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

这是一张非常著名的照片,一艘中国驱逐舰正向一艘苏联巡洋舰靠近。两艘军舰相差数倍的体型和看似对峙的状态,令人过目难忘。

照片中舷号为133的是中国海军重庆舰,它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型导弹驱逐舰051级的第二批第十艘。这是重庆舰、也是051级驱逐舰影响最大的一张照片,但它的拍摄者却是一位日本人。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1)

1985年11月的一天,排水量高达25000吨的苏联海军伏龙芝号核动力巡洋舰,部署到太平洋舰队,途中经过中国东部海域。它出现没多久,我国重庆号驱逐舰和金华号护卫舰就快速赶到,开始贴身监视。

与此同时,伏龙芝号的动向也引来了日本海上保安厅的侦察机。一架塞斯纳小型飞机出现在这一海域上空,飞机上有一位名叫柴田三雄的摄影记者,从空中拍下了中苏两国军舰的现场照片。

其中一张照片公开发表后,被在日本学习的中国学者章骞看到。他把这张照片扫描后带回了国内,随后在国内军迷圈内广为流传。

照片中拦截(严格来说应该是贴身监视)伏龙芝号的133舰属于051型的量产型号051D。它刚刚在东海舰队服役两年,是当时中国海军最具战斗力的新锐舰艇。

但051D型驱逐舰也像歼8战斗机一样,面临着“服役即落后”的尴尬。在此后的几十年中,051级终其一生一直在做一件事——追赶!

众所周知,新中国海军建设一直以“空潜快”为主,这主要是学习了苏联在二战中总结的经验。

苏联人认为,要想在近海和沿岸地区建立起堪用的防御体系,需要岸基航空兵、潜艇和航速较快的小型舰艇协同作战。

受这种“近海防御”思想的影响,体型较大的驱逐舰一直不是中国海军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2)

07型

直到70年代,中国海军仅有四艘排水量只有1600多吨的07型火炮驱逐舰,还是50年代以每艘17吨黄金的价格从苏联买来的二手货,在当时却是中国海军的支柱,被称为“四大金刚”。

其实我国采取“近海防御”的策略,也实属无奈。大舰远洋当然好,可口袋里的铜板就那么几块,造船工业也才刚刚起步。没钱没技术,支撑海防就只能做近海防御。

不过,在非常有限的条件下海军还是制定了远期规划,其中对驱逐舰更是做了实事——进行了必要的技术储备,两项关键技术来自苏联。

第一:苏联在1957年向我国转让了“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的部分图纸和技术资料,包括最核心的动力系统——TB-8型蒸汽轮机组的图纸和样品。这是研制驱逐舰最重要也是最基础关键技术。

第二:苏联提供了130毫米舰炮的技术资料。1968年713所以苏制双130舰炮为原型,在第一重型机械厂、北京低压电器厂和起重机厂的配合下,于1970年6月仿制出了两门岸炮。

虽然岸炮和舰炮相比,缺乏自动扬弹机等上舰的关键设备,但毕竟让国产舰炮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为国产驱逐舰的建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千万不要轻视区区一门舰炮,没有完善的军工体系和一定积累,造不出来就是造不出来。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3)

66型岸炮

为了更清晰地梳理051的发展脉络,我们需要把时间先拉回到1962年。

这一年,经过十年建设,我国已经具备了基本的造舰能力。加上有了苏联提供的设计资料,海军就提出,想研制一种排水量2500吨左右,航速大约在40节,略强于苏制07型的国产驱逐舰。(当时我国对军舰的高速性能非常重视,因此速度指标定得都很高)

不过科研部门对驱逐舰的研制规律和建造的复杂性、艰巨性都认识不足,虽然拿出了好几个方案,但设计都严重脱离了当时的工业能力;再加上此时国内经济已经陷入困境,拿不出太多钱研制新舰,因此国产驱逐舰仅仅进行了前期论证,很快就被搁置。

