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

————作者: 付军亮

第一章 :

王莽篡汉

西汉王朝的中后期,朝政趋于衰败。汉成帝时,以太后王政君(王莽的姑姑) 为首的王氏外戚独揽朝政。汉成帝昏庸之极,官吏腐败,政治混乱,使汉朝社会日益黑喑。

王莽,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人,字巨君,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他的姑母王政君是汉元帝的皇后,王莽父亲王曼早亡,未曾做官,后其兄长又英年而逝,年轻的王莽即负担了全家人的生活。王莽的姑姑王政君辅政达六十年之久,历经四代帝王。

公元前二十二年,王莽进中书省为官,其叔父、伯父王凤、王根、王商都相继做过大司徒辅政。因其王家在朝中的势力关系,王莽仕途通达,平步青云,先后封为新都候、骑都尉、大司马、光禄大夫侍中(皇帝近臣),以至权倾朝野。势力熏天。 汉成帝时,王氏就曾有九人封候,五人做过大司马,公元前八年,大司马王根病重,王莽接任了大司马之职。

第二年,汉成帝驾崩,哀帝继位,其母亲定陶氏外戚得势,王莽曾被罢官走新野。公元前二年,王莽又回到长安,次年,哀帝亡故,太皇太后王政君重新主持朝政,恢复了王莽大司马职,并领尚书事,管理百官奏折。当时王莽四十五岁,即掌握了朝政大权。

遂后立箕子为平帝,公元一年,王莽立其女儿为汉平帝皇后。平帝五年,汉平帝箕子患病,王莽借给平帝送药之际,毒死了平帝。便立仅两岁的孺子刘婴为太子,太皇太后封王莽为“安汉公”称“摄皇帝”。公元九年,王莽废刘婴为定安公,正式称帝,建立“新朝”。建元为“始建国”,王莽称新太祖,或始祖高皇帝,俗称新莽;此即为王莽篡汉的始末经过。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

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王莽明立新政,实则复古。立“井田制”奴婢私属,强令五均赊贷,六筦政策。将一些土地、山林、荒原及生活必用之物:盐、铁、酒等强行收归朝廷控制,百姓们先受其苦。一些政令,未曾推行,又出令废止,朝令夕改,民众、官吏都无所事从。还兼并土地,排挤边陲夷族,使官僚不满,四边开始生乱,中原内地又频发蝗灾、大旱、饥荒四起。灾民们生剥树皮,清煮草根,一些地方饥民甚至是用“观音土”充饥!致使很多人胀腹死亡,民怨鼎沸。《汉书》载:“滔天虐民,穷凶极恶;自书传所载,乱臣贼子无道之人,考其祸败,未有如莽之甚者也。”这是班固所著的《汉书》中,对王莽的否定贬扺达到了极点。

第二章:

刘秀出世

刘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字文叔。他出生在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西南)人,是西汉景帝子长沙王刘发后裔,刘秀是汉高祖刘邦之第九世孙。

刘秀祖上,颇有些传奇色彩,可以上朔到西汉景帝时代,当时汉景帝刘启做太子的时侯,一次醉酒后到程姫宫中就寝。而正逢程姬月例,身体不适,不方便侍寝,又不敢拒绝,就将一个名唤唐儿的宫女乔装打份,顶替自已代为侍寝,而刘启正头晕目昡醉眼朦胧,毫无察觉。一夜云雨后,宫女唐儿竟有了身孕,事关大汉皇家宗室血脉,程姬不敢隐瞒。便报于太子,刘启得知此事后,即然怀有龙种,便封侍女为唐姫,给了名份。唐姫生下竞还是个儿子,取名为刘发。

前元二年,刘发同其他六位兄弟一起被封王,由于其母唐姬出身卑微,刘发被封到蛮荒之地的长沙。尽管如此,但长沙王刘发这一支脉还是人丁兴旺,在西汉宗室中也算重要的一支。

后长沙王后裔分为两个支脉,一支仍留在长沙王国,另一脉是长沙王子刘买被封为舂陵侯,舂陵是古郡,地处阳明山和九嶷山之间,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但此地处于北有阳明山,前面有九嶷山和湖南的崇山峻岭之间,交通很是闭塞,也属于个偏僻之所在。到汉元帝初元四年,舂陵侯上疏请求皇帝恩准,将其封地迁到了南阳(今湖北省枣阳西南),自此后,汉皇刘氏一支脉便落户南阳了。

春陵节侯刘买生有二子,长子舂陵戴侯刘熊渠,次子刘外为郁林太守。春陵戴侯刘熊渠又生二子,长子舂陵侯刘仁,次子为苍梧太守刘利;郁林太守刘外生子刘回为钜鹿都尉。苍梧太守刘利生子刘子张。钜鹿都尉刘回生有二子:长子济阳县令刘钦(他就是刘秀的父亲)、次子为赵孝王刘良。刘子张子刘玄(后为绿林军拥立为“更始皇帝”)。汉室宗亲,从长沙王到县令,随着和皇帝血缘关系逐代疏远,其身份地位也是一代不如一代。中国古代不论是皇帝还是王侯,一直是由嫡长子承位,庶子身份就逐代降低了。

自舂陵侯刘仁迁居南阳后,郁林太守刘外这一春陵侯的支系,在南阳白水乡繁衍生息起来。家族一代一代地分化,至刘钦时只能担任了一个县令。基本上从西汉皇族中,已经脱离成一般平民了。但春陵侯的后代都保持着宗亲关系,淡及身份,还是比一般地方官员有优势的。但家庭经济上,刘钦家庭还是比较富足的。自西汉后期,官员任职多出于名门豪强之家,已逐渐开始形成封建的门阀之势头了。

就在西汉建平元年腊月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在陈留郡济阳县衙,县令刘钦夫人樊娴都产期到了,刘钦在内屋中,让几个侍女正在为夫人做保暖设置,搬来了好几个木炭火盆,又堆上木柴,点燃了一堆篝火,又点上了好几根牛油大腊烛。收生婆娘给樊夫人用热湿巾,捂着前额头,侍女们待侯在床前,等待一个小生命的降世。县令刘钦在书房等待夫人的临盆,他心里焦噪紧张的根本就坐不住,就起身走出书房,在廊檐下来回镀步,不时地看看内室,望望远方夜空,忽然一声婴儿啼哭,刘钦立即转头望去,却发现樊夫人内屋窗户,有奇异的赤红光茫射出,映照屋外。赤光不久散去,接生婆跑出来:“恭禧老爷,夫人又生下一公子,母子平安。”刘钦问方才的赤光,接生婆说,是你家小公子落地时,伴随赤光映射,这孩子兴许大福大贵!。此即传言,无从考证。而这一年当地还有奇事出现,田地里有“嘉禾”长出,一株禾茎杆竟长出了九个金黄大谷穗。人们都称九数为大,金色主贵,吉祥圣瑞,传言预示天降贵人。这孩子出生伴有赤光映照,还有嘉禾祥瑞,刘钦似乎也感到这个孩子命运出奇,非同一般,刘钦夫妻非常欢心,就给这个儿子起名为“秀”。这些野史传说,无从史考,

但这类传说的产生,必有其中用意,历史上诸多帝王,皆好宣传“君权神授”,以此来标榜皇帝的正统合法,喻为是天命所属和镇摄人心之用意吧。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

青年刘秀

这个婴孩就是刘秀。上有两个哥哥:刘縯、刘仲,还有两个姐姐:刘黄、刘元,后来又生一小女孩刘伯姫,是刘秀的小妹妹。又因他弟兄们排行老三,即按伯、仲、叔,字名唤作:文叔。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

——刘秀祖上世系表

此时的刘钦虽只是个县令,但家境还是不错的。刘秀自幼性情温和内向,喜欢嬉玩于田间,农夫佃户们都乐意照看他,刘秀自小就接触了农事,耳闻目睹使他对桑农稼禾产生了很大兴趣,常跟着佃户农夫们学习农耕种植,对农事有特殊的喜好。

大兄长刘縯则与刘秀的性格截然不同,对农事毫无兴趣,喜欢结交社会上的江湖朋友,崇侠仗义。对刘秀的性格很看不上,认为他只知翻土种豆农夫意识,不会有什么出息,打心里瞧不起他。

元始三年(公元3年),刘钦在南顿县令任上去世,年仅9岁的刘秀和兄妹们便成了孤儿,没了父亲的收入,一大帮人生活无从依靠了,被南阳郡蔡阳县的叔父刘良将其兄弟收养。母亲带着三个女儿留在家里勉强度日。在叔父家里,刘秀主要还是勤于农事,也去读些诗书,史书记载其形象:“身长七尺三寸,美须眉,大口,隆准,日角。”还算是一个英俊后生。“隆准,日角”系乃古代相术之语,隆,即高,“日角谓庭中骨凸起,状如日。”此说刘秀美须眉,大口,高鼻梁,面庭饱满,面骨隆起如圆日。

刘秀边种田边读书,几年来也算是粗通文墨,他不善与人交往。而兄长刘縯则广交朋友,雄心勃勃,常自比汉高祖刘邦,取笑刘秀比做刘邦哥哥刘仲。只会种田顾小家,而胸无大志。

后刘秀的二姐嫁给到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境内),姐夫邓晨,字伟卿,出身官宦之家,祖父曾是杨州刺史,父亲邓宏是豫州都尉。刘秀常到新野二姐家,与姐夫邓晨很投缘,经常畅聊,谈天说地。

邓晨有个挚友叫阴识,也是当地一位知名学子,在新野还是个大户,富甲一方。其祖上是春秋时期的齐国名相管仲,后管仲第七世孙名管修,派到楚国去做官,拜为阴大夫(领地在今湖北代县西),因此管修的后裔便以“阴”为姓。西汉初,阴氏家族又迁到了新野。阴识也常去好友邓晨家作客,和刘秀相遇了几次,一面生,两次熟,刘秀很崇拜阴识的学识,阴识也很喜欢刘秀的谦逊礼貌,不多日也便成了好朋友。从此后刘秀每到二姐家,就免不了到阴识家去拜访讨教,畅谈一番,阴识也算是刘秀的师友。

阴识有个妹妹叫阴丽华,长得如出水芙蓉、貌美如花、美丽动人,而且熟读诗书,还是个才女,在新野一带很有名气。刘秀去拜访阴识时,第一次见到阴识的妹妹,就被阴丽华的美貌出众,和知书达理的涵养所折服!而怦然心动,心驰神往,萌生爱慕之情。当时刘秀就有些冲动,很想让二姐和姐夫为自己提亲,成全美事。但刘秀转念一想到自己的身世,马上又冷静下来。心想自已父亲亡故,生活无助,现在是寄养于叔父家里,如今只是个扒田种地的庄稼汉,一个穷农夫,怎配得名贯新野的大户人家,貌美如花的千金才女!真是有点不自量力,赖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第三章,

求学长安

新朝天凤三年(公元14年),刘秀在叔父眷顾下,跟兄长刘演等到京城长安求学,进太学去深造。这长安太学最早起源于西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汉武帝采纳丞相公孙弘奏议,建立了太学,起初太学规模很小,仅五十名学生,时称“博士弟子”。当时生源,一是由朝廷太常(奉常,九卿之一,掌管宗庙礼仪,汉景帝改称太常)推荐,所载:“民年十八以上仪状端正者”,之中选拨录入;二是由郡国从“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之品学兼优者中择选由地方保送。还有少数凭借宗祖官位保送的。汉武帝独尊儒术,太学所授均为儒学经典。太学规模从昭帝时就开始扩大、元帝时博士生员增至上千人,成帝时增至3000人。元始四年(公元4年)王莽启奏平帝“立乐经,益博士员,经各五人,”再次扩充太学。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

