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俐口碑下滑(日均票房不足500万)
上映4天,娄烨新片的日均票房还不足400万。
夫人不得不感叹:
如今的电影市场,难道连“最美东方女人”巩俐也带不动票房了?
截至发稿,《兰心大剧院》总票房才刚刚突破1500万。
相比于片子的“成色”,成绩不可谓不差。
要知道这次娄烨作品的演员阵容空前豪华。
只是摩擦出的火花,色香味太不尽如人意。
巩俐全程疲惫不堪,赵又廷专注打酱油。
两个人的爱情戏看不到一点点化学反应。
56岁VS37岁,也不知道导演是怎么说服自己的!
有谁如果洞察到他们哪怕有一丢丢的CP感,也欢迎留言分享。
因为那太意外,太惊喜了!
(接下来,我已经在担心许鞍华的《第一炉香》了,不知道彭于晏和马思纯的感情戏会拍成什么样。)
张颂文的戏份太少了,黄湘丽的角色太鸡肋。
王传君则在“变态”角色的路上越走越远。
小田切让等几位外国演员发挥正常。
老头帕斯卡·格里高利最出彩,很符合电影的气质。
遗憾的是一群明星聚集,却没有为本片增色多少。
最差劲的是赵又廷,犹如一根行走的“木桩”,出现在哪里都觉得格格不入。
比表演上的集体“不在线”更抓狂的,还是剧情的单薄和人物的苍白与空洞。
优点的是娄烨一贯的视听语言风格,这回玩得更“疯”。
今天,我们就来看下它到底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影片的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孤岛”上海。
具体而言就是日本偷袭珍珠港的前一周。
1941年12月1日至12月6日。
拨开时代背景和一众人物的“迷雾”,剧情其实很简单:
有着“女间谍 大明星”双重身份的于堇来上海的目的究竟是作甚?
和李安《色,戒》中的王佳芝一样,两人都是从香港来的间谍。
不同的是,王佳芝一行先是在香港失败。
她后来在上海重新卷入刺杀易先生的行动有一定的偶然性。
如果没有和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可能王佳芝就过上烟火生活了。
而娄烨新片中巩俐饰演的于堇,其动机并不明确。
1、解救前夫倪则仁(张颂文 饰)出狱。
2、给情人谭呐导演(赵又廷 饰)捧场,排练并出演话剧《礼拜六小说》。
(三四十年代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其实就是才子佳人类的俗套故事)
当她在华懋饭店(和平饭店)住下后,又与养父接触上。
也就是美国人休伯特(帕斯卡·格里高利 饰)取得联系。
且作为间谍接下了一项新的任务:
从日本一位著名电报密码工程师古谷三郎(小田切让 饰)口中套话,以获取日军“双面镜”计划的真实目的,特别是搞清日本将偷袭美国的目标到底是哪里?
因此,于堇的上海之行便有了第三个行事动机。
整个片子就在讲述于堇是如何“实现”这三项任务的。
影片的场景相对集中,主要在华懋饭店和兰心大剧院展开。
人物和事件也基本是在这两个地方“粉墨登场”。
孤岛时期的上海,各方势力汇集(英法租界),人心惶惶。
于堇又要在明星、间谍、女人(情人)三重身份间切换,难度可想而知。
围绕在她身边的势力,有情人谭呐(左翼文艺家);
白玫(黄湘丽 饰)代表重庆方面(蒋介石);
莫之因(王传君 饰)代表南京方面(汪精卫);
古谷三郎(小田切让 饰)代表日本方面;
休伯特、夏皮罗(汤姆·拉斯齐哈)代表美国方面。
当心思细腻、沉稳果敢的于堇游走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中时,上海之行就变成了“上海之死”。
(影片的原著小说正是虹影的《上海之死》)。
前夫在解救之后的归途中遭遇日方的袭击而死。
她以自己长得像古谷三郎亡妻的样貌去迷惑他。
并在其受伤后施以催眠术,获取了重要情报。
但她将电码“山樱”破译成了“新加坡”(而不是正确的夏威夷),欺骗了养父。
也因此事耽误了话剧演出,反倒在结尾的话剧演出中卷入了一场恶战。
女间谍于堇更是神枪手,巩俐在片中的枪战戏非常出彩。
很有点吴宇森镜头下,女版周润发出场的气势。
