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行老铁路桥(新华全媒守护)

新华社郑州2月1日电题:守护“文物级”铁路桥的深山桥隧工,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双行老铁路桥?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双行老铁路桥(新华全媒守护)

双行老铁路桥

新华社郑州2月1日电题:守护“文物级”铁路桥的深山桥隧工

新华社记者翟濯

太焦铁路北起山西省太原市,南至河南省焦作市,是冬煤和电煤外运的重要通道。跨越晋豫两省交界处的丹河铁路大桥地处太行山深处,是这条煤运通道的重点部位。

丹河铁路大桥建成于1959年,全长144.84米,跨度130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文物级”铁路桥。64年来,从大桥上通过的火车从最初的每天几列到如今100多列,运量也从几百吨发展到5000吨左右。春运期间,每天平均有150趟左右满载电煤的重载列车从丹河铁路大桥上通过。

大年初十早8时,太行山麓刚刚泛起一丝晨光,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月山工务段的6名桥隧工就已整装待发,做好了登桥检查的准备。丹河铁路大桥主体由水泥铸造,火车通过时的震动和雨水的侵蚀,时间久了会使大桥梁体表面出现鼓包、掉块等问题,桥隧工的任务就是发现这些隐患,并及时处理。

“大伙系好安全带,上桥时手抓牢、脚踩稳、不要急,一定要注意安全。”尽管登高对桥隧工是常事,但工长宋剑还是提醒即将上桥作业的工友们时刻注意安全。由于春运通过的火车较以往显著增多,他们检修大桥的次数由平时的一月一检,变成了现在每月检修二至三次。

在宽度仅1米、坡度45度的半圆形桥拱上,桥隧工们一边抓着钢筋,一边小心攀爬着。距离宋剑1米多的另一侧梁拱上,53岁的靳蓄良带着徒弟刘云云走在最前面。守护大桥31年的靳蓄良,是工区里技术过硬的“老师傅”,而26岁的刘云云,则是这支守桥队伍中唯一的女生。“第一次登上大桥是师傅带我上来的,当时挺兴奋的,也没有觉得害怕,现在已经习惯啦。”刘云云说道。

检查梁体外侧必须在高空中毫无遮挡的梁拱上趴下身子,刘云云和靳蓄良紧紧抓住安全带,把身子探到梁体外,观察梁体是否存在裂纹。同时,他们还要轻轻敲着手中的小锤,通过声音判断大桥是否出现鼓包现象。

30分钟后,桥隧工到达了86米高的检查平台。“这里有地方已经鼓包和掉块了,长时间不处理会慢慢腐蚀钢筋,影响桥梁结构安全。”靳蓄良说,不怕高是第一步,要在高空中找出隐患才是关键。

由于是高空作业,穿厚了会影响身体活动,桥隧工的衣着都很单薄。“太冷了,一趟下来手脚冻得僵硬,这是我们冬季检查最大的困难。”宋剑说。

历时180分钟,宋剑带着同事们往返上下大桥两次,完成了面积接近1000平方米的梁体检查任务。

除了做好丹河铁路大桥的检查外,这些桥隧工还负责侯(马)日(照)煤运大通道其他215座桥梁、18座隧道、463座涵渠以及36座山体的日常检查工作。“冬运、春运期间,我们的检查任务很繁重,但能保证电煤运输安全畅通,大家的辛苦也值了。”从大桥上下来,宋剑用力跺了跺僵硬的双脚。

“丹河大桥今年64岁了。记得第一次见到这座大桥的照片是在中国铁道博物馆,当时就被震撼了。”费力地脱下身上的安全带,刘云云觉得能养护这座大桥很自豪,“我觉得自己不仅是在守护大桥,还是在守护这段历史。”(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