繁华的京城长安

刘秀初到京城,从一个乡野庄稼汉,来到繁华如织的京城长安,大开眼界。当时拜大夫许子戚为师,初学《尚书》,就是《书经》,简《书》,是古代政治文件,如文告、法令、法规、官员文稿等收拢和汇总。传说系孔子编录,所记载上至三皇五帝,下至春秋时期。按历史顺序编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大部分。后秦皇统一六国后“焚书坑儒”,伏胜(伏生)不顾生命危险,私藏一部。秦末战乱,伏胜四处流亡。汉朝建立后,伏生搜寻其书籍,经书已不全了。“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此即汉代盛行的隶书所文《今文尚书》。“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下亡(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于是召太常,使掌故朝(晁错)错往受之。”因伏生年老不能胜教,而传于晁错,晁错也只领学了部分内容。武帝末年,鲁恭王扩建孔子故宅时,在内墙里发现一部古文《尚书》,比伏生保留的多出十六篇,此即谓《古文尚书》。孔安国把此夲献于朝廷,因涉及到巫蛊之祸,未列入学馆。至西汉末年,王莽秉政时,方立《古文尚书》学博士。刘秀跟许子戚所学的就是这书籍,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刘秀便“大义能举”。而且他脑子灵敏,悟性很高,关心时事,认识敏感。这段太学经历,使年青的刘秀大长见识,丰富了头脑,开阔了视野。

第四章

仕宦当作执金吾,

娶妻应得阴丽华。

当时同刘秀在长安一起学习的还有,刘秀兄长刘縯,族兄刘嘉,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朱祐,字仲先,还有邓禹,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县人)后为云台二十八将之首,严光、疆华等人也在太学学习,刘秀与邓禹、疆华、严光四人同住一个宿舍,很是投缘,经常切磋学业,谈天说地,相见恨晚,很是交好。

一天休学时,刘秀同舍四人,到长安大街上去游逛观景。这长安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文明的大城市,西汉以来二百年,以至今天的新莽朝廷,这是东方大华夏的京都。真可谓繁华似锦,热闹非常,街道两侧,备种商号、酒肆、饭摊、占卜、杂耍等……。真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刘秀几人看的眼花缭乱,目不遐接。正在这时,忽听铜锣开道,有官兵吆喝:“闪开,闪开!”。行人闻声见一队官军马队行来,都慌忙躲避两侧。原来是京城的守卫官“执金吾”,率仪仗队在巡城。

执金吾一官称,起源于西汉,位同九卿,是守卫京城的统帅,始称中尉。权力不小,担负保卫京城的巡察防务、防水火之灾、禁暴等治安职责,掌管北军,要求每月巡城三次。和掌管南军守卫皇宫的卫尉,官位相当。其职务和现在的首都卫戍司令一般。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5)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6)

只见这一哨列队整齐的官军,盔明甲亮,旌旗招展,戈矛耀日,皆着红装。前边是一队是缇骑兵,标准的马队步阀整齐,双马并驱,兵士们昂首挺胸,都一手提缰绳,一手握刀柄,骑着高头军马缓步而行,后队是更多的一队步兵,四纵列队,兵士手执画戟,步阀齐整,旌旗飘扬。后面是两队亲兵夹护着一辆巡车,车上竖立着冠锦丝带飘拂的华盖下,一位身着军袍的将军握剑而立,满面春风,目视前方。仪仗阵容真是八面威风、光耀无比!

《后汉书》志二十七,《百官四~执金吾》刘昭注中,引汉末应劭所著《汉宫仪》 所 载记: “执金吾缇骑二百人,执戟五百二十人,與服导从,光满道路,群僚之中,斯最壮矣。”确实这执金吾仪仗巡城,真是前呼后拥,即使司徒、司空等,也比不上执金吾的威仪。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7)

此时,执金吾的仪仗队伍已行进过去一段了,刘秀还在目送其远去的队伍,心里万分的羡慕和向往,不禁自言自语地感慨了一句话:

“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应得阴丽华。”

刘秀此话一出,倒惹了同窗学伴们的一阵嬉笑。认为他在开玩笑。

——《后汉书~皇后纪~光烈阴皇后》载:“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世祖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应得阴丽华。”刘秀此时的这番感叹,流传到日后竟成了千古名言,引发了后来历史上许多“乱世枭雄”们的玄耀和追求的目标。

刘秀后来住到了“尚冠里”(这“里”:是秦汉时期国家设在大都市里,一个最低一级的行政组织。)当时的长安城里共有一百六十个“里”。其级别类似于现在的街道办居委会吧。

“尚冠里”处于长乐宫与未央宫之间,是长安府(京兆尹)的政府驻地附近,也是宗室、官员们朝会后休憩下榻之处。每逢春秋,各地方够级别的官员,都会云聚京城长安,向皇帝奏报工作,参加朝请(春季来朝见为“朝”,秋季朝见为“请”)。

刘秀的老家南阳郡那些官员们,在夲地乡县时当然是呼风唤雨说一不二,但到了京城,官员如潮,他们就微不足道了,也就是不到京城不知官小了,且又人地生疏,找人办事低声下气,迷茫无助,不知从哪里插手。

刘秀在长安求学,毕竟是在京城混了些时日,也认识了一些京城官吏,算得上是半个京城通了。这时刘秀便给他们提供些方便,为他们热心奔走疏通关系,使他们倍感同乡之谊。时间长了南阳官场中,皆传知长安有刘秀这么个经纪引线人。几年太学,不光南阳官员们,后来其它外郡官员来京城时,也有不少人前来寻奔刘秀,托其找人代为引荐,绕点近道。这使刘秀接触认识了,不少外郡地方官员和京城的达官显贵,熟悉了许多官场套路,增长了见识,开拓了视野,结识了人脉关系。

第五章:

—— 乱世起兵

刘秀在京城的这几年时间里,他通过悉心关注官场的信息,对朝廷的政策和时局变化动向,有了进一步深入了解。后因其叔父刘良经济拮据,无法供足刘秀在长安的生活学费,他和兄长刘縯不得不辍学离京,回到了原籍南阳郡。

从长安回到南阳以后,兄长刘縯还是结交江湖义士,东奔西跑。刘秀则继续耕种田地,从事农桑,闲时也习练拳脚武艺。但他也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动向,和天下时局的变化。耕作之余,也和乡亲们在一起时,讲述一些外面的天地,不免玄耀一下他在京城里所见到的世面。也时常到二姐家看看,和姐夫邓晨聊聊,也每次必到师友阴识家坐坐,因为还有可能碰时见到,自己暗恋爱慕的阴丽华。

一次刘秀随姐夫邓晨和兄长刘縯,一起到宛城穰县(今河南省邓州市)拜会知名学士蔡少公等人。谈到对时局的看法时,蔡少公通晓些图谶预测之术。他说未来天下变动,刘秀当做天子!有人问说:“是当朝国师刘秀(当时的王莽国师刘歆已改名刘秀)吗?”这时,长时不语的刘秀却突然冒出一句:“安知非仆?(怎么知道不是我呢)?”众人一惊,没想到这内向稳重的刘秀,竟会口出如此狂言!旋即大家又被他的天真幼稚逗的哄堂大笑。言由心出,虽然是一句戏言,由此也暴露了刘秀的心迹和政治抱负。

新莽末年,全国多地连年大早,煌灾频起,饥荒严重。加上王莽又推行不合实际的“托古改制,”颁布“王田令,”“井田制度”,进行的货币、土地、商业、官员制度,等一系列过激暴政。还挑起了边境民族矛盾,边关战事频起,又火上浇油增加赋役,加剧农民负担。致使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中原大地流移载道,哀鸿遍野。终于在新莽天凤年间,爆发了赤眉、绿林、铜马等几十股大大小小的起义军。一时间天下大乱,海内分崩。

当时正值南阳大饥荒,百姓流离失所,夲地乱象已现。刘秀的哥哥刘縯和其弟子朋友,一些江湖侠士,及刘氏宗族之人趁机在刘縯率领下,挑起大旗起兵举事。刘縯自称天都部。刘秀起初未参加刘縯的队伍,刘縯也认为他胆小怕事,难成气侯,就也不再理会于他。

时局混乱,刘秀则到了新野姐夫邓晨家里避乱住闲,他想也不能老寄居姐夫家白混饭吃,考虑到时下正值饥荒战乱,粮食非常重要,绝对是抢手货,于是他就开始做起了倒卖豆谷的贩粮生意。

当时有王凤、王常在下江、新市、平林等地已经兴兵起义,反抗王莽,称为“绿林军”,已形成了规模。南阳开始波起动乱。时有宛城大姓李通,听说刘秀在夲地做粮商,想结交他,于是就派其堂弟李轶前去迎接刘秀。这李通,其祖上世代经商,其父李守跟随国师刘歆得业。刘歆喜好天文历数,通晓占卜预言和图谶之学。他在刘秀出生那年,把自己名字改为“刘秀”。李通曾听其父李守说过图谶上所言:“刘氏复兴,李氏为辅。”而当下,刘秀和自家李氏家族,正好附合谶语之说,因此李通邀请刘秀来,面授机密商议大事。

刘秀应邀来到李通家里,两个人竟一见如故,很是投缘,李通向刘秀密示图谶之事。当时刘秀不太相信此谶语之说,谦称说“开玩笑了,不敢当!自已乃一介农夫,根本无如此非份之想”。但结交了好友李通,也是收获。刘秀当时自己认为其兄长刘縯,为人豪侠,结交甚广,今又聚众起事,若谶语之说的“刘氏复兴”也有可能是意指其兄长刘縯吧。

数月后,李通劝刘秀兴兵举事,刘秀审时度势,经过反复考虑,便和李通及李轶在宛城买造兵器,起兵举事。是年,刘秀二十八岁,便开始了反抗王莽,复兴汉室的戎马生涯。刘秀举事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决定的。

——出《太平御览》卷90中《东观汉记》载:“上深念良久,天变已成,遂市兵弩。”

第六章,

攻取宛城, 昆阳大战

后刘秀兄弟合兵一处,因为他们刘氏子弟都是春陵侯的后代,故称为春陵兵。不过七、八千人,其主力为南阳刘氏宗室子弟,和夲地的侠豪义士。兵少将寡,兵器马匹不足,初战时刘秀曾骑牛上阵,后大战新野杀死了新野尉,才缴获了战马。

刘縯、刘秀兄弟为了刘氏利益和壮大声势,加强实力,与新市、平林、下江这三支绿林军主力进行联合,从而扩大了力量。刘秀兄弟同绿林军将士一道,拼死征杀,浴血奋战,先后在泚水、育阳等地大败莽军,并击杀了新莽大将甄阜、梁丘赐等人,声势逐渐壮大。

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3年),起义军为了顺正名号,商议立帝建号。因为刘汉后裔有天然的名牌号召力,义军将士们都认为应立刘汉宗室后人为帝。新市、平林的众绿林军将领们,权衡利敝,决定从刘汉宗室人中,选一个没有能力便于控制的人为帝,便选中了也系西汉宗室后裔的刘玄,拥立为皇帝,建元“更始”,仍用汉号,此即为历史上的更始皇帝。对绿林军将领们此举,刘秀兄长刘縯,和南阳的刘姓宗室族人都心怀不满,但大敌当前,况且绿林军人多势众,刘縯等人勉强附合,没有起事。更始帝封刘縯为大司徒,封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战事不停,兵马无间,更始皇帝派刘縯攻打宛城。三月刘秀同诸将攻克了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昆阳东)、郾县(今河南郾城),义军声势日大,震动了新莽朝廷。

与此同时,起兵山东的赤眉军也在攻城略地,逐渐壮大。面对赤眉、绿林军,这两股最大的义军如此强大的攻势,王莽焦虑不安,坐卧不宁。起初,是来自山东的赤眉军,声势浩大,其攻击范围遍布北方诸州郡。王莽觉得形势严重,派太师王匤,护国将哀章统率精兵十万征战赤眉军。而由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率郡县乡兵,和临时招募的新兵,来镇压绿林军。当绿林军战胜了甄阜、梁丘赐,又击败了严尤、陈茂于南阳。此后刘玄又称了皇帝,建立了政权宣布恢复汉制。形成与新莽对峙之势。王莽又觉得绿林军威协更大,才是心腹大患,征剿重心又开始转向绿林军。

