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

今年7月20日,河南郑州遭遇特大暴雨,当日最高降雨量达201.9mm,超过中国陆地小时降雨量的极值。在这种特大暴雨的侵袭下,郑州各地几乎在眨眼间变成一片汪洋。所有人都在为郑州此次遭受的特大灾难悲叹时,有人回想到了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75.8”水灾。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1)

可能现在的年轻人对此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经历过那次惨剧的人仍记忆犹新。1975年8月,河南驻马店发生了严重水灾,60多个水库溃坝,2万多人遭难,给人民群众造成及极其惨重的损失。

1975年,河南驻马店出现了极度异常的天气,先是7月份遭逢大旱,降雨特别少,当地不少河流都干涸了,土地龟裂。在这种干旱情况下,庄稼都枯死了。当时驻马店很多农民都以种地为生,眼看着因为没有雨水,导致庄稼干枯死掉,不少农民都打心底盼望着能下场大雨。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2)

到了8月,就像很多人盼望的那样,一场大雨下了下来。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雨慢慢变得越来越大,甚至还没有停止的趋势。从8月4日到8月8日,整整四天,整个驻马店地区都普遍降下暴雨。当时平均的降雨量甚至超过400mm,几乎是当地以前半年的降雨量之和。

当时雨势最大的地方是位于驻马店西南的泌阳县,6个小时的降雨量达到了830mm,直接打破了当时世界短时降雨的记录。而泌阳24小时的日降雨量更是直接达到了惊人的1060mm,刷新了我国有气象记录以来的记录。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3)

根据经历过这场暴雨的村民回忆说:“当时雨下得又急又猛,一连三四天都没有停过。白天看着跟晚上一样黑,几乎到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地步。天像是漏了一个窟窿,水直接从上往下灌。当时把水盆放在外面,几乎瞬间就装满了。”由此可见,当时雨势的猛烈程度。

驻马店作为一个内陆城市,按理说不会有这么大降雨量。后来分析得出,是受到了1975年第三号台风的影响。当年的气象资料显示,8月4号,台风先是在我国福建登陆,受到副热带高压北抬的影响,导致这个台风没有在进入内陆后减弱消散,而是转化为台风低压,以及其罕见的强度,一路向西北,深入到内陆,经过江西、湖北,最后进入到河南境内。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4)

由于河南西南方向伏牛山、桐柏山的阻挡,台风没法继续前进,只能在河南驻马店上空盘旋。冷空气和台风带来的水汽在云层间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因此造就了这场持续多日的特大暴雨。连日不断的暴雨又使得山区河流水位在短时间内暴涨,河道再也承受不住水流,河水只能直接灌进下游几十座水库。

而且因为7月份的干旱,为了避免旱情出现,几乎当时所有水库都在蓄水,以此应对可能到来的旱灾。只是让所有人都难以想到,旱灾并未到来,到来的是洪灾。特大暴雨使得河水暴涨,大量河水灌入水库之后,直接导致有些水库的水位超过了警戒线。

其实当时看到水位超过警戒线,已经有人预感到了即将到来的洪灾,只是没有一个人能想到,洪灾会来得这么快、这么猛。毕竟几天之前,很多人还在为干旱发愁,又有谁能想到,短短几天的时间,旱情就转变成了洪灾?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5)

8月5日,灌入大量河水的板桥水库的水位以一个飞快的速度上涨着。到了下午时分,水库管理局院子里的积水就已经有1米多深。为了大坝下游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水库管理局很快向上级申请救援,并提出开闸放水的建议。可惜的是,因为雨势太大,导致电话线路中断,消息没能及时送出去。

等到8月7日晚,多方求助没有结果的大坝管理局便擅自决定开闸放水。要知道当时水库水位已经上涨到了117米,严重超出水位警戒线,如果再不开闸,后果不堪设想。可是等到工作人员来到闸口,准备开闸时才发现,板桥水库的12个闸口有7个已经锈死,短时间内没有办法打开。

别无选择的工作人员只能连忙打开剩余的5个闸口,只可惜毫无用处,水库水位并没有明显下降。眼看着暴雨依旧在下,而水库水位只涨不降,被逼无奈的水库管理局便两次使用军用无线电向外发送消息,可惜都没能及时得到回应。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6)

水库当地驻军冒着暴雨和雷击的风险,将步话机天线拿到房顶上,好不容易才跟上级有关部门取得了联系,将水库险情报告了出去。与此同时,为了让下游百姓得知险情,能够抓紧时间转移出去,在无法顺利与外界沟通的危急情况下,驻军在主坝南端向下游发射了两次红色信号弹,每次2发,又在北端发射3发红色信号弹,以此向下游预警。

可惜的是,由于之前并未向下游预定紧急情况下的预警信号,导致下游百姓看到信号弹后,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以至于错过了最后转移的时机。8月8日凌晨一点,当所有人都沉浸在睡梦中时,板桥水库的主坝溃决了。

当时天上还下着瓢泼大雨,奔腾的洪水咆哮而下,冲向依旧无知无觉的人们。望着洪水奔流而下,水库的工作人员面如死灰。最后关头,工作人员再一次向上级发出急电,将水库已经溃坝的消息传达出去,请求立即组织疏散下游群众。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7)

