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抗美援朝战争电影(抗美援朝空战的细节)
1976年的老电影《长空雄鹰》和现代的抗美援朝影视剧相比,显然现在的特效技术日新月异,优势在现代这一边,但实际情况呢?
顺便,这部电影不受关注大概是因为它是黑白片?
片中扮演飞行员高骏涛的李铁军是彩色版《平原游击队》里李向阳的扮演者,扮演孟胜刚飞行副团长的徐光明后来扮演的阎锡山令广大网友津津乐道。
飞行的细节不可否认的是,《长空雄鹰》明显能看出特技拍摄的痕迹,比如空战里的远景显然是模型飞机,战机起飞就是一个镜头反复播几次,连机位都没变。夜里开车接跳伞飞行员的镜头更简陋——两支手电筒代表车头灯,连车都没有。
更不用说,这是一部黑白电影,现在都是高清的彩色数码技术拍摄的。
但是,许多细节完胜现代的同题材影视剧。
片中的志愿军飞行员穿的是50式皮飞行服,随身带着地图囊,注意这种硬质的地图囊更类似于文件夹,是苏联式样,可作为地图的背板支撑很方便。
飞行服与图囊
而且,片中的所有飞行员在下飞机之后都会把飞行帽放在图囊上。
到了后半段的冬季场景中,志愿军飞行员都戴上了有毛皮内衬的飞行帽,注意飞行风镜的样式,这才是当时使用的苏式风镜。
冬季飞行帽
(上图为彩色版“李向阳”李铁军扮演的飞行员高骏涛。)
现在的影视剧倒好,飞行员个个两手空空,皮飞行服一概没有,飞行帽上清一色的美制B8(M-1944),大概现在的剧组觉得B8风镜那种仅有外框的设计很威风?
还有一个细节,志愿军空军的军营里贴着美式战机的识别图,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普遍的做法。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有利于飞行员牢记敌机的外形,以便在空战中抢占先机。
识别图
美国空军方面,地面的指挥官戴大檐帽,穿军常服。
飞行员的指挥官在开会时穿短夹克式军服。
飞行员穿飞行服,在飞行前后戴船形帽。
美式飞行服
当然有个败笔,那就是片中美军飞F-84的时候错误地戴着二战时代的飞行帽,飞F-86的时候才戴上硬质头盔,但实际上美军从1947年就开始换装飞行头盔。
注意美军兵营里的陈设,有美军海报,有招贴画,也是当时美军的风气之一。
反观现在的同题材影视,大概剧组觉得空军飞行员穿的都差不多?
于是,有些影视里的美军飞行员穿的和志愿军差不多,至于战机涂装、型号、美军机场的面貌,相信剧组自己都在梦游状态。
空战的细节虽然片中的大部分空战场面其实使用模型飞机拍的,但是不少细节依然强于现在的战争片。
影片的开头就表现出了当时是如何防空的。
除了车辆通过变速行驶和急停躲避美军飞机的低空扫射之外。
高处有防空哨,通过挥动旗帜和吹哨子向人员和车辆发出警报。
路边有依托地形建设的防空掩体。
防空观察哨与掩体
空战期间,在志愿军的空战指挥所里,指挥所里的喇叭不停地传来飞行员们的通话,而参谋用绘图工具不停地根据空中态势绘制着敌我战机的轨迹图。
手工绘图
片中多次表现了志愿军的机场附近的高射炮集群阵地。
至于现在的影视,一条江给你两门高射炮就不错了。
而美军的指挥所则采用的剪影的描绘手法,在写着“作战室,安静!”的三扇门后面,几个穿着美军军服的影子通过动作塑造了美军指挥人员。
这种写意的方式主要还是和当时很难请到外籍演员有关,整个片中的几个美军角色都是一些少数民族或者混血演员扮演的。
但是这样的陈设,我们同样能在数十年后的美国二战电影里看到。
空战镜头中,电影描绘了志愿军飞行员敢于打“对头攻击“,在局部集中优势机群驱离美军的护航机群。
更不用说,片中的大机群起飞镜头虽然是重复播放的,现在的影视舍得用特技表现吗?连起飞时打信号弹的镜头都没有。更不用说像这部电影中一样,表现在雪地中的强行起飞。
注意志愿军飞行员作战时的装具,注意到ASP-3陀螺瞄准具的安装位置了吗?注意到座舱附近的铆钉了吗?