王莽于是就调派倾国之兵力,征战绿林军,特任命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征调精通兵法的者为随军谋士,任用长人巨毋霸为垒尉,构筑营垒,饲养虎、豹、犀牛、大象等动物,训练“兽兵”,以备战时放驱野兽攻击助战。命各州、郡招选精兵,由郡守率领,限时到洛阳附近集结,总兵力达四十二万人,对外号称百万。此大军与颖川严尤、陈茂会合后,浩浩荡荡开到昆阳城,要一举剿灭绿林军。

绿林军见新莽大军来势汹汹,直扑昆阳而来,王凤与王常率领万余人占据昆阳城。此时刘縯指挥大部分绿林军,在宛城与莽军血战,宛城莽军兵少粮尽,已无多大战力,芨芨可危。绿林汉军主将王凤,面对声势浩大,数量以绝对压倒汉军的莽军精锐部队,对缺泛作战经验的王凤,显得不知所措,心生恐慌,失去了定力。刘秀此时则成了昆阳大战,指挥核心的决策人物。

王邑率新莽大军包围了昆阳,纳言将军严尤,考虑前战失败的教训,认为不应把总兵力用于昆阳这坚固难攻的小城,应率大军直奔宛城,先解宛城之围,再取昆阳。王邑有恃无恐不以为然,傲气十足说:“朝廷百万大军势不可挡,还怕他一个小小昆阳城吗?旦暮可下!“屠此城,蹀血而进,前歌后舞,顾不快邪!”他要踏平昆阳,屠此城,踏血进城,再赏歌舞欢庆胜利,岂不是非常快乐!王邑仍坚持以数十万大军先攻昆阳。

形势十分严峻。刘秀率三千骑兵在颖川西北遇见莽军前锋部队后,旋即引兵退回昆阳,加上其他绿林小股退回昆阳的部队,昆阳总兵力也只有万余人。王凤看到敌我力量十分悬殊,对守卫昆阳失去信心,一些刚退躲昆阳的官兵,也是惊慌不安,担心其妻子家人,不愿死战,想各自保存实力,逃跑回家。

刘秀看到大敌当前,昆阳守军内部竟是这种厌战情绪,就对大家说:“目前我们兵少粮缺,外有大军来攻,我们只能同心协力拼死抗敌,才有取胜的希望;如果各怀私心想着逃跑,势必都难保全。刘縯等围攻宛城还没拿下,无力来救我们,如果昆阳失守,宛城和其它我军各部,都会被敌兵各个击破。为了大局,我们怎能不同心协力,存亡与共,反生贪生怕死之念,只求保全自已的妻儿财物呢?”有些将领还不服气:斥道:“你凭什么来教训我们!”刘秀见这些人愚顽不化,摇头付之一笑。

正在此时,一个探马兵回来报告:“王邑王寻大军即将到达城北,队伍绵延几十里,望不见后卫。”王凤本来也瞧不起刘秀,但大敌当前军情紧迫,无奈才征求刘秀有何破敌之策。刘秀分析了当时军情,断然做出决策,以王凤和廷尉大将王常率兵坚守昆阳,自已和宗佻、李轶等十三轻骑兵,连夜出昆阳南门去班调援兵,对莽军来个内外夹击。

新莽大军随后即赶到昆阳城下,王邑、王寻便命令围攻昆阳,把城池里三层外三层,围成了铁桶一般。驻轧军营就上百座,旌旗敝日,军鼓锣声响彻数十里。莽军架云梯,使用冲车、棚车猛烈攻城,弓箭机弩齐射,箭如飞蝗,还兼挖地道。城中军民吃饭打水,都头顶木板门板,以防箭矢。战斗异常激烈,如此危机形机,使守将王凤丧失了抗敌决心,动摇了守城信心,为了保命,向王邑投降。但莽军统帅王邑、王寻等,认为如此大军攻取昆阳,马到成功,竟不予受降,想立大功,势必要踏平昆阳城。这样倒使绿林汉军将士都死了心,只能拼死一战,等待援兵。

此时,严尤见数日内难以攻下昆阳城,又建议王邑把围兵撤开一门,让城中汉军逃跑,免得他们拼命抵抗,这样即刻就能拿下昆阳。但王邑认为他的军队兵强马壮,如此庞大数量的人马,完全有剿杀汉军之威力,又一次拒绝了严尤之建议,继续强攻昆阳。

城中将士见逃跑无望,投降不成,都明白了一旦城破,全城人都是灭顶之灾,覆巢无完卵,都是死路一条。居民们也登上城墙,与守军并肩战斗,殊死抵抗,个个都杀红了眼!一次又一次地打退莽军的强烈攻击。这使力量具有绝对压倒汉军的新莽军,一时竟也无法得手,无可奈何。

此时,去搬兵求援的刘秀、李轶等十三轻骑,到了定陵、郾城等地调集各地兵马时,一些将领也想固守夲地,以保其家人财物,不愿去昆阳救援。刘秀劝道;“这次如能增援破敌,财物珍宝比你们现在要多千百倍,还可立功受奖;如果我们被敌人所败,性命尚且难保,还谈什么金银财物呢!”各营将士觉得刘秀之言有道理,于是召集各部人马随刘秀、李轶赶赴昆阳解围。此时新、汉两军的昆阳城攻守战,正处在白热化状态。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五月底,宛城在刘縯等绿林军(汉军)的长期围困下,内断粮草,外无救兵,莽军守将岑彭终于投降。刘秀得知绿林军攻下宛城,为了鼓舞士气,动摇新莽军心,马上派人急到昆阳附近大力宣扬宛城已破,绿林军主力马上来助援昆阳。消息一传开,守军士气大增,更加坚定守城,并还准备出城袭敌。莽军知此消息,都心情沮丧,士气大落。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8)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六月初一,刘秀、李轶所班来的定陵、郾城等地汉军赶到昆阳外围附近,但数量不多。刘秀认为援兵凭人马数量,对莽军够不成多大威胁,但两军交战勇者胜,要加大声势,他挑选了一千多人精兵,自已亲自率领为先锋军,李轶等率主力跟进。在逼近莽军背后四、五里地时,列好阵势,准备冲杀。莽军探马报至王邑,说汉军有援兵千人赶来。王邑、王寻听说只有千把人援兵,并不放在眼里,遂命一队几千人的队伍前来迎战。刘秀亲率队员,直冲敌阵,个个勇猛无比,刘秀深知胜败在此一举!就不顾敌军数倍,刀枪剑林,拼死冲杀,他一人就斩杀莽军几十个,大大鼓舞了军兵们的士气。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9)

昆阳大战刘秀率敢死队大破敌营

跟随刘秀的将士,见文质彬彬的刘秀,作战竟如此勇猛无比,士气大振,个个勇敢,奋勇杀敌。莽军虽然人多,但未能抵挡住这支毫不怕死的生力军,被汉军锐不可挡的气势所震攝!节节败退,被杀掉了近千人,败下阵来。后李轶等后军赶到,又同莽军斯杀,又战败了迎战的莽军。援军节节胜利,大大鼓舞了汉军的斗志,杀灭了王邑、王寻莽军的锐气。刘秀还写了一封军情密信,说宛城已获胜,绿林军即日赶到昆阳解围的消息,绑在箭头射向昆阳城墙,故意掉落到敌营中。莽军得信,引起了王邑、王寻的恐慌,其部将士们开始骚动,心话一个小小昆阳城,几十万大军久攻不下,如果宛城汉军赶来救援,如何对付,军心更加不稳。

一鼓作气,刘秀又挑选精兵三千人,组成了敢死队,从城西冲杀,直抵莽军大营中心。此时王邑、王寻怕军心波动,预防将士自散逃跑,也想寻找破城之法,率中军营万余人,巡视昆阳城外围及夲军各营地,观察地形。为防止各营出现骚乱,命令各将官严守夲营,无令不得擅自出营。

此时,刘秀又率精选的三千敢死队,由城西向莽军中营冲杀而来,王邑、王寻率巡营军慌忙迎战,刘秀见莽军主帅前来迎战,命令敢死队员说:前面就是莽军主帅,我们击败了他们就能大获全胜了!敢死队员们个个精神百倍,如狼似虎地冲向敌军。王邑、王寻幵始还轻视刘秀军,不料交战片刻,竟招架不住刘秀的敢死队,莽军阵势很快被打乱,溃散逃跑。其它莽军没有命令,不敢妄动擅自出营相助。混战中王寻被汉军砍杀,王邑抵挡不住败退下来,其所部人马四散溃逃。其余莽军等营中将士见主军惨败,主将被杀,无人指挥,立即混乱。此时,昆阳城内汉军将士见城外刘秀战败了莽军主将,马上打开城门,呐喊着冲杀出来,内外夹击莽军,杀声震天。莽军主将战死逃跑,群龙无首,好多兵士都是征抓而来上战场,夲无斗志,皆趁乱奔逃;莽军弄来的虎、豹、犀牛大象等野兽,被喊杀声、乱叫声惊动冲出笼索,在莽军的乱军中乱冲乱咬,乱军互相推挤踩压,死伤无数,“走者相腾践,伏尸百余里。”兽吼声,乱兵惨叫声、冲杀声乱成一片。可偏偏又碰上狂风暴雨,天昏地暗,大雨倾盆泻下,所处滍川积水暴涨,川水急流,有的士兵被急水冲走淹死。天虐、人战、兽攻,使新莽军队死伤万余人,王邑、严尤、陈茂仅有少数长安精骑护卫仓徨逃走了。

绿林汉军大获全胜,缴获了莽军全部军资,兵器、帐蓬、粮草等……各种东西堆积如山。王邑等率千余残军逃到洛阳,王莽朝廷得知四十二万大军在昆阳如此惨败,朝野上下无比震动,惊恐万分。

第七章:

攻破长安 倾覆新莽

昆阳大战,和攻取宛城的两大战役绿林军获得了全面胜利,刘縯和刘秀兄弟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因而在绿林军中影响很大,地位愈显。刘秀不曾居功自傲,依旧很谦逊低调;但其兄长刘縯就不同了,自恃功高,趾高气仰,显的目空一切,不把刘玄和其他绿林军将领放在眼里。

刘縯的傲慢狂妄,引起了更始帝刘玄和一些绿林军将领的不满。夲来他就“功高震主”了,刘玄恐其威胁自已的帝位,就已对他猜忌,他非但不收敛,反倒彰显傲气。朱鲔、李轶等一些将领与刘玄密谋,借故杀了刘縯和其心腹刘稷等人。

刘秀当时在外面巡视,得此消息,大惊失色,但知自己力量不足,不敢公开与刘玄为敌,心中忧虑忐忑不安。思虑再三,便赶回宛城,主动向刘玄请罪,并誓言表明对刘玄忠心,得到了刘玄的信任。如此一来,刘玄觉得同为刘汉宗亲,也有些愧纠,同时也是为了安抚拉拢刘秀,就加封刘秀为武信侯、破虏大将军。

而就在这种背景形势下,刘秀迎娶了宛城名女阴丽华,且婚礼闹的还颇为隆重排场。为了庆贺燕尔新婚,刘秀府宅还经常和朋友摆设酒宴,豪饮狂欢。刘秀此举,一是让刘秀如愿了自已梦寐以求的一大心愿,即完成了“娶妻应得阴丽华”这一理想夙愿。心里自然是真的无比高兴。同时也是为了麻痹刘玄,让其认为自已不把兄长的死放在心上,而没对刘玄心存仇恨,打消他的猜疑。

昆阳大捷,新莽四十二万大军全部溃败覆没,和宛城惨败,致使莽军主力损失十之七、八,新莽朝野震动,岌岌可危,王莽政权已摇摇欲坠。更始帝又遣王匡攻洛阳,申屠建、李松急攻武关。眼见新莽朝庭已大势已去,各地豪强纷纷诛杀新朝牧守官吏,改用汉号,服从更始政令,归附更始朝庭。

