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1)

一个人的强大不在于外,而在于内,内心无比强大的人是永远打不败的。

庄子《达生》里讲了一个呆若木鸡的故事,说明了这个道理。

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向景。”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达生》

有一个叫纪省子的人,为周宣王养斗鸡。养了十天,王问,“鸡可以斗了吗?”,答曰,“不可以,它还内骄而恃气。”又过了十天,王又问,“可以斗了吗?”,答曰不可,它听到鸡的声音看到鸡的影子就有反应,还有生气。过了十天,还是答曰不可,它看到斗鸡就怒视相向而有争强好胜之盛气。十天又过去了,纪省子答道,这回差不多了,别的鸡虽然鸣叫,它已经无所反应了,看上去就像只木鸡,精神凝聚,德全神盈,其他的斗鸡见了它都不敢应战,见到回头就逃走了。

“呆若木鸡”,现在常用来形容一个有些痴傻愚笨,或因恐惧而惊异发愣的样子,是一个十足的“贬义词”,但这与庄子讲的“呆若木鸡”原义大相径庭。

可以说,凡是经过纪省子这个“专家”训练的斗鸡,虽然表面上呆呆的,像木鸡一样,但绝对是斗鸡中的“战斗机”,无鸡敢应,不斗而胜,不由让人想起老子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勇于不敢则活”,这是道家的哲学,也是道家的智慧。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2)

“呆若木鸡”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代表着一种最高境界的修为,即老子讲的“无为而无不为”,也可称为“不胜而胜”。

斗鸡、走狗、赛马等都是传统的娱乐项目,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较为盛行,上至王宫,下至民间,都有斗鸡游戏,有一定赌博性质,后来多形容纨绔子弟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无所事事。

斗鸡不像斗狗那么血腥,又有很强的娱乐精神,但庄子绝对不是给我们传授娱乐精神的,也不是教人如何训练斗鸡。庄子讲的这个寓言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呢。

纪省子把一只普通的斗鸡训练成一只“武林高手”,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在他看来,外在的盛气凌人、骄横霸气、斗志昂扬、气势汹汹等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真正了不起的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以及“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气魄。

“呆若木鸡”的故事告诉我们,战胜别人是次要的,战胜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的内在修为远比外在表现更重要,“德全”才得以“忘形”,人生的圆满在于内在的丰盈,真正的贫穷在于精神的贫穷。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3)

老子说,“自胜者强”,真正的强者是战胜自己的人。

呆若木鸡,“呆”,这只是表相而已,这种“呆”是修来的,是不断战胜自我,历经四旬斋戒得来的,除去了外在的“骄气”、“生气”、“盛气”。

从张扬到内敛,从骄盛到静定,实现了从内到外地“华丽”蜕变,变成了一只外似木鸡而内在“德全”的战斗鸡了,这个时候没有其他斗鸡敢与之争锋了,而是望之皆逃了。

《应帝王》有一则神巫季咸与圣人壶子斗法的寓言故事,壶子就是没有任何外在表相可以“捕捉”的人,以至于靠“看相”而占卜的季咸落败而逃。

纪省子的斗鸡之所以不战而胜,是因为其鸡修炼达到了“德全”的境界,“德全”就是一切顺其自然,一切顺道而为,一切率性而为,没有了“彼此胜负”之心,没有了“高低巧拙”之技,无形胜有形,无招胜有招,天下就没有了能战胜它的斗鸡了。外在的“斗气”不是取胜之道,一切斗鸡的技巧也变得无足轻重,“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一点在竞技领域尤为重要,在实力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更为重要,如果患得患失,想三想四,是不可能完全发挥出应有水平的,更不会超常发挥,也不会笑到最后。所以,有时候,定力比实力更重要,心态比技艺更重要。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4)

纪省子训鸡重在养神,养生之主也是养神,养神比养形更重要。

在《养生主》里,庄子也讲了一只野鸡的故事。“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水泽里的野鸡走几十步才低头啄一口食,走几百步才会喝一口水。就是这样,它也不愿意被养在笼子里,尽管食水无忧,精神旺盛,但它的野性呢,还能自然自在吗?野鸡尽管要为食水果腹而奔波不停,但它能飞能走,无所不适,百鸡争鸣,乐焉其志。养在笼中,还是野鸡吗?徒有其形,而无其神,岂不哀哉?

斗鸡也是如此,技巧与实力是次要的,心理素质与内在定力才是最重要的。一只“神”气十足的斗鸡是斗不败的,骄气、生气、盛气等都是容易败泄的,因此,养一只斗鸡的“神气”比训练它的技艺更重要。

人也是如此,真正内心强大的人是永远打不死的,肉体可以消灭,但精神永远不倒,就像《老人与海》里的主角一样,这才是一个人应有的魂,军人要有军魂,国家要有国魂。一个人精神内敛、内在丰盈,即使身处无数逆境,也能安时而处顺,无往而不胜。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5)

我们无法改变外在,但可以改变内在,让我们的心无比强大,这就是得道,心合于道,超越物我,无往不适,这就是“精神生于道”。

如何养神,达到“德全”的最高境界呢?就是庄子讲的“解心释神”,其实,我们的心都是被“知见、情欲、世俗、外物”等等束缚住的,把这些“心结”完全解除了,我们的“天性”、“灵性”、“精气神”才会显现出来。

如何“解心”,就是“心斋”与“用心若镜”。“心斋”,即达到“虚心”状态,即丢掉成见、偏见,化解“成心”,对待任何情况都不动心,心不为外境所动,心不动则不伤。

“用心若镜”,也是要我们扫尽心灵的污垢,这些污垢就是贵贱、是非、生死、胜败等分别之知。外在的变化,是时与命,我们无法改变多少,也不必过分在意,安于命运,不喜不悲,这是现实,更是智慧。

庄子对人生境界的意义(最高境界的修为是)(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