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记闻一多先生的死水)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写于1925年4月份。全诗第一句便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中的“一沟绝望的死水”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的象征。诗人抓住死水之“死”,先写死寂、次写色彩,再写泡沫,突出了死水的污臭、腐败,把“绝望”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许多富有色彩的语词和物象,并以词藻的绚丽多彩反衬了内容之丑,使“死水”的面目越显可憎可厌。

在整个审美过程中,由于这种情感的产生,让读者感知到了这一沟死水毫无波澜,霉菌在里面发酵,“绿酒”和“白沫”相交的一种腐烂透顶、死气沉沉、不可救药的现状。同时,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没有审美情感的产生,审美想象也将有所偏移,把握不到作者想要描绘的画面和表达的思想。带着绝望的情感去阅读《死水》,并结合其中的诗句进行想象,“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霉菌给他蒸出云霞”“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让人能够轻易地联想到当时的中国现状有多么不堪,旧社会有多么腐败。审美情感是审美理解的前提,不同的审美情感会产生不同的审美理解。对于《死水》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一向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死水》表现了一种对黑暗现实的厌恶、憎恨和灰心失望,有人认为《死水》表达了一种破坏世界、创造新生活的热望,也有人认为《死水》传达了一种对旧世界、旧事物的辛辣讽刺和无情诅咒,……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而在我看来,如果仅从字面上看,这首诗确实弥漫着绝望的情绪,而深入体会后,发现诗人在讽刺、诅咒的后面,是希望“死水”早日死亡,“春水”早日诞生。“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以恶制恶,以毒攻毒,充满着置之死地而后快,置之绝境而后生的义愤和兴奋,也可看出这一沟绝望的死水“断不是美的所在”。它藏污纳垢,罪恶累累;它苟延残喘,气息奄奄。后者“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决不是作者心灰意冷,袖手旁观,而是绝望之余的愤激之语。既然这一沟死水无法拯救,那么不如顺其自然地发展、任其败亡。“春水”就会早日出现,光明美好的新生活就能早日来到,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希望正义的新世界也能早日诞生。

记闻一多先生的死水(记闻一多先生的死水)(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