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

博物馆与城市如何互利共生?博物馆人应当如何发扬创新精神,为博物馆未来发展提供更多解决方案?癸卯新春到来之际,我们推出“馆长说”系列的新春特辑,对话国内知名文博机构掌门人,探讨如何创建代表中国特色、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为全球博物馆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1)

“应该承认,我们的博物馆跟社会、公众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超级链接’就是要尽量破除障碍。让文物活起来,让那些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价值。”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在专访中给出了这样的观点。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2)

南京博物院最早由蔡元培创建,是我国第一座由国家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类博物院,也是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2013年,改扩建后的南博形成“一院六馆”的格局,即历史馆、特展馆、数字馆、艺术馆、非遗馆、民国馆。南博有院藏文物43万件,藏品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也是收藏清宫文物最多的文博机构之一。

坐拥如此数量的馆藏珍品,南京博物院的展陈思路是什么样的?如何破除固有障碍,进一步激发博物馆的活力,提升公众的文化获得感?作为南京市旅游贡献度排名第一的4A级旅游景点,南博每年给南京市创造20多亿的旅游附加值。那么从南博办馆的经验来看,博物馆应当如何塑造城市形象,助力区域文旅融合?王奇志给出了南博方案。

访谈现场,王奇志带来了南博的文创产品,“大雅斋”系列的扇子与书签提取了晚清宫廷风尚和粉彩瓷器的巅峰“大雅斋”瓷器的色彩与图案元素设计开发,《坤舆万国图》系列笔记本,封面印着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坤舆万国图》也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从文创开始,一场“南博之旅”就此展开。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3)

一院六馆 打造“超级链接”的博物馆

东方卫视主持人雷小雪:南京博物院如您所说就是一座“大宝库”,我们展线上的文物数量占总体藏品数量的多少?面对如此大体量的馆藏珍品,南京博物院的展陈思路是什么样的?

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我们院藏的文物有43万多件,目前展出的大概有8000件左右,不到1/40。

我们的前身是民国时期的中央博物院,当时把北平古物陈列所的藏品,也就是清朝在关外的热河、奉天两处行宫的东西,划拨给了中央博物院,所以我们有20万件宫廷文物,我们可能是仅次于北京故宫和台北故宫之外,收藏清宫文物最多的一个机构了。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4)

另外我们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藏品,就是我们江苏从建国以来,江苏考古发掘的一些文物,包括8000年前新石器时期以来一直到近代江苏地区的文物,在我们南京博物院都有收藏。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5)

雷小雪:您曾经做过一个公开演讲,讲到的就是“超级链接”的博物馆,您觉得南京博物院也好,或者其他的博物馆也好,做的各种各样的一些新尝试,是否达到了您想象当中的“超级链接”,还有哪些方面可能是未来还要继续发力的?

王奇志:应该承认我们博物馆跟社会、公众之间还是存在着一些障碍。比如知识上的障碍,这个展览做得很高深,没有这种知识背景的人理解不了,比如距离的障碍,我在南京做,上海人看不到。我们库房里的文物,不可能都拿到展厅里面,那也是障碍,观众想知道,但是看不到。

“超级链接”就是说尽量破除障碍,我们尽量策划一些好的展览,尽可能让文物活起来,让那些沉睡在库房里的文物,发挥它们的价值,把它们放到展厅里给观众看,这是不断要努力的事情了。再比如说,我们通过数字化,让观众可以从网上看到,或者包括出版也一样。

雷小雪:坐拥如此多的馆藏文物,我们的展陈是如何考虑的?

王奇志:南京博物院作为一个省级博物馆,它有自身的定位,它肯定是要反映江苏的历史人物、人文、文化的变迁。

历史馆是展现江苏古代文明的,特展馆是展现宫廷文物的,还有艺术馆、民国馆、数字馆、非遗馆,六馆就齐了。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6)

差不多10年前,我们就开始建设民国馆,我们是通过一条街复原了一个历史景观,上世纪30年代南京的城市面貌。我们是活态展示,比如我们有杂货店、咖啡馆,都是可以售卖的,里面的装饰装潢,包括用的器具都是民国的,包括沙发、桌子都是民国的。你在那里喝一杯咖啡,跟现在到星巴克相比,可能是另外一种感觉。比如我们还有民国的照相馆,里面有民国的照相机可以拍照体验。观众有互动,有参与,这种带有点穿越与沉浸式的体验,公众尤其是年轻人特别喜欢。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7)

非遗馆,也是我们带有创新性的尝试,在10年前我们就把非遗引入了博物馆,我们不仅展示物品,同时展示非遗传承人,他在那操作。我们要展示的是人、空间、技艺。

雷小雪:南京博物院做了很多开创性的举动,但是现在时下流行的,比如说像网红的这种视频,多媒体产品好像看到不多,是不是意味着南京博物院有自己的独特考虑?

王奇志:视频我们也做了一些,尤其在疫情期间,我们也做了一些网上的展览。但是实际上我们有个想法,我们希望更多观众能够来到博物馆,能够知道有这个资源可以利用。网络数字化是工具,数字的展览做得再好,没法替代实体的展览。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8)

雷小雪:所以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度怎么来把握?

王奇志:数字的产品如果太过于娱乐化,就不太合适。尤其是年轻人,他可能会觉得文物就是一个可爱的东西,一个小动物的形象,实际上这件文物,比如青铜器,它本身的文化价值并不在此,如果你过度强调那种东西,可能就把那个本身的(意义)给掩盖了,反正要保持警惕,不要太过。

博物馆连接城市形象 助力区域文旅融合

雷小雪:您怎么看待南京博物院和它所在的南京在中华文明中的独特性?博物馆对城市发展能起到怎样的助力?

王奇志:一提到南京,人们会想它是个十朝都会,做了十朝的都城。像我们南京博物院在文旅行政上还没合并的时候,就是一个4A级景区。本身它也是一个吸引外地游客的重要的旅游参观点。我们每年给南京市创造20多亿的旅游附加值。在南京所有的旅游景点当中,我们与总统府、明孝陵、中山陵、夫子庙这些城市地标排在一起,我们南博是排在第一。博物馆对于塑造城市形象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个是可以肯定的。

雷小雪:国际博物馆协会在2022年8月公布了“博物馆”的新定义。对博协公布的新定义,您怎么看?

王奇志:国际博协公布的这个定义,实际上我的理解就是,博物馆跟整个社会的关联度要加强。

每个博物馆都有每个博物馆自己的特点,基于它的历史,包括它的藏品等因素,南京博物院更多的是侧重于历史和江苏地域文明的展示,这是我们的特点,我觉得每个馆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特色。我不太愿意看到那种所谓的“千馆一面”,我觉得这样利用差异化的发展,可能是比较好的一种状况。

南京江宁博物馆馆长(南京博物院副馆长)(9)

彩蛋时间・兔年新春看啥展?南京博物馆新春展集

大江万古流——长江下游文明特展(2022.12.31-2023.3.31 特展馆 8号展厅)

小人书 大世界——中国美术馆藏连环画原作精品展(2023.1.12-2023.3.20 南京博物院艺术馆 大观厅)

家 国——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展(2022.11.01 - 2023.10.23 艺术馆庭院东展厅)

(看看新闻Knews记者:王琳琳 摄像:刘宽漾 吕心泉 徐玮 实习生:陈博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