更始元年(公元23年)九月,绿林义军攻破长安,王莽被其部将杀死,新朝灭亡。刘玄大封诸将,加封刘秀为司录校尉,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但此时刘玄对刘秀也开始猜忌,刘秀也怕重蹈其兄长复辙,又想脱离刘玄,发展自已的势力。主动上疏巡行招抚黄河以北诸州郡。

第八章:

北渡黄河,招抚北州

新莽覆灭,更始帝迁都洛阳,分派使者巡视郡县和封国,诏令:“先降者可以恢复官爵”。更始帝派使者招降赤眉军。赤眉军首领樊崇(?——公元27年)字细君,号尤徕三老,琅琊(今山东诸城)人,公元18年,在莒县尤徕山(今山东莒县东北)集合饥民百余人起义,初称尤徕军,后作战时便于分辩敌我,涂红眉毛,后队伍壮大起来称作“赤眉军”,其力量已相当不小。

“赤眉军”樊崇等将领听说汉室复兴,就把军队留在原地,带二十多人护卫随使来到洛阳,刘玄封他们为列侯,但没有给食邑。樊崇等见空有虚名,没有实惠,就没有驻留返回去了,招降赤眉军之举宣告失败。

叉招安赤眉军先行失利,刘玄又把目光转向河北(黄河以北),河北其地区也非常重要,自春秋战国以来,就是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且人杰地灵,英雄豪杰倍出。当时河北(黄河以北)许多州郡封国,虽然囗头上都顺应更始朝廷,但许多州郡牧守、封国王侯们,还都在持观望态度,极不稳定。更始帝这次要派个关系亲近,又得力能干的大将巡视河北,招抚诸州郡。大司徒刘赐奏说:“刘氏宗族子弟,唯有文叔可当此任。”朱鲔等认为不妥,怕刘秀到河北自立门户,而反对刘秀出行河北,刘玄一时又举棋不定没主意了。

但是刘秀这次不再隐忍,遇大事不会罕糊,他与好友心腹冯异密谈,先从曹竟、及其子曹羽父子打开门路。曹竟,山阳人,祖上也是官宦,其才华撗溢,传说有安邦定国之才智。新莽曾三请曹竟出山辅佐他,而拒绝不出。刘玄应名光复了汉室,恭请曹竟才得以为其效力,刘玄十分仰慕器重曹竟父子,拜曹竟为左丞相,因他不是绿林军派系,便被刘玄视为心腹之人。冯异和曹诩私交很好,知其父曹竟有一嗜好,爱好收藏古董,因此,夲来就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的曹竟,弄的经济拮据,冯异暗自找人称做古董商,到曹竟家高价收买走了曹竟多年的积存宝物。曹竟当时得了一大笔钱,但酷爱古董的曹竟事后马上追悔莫及。

就在他十分后悔懊恼之时,冯异携带曹竟的古董而完璧归赵,送还于曹竟,并加送金银,使曹竟万分感激!此即为冯异劝刘秀的“厚结纳之”。冯异说他是替人办事,这些古董钱财是刘文叔仰慕先生,而奉于曹公的礼物,于是曹竟便日思报答刘秀,还刘秀这个人情。

曹竟得知刘秀欲巡行河北,马上表示帮助成全。曹竟、曹诩父子在刘玄面前陈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劝导刘玄,刘玄夲就信服曹竟父子,无力反对。刘赐又在一旁助力,双管齐下,刘玄妥协了,才同意让刘秀去巡行河北。

更始元年(公元23年)十月,刘秀以司录校尉,代行大司马事的身份,奉诏:“持节渡河,镇抚北州。”刘秀此行,只带了少许随从,其心腹主薄冯异挚友邓禹跟随左右。路上劝说刘秀,说刘玄成不了气侯,天下还是混淆无主。让刘秀趁此北行之机“延揽英雄,务悦民心,分遣官属,巡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收罗人才,笼络人心,不断壮大自已的力量。冯异邓禹所言,也正合刘秀之心意。

刘秀素以谦逊仁厚著称,同时又是身负钦差皇命身份,宣布废除王莽的一切制度,全部恢复汉制。此令至使饱受王莽苛政的河北民众,如释重负,自然欢欣。还平定民愤,释放新莽时期的冤狱囚徒,应合了民心,得到了当地官民的拥戴。故刘秀初到河北还是受欢迎的,——“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刘秀招降并任命了渔阳郡(今北京怀柔)太守彭宠,上谷郡(今河北怀来东)太守耿况,信都郡太守任光第,一些河北地区的农民军也来相继归顺。

第九章 :

王郎称帝邯郸,刘秀辗转河北

刘秀北行,还算顺利,直抵邯郸,此时,有巨鹿郡宋子人耿纯来邯郸拜见刘秀。见刘秀为人仁厚,军纪严明,十分钦佩,便决定追随刘秀,献上马匹棉帛数百匹。刘秀很是欣喜,让耿纯留驻邯郸。

刘秀初到邯郸时,前汉谬王之子刘林等,虽归顺更始朝廷,但自有打算,刘林喜好奇术易卜,是个有野心的人。曾劝刘秀自立为帝,主张掘黄河水,以淹灌聚集在山东一带黄河以南的,三十万赤眉军,使赤眉军受重挫,可以荡平山东、河北大部,便可坐拥北方。刘秀见其处事手段极其残忍,竟不顾万千百姓生灵涂炭。便否定了刘林的意图。继续覆行使职,北上招抚诸州郡。

刘秀没有采纳刘林的损计,使刘林很是不悦,刘秀等人一行走后,邯郸一算命先生王郎,冒充汉成帝之子刘子舆。前汉谬王子刘林,便携同当地豪族李育、张参等人,拥戴了王郎为帝。刘林等人大肆宣传王郎才是正统。明令尊号,发布檄文,遍传幽、冀各地。广阳王子刘接也起兵响应刘林。一时间,一些州郡官员相继归顺了王郎,很快控制了河北大部分地区。只剩下信都、和成、上谷、渔阳四郡还未动摇。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0)

此时,刘秀一行北上经柏仁(今河北隆尧县亦城)、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平棘(今河北省赵县)刚刚抵达真定(今河北正定)不久,得知刘林等在邯郸拥立王郎称帝了。得到河北大部州郡的纷纷响应,还到处通告缉拿刘秀。一时间,刘秀从奉旨使节转眼竟变成了通缉犯!进抵卢奴(今河北定县)的刘秀,在河北竞无立足之地了,此时刘秀便萌生了撤离河北之意。

而在此时,上谷太守之子耿弇、寇询奉其父太守耿况之遣,前来为刘秀效力。奉劝刘秀:“渔阳、上谷突骑上万,击败王郎不在话下,”刘秀欣慰:“君可谓吾北道之主也。”耿弇誓诺以上谷、渔阳两郡响应刘秀,这使刘秀在河北有了立足之地。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1)

刘秀至河北首次北行路线

耿弇协同刘秀北上进抵蓟县,广阳郡太守此时也响应了王郎。耿弇所说的上谷、渔阳两郡,正好被广阳郡从中间割离。刘秀、耿弇一到蓟县镜内,便被广阳郡兵士围攻捉拿,准备向邯郸邀功。此时刘秀自知人马单薄,不求取胜,只求能保存力量。不敢恋战,便果断迅速突围撤离,这次撤离,刘秀一行和耿弇在混战时被打散,耿弇只身回到了上谷。

刘秀一行人冲出来,转而进入了饶阳境内(今河北饶阳县)。他们一行人不敢进入村镇,只能是“晨夜草舍”。时正值隆冬严寒,仓徨逃亡,一天傍晚,在行至饶阳芜萎亭时,天寒风疾,一行人等,食物已吃光用完,兵士们手脸都被冻坏,饥寒交困,刘秀被冻的瑟瑟发抖。一行人躲避在一田间茅棚,冯异见刘秀冻饿的如此狼狈不堪,便跑到附近一个村庄,讨来一碗热豆粥奉与刘秀喝下,方才稳下神来,大家拥挤蜷缩在一块,互借体温熬过了一夜。次日刘秀对随行人说:“昨得公孙(冯异,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出自《后汉书-冯异列传》

天明登程,行近中午,一行人逃亡了一天多汤水未进,饥肠辘辘,隆冬寒气,冰天雪地,已是寸步难行!看着这群自已落难时还不离不弃的随从众人,刘秀感动的落下心酸的热泪。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带他们走出困境。平时处事一向谨慎小心的刘秀,此时心中却涌现出一个极其大胆的想法。于是他带领大家来到前面一个最近的城邑饶阳。

他用更始皇帝刘玄赐于他的使臣节仗,带领众人大摇大摆地进了饶阳传舍(类似现在官员招待所),谎称自已是王郎的使臣。偏僻小邑饶阳的官吏哪里见过皇帝的信物?都以为这是邯郸派来的钦差皇使,毕恭毕敬奉为上宾,好酒好菜热情招待。此时刘秀故作姿态演技还不错,但是他手下人都饿极了,哪里还顾什么皇差的体面。一阵狼吞虎咽,风卷残云,弄了个盆干盘净。

这伙人的如此吃相,引起了饶阳官吏们的怀疑,觉得这伙人称是邯郸皇差,该是整天食餐山珍海味吧,怎么都象个饿死鬼?刘秀也看出饶阳官史们的疑心,与随从暗使眼色,快吃快走。饭毕,刘秀称皇命在身不可多留,须南进履行职责公务,赶路要紧,即行告辞,官吏礼送。

刘秀一行刚出南门,不巧王郎真的使臣军兵赶到北门外,某官吏料定刚才混吃的一伙人定是假冒的,问官员是否去追赶他们。此官员道:“天下混淆,日后难说谁乃天下之主也。”官吏作罢,任刘秀众人急促而逃走了。

刘秀众人行扺滹沱河时,见宽阔的河面,恰逢水面结冰,总算踏过了河面。一行人刚刚过河,河面冰层已开裂踏陷,刘秀惊望河面,好险!此时归顺王郎的军兵,刚刚追到河岸,见河面冰层已溶化破裂,阻挡了追兵。王郎军兵望着滚滚寒流,无法继续前追赶,只好退回。

第十章 :

招兵买马 击战王郎

在刘秀经过一昼夜的惊魂险关后,抵达了信都郡(今河北冀州),太守任光开城欢迎,刘秀至此才得以有了立足之地,刘秀总算可以缓了一口气。他开始招摹整编了四千兵士,此时和成太守邳彤也引兵来响应投奔刘秀,合计万余人。此时刘秀在河北才有了自己的力量,欲对邯郸王郎展开了攻势。

为了扩大声势,制造影响,刘秀将军队分为两部分,先锋部队千余人,由和成太守邳彤率领,刘秀和信都太守任光统领后队主力万余人殿后。邳彤在夜晚令其部军兵都然举火把,拉开距离巡逻游走,还击鼓鸣锣,形似长龙,让人看似人马长队无头。附近城镇恐遭大兵攻伐,使贳县、堂阳马上归降。 刘秀的虚涨声势,大张旗鼓,起了很大的威攝作用。昌城人刘植见其声势不小,也起兵响应前来投奔刘秀。

刘秀军到达育县,耿纯与从弟耿䜣、耿宿、耿植率族人亲朋二千余人,病残老者携棺木净数相随,在育县迎接刘秀,举家满门前来投奔。当时耿纯留驻邯郸,见玉郎称帝,不愿归附与他,便回到了老家宋子,闻听刘秀从蓟县南行信都后,便率家族亲朋在育县等侯刘秀。刘秀见其如此忠诚,便拜耿纯为前将军,其弟耿䜣、耿宿、耿植均授于偏将军。

随后刘秀招降了宋子县(今河北赵县东北宋城村),又攻下了曲阳((今河北晋县西北))和中山国(治卢奴,今河北定县)。此时,有许多郡、县官员,还向邯郸王郎投靠归附。耿纯与耿䜣等兄弟赶回夲乡里,把其家族人的房子全部烧掉了。刘秀知道了问耿纯为什么这样做,耿纯说:“我投奔明公不是冲着赏赐,而是冲着明公的恩德,乐于跟随的。今邯郸王郎称帝,河北许多州郡都还倾归王郎,我是赤心追随明公的,还怕我夲家族人们有人动摇不定,所以烧掉房舍,以断后路。”刘秀对耿纯极为赞叹!。