这段枪战戏也是几乎所有观众最津津乐道的亮点。
之后她勇敢赴约,前往她和情人第一次见面的船坞酒吧。
最终在预料中,死于日本人的枪下,在所爱之人的怀里。
和王佳芝的选择相同,于堇是为自己而死,为爱情而死。
她明明有脱身机会,但她固执坚定地要带谭呐同去香港。
这是一个身处乱世的女人最大的“浪漫”之举,也是最大的悲哀。
她不知道乱世的炮火会炸毁感情,既心存侥幸又义无反顾。
于堇是纠结而复杂的,她想力挽狂澜却又有心无力。
但总算在不断挣扎中,遵循了自己内心的选择。
养父把她从孤儿院领出来,教会了她很多东西,却也捆绑了她的人生。
她的确更想做个纯粹的演员,做个有人爱的女人,而不是什么间谍。
于堇在一遍遍排练话剧的过程中,和四年前相识相爱的情人谭呐旧情复燃。
在生死关头她更是宁愿付出死的代价而得到片刻之爱,也不愿意再当傀儡。
两人的爱情才是贯穿全片的主线,推动着故事一步步向前发展。
可以说,《兰心大剧院》是于堇一人“惊心动魄”的故事。
一个自我意识不断觉醒,终于为爱而死的女人的悲情史。
当然,于堇要比《色,戒》中的王佳芝更为高尚和“英雄”。
她从古谷三郎嘴里套取的信息并未泄露给美方。
这也符合小说中于堇所代表同盟国一方的设定。
正是此举,让美国人不知道日本将偷袭珍珠港。
间接促成的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
偷袭后美国向日本宣战,大大加速了二战结束的步伐。
中国也受惠于此,相对减轻了战争的灾难和负担。
于堇不但是女间谍,也是女英雄,她有高扬民族大义的一面。
换句话说,巩俐饰演的女间谍,既有小爱也有大爱,既柔情也硬气。
塑造了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形象。
由此,我们就全面理解了巩俐饰演的这个角色,也就理解了整个剧情。
这么个并不复杂的故事,娄烨拍了127分钟的时长。
可惜影片呈现的效果不够惊艳,“缺憾”倒是很明显。
1、人物前史交代不足,导致行事动机不明本片的人物不算太多,但也不少。
开场半小时后,基本都出场完毕。
在紧凑的情节和流畅的剪辑之下,由于人物前史交代极少,不免看得人有些眼花缭乱。
本以为后面叙事中,娄烨会通过闪回或旁白等方式增加这方面内容的补充,可是没有。
影片始终聚焦在“当下”,好像导演预设了观众很清楚人物的身世背景。
也可能是娄烨觉得没必要详细说明他们的过去。
反正,我们看到的故事就一直是“现在时”。
背景铺垫少的结果是观影时“迷雾”重重。
让人摸不清人物的行事动机。
既不太知道他们要干嘛,更不明白他们为何会如此。
最明显的地方是于堇的感情戏。
她的前夫是倪则仁,情人是谭呐,还和同为女人的白玫有暧昧。
原本复杂的感情线,娄烨处理得很是“举重若轻”。
可观众看得很别扭,get不到乱世中那种感情纠葛的疼痛,共情感很差。
如果说她和前夫的关系简单呈现我们能理解,毕竟她们离婚了,另外“两对”就不一样了。
于堇和王佳芝一样,最终是为情而死。
可她和谭呐到底有多刻骨铭心的爱情,影片表达得非常不够。
至于她和白玫的“暧昧”就表现得更隐晦了。
《色,戒》的精彩,恰恰在于李安的细腻。
他非常耐心,把王佳芝和易先生从彼此试探到内心渐渐打开,直至沉沦其中的过程仔细雕琢。
观众能清晰地洞察到两人情感的变化过程。
自然也就能理解人物的行事动机。
不管王佳芝放走易先生,还是易先生命令处死王佳芝等人,人物的动机观众是认可的。
同为谍战片类型,相似的历史背景,多重身份的人物设置,爱情线的隐秘主线。
本身两部作品相似点很多,但导演的拍摄手法非常不同。
我不说谁的水平更高,可方式不同导致的效果显而易见。
2、过于追求影片风格化,造成形式大于内容
《色,戒》的容量很大,有史诗气质。
王佳芝的暗杀行动横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间跨度起码五六年。
她从学生蜕变为女间谍,从广东到香港再到上海,中间经历很多。
我们不光看到了王佳芝的心路历程和成长蜕变,也感受到时代的变幻。
人物与事件与时代有机融合在一起,颇有恢弘大气的历史沧桑感。
而《兰心大剧院》的格局太小。
整个故事只有6天,如何表现时代变迁呢?