项目虽然停滞,但海军还是做了力所能及的三件事,为后来的051打下了基础。如果没有这三项工作的先行,多年后051的研制可能会更加艰辛。这三项工作分别是:

一、1962年海军要求相关工业部门投入800万元经费,对苏联TB-8型蒸汽轮机进行试制。当时领导拍板,跳过护卫舰所需的1万马力,直接仿制3.6万马力。

二、放弃苏联船钢,开始研制符合我国资源特点的新钢种——903型锰合金船用钢。

三、搁置未来驱逐舰是否需要安装导弹的争论,带有前瞻性地开始设计旋转式反舰导弹发射架,并且在07型驱逐舰上进行试验。也就是说,先掌握反舰导弹的技术,至于国产驱逐舰用不用,后续再说。

以上三个项目的研制,都比051立项的时间要早。

当7年后051正式上马时,动力、船钢和导弹发射架都已趋于成熟,节约了大量时间。尤其动力系统的提前仿制成功,更是关键中的关键。

1962年,一机部向703所和哈尔滨汽轮机厂下达任务,要求两个单位协同研制驱逐舰用的453机组。海军为此在厂内设立了军代表室,负责产品的监造和验收。

接到任务后,703所先是翻译了从苏联获得的TB-8型蒸汽轮机组的全套图纸和技术文件,接着对苏联样品进行核算,对关键部位做压力和吹风实验,开始逆向设计。经过反复摸索,终于掌握了苏联舰用汽轮机的设计思路和特点。

但由于受国内经济逐步恶化和wg的影响,研制进度被迫放慢。直到1969年3月,哈尔滨汽轮机厂才完成了首台453机组的试制。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4)

科特林级

在上述三大基础技术开始推进的同时,海军和船舶工业系统也重新调整了装备的研制方针,确定了“缩短战线、任务排队、确保重点” 的新方向。

按这个方向,1963年12月海军再次提出国产驱逐舰的全新规划。这次相关部门修正了以前急于求成的错误,力求稳妥。

他们计划以苏联56型科特林级驱逐舰为原型,在1975年左右定型一种适合国内工业水平、符合海军需求的国产驱逐舰,这就是后来的051型。

1965年,701研究所于上报了五个比较符合国内实际情况的方案;1966年8月,他们又根据上级意见进一步完善,拿出了“甲乙丙”三个新设计,三个方案都是苏联56型驱逐舰的升级改进版。

甲方案是导弹驱逐舰;乙方案是火炮鱼雷驱逐舰;丙方案也是导弹驱逐舰,但对舰体和上层建筑做了大量改进,还计划使用新型号动力来获得更高的航速。

三个方案先在海军进行讨论,经研究后大家认为,乙方案过于保守,丙方案跨度太大。最终选定甲方案为基本设计,上报军委审批。

1967年4月新驱逐舰的设计方案获批,并正式定名为051型。

然而051的命运似乎注定要一波三折,设计方案刚刚确定,WG就开始了。军委和海军的正常工作都被迫停止,051一直无法走完审批流程。

不过这不是最难的,最大的困难是:海军是不是需要驱逐舰,受到了质疑!

当时有人认为,对沿海防御作战来说,现有的海军航空兵、鱼雷艇和导弹艇完全可以胜任;即使在中近海区作战,有常规潜艇和海军航空兵的协同,问题也不大。这种情况下,再耗费大量资金建造3000多吨的驱逐舰,显得有些多余。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5)

在1967年海军和军委的各次会议、公文和电报中可以看到,当时对是否建造驱逐舰的争议是很大的,这种争论直接导致051的立项被搁置长达一年之久,眼看海军装备新驱的愿望就要落空。

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另一个重大国防项目却让051的立项峰回路转,这就是国产洲际导弹的研制。

60年代中后期,国产东风-5型弹道导弹的设计逐渐完善。但按当时的技术能力,洲际导弹的正式定型必须要行全程弹道实验。可东风-5型的射程在1万公里以上,远远大于我国领土的最大跨度5000多公里。如果要进行东风-5的全程弹道试验,导弹就只能往大洋上打。

