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安人必先修己)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终点是安人。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促进大家的安宁。

中层干部可以在管理的历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任务。

美式管理是“我要-我成”的历程

现代化管理源于美国。美式管理脱离不了“我要-我成”的历程(如图1-10)。“我要”代表“目标管理”,“我成”代表“成果管理”。

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若是成果和目标十分接近,甚至百分之百达成或超越目标,就会获得奖励,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有时还会被裁换。

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精神,以“竞争”为手段,拿“数据”做标准,来分出胜负,判定死活。

管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安人必先修己)(1)

日式管理是“同生共荣”的历程

日式管理和美式管理刚好相反,他们所构成的,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历程(如图1-11)。“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

中国认为:目标和成果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达成目标不一定会得到奖励;未达成目标,也不一定会被惩罚。而且,同样是接受奖励,内容却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经常弄得人一肚子火气。

同样受到惩罚,标准也不一致,有时严苛有时宽松,好像大家都在碰运气。

成果的评量,其实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时候,闭着眼睛业绩也很高,这样的成果,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有什么稀奇?

生意不好做的时候,竭尽全力业绩依然不高,评量得再正确,又有何用?这充分证明成果评量,实在算不了什么,至少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管理的全部,充其量只是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

同生只是一种机缘,有幸一道进来。然而进来之后,就应该各凭本事,自创前程才对。怎么可以大家绑在一块儿,同归于尽呢?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同年之中我最行”,哪里肯同年同倒霉呢?

中国人乐于有条件地共荣

共荣当然很好,不过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我沾一点光”。中国人讲求“合理”,沾太多光大概没有人愿意,因为相差太远,迟早会被揭穿、出洋相,不如及早放弃,以求藏拙。

沾一点光,表示相去不远,稍微踮起脚跟,便能一般高,当然不能也不必过分辞让。若是别人依样画葫芦,也来沾我的光,标准依然如此,只是稍微严苛一些。

差不了多少,让他沾光,说是有福同享;差得太多,不让他得利,反骂他要称一称,自己到底有几两重?

同生共荣,中国人并不是不赞成,而是应该有一些弹性,让各人自行斟酌决定。究竟要同生共荣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妥

美式或日式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对,中国人也大多能够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使得我们不会排斥任何主张。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反正说归说,做归做,你如此主张,未必就真的这样做。

中国人在美国公司工作,说的都是美式管理的话;在日本公司工作,说的都是日式管理的话。一方面是入乡随俗,一方面则是唯有如此才不会吃亏。而实际运作起来,调整来调整去的结果,大多都调整得很富有中国气息。

我们能够同生共荣,也能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怎么说都可以,同样的怎么做都行。反过来说,怎么说都没有用,也怎么做都不行。

那么,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对准目标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评量呢?其实,愿不愿意同生共荣,完全取决于我们“安”还是“不安”。

安的结果是正面的,而不安所带来的则是负面的影响。安的时候,中国人积极奋发,对准目标全力以赴,高高兴兴地接受成果评量,既照顾同年,礼待资深,也共享荣誉,大家乐在一起。

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评量为官样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么关系?怨都来不及,哪还分享、共享什么荣誉?

“安”的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人。这个字含意甚深,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够明白它的用意。作为名词,多用“安宁”;作为动词,可用“安顿”,而对管理来说,以“安人”为妥。

“安人”必先“修己”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所以中国式管理,简单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如图1-12)。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

因为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这是自律,也就是修己。

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理,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可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通应该修己。

管理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安人必先修己)(2)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整个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以“圆满、圆融、圆通”为标准,各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各得其安。

修造自己,而非改造他人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

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

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自己,更为快速有效。

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并非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由加以抗拒。

作为干部,你先求修己,感化自己的下属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上一篇:团队管理——你必须懂得的团队心理!

上一篇:管理无方,员工不受管理的真相!

欢迎订阅本头条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