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树下的摇摇椅(轮椅上搭起的葡萄架)

按:《中师生》公众号得天下中师生的关注和支持,致力创建一代中师生的精神家园。今天,我们分享范友军的文章《轮椅•紫葡萄》。

葡萄树下的摇摇椅(轮椅上搭起的葡萄架)(1)

原题:轮椅•紫葡萄

作者:范友军

(一)

小村离镇大约10公里,人口不多,人们以种农作物为主。

小村住户姓比较杂,不过王姓占一大半,据了解,他们大都不出“五服”。

小村东北角住着一户人家,姓窦,是孤门独户,窦胜利28岁才结婚,妻子是临村五保户栓住从小操养的,样貌一般,心善能干,初中没毕业就务农种地,和栓柱承包了八亩地,一年除其它开支,多多少少攒下了点积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26岁的老大闺女嫁给了窦胜利,村里人认为也算是门当户对了。

结婚一年,夫妻俩生下一子,取名春生,日子过得也算可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春生3岁那年因患小儿麻痹症倒置下肢瘫痪,胜利夫妻南哩北哩给他看了好多地方,以前的积蓄花完,还欠了债,用胜利的话来说,北京的专家都说过了,得了这种病花再多的钱也看不好,只要能保住命就行了。况且家境现在又这样,不看了,细心照顾就行了,日后会怎样,一个小鸡带俩爪,看他的造化了。

(二)

日子依旧,小村在时代春风的沐浴下,逐渐发生着许多变化,村里破旧的房屋不见了,阴天下雨时的“水泥”路不见了。

一天晚上,路灯亮了,文化广场里传来跳舞的音乐声,村支书王庆祥从乡镇府回到居委会,会议室的灯亮着,班子成员一个不少地等着庆祥的到来。

“明天上午镇党委书记要到春生的葡萄田地视察,咱要做好明天的准备工作。”庆祥把会议记录本摊开说。村主任何宽点了支烟说:“明天早上7点我到春生家说下,看他需要帮忙不。”

“平时,他做的很好,不给村里添麻烦,明天书记视察,根本就不需要安排春生该咋说,实事求是就可了。”

会计张民说。“农补款已到,明天把表照好,争取后天发到农户手里,另外,今天镇里会上点名其他村低保落实不到位,估计要受处分,咱村的海林、彪子已脱贫,不再享受,明天上报时可去掉。”

……夜很深,村委会会议室的灯仍在亮着。

(三)

那段日子令人很辛酸。

眼瞅着儿时的同伴一个个背着书包入了学堂,春生心里很不是滋味。整天闹着娘要去学堂,每一次都被娘在眼泪中给拒绝,好多次闹得在地上打滚不起来。

娘硬着头皮到学校向老师祈求,还好,校方被娘的这份真诚而感动,同意春生入学,不过,每天都有娘负责接送。

五年的小学生涯,春生更加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考初中时他以全班第三名的成绩被镇中学录取,初中二年级因别班同学无意间的一句话刺疼了春生的心:成绩再好,就是考上高中、大学不能走不会有多大的前途……

春生缀学了,心里万分的很自卑,整个一学期把自己封闲家里,路在何方,他在思索着……

(四)

在镇上摆了个摊,修鞋、配钥匙,一天挣十块八块的,春生心里感到很满足。

当通过自己的双手挣到第一份钱在镇上给爹娘买一兜子羊肉包子时,春生心里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价值,看到了希望。

(五)

三十多岁的春生承包了二十亩地。

春生通过在电脑手机上连麦学习,撑握了一定的技术水平,一开春,二十亩地搭起了塑料棚全部种植上了葡萄。

在此之前,春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积攒些积蓄,把家里的二间破房翻新了三间起脊的红砖瓦房,院墙拉的是高高的。

爹和娘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天无绝人之路,终于盼来了好日子。

葡萄树下的摇摇椅(轮椅上搭起的葡萄架)(2)

(六)

从开春以来,二十亩塑料大棚里那辆轮椅车穿梭不停。

搭棚、上架、拧铁丝对于春生来说轻车熟路,轮椅上够不着,就加个凳子,跪在上面一根根,一条条在他的手下给整的结实又牢固。

站在这么大的棚跟前,是无法令人相信他用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常人不能完成的“工程。”

当问起他如何完成的时候,他阳光般地说到:“不是自己一个人的功劳,得感谢爹和娘。”

当再次问起他资金方面的问题时,他激动地说:“这得感谢党委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书记、镇长一周往俺棚里跑几趟,资金缺不缺,需要人手不,一句句话直暖心窝,党委政府是俺的靠山。”

(七)

“书记来了,快把刚剪下来的紫葡萄让书记尝尝,看中不中,甜不甜。”春生坐在轮椅上手里掂着串紫葡萄兴奋地说。

“今年你又抓把住了,葡萄大丰收,准备让镇长给你代言,直销咱的葡萄。”书记看着二十亩喜人的紫葡萄向春生说到。

“那装恁些箱葡萄,准备发往哪?”“王镇长,那十箱是送往敬老院,那十箱送给环卫工,那二十箱给村里小学……”

故事发生在2020年的秋季太康县某个镇的一个村里,那一年,主人翁窦春生十月一结了婚,第二年,妻子为他生下了双胞胎。

葡萄树下的摇摇椅(轮椅上搭起的葡萄架)(3)

作者简介:范友军,1991年毕业于淮阳师范,中共党员,中小学高级教师,乡土诗人。一直扎根农村教育一线,把爱倾注在乡村校园的每个角落。多次荣获省市县优秀中共党员,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工作之余,喜欢码些文字,充实生活。多年来,其诗歌散文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网络发表近200篇(首),代表作《今夜想娘》、《村西头的那片麦场》、《夜欢的村庄》、《怀念母亲》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