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

契丹,一个宏大的王朝。

领土曾东达日本海、西至阿尔泰、北到外兴安岭、南抵天津海河、山西雁门关一带,拥有惊人的489万平方公里,几乎可以和现在中国的陆上面积一较高下。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

契丹领土扩张土

自两千年前匈奴称霸草原后,契丹是诞生在北境的第三位雄主,也是五胡乱中华、唐朝藩镇割据意外催生的产物。

它早于北宋53年建国,两者寿岁仅差50余年,活像乱世中的一对难兄难弟。

契丹被定义为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民族,北宋则属于典型的农耕文明——北宋灿烂辉煌,契丹似乎只出产快马和弯刀,可两者相较周边国家却只知道契丹而不晓得有宋。

所以,时至今日俄罗斯仍以契丹代指中国,部分中东穆斯林、希腊语国家依旧认为现在的中国就是千年前的契丹。

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玩味的现象,那么,那个曾经让四邻瑟瑟发抖,在草原上风驰电掣218年的大契丹到底是个什么样?彻底消亡后剩下的900万契丹人又去了哪里呢?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2)

契丹勇士

218年泱泱大契丹没有自己的历史,你相信吗?

在笔者看来,这是不争的事实,所以契丹王朝更像悬挂在空中的那抹云彩,经历狂风暴雨后又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然而,根据《辽史》记载,契丹的确是个大一统的王朝,可它为何无历史呢?要解开这段往昔,让我们先从一段美丽传说开始。

相传,一位“仙女”在天上寂莫太久,一日花暖花开,芳心像头鹿撞,于是驾着青牛车来到人间,沿着西拉木伦河南下,与此同时,另一位契丹勇士则骑着骏马从马盂山向东寻找心仪的爱人。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3)

西拉木伦河

天际少女和英俊少年在西拉木伦河间相遇,双方一见钟情,从此生下八子,八子繁衍各方,这就有了日后的万丹、伏弗郁、羽陵、日连等契丹八部。

随着部落兴旺,狭小的西拉木伦河谷已难容契丹之志,为此,契丹人决定向南进发。

不过,这次南下被北齐文宣帝高洋视为侵略,于是埋伏重兵在半道截杀,契丹人被俘十万,牛羊若干,遭受致命一击。

同期,突厥人又横插一杠子,给散落的契丹部族背上补一刀,致使“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无奈之下,契丹人只得依附于突厥和隋朝,形单影只地流离在辽西旷野。

多年后,契丹人重新聚拢,再次决定南下营州,途中又遭突厥军队乱砍,四万人被俘,差点灭族。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4)

突厥士兵

几百年来,契丹人在夹缝中求生,厮杀和火拼如家常便饭,刀光剑影中八部为争夺汗位斗得头破血流,但他们仍像种子一样在蓝天白云下无数次破土重生。

这就是契丹之魂一一自强、自立,骁勇善战、生生不息。他们还用膑铁(膑铁即契丹)定义自己的国家,意喻契丹不死、坚硬如铁。

从耶律阿保机开创辽朝那一天起,契丹铁骑纵横草原,穿越高山,用霸凌般的征服令周边国家闻风丧胆,并形成碾压之势,彻底挡住了日后大宋的光芒。

在此补充一点:契丹即辽朝,218年泱泱大契丹曾18次反复使用过这两个名字。

关于易名,很符合契丹人的粗犷格风。当然,18次互换更有深意,可到底是返璞归真还是摆脱蛮荒一路向南实现汉化,这个问题一直让契丹王朝纠结了几百年。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5)

耶律阿保机

契丹王朝能名扬天下,甚至让对手颤抖或与一个事件有关,那就是轻松取得“燕云十六州”

公元936年,唐末是名副其实的乱世,中央对藩地已彻底失去控制,各藩主最想干的就是试着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河东节度使一一沙陀人石敬瑭别出心裁,以做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为条件,请求契丹人出兵灭祖国。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亲率5万契丹铁骑南下,攻晋阳、克洛阳,石敬瑭里应外合,掀翻后唐,建立后晋,做成了梦寐以求的儿皇帝,不过,这种卖主求荣的行为却让石敬塘成为耻辱的代名词。

表面看,双方是各取所需,可对契丹人来说,燕云十六州犹如上天恩赐的大礼,为这个王朝插上翅膀,增添了不可估量的光辉。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6)

石敬瑭影视剧照

燕云十六州泛指中国北方的幽州及云州等十六个州,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北部、山西北部等广大地区。