特写
(这是扮演孟胜刚副团长的徐光明,后来多次扮演阎锡山以及其他国民党高级将领,在《大明王朝1566》里扮演司礼监掌印吕芳)
再看看现在的影视剧,你们的特效技术和资料查询手段比1976年好多了,结果你们做的是什么?
电影里多次出现ASP-3锁定美军飞机的镜头。
锁定特写
这种瞄准镜的特点是能自动计算提前量,用光圈瞄准敌机直接开火即可。
结果某些影视剧硬是搞出下图这样的。
现代特效
剧组觉得自己很聪明对吧?你把备用的机械瞄具竖起来干什么?这不是自己制造困难吗?
更不用说,现在的剧组也不找找米格-15的驾驶杆什么样,你们该不会觉得在米格-15上就实现了”手不离杆“吧?
剧中的米格-15的开火镜头更不必说,1门37毫米炮和2门23毫米炮,都在机头前下方。
开火镜头
本来这不是个问题,但是现代影视剧硬是给米格-15强行安排了美制M2重机枪,这就匪夷所思了。
再看美军飞行员,换装F-86之后的特写请看一看。
美军飞行员
浅色硬质头盔,正中是美军标志,戴遮阳镜且用放下遮阳镜的特写,座舱盖下方有个性化的图案也是符合美军习惯的。
请问现代的剧组能想到这些吗?能查找资料做得更好吗?
情节设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建议大家有兴趣可以仔细品味电影的情节。
志愿军飞行员讨论对付敌机的办法时忘记了睡觉,政委和军医挨个敲门督促他们休息,理由是不能休息好会影响作战效率。
现代纪念飞行
现在的制片人和投资人恐怕对此嗤之以鼻,他们已经公开表演过半夜三四点给助理下任务,声称要上大夜班且”不怕挨骂“。却绝口不提他们的种种金融操作以及这种操作获得的天量利润,更不可能提按照他们要求的时间和进度工作的普通员工面临的是什么情况。
片中闪回了抗战时的镜头,后来有人批评这一段,说牺牲前交党费是高大全的套路。但是大家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这个镜头才几秒。而且,这个牺牲的战士是来中国与中国军民共同抗战的朝鲜人,用这种方式强调其实是有特殊意义的。
连韩国影视比如《暗杀》和《动荡的岁月》都不忘纪念这些朝鲜抗日志士,现代中国的影视剧呢?
还有一些情节,不仅现在的影视剧想不到,恐怕还有人觉得,电影拍摄的年代不是高大全三突出吗?怎么会有这种情节。
举个例子:
电影约12分钟处,美军轰炸机大队指挥官对战斗机大队指挥官说:
炸毁金川里大桥能得到一笔可观的赏金。
而美军战斗机大队指挥官回答:
上校,我是为自由民主而战,不是来捞取赌本!
把敌人高昂的士气描写出来,更能衬托我军的英勇顽强。
还有,孟胜刚副团长多次强调,美军战斗经验丰富,战术不能建立在丝毫侥幸的基础上。有些人说,这个角色就是“白专”。
但是作战方案正是因为他的质疑做出了数次调整,最终在美军的攻击下勇敢起飞迎战的机群也是他带队的。
因此对于现在的剧组来说,认真学习相关军事知识,充分地理解前人的考虑,才能拍好现在的战争题材影视剧。
关注 近卫步兵师,关注 军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