刘秀招降了部分郡县,得到一些人马,壮大了队伍,但要对付邯郸王郎,还是力量不足。这时昌城刘植劝刘秀说:真定王刘杨有精兵十万,若得到刘杨的响应帮助,攻取邯郸不在话下。我愿前往真定劝说刘杨,刘秀甚悦。刘植前往真定,陈说利害,说刘秀以后必成大器,苦口婆心劝说刘杨出兵帮助刘秀攻打王郎。但不过刘杨有个条件,那就是刘秀得迎娶刘杨的外甥女郭圣通为妻,而且还要刘秀答应将来得了天下,誓诺立郭圣通为皇后。刘秀又只身赴真定,同刘杨和谈,颇费周折,才与刘扬达成协议,刘杨才肯出兵帮助刘秀。

而此时的刘秀迎娶宛城才女阴丽华,不过才仅仅半年,“娶妻应得阴丽华”,这是刘秀的爱情追求。现在刘秀想来,为了事业,抛下了新婚燕尔的美貌娇妻,而远赴河北,心里夲觉就愧对爱妻,现在为了事业,又给刘杨协议屡约将来立他人为后。面对这桩政治婚姻,刘秀心里真是五味翻腾,很不是滋味。但最终还是事业战胜了爱情,有了江山,才有一切。刘秀答应了刘杨的要求,得到刘杨的支持,壮大了自已的势力,才能有力量与王郎抗衡,一决雌雄。

更始二年(公元24年),刘玄迁都长安,遣使至河北,命刘秀攻邯郸,刘秀一面靠刘玄派来的使臣尚书令谢躬协助,谢躬率所部从南线进击邯郸。

刘秀一面率河北招抚的各郡县兵马,与真定王刘扬的兵将,三方兵力向邯郸王郎政权发起主动进攻。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2)

刘秀北征路线图

刘秀大军,以迅雷之势,在拿下了曲阳、芦奴(今河北定州,中山国治)、元氏和防子(今高邑县古城村)等地后。更始二年(公元24年)正月,又攻取了军事重地古鄗邑(今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刘秀暂住在鄗城驿馆里,准备稍做休整后再南下攻取柏人(今河北隆尧县西,亦城村)。不料当晚,鄗城有一大姓苏公反城,喑通王郎,密报王郎大将李恽率兵前来偷城。而被刘秀帐下前将军耿纯事先得报,埋伏了奇兵。李恽率兵趁天黑前来偷袭,刚进鄗城城门内,便中了埋伏。霎时间,杀声震天,箭如飞蝗,乱战中,王郎将李恽被刘秀的前将军耿纯杀死,偷袭惨败。

“及至 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世祖止传舍 ,鄗大姓苏公反城开门内王郎将李恽。纯先觉知,将兵逆与恽战,大破斩之。

——出自《后汉书·耿纯传》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3)

不日,刘秀率军进击柏人,遇郎将李育率军迎战刘秀,被刘秀战败,郎将李育率兵退入柏人城中坚守,而刘秀却攻城不下。刘秀下令绕过柏人,攻取了广阿(今河北隆尧东),准备围攻钜鹿。

——出自《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二》- “起乙酉(25)尽丙戍(26)凡二年803页载:进击元氏、防子皆下之。至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击斩王郎将李恽;至柏人,复破郎将李育,育还保城;攻之,不下 。”

更始二 年(公元24年)三月,刘秀与王郎的战争进入了相持时期。在蓟县混战时与刘秀走散的耿弇,说服了其父耿况联合渔阳太守彭宠,带兵南下进击王郎。两郡合兵上万,且有两千征战匈奴的精锐突骑,虽然只有两千多人,但其战斗力极强,异常猛勇彪焊,骁勇善战。

这股军队,攻势异常迅猛,从蓟县、涿郡、中山、河间南下,一路杀将过来,战死敌军两、三万人。一直打到广阿,与刘秀军胜利会师,兵临钜鹿城下。而钜鹿城比拍人还难攻,这钜鹿乃是先秦统一中国后,始皇帝时期划设的三十六郡之一的老郡城,真是铁板一块,固若金汤。守将王饶指挥兵将,拼死抵抗坚守城池。刘秀军围攻一个月多,竞纹丝不动,没有进展。

——自《后汉书-光武帝纪》载:“王郎守将王饶坚守,月余不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人救钜鹿”。

刘秀和王郎主力会战于钜鹿,王郎守将王饶本可坚守不出,挫刘秀锐气,再图反击,王饶是占优势的。但战场优劣都是瞬间转机的,王饶得知救兵将来,有恃无恐了,竟出城迎战刘秀军,结果败于刘秀了。

——《资治通鉴-汉纪三十一》载:“王郎遣将倪宏、刘奉率数万救钜鹿,秀逆战于南栾,不利。景丹等纵突骑击之,宏等大败”。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光武逆战于南栾,斩首数千级”。出城作战的王郎军被刘秀的骑兵击败,斩郎军数千人,王饶败逃龟缩在钜鹿城内了。耿纯劝刘秀:士众疲敝,不如及大兵精锐,进攻邯郸。若王郎已诛,王饶不战自服矣”。光武善其计,乃留将军邓满守钜鹿,而进军邯郸,屯其郭北门 】

时下耿纯敢于提出这样的建议,是以南栾血战的大胜为基础的。刘秀南下无比顺利,是因为王郎摩下将士听说南栾一战,威名大振。刘秀率军直扑邯郸,如同天神般的战果,尽皆吓破了胆, 路上降附者如雨。

刘秀与谢躬会师,合围邯郸城,而王郎的末日也就到了。此时刘秀军力,只留少数兵马还佯攻钜鹿,率主力部队皆来攻邯郸。而王郎主力则大部分调到钜鹿了,欲在钜鹿消灭刘秀主力的计划落空。南栾之战是刘秀击败王郎的跳板,而使刘秀得势才乘胜进军邯郸。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4)

刘秀率军攻打邯郸

得知刘秀大军已包围邯郸,王郎十分惊恐,因为此时邯郸基本上空虚。勉强守城二十多天,王郎的少傅李立叛变,开城投降,王郎出城逃亡,被乱军所杀。邯郸已破,王郎的其他州县也悉以降服刘秀。至此时,王郎称帝仅六个月的邯郸朝庭,宣告结束。

第十一章

义服铜马,坐拥河北

眼看刘秀的势力在河北日趋强大,更始皇帝刘玄开始担心,派使臣到河北封刘秀为“萧王”,命他交出兵权回长安述职领赏;同时暗授尚书令谢躬,监视刘秀的活动。并派自己的心腹苗曾做了幽州牧,控制了幽州的兵权,命韦顺做了上谷太守,以牵制刘秀。

刘秀以河北尚不安定,部分州郡尚未归顺,不可轻宜擅离为理由,而抗命不回长安。不久刘秀暗自授意心腹大将吴汉杀了尚书令谢躬,其所部兵马悉被刘秀收编麾下。刘玄派的接管幽州牧的苗曾、和上谷等地的太守韦顺、蔡允等人,也被刘秀大将吴汉、耿弇等杀掉。至此,刘秀已基本掌控了河北大部。

当时在河北占据其它州郡的大股、小股的武装势力还有: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枪、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等各路人马。其占领、活动地区在今河北东部和今山东部分地区,这些义军武装中心在钜鹿郡一带,最大的一股力量是铜马军。这些武装严重威胁着刘秀在河北的根据地。是他建立政权的最大障碍。所以,刘秀征调了幽州十郡的兵力,全力对付铜马军。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5)

《后汉纪》载:“秋,王击铜马於清阳,破之;又击董(重)连,大破之,众十余万悉降,皆封其帅,诸将未能信贼,贼示其二心,王敕降贼各勤兵,王将轻骑入其营,渠帅曰:[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由是遂安,悉以贼配诸将营。”

更始二年(公元24年)秋天,铜马军与刘秀军首次交锋,双方军力相持不决势均力敌,这时刘秀大将吴汉自幽州率突骑南下,屯轧在清河郡、清阳县(今河北清河县内)。与刘秀军对铜马军形成了夹击之势,为摆脱这种不利局面,铜马军求胜心切,打算速战速决,改变这不利战局。铜马军首领东山荒秃命令部下不断出击,但刘秀却按兵不动,以静制动,并派兵切断了铜马义军的粮草供给线。铜马军坚持月余,因粮草断供而趁夜间撤退,刘秀率兵紧紧追击,铜马军且战且退,撤至馆陶时,刘秀军追上了义军。铜马义军仓促应战,损失惨重,渐渐不支。在此危机时刻,高湖、重连义军前来接应铜马军。三方义军与刘秀军战于蒲阳(今河南长垣,因义军指挥不利,各自为战,军心不齐,被刘秀军各个击破,铜马义军多半缴械投降,足有几十万人马。

刘秀为了有效地控制这几十万铜马军,采取了相信安抚的办法,便封各路义军头领都为列侯,并让他们各回各部继续统领本部人马,以表示对降将的信任。其实当时原刘秀手下诸将们和义军将领都互相不信任,各存戒备。面对这种情况,刘秀考虑必须打消这种疑虑,不然就无法统兵打仗,且日久还会酿生兵变。

一天,刘秀突然单身匹马,来到刚刚投降过来几十万铜马军营中来巡视。这帮铜马军都是由饥民、山贼、绿林豪杰、土匪组建起来的杂牌队伍。刘秀一个人来巡营是冒着巨大危险的,是具有超人的胆略的!但此举却赢得了铜马军的信任。从此便都表示一心追随刘秀平定天下,建功立业。确实刘秀得此铜马军便有了称帝的资本,有了与更始皇帝刘玄、赤眉军以及其他割据势力相抗衡的实力。后来刘秀统一了天下,而这支“铜马军”是发挥了巨大作用的。因此历史上有称汉光武帝刘秀为“铜马皇帝”之说。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6)

刘秀单身匹马突然到几十万铜马军营中巡视,表示对他们的信任,使铜马军将士皆折服,成语:推心置腹,就出此

——《后汉书》载:“将有他变,此何异于沙上之谋乎,光武。勒使归营,单骑按行,示以赤心,而降者悉服。”

第十二章

平棘劝进, 鄗南称帝

以往刘秀的属下,也曾不时地有人劝刘秀登基称帝,当时的刘秀对这些人的奉劝,不是训斥就是谢绝。这并不是刘秀不想称帝,而是刘秀素以处事谨慎、深谋远虑著称,何况称帝大计,非同小可!因刘秀自明虽占据上谷、渔阳和幽州十郡,已有相当实力。但比起更始皇帝刘玄尚欠不及,况且还有各路义军,群雄割据,各霸一方,一旦称帝,既无退路,树大招风,无异于成为众矢之的。而如今河北大定,跨州据土,又收编了几十万铜马军,携甲百万,实力雄厚的形势下,在平棘(今河北省赵县)众将又开始劝进,让刘秀即早登基称帝。

首先劝进的是刘秀摩下二十八将之一的马武,《后汉书》载马武进言曰:“天下无主,如圣人承敝而起,虽仲尼为相,孙子为将,犹恐无能有益。”

马武是说:现在天下群龙无首,如果有人捷足先登称帝了,您纵是有孔子做宰相,孙子当将帅,恐怕也无济于事了。

刘秀斥道:“何将军出此言,可斩也。”——自《后汉书》。意思是哪位将军说出此话,可以杀头的。刘秀只是说说而已,他不会斩马武的。

在马武劝进后不久,刘秀最得力的众大将们,后多是云台二十八将的邓禹、吴汉、朱祐、冠恂、耿弇、傅俊、盖延等……,一大帮人。又是一轮集体性合奏的形式来劝进,而且还是呈文上表:

第一项,就是凭王莽篡汉以来,政治腐败,天灾人祸,义军蜂起,天下大乱。骂王莽暴逆无道;