彼时,燕云处在黄河流域辐射区,更像一道分水岭,往北属游牧部族,南部则是那个时代北人趋之若鹜的天堂。

燕云十六州为什么对契丹王朝如此重要呢?在笔者看来,或有以下原因。

1:燕云十六州是南部王朝抵御北方民族的天险,也是最后一道屏障,这等同契丹人拿到了撬开中原的钥匙,因为燕云往南除了一马平川的稻田之外再无险可守。

2:一马平川利于骑兵作战,冷兵器时代,快马和弯刀可以超越文明层次,契丹人用速度和勇气证明自己是那个时代的王者——日后北宋步骑对契丹骑兵毫无办法就是有力佐证。

3:燕云十六州让契丹人眼界大开,原来帐篷和马奶酒并非奢侈品,珍奇佳肴和稀世名酿才是贵族的标配,建章立制与生生不息才是一个王朝万世不朽的柱石——燕云地区各项指标远超契丹本部,契丹人看到了从游牧民族过渡到农耕文明的希望。

从此,燕云十六州和母亲生离死别432年!!!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7)

燕云十六州地图

期间,契丹人一代又一代俯下身段向中原大佬们学习,不断接纳南人,全面吸收汉文化,创建五京(五个京城)制度,用北人管理北境,南人治理南方的办法创造性地发明了“一国两制”。

《天龙八步》里侠肝义胆的萧峰就曾担任过南院大王,文中故事和情节虽有虚构,但足可证明契丹人的谦逊和狂野。

在向汉这条路上契丹人涌现出了许多让人敬佩的人物,耶律阿保机仅是一例,在他身后有弯弓搭箭的耶律洪基、铁腕太后萧绰,还有高梁河之战让北宋一蹶不振的汉将韩国让等等。

这一切使契丹人与南境无限接近,八十年后,他们用弯刀和智慧成功让朝鲜变成自己的小弟,用《澶渊之盟》再次使北宋吞下了那粒酸涩的苦果。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8)

契丹、北宋签订澶渊之盟

契丹皇帝每次出行都需在某地住上一段时间,停留本部只要帐篷和马奶酒就行,契丹人把该地称为“捺钵”

一入南境,皇帝就会换个模样,莺歌燕舞自不可少,同样会用烈酒和美女装点太平天下,而在这里的居所则装饰得金碧辉煌,被称“行在”

总之,一路向汉是契丹人的主旋律——不知道这是契丹王朝的历史跨越还是他们的悲哀?

时间飞流,契丹人丢弃了自己的母文化,虽然发明过契丹文字,但文书和公函等大多被汉字取而代之。

1125年,当金国大军攻到京都,契丹王朝关门歇业那一天,荒淫无度的辽顺帝耶律延禧在战俘营里依旧找不着北。

一夜间泱泱大契丹灰飞烟灭,几乎没有留下任何信物,消失得无影无踪。那么问题来了,契丹军队,契丹文化还有那900万契丹子民呢?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9)

契丹捺钵

近千年来,这个问题让专家学者们无比懊恼。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

一天,内蒙古通辽政府组织老百姓修水库,挖掘途中似乎有座神秘古墓。老百姓不敢擅自作主,于是报告当地政府。

当专业人员带着手电筒进入墓室时,几乎被眼前的景象惊呆。

这座古墓保存完好,没有丝毫被盗迹象,墓边摆放着玉石、玛瑙、珍珠翡翠等稀世精品,样样价值连城,关键是千年后依然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根据墓中文献推敲,专家认定这应该是一座契丹贵族的陵墓——当另一间墓室打开,一具女性尸骨再次惊艳全场。

尸骨保存完好,银丝衣物极其豪华,从姿态上看,没有半分痛苦,就像当年睡着了一样。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0)

契丹文字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着文物在多地展出,全国上下掀起契丹狂热。

与此同时,结合另一条线索——百年前外国传教士在内蒙发现的文字,两者对照,那个在马上驰骋自由狂野的民族终于露出真身。

勿容置疑,这就是契丹,这就是让人们苦寻了近千年的契丹。

人们常说,记录历史优选的方式是宗教、建筑和文化,但最具穿透力的还是文字,因为文字可以穿越时空,高度还原那些年的真实。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1)

契丹大墓出土文物

相关文献记载,契丹灭亡后,耶律延禧被带到遥远的金国,受尽屈辱,待遇几乎和日后的宋徽宗一模一样,两人还常常在战俘营里神侃,一起品着作为阶下囚的滋味。

在这里,和两位亡国之君开个玩笑——进入主题,耶律延禧有了归宿,那其他呢?