时间周期过于密集,限制了它的表达空间。
两个片子的服化道都很考究,时代感都不错。
只是《兰心大剧院》在这方面的优势浪费了。
开篇勾勒出的时代风云,包括人物群像都没有展开。
本以为娄烨在憋大招,实际上越往后视野越小,前面敞开的诸多切口未能逐一详述。
而是太克制,口子捏得很紧,故事和人物囚禁其中出不来。
比如娄烨一向钟爱和擅长的情欲戏,这部的尺度相当保守。
不仅叙事上有残缺感,而且也削弱了影片的看点。
还有零配乐,固然凸显了风格化的特征,但少了情感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
特别是华懋大饭店、解救前夫的路上、兰心大剧院的三场动作戏,无配乐的缺憾很显著。
那种各方对抗的紧张刺激,观看时捏着一把汗的感受少了许多。
要命的黑白摄影,画面色彩单一。
目的是让观众把视线集中于故事和人物上。
而缺点是场景、造型的美感难以表现,人物的表情也不容易捕捉。
试想,枪战戏只听见激烈的枪声,却没有鲜红的番茄流露,那感觉是不是差了些。
何况剧情是那么单薄,人物是那么苍白!
再有,令多数观众感到不适的手持摄影。
晃动的镜头到了大银幕上让人极度眩晕。
可这就是娄烨!他执念在此。
我看过的几部娄烨电影,没一部不晕的,上次是《风中有朵雨做的云》。
既然娄烨执意要玩手持,抓现场感,我们也只能跟着他一起眩晕了。
最后,简单说下本片的另一个深度“烟雾弹”。
戏剧和现实的模糊。
《色,戒》中也有话剧排练和演出的段落。
王佳芝是学生话剧团的“当红花旦”。
片中的戏剧是剧情的一部分,属于典型的戏中戏。
因为没有和现实交割,分得很清,所以看的时候很清爽。
《兰心大剧院》就不一样了。
从片头序幕一直到结尾,话剧元素多次出现。
难过的是转场时经常搞不懂就已切换过来了。
令人不太拿捏得准前一幕是在演戏还是这一幕是演戏。
于堇和谭呐的感情戏在话剧和“现实”中也都有体现。
戏剧和现实的界限极度模糊,到结尾时直接合一。
话剧里的枪声和现实中的枪声重叠,观众被绕得云里雾里。
当然,娄烨很清楚他这么做的原因,他说:
一旦暴力进入剧场,看戏的,演戏的,无一幸免。
可惜,大部分观众思考不到娄烨的良苦用心,只觉得别扭。
这种玩法依然是娄烨钟爱风格的表现。
我一直认为,娄烨爱叙事方式更甚于内容本身。
王家卫也是,不过他们两人注重形式的手段不同。
张艺谋正好相反,故事永远是非常简单的类型。
也不玩叙事方式,我是说高级的那种,像姜文的《太阳照常升起》等。
国师无非是喜欢在色彩美学上来点小心思。
唯有李安是最接近观众,在艺术和商业上平衡得极好的导演。
既不放弃自己的表达,又不拉开和观众的距离,真正的“通吃”。
而娄烨骨子里始终是自我的,他属于少数观众。
他的电影也只为喜欢他作品的人存在。
目前娄烨的影片“商业性”做得最好的还是《推拿》。
故事讲述和人物塑造都出色。
这部新片的最大弊病,仍是形式大于内容。
结果是风格没成为加分项,反而故事本身单薄了点。
再加上演员表演上的“弱”,这就难怪有人说:
娄烨的新片太好睡了。
对于《兰心大剧院》,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