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让未来城市更智慧)

——李德仁

“你已经老大不小了,几十年来你一直在学习,一直在花国家的钱。你还不如一头牛呢,到现在都没挤出一点奶来,现在到了该回国‘挤奶’的时候了。”李德仁的妻子朱宜萱在给他的一封信上,如是写道。

1985年2月,留学德国两年多的李德仁学成后马上回国。当时有几家德国的研究机构想留他,因为他的表现非常优秀——在德国的两年多时间里,李德仁拼命地学习、钻研,他从验后方差估计理论出发,用极短的时间推导出比丹麦法更优越的新测绘方法,被国际测绘界称为“李德仁方法”;仅用一年时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解决了误差可区分性这一世界测量学史上的百年难题,如今全世界都用李德仁的理论来校正航测平差系统。

但心怀科技报国的信念,李德仁义无反顾地回国了,很快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祖国的需要就是他努力的方向。

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让未来城市更智慧)(1)

大力发展我国信息高科技产业,为实现两个转变和祖国腾飞服务。1997年4月24日,摄于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摄影师:侯艺兵

功夫不负有心人,李德仁取得了一个又一个创造性成果。1991年,他提出“3S集成”a理论,获得了国际认可。1994年,他主持完成“GPS 用于空中三角测量的试验研究”,使野外工作量减少90%,节约费用70%,并大大缩短了成图期。他领导研制的具有中国版权的地理信息系统“吉奥之星”,打破了国外GIS软件“一统天下”的局面;他主持研制的中国首套移动道路测量系统,被誉为“革命性的高科技产品”,向全世界推广。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李德仁的科研团队使中国测绘科学的水平得以与美国、德国并驾齐驱,位居世界三强之列。

让科学理论在实践中得以应用,是李德仁的心愿。他参加我国“太空之眼”高分辨率对地观测卫星的研发工作,在卫星精度和质量上下功夫,在元器件受限的情况下,用高精度地面定标场和精细的算法提高了数据质量。

截至2015年5月,李德仁和团队一共研制了20多颗高分辨率卫星和两颗测绘卫星,分辨率从5米、3米、2米、1米提升到0.5米,这一连串数据直观地记录了我国测绘卫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整个过程。

院士专家工作站作用(让未来城市更智慧)(2)

李德仁院士在中国测绘学会2021学术年会作报告

只要对国家有利,李德仁都会积极去做:面对汶川大地震,他带领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正确指挥处理唐家山堰塞湖险情提供了分辨率最高的数据;面对北京奥运会,他带领专家团队,从奥运会申办、场馆建设到成功举办,全方位提供专业的“贴身服务”,为国家节省约 16 亿元;为了更好地展示“数字敦煌”的魅力,他带领团队运用测绘遥感新技术,将莫高窟以毫米级精度虚拟在计算机里;直面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他迅速指导团队,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李德仁不仅科研水平高,教学质量也有口皆碑。每年大一新生开学时,李德仁都会如约出现在武汉大学“测绘学概论”课程的讲台上。他总是告诫学生:“把一件事情老老实实做深做透是测绘人的基本风格,不能到了我们这一代管得不严,把这个优良作风丢掉了。”

当前,智慧地球时代已经来临。“智慧地球是基于数字地球、物联网和云计算建立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的融合,这都赋予了测绘学科新的使命。”李德仁说,“这也是我的新追求,瞄准学科未来发展方向,真正实现测绘学科在智慧地球时代的大集成、大融合和大智慧。”(光明日报记者袁于飞)

院士小传:

李德仁(1939— ),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以遥感、全球卫星定位和地理信息系统为代表的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提出了处理测量误差的可靠性和可区分理论以及空间数据挖掘理论。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创新团队)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5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2012年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最高荣誉“荣誉会员”称号。198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来源: 光明网-科普中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