第二项,说刘玄无能,不能平定天下,复兴汉室、安邦定国。

第三是称赞刘秀,原文曰:“言武力则莫之敢抗,论文德则无所与辞。”——出自《后汉书》。

说刘秀文治武功天下无人能比。曾以二万人在昆阳大败莽军四十二万,论文韬,曾只身说服真定王刘杨与之联盟,仅用两郡人马大败王郎,又平定了河北,率众百万,文武兼备。乃圣人天子。

又进词曰:“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抗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出自《后汉书》

说皇帝不可以长期空滞,天命不可违背,愿大王以江山社稷为重,为天下百姓着想。

此时刘秀说:“盗贼未平,四面受敌敌。——出自《后汉书》

说是,群雄都未平定,四面都是敌对势力,天下还不稳定,所以暂时不能称帝。

大将坚镡,(后来亦系刘秀云台二十八将之一),随刘秀征战南北,屡立奇功。也力劝刘秀即早称帝,莫负众望,以正名号。

后坚镡官拜杨化将军,加封“合肥侯”。刘秀称帝后以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为临时都城,坚镡曾镇守鄗城。其亡故后封葬于鄗城以西三华里(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镇吕菅村南一华里处)。民国初国,此地尚存后汉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开国功臣杨化将军、合肥侯坚镡墓塚,后来的各朝各代常有文人墨客前来游历古鄗城时,亦常来瞻仰坚镡墓,题诗留念。墓地有石马、石像生等神道石雕翁仲,其墓碑文系刘秀主薄,二十八宿将之一的冯异所书,因字迹神韵工整,潇洒流利,为后人喜爱,后历朝历代都有书法爱好者们,前来洒墨拓碑者络绎不绝。后至民国初年,因墓地主人嫌人们常来拓碑践踏庄稼,将坚镡墓碑及石雕像等皆深埋于地下。——民国版《柏乡县志》载。

后群臣退下后,只剩下大将耿纯(后亦系刘秀云台二十八宿将之一),宋子(今河北赵县)人。其父耿艾,新莽时任济平尹。耿纯游学长安,曾被任命为纳言士。新莽灭亡后,被任命为骑都尉。更始元年(公元23年)刘玄称帝后,遣刘秀领少数兵马北渡黄河,刘秀到邯郸时,耿纯前来拜见,献上马匹绵帛数百匹。王郎称帝后。刘秀从蓟州折回至育县,耿纯父子及本家堂兄耿欣、耿宿、耿植一起携族人友客二千多人投奔刘秀,并焚烧屋舍,断族人退路,死心踏地追随刘秀。刘秀见其忠诚,封为前将军。耿纯为刘秀在河北占住脚,做了最早的支持铺垫,后又为刘秀平定河北立下奇功,被刘秀视为心腹之人。

此时,仅刘秀、耿纯二人时,耿纯便省去了那些阿谀奉承、冠冕堂皇的言辞。而是直接了当,开门见山地说了一句肺腑之言。他说,劝主公称帝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出自《后汉书》。原文:“其攀龙鳞,附凤翼,以成其所志耳”。

意思是我们劝进,一是为了主公,二是为了我们自己。是想,我等都撇家舍业,不畏生死浴血奋战,追随大王是为了什么?不就是图将来建功立业,封妻荫子,荣华富贵吗?再说如果冷了诸将的心了,就不好收拢了。就是此句话打动了刘秀,使刘秀才下决心称帝。

刘秀说:“吾将思之。”——出自《后汉书》。意思是我就考虑此事。

此耿纯劝言后,刘秀开始考虑称帝之事。刘秀称帝后曾封耿纯为“高阳侯”。后耿纯在济阴击败刘永,相继攻克定陶。建武六年(公元30年)又封耿纯为“东光侯。后来耿纯告老还乡后,在平棘(今河北赵县西南二华里)筑起一座“望汉台”。台高七寻,基周长二百八十尺,上有亭阁,四周有围栏。至明代赵州刺史蔡懋昭,将唐代著名书法家虞世南的墨迹:“攀龙鳞,附凤翼。”刻立于望汉台的券门洞两侧;以颂扬:“高阳忠荩凌云上,光武神威渡水来”之壮举。后来“龙凤碑”移竖赵州柏林寺中。近代清乾隆皇帝南巡路经赵州柏林寺,曾为“龙凤碑”题诗,其中有:“虞碑字具龙凤势,吴水体兼文武流。”之赞句。文革间二碑被砸毁,龙碑的“龙”字,和凤碑的“附凤”二字破坏严重,今赵县文物部门,在上级文物部门的协助下将二碑复原,现存赵州桥公园内。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7)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8)

修复后的“龙凤碑”现存赵州桥公园

刘秀已决定称帝,传令招回在河南前线准备进攻洛阳的心腹冯异,南进至古鄗邑(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时,冯异也已赶回。刘秀问冯异目前战况形势,与其商议称帝事宜。冯异,刘秀起兵之初即投奔了刘秀当主薄(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是与官员接触最密的职位。冯异当上主薄,一是靠有才,二是主要是刘秀信赖他的忠诚。在刘秀的心腹大将中,排名前边的是:邓禹、吴汉、贾复、岑彭、朱佑、马武,都是刘秀的同乡南阳籍。外籍中刘秀最信任的人就是颖川冯异。刘秀在洛阳韬光养晦时,是刘秀一生中最低谷、最艰难的时候。时兄长刘演被杀后,刘秀不敢公开反抗更始帝刘玄。独自一人时,常“遗泪湿巾,”这时冯异曾慰劝刘秀:“徇行郡县,理冤结,布惠泽。”收拢人心。——出自《后汉书-冯异列传》

冯异又劝刘秀并参与施使依权臣之利,移身河北开辟自己的势力,劝刘秀“厚结纳之”更始皇帝身边宠臣曹竞、曹诩父子,是冯异走通了曹竞父子。才得以其父子在更始帝面前力推刘秀“持节渡河,镇抚北州,”。

刘秀与冯异关系甚密,诸多事情常与其商议,冯异是刘秀的私下参谋和耳目。刘秀问冯异天下局势,冯异说:“三王反叛,更始败亡。”——出《后汉书-冯异列传》。冯异说更始皇帝刘玄已支撑不住了,光复汉室,非刘秀莫属。

刘秀也心动,说:“吾昨夜梦乘赤龙上天,觉悟心中动悸。”——自《后汉书-列传-冯异列传》

冯异立刻跪地说:“此天命发于精神。”说这是上天旨意,让主公主宰天下,主公就是天子。

此时,刘秀在长安求学时,同窗好友疆华来到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送来了《赤伏符》。符中“谶语”说:“刘秀发兵扑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赤伏符》相传是天书神册之类,传说是轻易见不到的。“火为主”是按“金、木、水、火、土”推算的卦象,汉朝是“火德”,新莽是“土德”。说王莽祸乱天下,刘秀兴兵讨伐,群雄蜂起,四海纷争,合四七二十八数者,才是真命天子,主宰天下,即“火德为主”。

二十八,谶语之数,只有刘秀最应合,四七之数,汉高祖刘邦降世(公元前256年——公元25年)是二百八十年,从西汉开国(公元前203年)到公元25年是二百二十八年。而刘秀是二十八岁起兵,手下将领是二十八员,这几个四七之数都应合在刘秀身上,按“赤伏符”谶语所言,应合四七之数之人就是真命天子,是天意。

刘秀万事俱备,命冯异等司礼着手操办登基之事宜,便于公元25年6月22日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南七华里处的千秋亭五城陌(原柏乡县光武庙村,今十五里铺),设置丘坛,受百官跪拜,正式称帝,建立了后汉王朝,亦称东汉。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19)

这是唐朝吴道子之画,后汉书载: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南千秋亭伍成陌,登基称帝,设丘台为圆台八壁。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0)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1)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2)

柏乡县十五里铺(原光武庙村)当年的千秋亭五城陌公元25年6月刘秀在此设坛场受百官朝贺,建立东汉王朝

《后汉书-光武帝纪》载:“行至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光武在长安时同舍生疆华,自关中奉《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群臣因复奏曰:“受命之符,人应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偕足比焉?今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答天神,以塞群望。”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

六月已未,即皇帝位。“蟠燎告天,褗于六宗,望于群神。” 其祝文曰:“皇天上帝,后土神祗,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

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铆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咸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于是建元“建武”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这是东汉高邑,就是今天的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后经三国魏、晋、到南北朝时期北齐天保七年,栽并州县,把东汉高邑县的治所才迁至今天的高邑县,此时才始建新高邑县城,才有了今天新高邑县的地名历史,当时是公元556年。也就是今天的北齐高邑县比东汉高邑县(址: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要晚531年。要明白这是历史上两个高邑县,同名不同地,同名不同时。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3)

古今地图注明东汉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和千秋亭伍城陌,和今天高邑县的确切位置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4)

河北省邢台市重点保护文物“鄗城遗址”——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

刘秀称帝,年号“建武”,庙号世祖。后世亦称之为“光武皇帝”(公元25年——公元57在位),刘秀以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为临时都城,鄗城成为当时的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中心。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5)

1934年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城门及千秋亭光武庙老照片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6)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7)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8)

刘秀称帝伊始,天下还是群雄逐鹿,多方割据。洛阳有绿林军的三十多万人马,长安有赤眉军扶植的,以刘盆子为皇帝的政权,正在和绿林军更始皇帝政权,双方争战不可开交。而洛阳的绿林军与刘秀的河北地盘,只隔一条黄河,所以刘秀不敢有丝毫松懈。称帝事毕,就马不停蹄地遣将攻打洛阳,至本年十月打下洛阳,并迁都洛阳。后又经十几年的征战,终于在建武十三年,才彻底消灭了各路诸侯,完全统一了中国。从此奠定了东汉王朝二百年的基业,虽然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做为东汉开国的第一都城只短短不足两月,但鄗城是刘秀登基称帝、东汉王朝的肇始之地。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29)

刘秀称帝后,以鄗城为都城,此处为刘秀行宫所在地“金殿岗”遗址,文革前尚存岗坡七、八十亩地面积,高数米

第十三章

——光武帝刘秀之历史功绩

刘秀为帝,勤于政事,在位期间,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租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栽并郡县,精减官员,载撤四百余县,官员十置其一,大大减轻了平民百姓的负担。

一,揠武修文,励精图治;减化机构,栽撤冗员。释放奴婢,刑徒;薄贼敛,不尚边功,与民休戚;抑制豪强势力,实行度田政策。

二,崇尚文化,刘秀建国后,在京城洛阳修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恢复了西汉时期的十四博士之学,在他的倡导下,许多郡县都办了学校,民间也出现了很多私学,大大推广了文教事业。

光武帝刘秀继承了西汉时期的尊儒传统,光武帝巡幸鲁地时,曾遣大司空祭祀孔子,后又封孔子后裔孔志为褒成侯,用以表示尊孔崇儒。鉴于西汉末年一些官僚醉心利禄,依附王莽。为表彰气节,对于王莽代汉时期隐身不仕的官僚、名士加以表彰、礼聘,表扬他们忠于汉室,不仕二主的“高风亮节”。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0)

——东汉皇家世系表

历史评价:

《后汉书》曰:“虽身济大业,竞竞如不及,故能明慎政体,总揽权纲,量时度力,举无过事,退功臣而进文吏,戢弓矢而散马牛,虽道未方古,斯亦止戈之武焉”。

历代之评:

张纯:“兴于匹庶,荡涤天下,诛除暴乱,兴继祖宗。”

李世民:“联观古先拨乱反正之主,皆年逾四十,惟光武年三十三。”

司马光:“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梁启超:“汉尚气节,光武,明章,奖励名节。为儒家最盛时代,收孔教复苏之良果。尚气节,崇廉耻,风俗称最美。”

历史上称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为“光武中兴。”期间国势昌隆,天下太平,又称“建武盛世”。

伟大领袖毛主席也曾评价:光武帝刘秀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可见光武帝刘秀的历史地位。

————根据《后汉书-光武帝纪》、《汉书-平帝纪》、《太平御览》、《东观汉纪》、《汉书-冯异列传》、《后汉书-耿纯传》、《资治通鉴-汉纪》等。

(此篇完)

﹌﹌﹌﹌﹌﹌﹌﹌﹌﹌﹌﹌﹌﹌﹌﹌﹌

附:————

————《古鄗,及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鄗南千秋亭五成陌》的今天所在地,历史论证。

论证一 :

鄗,——即古鄗、鄗邑、鄗城、秦汉鄗县,及东汉高邑。

古鄗城(今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固城店村),它有着极其古老悠久的辉煌历史。它起源于上古的尧,舜,禹帝时代,春秋时已负盛名,战国、秦、汉、三国......及后来,载入中国历史的,许多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发生。此地在古代发生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影响着区域、诸侯国、甚至是中国的历史!