可惜这时已经完全来不及了。将近6亿立方米的洪水裹挟着泥沙冲往下游熟睡中的群众,不到一个小时,洪水就淹没了沿途所有村庄,之后直接冲进了45公里外的遂平县。几乎是顷刻之间,大片区域都被洪水淹没,村庄、房屋、桥梁……所有东西都淹没在了洪水之中。

更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板桥水库溃坝前的20分钟里,还有一座石漫滩水库也溃坝了。两座大型水库接连溃坝,令人无比绝望的洪水奔涌而下,沿途还冲毁了60多座中小型水库。一时间,整个驻马店都变成了汪洋大海。

而淹没了驻马店的洪水还没有停下它的脚步,它一路奔流向下,河南、安徽两个省的29个县市都被淹没,有近千万的百姓受灾。沙河店公社的人虽然先前就已经接到了撤离的消息,但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洪水奔流而下的速度远比人们逃跑时的速度快,最后仍有827人被洪水卷走。

要知道,溃坝产生的洪水与一般的洪水不同,势头异常凶猛,能摧毁沿途的一切东西。遂平县火车站重达60吨的油罐车直接被冲到了40公里外,京广铁路数百里铁轨直接被冲毁,铁路大桥上用钢筋混凝土浇灌而成的桥墩更是被冲断成了几截。除此之外,所有的农田、建筑,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由此可见,此次洪水的极端凶猛。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8)

60多座水库溃坝之后,受灾地区有200多万人被困在水中。因为陆地几乎全都被淹没,别无选择的人们为了躲避洪水,只能往屋顶、树枝这些高的地方爬。举目四望,四周都是无边无际的洪水,再也瞧不见熟悉的家园。多少人因此抱头痛哭。

更令人绝望的是,溃坝发生在半夜,很多人都在熟睡中,对洪水的到来无知无觉。有些人甚至都没能从睡梦中醒过来,就被洪水卷走。至于那些侥幸逃过一劫的人们,连自己还未穿好衣服都顾不得,纷纷在水中寻找着自己的亲人。只是洪水实在太大了,有些人即便搜寻了很多地方,也无法找到自己亲人的半点踪迹。

据统计,在这场洪水中,大约有10万人被洪水卷走。有些人相对比较幸运,在洪水中及时抓住了树枝、石头等东西,侥幸存活了下来。但即便这样,也几乎被冲到了20多公里外才被救起来。但更多人则是在这场洪水中丢掉了性命。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9)

溃坝发生后,武汉军区立即派出数万部队前往灾区救援。只是因为洪水泛滥,导致道路发生堵塞,救援行动很不顺利。然而灾情远比所有人想得更加严重。如果说水库溃坝造成的洪水给数百万沉睡中的群众带来毁灭性的打击,那么久久无法退去的洪水,就加剧了人民群众的痛苦。

尽管到处肆虐的洪水已经停止,但是洪水却长时间无法退去。被困的人民群众没有吃的,没有喝的,只能顶着火辣辣的太阳等待救援。饿到极致的人只能选择去吃被洪水泡过的、已经变质的东西,有些忍耐不住饥渴的人,还去喝了生水。这种情况下,中毒、腹泻的人不计其数。更令人绝望的是,因此而死的人每天都在增加。

再加上暴雨过后,天气重新炎热起来,泡在水中的各种动植物尸体开始腐烂,人群中也逐渐爆发出各种疾病。当时前来救援的医生和护士,望着每天生病和死亡的人数不断增加,内心的绝望可想而知。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10)

幸运的是,洪灾发生之后,中央高度重视,立即派遣各种救援力量前往受灾现场,进行防洪抗灾。当时水利专家陪同国务院副总理乘坐飞机在灾区上空反复视察,以此提供治水的方法和救灾指导。当时从飞机上往下看,只看到以往平坦的大地上只剩一片汪洋,仅存的高地就像是无边大海中的小小孤岛。每一个“孤岛”与露出水面的树枝上,还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

得到第一手资料后,防洪指挥部立即制定了抢险救灾计划。在军方的支持下,防洪指挥部采取非常手段,将下游一些堤坝、水利设施炸毁,加快泄洪的速度,以此保住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975年河南特大洪灾62个水库决堤,损失极其惨重的河南(11)

这次洪灾,驻马店、漯河、周口、安徽等地都不同程度受到了洪水的侵害。其中,驻马店受灾最严重,60多个水库溃坝,2万多人遇难。数十年的生产建设都毁了,数千亩的土地被这场洪水摧毁得所剩无几,无数劳动人民的心血都付诸东流。而驻马店的遂平县,因为位于水库的下游,受灾最为严重,之后还被定为毁灭性灾害县。

在我国水利专业上,还出现了一个名词叫“75.8型降水”,专门用来指强度大、雨势急、持续时间长、覆盖面积广的强降雨天气。而且从这次洪灾之后,为了避免此类自然灾害的发生,我国开启了一系列关于自然灾害的演习,并且构建多主体应灾救灾的机制,凝聚社会力量共同应对自如灾害。

就像这次7.20郑州特大暴雨,灾情发生后,各地救援组织立即带上先进设备,奔赴灾区开展救援。在所有人的共同下,灾情逐渐得到控制缓解,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