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镖算暗器还是奇门兵器(暗器第一位绳镖)
绳镖又名“绳鞭”、“甩头”,“盖在有脱手飞镖之前,而脱胎于棉绳套索者也”,“盖脱手之飞镖,实自宋代之余氏”。可见绳镖的源流要追溯到宋以前的各朝代。据民间传说,首先使用这一兵器的是西汉时的武将杜牧。一次他与程鹏交锋,武艺不及对方,他连打五次脱手镖,都被程鹏躲闪接住。杜牧败走之际,又改用绳镖中“十字披虹脱身鞭”,一镖将程鹏打落马下。故在民间传有“杜牧打程鹏,全凭一丈二尺绳”之说。可见,绳镖发端于劳动。在西汉时就已在战争中使用,虽是传说,可作进一步考查中参考。
绳镖等索兵,自汉以后,北方各少数民族使用较多,与棉套索、流星锤和飞爪等并行发展,互为补遗。宋末元初逐渐在内地出现。从明代起索兵中绳镖的应用才较为广泛。“不但步卒、骑兵均曾用之,且出海远去之明代海军亦曾利用之,以作舟上战及登陆后抛系土人之特种兵器”。在陆战中是战士的附属兵器之一,兵马戎战中能乘敌不备,寻机击出,以达到使敌人猝不及防,杀伤敌人取得战机主动的目的。
自从枪炮发明后,绳镖随着军事价值的消失,学者亦渐寡少,再加之其运动方法和特点难以掌握,多“见江湖卖解者流,用此物为打围圈之具耳”。解放后,在党的双百方针指引下,绳镖这一传统兵器的独特方法,才被广大武术工作者总结、丰富和发展,成为运动员和武术爱好者喜闻乐见的练习手段之一。
二、结 构
绳镖属于索系兵类,所谓索系兵就是“以绳索或以铁链扣系一兵器,手执索链之一端,而用力将他端所系之器掷出击人或钩人”。绳镖就是用棉索长绳扣系住一个铁质(或钢质)的镖头的武术器械,绳镖可以掷抛远击,也可以缩短近击,不用时可以收卷暗藏,是一种携带方便,收缚隐蔽,打击突然,猝不及防的攻击性较强的软兵器,有的也把它列为暗器类。
绳镖长(绳长)约3-7米,绳前端所系镖头形状有三棱型、五棱型、七棱型、圆锥型等。最常见的是三棱镖,头尖尾圆,多用纯铁制成,长13-23厘米不等,镖尾部有一孔,可用铁环穿入,再加三个主环和二个响环,用以连接绳索的中间部分(民间也有不用环,直接在孔上系绳的)。战时所用绳镖套有一竹管,粗盈把,长13厘米左右,练习者把绳缠在腰间,用活节扎在左腰,左手抓握绳末端,右手握住竹管,利用轮转之惯性,将镖突然变为直线运动应手而出。现今由于健身中套路演练的需要,绳不用缠腰,绳长变短。根据身材的高矮约在3—4米之间;镖头变轻,约200-300克;去掉了竹管;绳粗相当于六号旗绳,镖头有三棱型、圆锥型等,绳镖的中间部分(即与绳的连接处)还有小彩绸若干块或者红缨一束。如图示。
三、特 点
绳镖主要是以缠、绕、抡、击、提、穿、收、放、紧、背、携、担等运动方法为主。要求练习中能巧妙地运用身体各关节的活动来迅速改变镖头运动的方向。主圆缠时,似车轮飞转;待机窜出时,如流星闪电;击中收回时,恰似飞梭来回。运动中忽长忽短,能放能收,方法别致,动作多变,左右开弓,力点准确,软硬兼施,快速敏捷,轻松自然,既能健身,又是防身护卫的武器。具体分析,其特点有如下几点:
1)“圆、弧”是绳镖的主要运动形式,缠绕是“圆、弧”运动的基础,是发挥绳镖技击效力的关键所在。
拳谚曰:“鞭是一根绳,全靠缠得精,还要看步型,缠无力则松,绕不快则滞”,“巧缠劲力顺,镖出快十分”,都是针对缠绕、圆弧的要求而言的。所以说,运用各关节的缠绕方法将镖头的圆弧运动变成直线运动是绳镖技艺的特点。