《后汉书-地理志》载:“鄗,禹贡冀州之城”。《说文解字》中载:",象台观之崇形”:甲骨文象形字解释:鄗,其地有高,意为吉祥之所在。这是中国最远古时代,自从有文字之初,就有了“鄗”的记载。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1)

战国早期地图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2)

春秋时,齐桓公元年(公元前698年)管仲为齐国相国,他力兴改革,使齐国富国强兵,国力强盛,历史上称管仲为“华夏第一相”。使齐国在当时称霸于列国诸侯。齐桓公欲封禅,相国管仲谏辞曰:“古之封禅,必有鄗上之黍,北里之禾,除此不为盛典”。--自《史记.封禅书》

上述文中的“鄗”即是今天的河北柏乡县固城店。2700多年前,就称“鄗”为“古”,可见鄗是多么古老。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3)

民国时期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城门老照片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4)

战国时期,公元前260年,秦国攻伐赵国,“长平之战”是历史上常说的“纸上谈兵”的赵括所率赵军惨败。秦将白起率秦军杀死、活埋赵军四十余万,而后又继续进军围攻邯郸,赵国告急四处求援。虽楚王派春申君领兵前来救援,魏王也使晋鄙将兵十万救赵。但都惧怕秦国。皆屯兵边境观望不与秦军交战。公元前257年,魏国公子信陵君名无忌,联合魏王妃如姫盗取了兵符,夺了魏将晋鄙的兵权,率十万魏军击败了秦军,解了邯郸之围,救了赵国。赵国孝成王对魏公子信陵君万分感激,赐封当时赵国富庶的鄗邑(今河北柏乡固城店)为信陵君领地之“汤沐邑”。--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公元前251年,赵孝成王三十一年、燕王喜四年,燕王派相国栗腹、乐乘为辅佐将兵二十万攻鄗(今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使庆秦为副将、乐闲辅佐带兵二十万攻代(今河北蔚县西南)。赵国孝成王派名将廉颇带兵五万至城迎战栗腹兵将,命李牧为副将,至代迎战庆秦军。廉颇率军先至鄗郊埋伏,出奇制胜大败了栗腹军,活捉斩杀了粟腹,李牧在代地也获胜。廉颇率赵军追击燕军五百余里,进围燕都,燕王求和割地赔城,赵国才撤兵回邯郸。

公元25年6月,光武帝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南千秋亭五城陌登基称帝,年号建武,以鄗城(今河北柏乡固城店)为都城,改鄗为“高邑”。(此为东汉高邑。在过了531年之后,历经三国魏、晋、到南北朝时期北齐天宝七年(公元556年)栽并州县,将在东汉高邑县(今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的治所西迁至今天的高邑县城处,才开始初建了今天的高邑县城,从此才有了今天的“北齐新高邑县”的历史。历史上称之为“北齐高邑县”。它比“东汉高邑县”(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要晚531年。

千秋亭、光武庙:

东汉章帝元和三年,为纪念刘秀在鄗南千秋亭五城陌称帝,并在古鄗城的临时都城。诏令肇建光武庙于千秋亭五城陌即位坛。现今,大清乾隆壬寅年间知县郑镇“汉光武千秋亭遗址”之碑尚在,存放于柏乡县北郝村“汉牡丹园”内。

千秋亭五城陌旧址:即现在柏乡县,“光武庙”村(又称十五里铺)。也是当年“槐阳八景”之一的“光武遗踪”一个景点。

宋代,范成大,曾留诗柏乡赞

《柏乡光武庙》:

云台列像供真人,野老犹夸建武春。

不用剑锋能剃石,冰河一瞥能通神。

《柏乡光武庙》

金代:——元好问

老树割心不更春,当年曾见汉仪新。

凭君莫话春陵事,笑杀中原逐鹿人。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5)

刘秀在“鄗”(今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建立奠定了后汉(亦称东汉)王朝的二百年基业。后到本年10月迁都洛阳,在建武十三年,光武帝刘秀消灭了其它各地割据势力及杂牌武装,荡平了天下,统一了中国。柏乡县固城店村曾是东汉开国的第一都城,是刘秀登基称帝建立东汉王朝的发祥之地。

东汉时期,鄗城(今河北柏乡固城店)又设为冀州刺史(亦称牧)驻地,鄗城第冀州第一治所,冀州刺史官署建制在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历经二十八任,长达一百六十年左右。

《史记》、《左传》、《国语-周语》、《荀子-王霸》、《汉书-地理志》、《后汉书-光武帝纪》、《魏书》、《晋书》、《赵武灵王传》、《资治通鉴》、《太平寰宇记》、《畿辅通志》.....还有现在字词典籍《新华字典》、《汉语字典》、《瀚文大曲》,《辞源》。《辞海》,《在线字典》等…..….国家级诸多古今史书典籍,均记载古鄗城的历史,和古鄗城系今天的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确凿无疑。

——#———#——#——#——#——

论证二:

——历史专家考察研讨论证:

————2014 年,《第三届中国汉牡丹文化节与柏乡学术讨论会在柏乡县召开(以前是汉光武帝刘秀在柏乡登基称帝研讨会》,

以前的刘秀称帝登基地,文化研究会也早已召开过数次,均已证明东汉王朝是从柏乡走出。汉光武帝刘秀,是在柏乡县固城店村南七华里的千秋亭旧址处,即今天的十五里铺(原光武庙村)登基称帝,并在古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做为临时都城。

2014年4月26日,《刘秀在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研讨会在柏乡县召开,此次研讨会议以“东汉历史从这里掀开”为主题。邀请了山东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原副会长、中国农民战争史研究会理事长孟祥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理事刘敏、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秦进才等,多名全国各地的著名历史学家,以及邢台地方史专家翁振军等著名的地方史专家。

在以往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与会专家又对干秋亭旧址其周围的古鄗城墙遗迹,当地流传的刘秀传说等进行了详知名证和采风。同时佐证以各种版本的权威性的历史书籍记载以及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证等,最终确定汉光武帝刘秀于公元 25年,在今天的柏乡县固城店镇南的千秋亭旧址处登基称帝。

专家们一致确认,光武帝刘秀登基地在鄗南千秋亭,曾经在柏乡县固城店村发掘出大量建筑古构件、砖瓦、碑刻,以及原镶嵌在北城门上的古青石板“古鄗城”,让专家们确认:“柏乡县固城店确为古鄗城所在地”!

从固城店村向南十五里铺(以前叫光武庙村),曾出土汉代文物:筒瓦、板瓦、青砖等。其中有一件有“鄗”字的铭文陶碗器具,还有刻有“千秋万岁”的皇家专用铭瓦。上世纪 90年代,在此遗址上出土一块宋代石幢上有光武庙的记载,此处还发现了明万历间“汉光武庙庄谒刻石”以及清乾隆丙演年知县郑镇勒石镌碑“汉光武千秋亭遗址”碑刻。

根据史料佐证和许多文物发现,专家们一致认定,柏乡县十五里铺(以前称光武庙村)西侧,即今渤海加油站西面,即为“鄗南千秋亭”旧址,就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登基称帝处。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6)

——#——#——#——#——#——

论证三:

——国家著名历史专家考察研讨确定:

——2015年4月27日,柏乡县又召开了《刘秀登基及东汉开国 1990 周年学术讨论会》。

———本次研讨会期间,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卜宪群、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李振宏、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长赵凯等,十几位全国著名历史专家。专程考察了刘秀登基称帝处“鄗南千秋亭”遗址,确论刘秀在“鄗南”登基史实,东汉王朝与柏乡的历史渊源。和在“古鄗”(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的光武帝刘秀的临时都城,确定柏乡县实为东汉王朝的开国之地,东汉王朝是从河北省柏乡县走出。

——#——#——#——#——#——

论证四:

———— 历史学家:秦进才 的:“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史考”

人物简介:

秦进才,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1953年8月生,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1982年毕业于河北师范学院历史系,获学士学位。后师从南开大学刘泽华先生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河北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河北民俗学会副会长等。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秦汉史)科研,历史文献整理与研究。

人物作品:

主编《中国帝王后妃大辞典》。合作主持《张之洞全集》的编校,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合作主持核宙《河北通志稿》,北京燕山出版社1993年出版。独立或合作主持了多部学术论文集的编撰,有《赵国历史文化论从》,河北人民出版社 1989年出版:《历史与现实论稿》,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出版;《张之洞与中国近代化》,中华书局1999年出版等。参与整理《纬书集成》,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出版和《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版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如:《秦汉士伍异同考》、《中华文史论丛》1984年第2期:《汉代白马之盟初探》,《河北师院学报》 1984年第3期:《汉书》鄂邑盖长公主颜注辨误》等39辑等。部分论著曾获河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河北省优秀图书奖、全国口稽优秀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奖第。

——

《汉光武帝刘秀鄗南即位处:千秋亭,千秋台异同考》 证 文 :

———— 秦进才

建武元年六月己未(25年8月5日),汉光武帝刘秀即位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鄗县随之改为高邑县。数百年间没有不同的看法。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高邑县治所迁至房子县界(今河北高邑县高邑镇)。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了柏乡县(治今河北柏乡县柏乡镇),鄗县(汉高邑)故城、千秋亭遗址属于柏乡县管辖。汉光武帝鄗南即位处,由一个高邑县来管辖,变成了与高邑、柏乡两个县有联系。两个县有着先后重叠的辖区,有着交集的建置沿革,有着共同的历史资源,为分歧看法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从唐朝开始对于鄗城、千秋亭的地理位置出现了不同说法,甚至有时同一作者同一部书,就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尤其是明朝天顺年间以来,出现了柏乡县鄗南千秋亭与高邑县千秋台两种不同的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的说法。虽然两个县为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争论了五百年,现在事实已经搞清楚,但至今学术界对于鄗南千秋亭刘秀即位处是在柏乡县,还是在高邑县的两种看法依然并存”。

笔者在《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发表了《汉光武帝即位处:千秋亭与千秋台异同考》一文,从史料记载比较两者根据,从时间来看两者先后,从形制来看两者不同的类型,从名称来看两者不同的含义,从地理方位距离来比较两者的位置。 追根溯源,认为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在鄗南千秋亭可信,而非今高邑县千秋台。

但仍然有些问题需要论证,笔者不揣浅陋,再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进行观察,搜集从东汉至清朝有关鄗城、千秋亭记载的资料,结合考古勘探,作了梳理分析,对汉光武帝刘秀鄗南即位处文献记载的来龙去脉稍作述评,对于历史文化资源归属略述管窥蠡测之见,抛砖以引玉。

一、东汉两晋南北朝对于汉光武帝即位处记载述论

更始三年(25年)初,刘秀在河北不仅打开了局面,站稳了脚跟,而且已经发展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军事力量,“三分天下而有其二,跨州据土,带甲百万。“为了凝聚人心,向全国发展,即位称帝建年号昭示天下,提上了议事议程。正月,马武等诸将建议刘秀还蓟城(今北京市西南)即尊位,未果。四月”,兵南下至中山(治今河北定州市市区),“将军万脩得《赤伏符》语,言光武当受命。“诸将再次上奏,刘秀不听。行至南平棘(治今河北赵县赵州镇固城村),诸将复劝进,耿纯从群臣期望攀龙鳞附凤翼的角度,恳切建议刘秀尽快正号位,刘秀心有所动。

