
33 x 20 cm 纸本 2021
《灵》
35 x 17 cm x4 2019
2019年景德镇与友人画瓷
2021年山东邹城葛山摩崖刻石带学生访碑
2020年给刘少白国家画院工作室讲解篆刻
2020年参加西泠印社王客老师行书班集训
2019年书法美学分享会
2018年北京家中,临摹陈洪绶作品
2021年与众师友相聚宜兴
声明:旨在传播分享,版权属于王永波老师和镜堂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