圆,主要分顺圆,(顺时针方向运动的立圆)、倒圆(逆时针方向运动的立圆)、大圆、小圆、连环圆、螺旋圆等;弧是变换各种圆和直线运动的中间部分,根据各部位变换方向和需要分大弧、小弧,抡圆时(包括各关节缠绕时的圆,手持绳的圆),要贴身,缠要紧,绕要快,粘连相随,身绳一体,身随圆变,步随圆转,转折时要有明显的加速运动。手、眼、身法、步的配合要高度协调,才能为击镖准备前提条件。镖的各种弧线运动主要是针对“抽提”,“穿放”中镖头所走的路线而言的。它是转换镖头运动方向和劲力的纽带。“抽提”、“穿放”是一个动作的两个方向,要动动相连,恰到好处,在练习中要有明显的时间,空间概念和肌肉感觉,才能借力生力,合乎惯性运动的力学原理(具体规律见力学分析一节)。
2)能放能收、忽远忽近、动作多变、左右开弓。
基于绳镖的特点,比之其它任何器械都具有较大的攻击范围。近可以持短绳打镖,似短器械的功能;远可以把绳放长当长兵器使。必要时还可以用方法缠回和打掉对方的兵器。左可以出击,右可以击镖,上可以用头、颈、肘缠绳打镖,下可用足、膝缠绕打击,说它“指上可及,打下不难”,“防上打下、防下打上,变换莫测”,确不是夸张。所以在三十六种暗器中绳镖被列为第一位。
软兵器要“一看劲、二看花、三看收放要顺达”。拳谚曰:“巧打流星顺打鞭,收放自如是关键。”说明收放不仅是绳镖技击方法上的要求,也是套路演练顺利的先导。没有收放的灵活自如,也就没有各种缠绕击镖的准确可言。要做到收放如灵蛇吐信,关键在左右手的抽;提和右手的穿、滑协调配合。身体根据绳的长短,起伏的时机也很重要。左手根据转换时的需要,适当缠、放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收放过程中,绳镖的长绳始终要直,不能有折撂的抖动劲,就象太极拳中的抽丝劲一般,连而不松、脆而不僵,沾连粘随,顺手一体。
3)软中取硬,刚柔相济是绳镖这类兵器力法上的特点和要求。
就其结构而言,绳软镖硬,这就决定了绳镖在技击力法上有轻、重、刚、柔的特点。从速度上分有突变劲、渐变劲;从发力上看有寸劲、脆劲、爆发劲、合聚劲;从内部所反映的状态来看有内劲、蓄劲、缠丝劲等。如挖镖的摔劲和转折时的加速就是一种渐变劲或者说是合聚劲。随着惯性力的加大和镖头离心力的作用,使软绳在抡摔中尤似钢鞭一条,软中有硬,硬中有柔,似旋风闪电,力量无比。在收放变换时,亦要有蓄劲和内劲,出镖时就身体来说要有合聚劲,而镖头触及目标的一瞬时要有寸劲;击镖回抽的一刹那,要有脆劲;缠绕各关节时要有缠丝劲,要使镖头的拉劲与所缠关节的对抗劲巧妙地结合,为击镖作好蓄力准备。如果说缠绕时这种劲是柔中有刚的话,那么击镖时的劲就是刚中有柔的寸劲。
在绳镖的运动中对力的要求是:刚而不僵,柔而不松,刚柔相济,要以意识支配动作,配合气息的调剂,做到内外合一。从力的方向来讲是有前必有后,有左必有右;从力的大小速度来议,是轻、重、快、慢相互交替的。从力的转换来讲,是以腰为轴,轴转抡动。起于腿,主宰于腰,形于镖头。总之,绳镖中劲力是指绳镖根据技击方法的特点,以体态的各种巧妙的变化来达到恰到好处的击镖寸劲而言的。这种力量较之其它长、短诸器械难以体会,需要练习者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地琢磨。“百日神箭,千日镖。”没有较长时间的锤炼实践是不可能达到懂劲的。