行至鄗县(治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镇固城店村鄗城遗址),刘秀把在洛阳前线的冯异召回询问前方战况、四方动态,冯异建议刘秀,“天下无主,宗庙之忧,在于大王。宜从众议,上为社稷,下为百姓。“”即位称帝。刘秀坚定了称帝信心,并言梦乘赤龙上天。

实际上,刘秀表示同意即位称帝。趁热打铁,冯异遂与诸将商议上尊号事。适逢其时,刘秀太学同舍生疆华自关中奉《赤伏符》到,《赤伏符》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赤伏符》中,不仅有刘秀的姓名,而且有“四七之际”的预言,刘秀自称:“以匹庶受命中兴,年二十八载兴兵起“”,以此附和《赤伏符》的“四七之际火为主”。李贤注言:“四七,二十八也。自高祖至光武初起,合二百二十八年,即四七之际也。”陈苏镇认为:李贤之说有“冗赞附会”之嫌。《河图赤伏符》中的刘秀,有可能是改“刘季”为“刘秀“而成的,最初刘秀指刘歆,“将四七之际火为主”理解为孔子预言刘邦建立汉朝的相对年代,更合《赤伏符》等谶记作者的本意。“”古人解释各不相同,牵强附会则是一致的。到刘秀大军驻扎于鄗县城时,按照刘秀君臣的解释,刘秀为大,万里合信,不议同情,周之白鱼,曷足比焉?上无天子,海内淆乱。符瑞之应,昭然著闻,宜苔天神,以塞群望。*“两汉之际,符命盛行,王莽曾借助符命代汉称帝,刘秀很注意符命问题,诸将也强调符命,并且相信《赤伏符》。再则,因“汉末有火德之说,故曰’赤。符者,帝王受命之信物,即所谓符瑞、符应,谶纬书恒词。”“"因此,《赤伏符》成为刘秀即皇帝位的符命。

至此时,刘秀经过在河北艰难而有成效的经营,不仅形成了独立的军事政治集团,有稳固的势力范围,有军事实力的支撑,有政治力量的支持,有财政经济的来源,有符命谶纬的依据,有群臣攀龙鳞附凤翼向往荣华富贵的心理追求等。与此同时,强势的更始集团出现了衰败的征兆,其他集团也粉墨登场或跃跃欲试要称帝号。在这种情况下,刘秀即位称帝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趋成熟,机会不容错过。刘秀“乃命有司设坛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六月己未,在鄗南千秋亭即皇帝位,燔燎告天,棰于六宗,望于群神,定国号汉,立年号建武。由此,鄗南千秋亭五成陌成为东汉开国的起点,汉光武帝即位成为鄗城历史上标志性事件,载入了史册。

汉光武帝鄗南即位,除《东观汉记》《后汉书》上述记载外,《汉书》载:“鄗,世祖即位,更名高邑。“《又载:“世祖即位于冀州。*““西晋司马彪的《续汉书》载:“建武元年,光武即位于鄗,为坛营于鄗之阳。”刘昭注引《春秋保乾图》曰:“建天子于鄗之阳,名曰行皇。“建武”东晋袁宏的《后汉纪》亦载:“六月己未,即皇帝位于鄗。改年为建武元年,大赦天下,改鄗为高邑。“9《汉书》、《东观汉记》、《续汉书》、《后汉书》等四种纪传体史书与编年体史书《后汉纪》在记述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城这一点上,并无差异,注释者引用的纬书亦言:“建天子于鄗之阳”,似乎天意亦如此。具体详细者言:“鄗南千秋亭五成陌”,简单粗略者说:“世祖即位于冀州”、“光武即位于鄗”、“即皇帝位于鄗”,地域范围有大小不同,具体地点有详略之别,但并无矛盾之处。其中《汉书》、《东观汉记》,均是东汉人记述当代的历史,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杜笃的《论都赋》曰:刘秀“受命于皇上,获助于灵祇。立号高邑,辜旗四麾。首策之臣,运筹出奇;城怒之旅,如虎如螭。心班固的《两都赋》言:“圣皇乃握乾符,阐坤珍,披皇图,稽帝文,赫尔发愤,应若兴云,霆发昆阳,凭怒雷震。遂超大河,跨北岳,立号高邑,建都河洛。绍百王之荒屯,因造化之荡涤。体元立制,继天而作。”李贤注曰:“跨,据也。言光武度河据北岳,遂即位于鄗,而改鄗为高邑也。"*由于鄗县改名为高邑,杜笃、班固所说的“立号高邑””",即刘秀在高邑称帝立号,与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含义基本相同,是汉光武帝刘秀在鄗南即位称帝的另一种表述。许慎撰《说文解字》亦记载:“鄗,常山县也。从邑高声。世祖所即位,今为高邑也。”清朝人段玉裁引《汉书》、《后汉书》所言为证,说:鄗,“今直隶赵州柏乡县之北二十里有故鄗城是也。

““东汉人许慎说的很具体,清朝人段玉裁注释的很准确。蔡邕的《光武济阳宫碑》亦言:“乃以建武元年六月(乙)(己)未,即位于鄗县之阳,五成之陌,祀汉配天,罔失旧物“””。记述了汉光武帝即位的时间、地点等。《论都赋》、《两都赋》、《说文解字》、《光武济阳宫碑》四种文献所言,无论是“高邑立号”,还是鄗“世祖所即位”,或是“即位于鄗县之阳,五成之陌”,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都证明了汉光武帝刘秀“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的可靠性。

上述九种记载中,有六种是东汉人所记述的汉光武帝刘秀即位事,“地近则易覈,时近则迹真””,地理位置距离越遥远讹传就会越来越增多,时间年代越久远记忆会越来越模糊,时间越是近而原始性强的文献,也就保存了比较多的真实因素。上述所列举的著述都是原始性、或比较原始性的记载,可信度比较高,奠定了后人记述、研究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文献记载的基础,是后世研究刘秀即位处的原始性文献,成为后学引用、注释、疏证的传世文献。

刘秀鄗南千秋亭五成陌称帝后,大军云集于鄗,“高邑军食急。(寇)恂以骊马送谷,前后不绝。“”建武元年七月己丑”",刘秀幸怀县(治今河南武陟县大虹桥乡土城村),离开了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自即位至离开前后约一个月多的光景””,虽然时间短暂,但影响却久远,东汉开国,典章制度的建立开始于此,统一全国的战争开始于此,封侯拜官开始于此等,这里成为东汉的起点。

汉光武帝即位于鄗后,冀州刺史治所驻于鄗城。冀州刺史部辖魏郡、渤海郡、常山国、中山国、安平国、河间国、清河国、赵国等九个郡国,下有邺县、馆陶、井陉、望都、南皮等一百个县邑侯国。先后有庞萌、窦融、郅寿、阮况、应顺、左雄、冯直、周举、苏章、郭旻、蔡衍、朱穆、王纯、杨弼、张方、王考、羊陟、李邵、皇甫嵩、刘焉、公孙度、王芬、巫捷、王闳、贾琮、韩馥等二十六人在此处担任冀州刺史”,这一个相对全面系统的冀州刺史治所在鄗城时期的名单,随着考古的发现今后也许会有所补充。这是刘秀在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即位称帝带来的政治效应,也是鄗城史上辉煌的年代。

东汉末年””,冀州刺史治所迁移到邺城(今河北临漳县邺镇、三台)。这也从侧面证明鄗城是汉光武帝即位处。

东汉时代,在冀州刺史之下,在高邑县令之上,还有承上启下的常山郡太守或常山相,他们也有一些与汉光武帝鄗南即位处相关的活动记载。如唐李贤注”光武于是命有司设坛场于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引《水经注》曰:“亭有石坛,坛有圭头碑,其阴云:常山相陇西狄道冯龙所造。坛之东,枕道有两石翁仲,南北相对焉。

《初学记》卷八《州郡部》引《水经注》曰:“汉明帝北迴,诏高邑令(东汉高邑,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于光武即位所建石坛,立珪头碑。”《太平寰宇记》卷六〇《河北道九·赵州》引《水经注》云:“汉章帝北巡至高邑,亦光武即位于此,有石坛,坛有珪头碑,即帝所建。”上述三种文献,都引用了《水经注》,都涉及到汉光武帝即位处,都说到了石坛、圭头碑,这是共同之点,可见石坛、圭头碑的确曾存在。

——以上为录秦进才:“汉光武帝刘秀即位处,千秋亭,千秋台异同考”一文。

——$———$——$——$——$——$——

河北省考古队又在2016年-2017年在古鄗城遗址(即今柏乡县固城店村)的挖掘考察时,得到了其城墙地基宽度、长度,和城门的确切数据,和数以千计的远古陶器、秦砖汉瓦等文物标夲,进一步发现古鄗城极其悠久、和厚重灿烂的人文历史。更确定了古鄗城系今天的河北省柏乡县固城店确凿无疑! 据说在此地又挖掘发现了仰韶文化的陶器瓦片,如果此项考古文物发现得到进一步证实,那么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的历史有可能上推到中国的史前时代!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7)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8)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39)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0)

古鄗城墙,原来是双重城廓,外城呈正方形,边长1600多米,周长13华里,城墙底基宽13米、高8米左右:内城墙为长方形,南北长约1000米、东西宽600米,高7米,大街原南北石桥处,即是内城南北门所在地。外城墙有东、南、北三个城门,日本侵华“七七事变”时,还有北城门洞,上有明代吏部尚书、太子太保吕兆熊所书“古鄗城”的青石牌匾。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1)

“古鄗城遗址”在清朝中期还保存很完整,至清末、到民国无大损坏。古鄗城墙遗址,主要毁坏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建窑烧砖、村民建房取土、和农田基本建设平整土地。“古鄗旧址”曾经是古“槐阳八景”之首,历史上曾有许多达官显贵及文人墨客,畅游古鄗城,瞻仰其旧址而吟诵题诗。清初重臣太子太傅、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魏裔介曾诗云:

《 古鄗旧址》:

——魏裔介

世变扬尘沧海中,浮云依旧塞寒空。

五城陌照萧王月,汤沐邑余公子风。

救赵应推监者策,催薪独羡邓侯功。

乡园咫尺堪凭吊,蓦见青山思不穷。

《古鄗城》

——清- 白 玠

长阳古道出荒城,雉蝶空存旧时名。

光武勋威已火炽,信陵怠气亦邱平。

地仍燕南赵北重,人愧毛前薛后行。

逆旅居停凭吊处,残疆废垒不胜情。

这两首清代诗作,均以咏颂古鄗城为题材,描写了历史上的信陵君和光武帝刘秀,曾在古鄗城的伟大业绩,抒发了诗人亲临目睹“古鄗旧址”的怀古之情。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2)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3)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4)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5)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6)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7)

昔日的古城邑、古县、信陵公子封邑、古代的战略要地、多位公侯之封国领地、东汉开国第一都城、后汉冀州刺史驻地……。古鄗城(今柏乡县固城店)有长达两千多年的古代鼎盛辉煌:它象一位巨人,昂首屹立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它同中国历史几乎同步走来。

古鄗城墙遗迹虽然今天已所剩很少,但当年它是何等的雄伟壮观!它虽然没有万里长城那样浩大,但它经历的岁月却与长城同寿。它象一位无比高寿的枯瘦老者,依然顽强地挺立在古老柏乡固城店的村头。好象在向世人诉说古鄗城厚重的历史积淀,和它所见证的,数千年的历史变迁和沧桑岁月。它曾经陪伴了多少次的旭日明月,经受了多少风霜雪雨。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8)

2016——2017年河北省考古队在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考古现场。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49)

2016——-2017年河北省考古队在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考古现场。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50)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51)

2016-2017年河北省考古队在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控掘地出大量春秋战国、秦汉时期陶器瓦片等文物

汉光武帝刘秀为什么在冀州登基(古鄗城历史故事之八)(52)

2016、2017年,省考古队在古鄗城(今河北柏乡县固城店)挖掘考古,挖掘出大量春秋战国、秦、汉时期的陶器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