这样一来,洲际导弹的研制就和海军产生了交集。

既然导弹实验要在远离本土5000公里的海上完成,那么就需要一支规模不小的远洋船队前往任务海区,而远离本土的科研船队则离不开海军的护航。

军委研究后认为,为这支远洋船队护航,至少需要三艘驱逐舰。可当时只有采购自苏联的那四艘老旧的07型驱逐舰,如果把这4艘07型调走3艘,那么我国北部海区的海防就会瞬间陷入空虚。

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051的立项终于迎来转机,国产新驱逐舰的建造被再次提上议事日程。

针对远洋船队的护航任务,海军这样汇报:如果051马上立项,那么在1970年前至少可以开建5艘。洲际导弹试验临近时,这5艘新舰不但都能完工,而且至少可以保证3艘处于在航状态。

海军的这个意见上报后,又经多次研究,051型驱逐舰的建造终于获得批准。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6)

1968年12月24日,051型首制舰在大连造船厂开工建造。按照海军的时间表,1970年前要开建5艘,1971年底5艘新舰要全部交付。

今天我们已经知道,这个时间表其实过于乐观了。

事实上051在建造过程中因为缺乏经验走了很多弯路,在预计交船的1971年底,只有首制舰济南号一艘船,按时完工并交付北海舰队。而且交付部队的新舰,还留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很多舰载设备也因为进度拖延没能装舰。

所谓万事开头难,在051型之前,中国建造的最大舰艇是清朝末年的平远号装甲巡洋舰和民国时期的宁海号轻巡洋舰,它们的排水量都没有超过3000吨。

051的排水量不但大于3000吨,而且为了追求高速,它的舰体狭长,达到了130米,和万吨级货轮相当。这给没有大型船坞的大连造船厂出了难题。

大连造船厂的前身是清政府耗费139万两白银建成旅顺工场,1955年改为国营大连造船公司,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国家重点项目。1957年6月1日大连造船公司更名为大连造船厂。

1962年,大连造船厂建成了万吨级远洋货轮跃进号,虽然这是我国船舶工业的重大突破,但民用船只的建造和军舰区别很大。

面对051的建造,大连造船厂仍然有各种复杂的问题需要解决,为了保障洲际导弹的实验,留给大连造船厂的时间也很紧。

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不但要负责051的总装,还要研制军舰上的30余项新设备,并且要给后续上海、广州的其他造船厂建造051制定技术规范。

我国第一艘驱逐舰(1971我国首艘驱逐舰完工)(7)

虽然当时我国已经有部分技术储备,比如建造过1000多吨的65级护卫舰,驱逐舰用的动力装置和903船钢也试制成功,但这些仅是基础。

军舰要打仗,还需要复杂的舰用设备,比如雷达、电子系统和辅助武器,这些重要的子系统在051开工时,不但没有定型,有的甚至连研制单位都还没有落实。

在wg中艰难起步的051型驱逐舰,建造之初面对的几乎是一张白纸。

这种情况下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建造,难度非常大。而且由于经验不足,建造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设计程序、建造流程和部队管理的各种问题,以至于在最终交船时,出现了大批重要装备被迫缓装、欠交或者替代的情况。

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郑明曾经在文章中披露,在051首舰完工即将交付海军时,火炮、导弹和雷达等重要分项,都遇到了延期交付的问题。

比如在武器系统中,当时能立即投入使用的只有两门副炮,其余武器要么还没定型,要么出现重大缺陷正在整改。

因此当时有人发牢骚说:“这哪能算军舰?不能打仗它就不是作战舰艇,只能参观用。”当时很多人都认为,以051的这个状态是不能交船的。

那么,大连造船厂在建造中究竟遇到了哪些困难?首舰究竟出了什么状况,海军后来又为什么接纳了这艘“半成品”?下一篇文章,我将继续为您讲述051的故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