四、练习步骤
绳镖,是软中带硬的器械。拳谚曰:“练镖,练镖,非经风霜不见妙。”因此只有锲而不舍地练习,方能见效。
第一阶段 打基础
①先练长拳基本功:要练好绳镖,必须练好拳。如可做揉腿活腰、站桩、甩肩等基本功,然后进行弹腿和拳术套路的练习,最后再逐渐持绳镖练习。
②克服恐惧心理,熟悉绳镖。练习者先要反复练收、放绳镖的动作,使之达到身手协调,转换自如;再练各种长、短绳的把圈技能,要练得提不露肘,镖绳呼呼有声;然后结合步法的进退和身体的扭转,使收、放、抡、转顺乎惯性,得心应手,为下阶段学习打下技术和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 掌握各种缠绕击发变化的特点和规律
①缠绕各关节不击发的练习:重点解决留绳的长短,所缠部位的上下,缠绕中身体部位的形状、高度、角度等。
②单动作的缠绕击发的练习:先做足镖,再练肘镖,而后再进行较为复杂的足跟镖,缠脖甩头镖等。体会缠击发的顺劲,了解圆切运动的规律,上下肢、腰部扭转的一般特点,镖的运动方向,力量和各关节缠绕的合理与否等。练习中不应只满足能击发这一形式,重点应体会力法的完整性、方法的准确性。
③简单的组合练习:单式稍有基础后,可以把1~2个单式连接起来,如左、右足镖 -放镖左右拐肘镖——挂肘镖,左右足跟镖等,多做镖头自然来回的顺劲连接,开始转换可以抢空1~2周,以调节连接的速度、方向,熟练后就可结合收、放、抽、提连贯进行。
第三阶段掌握动作的连接、劲力的转换和动作、呼吸、意识的配合
①分段熟练:先按套路连接的顺序一段一段地练,重点练习连接中的难点。每次练习都要练成功1~2次,逐日提高成功率。先在连接上下功夫,再在劲力、呼吸、姿势上要求精化,把意、气、劲、形、法有机地结合起来。
②成套连接:每次成套练习前都要先做单式组合和分段练习,全套练习时要求意念集中,以意导劲,做到劲力贯穿,衔接完整,镖镖稳、准、脆。
五、练习原则
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练习绳镖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如缠练习,速度要先慢后快,力量由小到大,动作由单到双,步法由定到活。随着技术的提高逐渐提出新的要求,增加新的难度。开始为了减少心理负担,可以把镖头改为小沙袋或在镖头上捆一层较厚的软物,待对绳镖运动中的空间、时间、速度有较深的概念后,再用标准绳镖练习。
②要持之以恒。
拳谚曰:“一日不练,如隔三秋”;“久久练功,撂下稀松”。绳镖是一种最长的软器械,技法中对于收、放、缠、击的空间、时间、距离、肌肉的感觉,较其它器械要求都高,只有长期不间断地琢磨、演练,才能掌握规律,理解原理;也只有在熟能生巧中才能达到由仿效升华到创造的境地。
③练想结合。
绳镖的学习,既要重练,更要重思考。如既要弄清动作所经路线、缠绕部位、周数、身绳配合、动作连接等作法,还要认真分析练习中的
肌肉感觉、运动特点,学会从动作的成败中体验力量的大小、速度的快慢、部位的高低、方向的偏正等的不同,才能找出其共性和个性的特点,达到运用自如的境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