趁金国还没站稳脚跟,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契丹王朝唯一的进士一一耶律大石收拾残兵,重振旗鼓,乱局中扶持耶律淳火线即位。

期间北宋大举反攻,誓言夺回燕云十六州。

大厦已倾,亡国之时民心离散,契丹王朝缺乏一位定军人物,但不断内卷贵族大佬们并不买耶律大石的账。

1124年夏,耶律大石杀死萧乙薛、坡里括二位大将,领着200契丹勇士向西逃亡。

请注意,200勇士在漫漫黄沙中一骑绝尘、锐不可挡,定都八剌沙衮后横扫西亚,领土一度东至高昌、西抵里海,建国87年,史称西辽一一活脱脱一个契丹2.0版。

笔者认为,如果把耶律阿保机称作草原上的雄主,那么耶律大石和他的200勇士无异于洞穿西境的狂人。

他们让俄罗斯、中亚等穆斯林国家把契丹这个名字刻在了心尖上。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2)

耶律大石影视剧照

耶律大石带走的200勇士在900万人口中仅苍海一粟。

前文己有引子,金国在灭辽过程中疯狂屠戮,彻底摧毁了契丹人的宫殿、庙宇和文化,甚至文字和语言,发誓抹掉一切痕迹。

所以旧土上的原住民只得隐姓埋名,与母文化再次割裂,据说如今山西雁门、河北一带就存留着大量契丹族后裔,只是改了名换了姓而己。

但,由于没有正式文献记载,这部分人的身份还有待商榷。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3)

雁门关图片

为此,权威专家想到一个方法一一试图破解契丹贵族墓碑上的文字,通过走访没一个人认识一一文化断层的负效应使这条路走入死胡同。

契丹人再也找不到了吗?不,聪明的专家学者想到另一种办法——从那个美丽的传说开始吧!

追根溯源,研究人员沿大兴安岭南部西拉木伦和老哈河流域一路住北,发现那里生活着为数不少的达斡尔原住民,他们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与契丹人非常相似,但对契丹历史和文字等却一无所知。

不过,这并不打紧,通过与大墓出土的女性尸骨DNA作对对,达斡尔人和这具女性的DNA高度契合,铁证如山,达斡尔人就是千年前契丹勇士的后裔。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4)

达斡尔人

不久,好讯传来,四川乐山出土的一具女尸,专家提取了她的头骨和牙齿等样本,无意间与达斡尔、蒙古人和汉人的基因作比对,这个女性也与契丹人的基因高度相似。

这说明,契丹后裔或已在西南地区扎根,只是在何时因何种原因进入还待进一步考证。

从东到西,由北往南,不少地方分布着大量契丹后裔。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5)

契丹大墓图片

随着考古进一步深入,云南施甸县又传来好消息,工作人员在当地村庄的宗祠里发现了一块刻有契丹文字的牌匾,上面醒目地写着“耶律”二字。

只是除了“耶律”这两个字之外,其它文字没有一个人认识。但村民们为什么要把这块牌匾世世代代供奉在祠堂上呢?

原来,他们是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一一阿苏鲁一一阿苏鲁是纯正的契丹人后裔,辽国灭亡后被迫投靠蒙古,和蒙古军队一同往西南地区平叛。

战后,阿苏鲁选择留在了当地,所以云南有些地方也流淌着契丹后裔的血液。

综合所有线索,基本可以得出结论,就像当年的契丹八部一样,契丹人并没有消亡,国破家亡致使他们不得不再次离散一一守故土、去西疆、望雁门,同时闻吸着亚热带的风。

他们的骨血记录着曾经的荣光,甚至可以追忆当年的万马奔腾——遗憾的是,他们再也无法认识和阅读自己的母语了。

消失近千年的契丹(218年泱泱大契丹900万契丹人去了哪里)(16)

契丹文字

在这里笔者不禁感叹,好个契丹!!!

历史像根线绳,仿佛丝织的,弹性十足、耐磨性极好,它可以包容天地,纵贯南北,无论当年的匈奴、鲜卑还是契丹都在上面刻下了一条或大或小的纹。

而这根绳、这些细纹——就是中华!

参考文献:《辽史》、《魏书》等

图片:来自头条图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