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二系列报道之⑪(初心二系列报道之⑪)
★ 视频报道 ★
点击观看张平化故居背后的故事:
【名片】 张平化故居
▲图为张平化故居。 谭浩瀚 摄
张平化故居位于炎陵县沔渡镇石坝村,晚清时期建筑,由厅与厢房组成,土木结构,台梁式构架。
1930年至1933年,这里是中共酃县县委机关所在地,张平化任县委书记。在这里领导全县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壮大了地方武装,开展了土地革命,扩大了红色区域。
后来,时任省委常委、兼湘赣独立第一师政委的王震也曾在这里住宿和办公。目前,张平化故居保存较好,2011年1月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寻访】 全家3代11人,有7人为革命牺牲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里是罗霄山下的一个普通村落,群山连绵,绿树成荫,清静幽雅,民风淳朴。
从沔渡镇驱车往南行约半个小时,就来到一个四面高山、中间低洼的“盆地”,这就是石坝村,桃李掩映处便是张平化故居。
炎陵县文物工作人员肖宇介绍:张平化,原名张楚材,1924年求学于湖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19岁投身革命,经历了井冈山革命、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曾与刘寅生、周礼等同志领导了震惊湘南的酃县1928年“三月暴动”。
在张平化影响下,其家人踊跃投身革命。其祖父张春榜虽未入党,但因支持党的革命斗争,被敌人残忍杀害;其父亲张升朝,在共产党酃县(炎陵县)九都石洲支部成立后第一个申请入党,随后参加游击队。1928年,敌人搜山抓住他,残酷刑审,要他供出部队行踪和枪弹藏所,他始终不透露任何秘密,被敌人活活打死;其父牺牲前后,参加当地游击队的叔叔张升东、哥哥张拱照相继遇难;嫂嫂邓吉秀在转移伤病员和军需物资时,被敌人射杀牺牲;其堂兄张焕照、堂弟张烨照也为革命献身。至此,他家3代11口人,先后有7人为革命牺牲。
张平化功名显赫,却从不以权谋私。1962年,三年困难时期,侄儿张自强兄弟俩想让张平化为他们打招呼,留在工厂工作。张平化说:“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我要带头执行上级的决定,这个招呼我不能打。”张平化果断地把他们送回老家。
张平化的儿子张自为从部队转业回乡,因未得到父亲的照顾,在长沙某单位当了一名普通司机。
“解放后,张平化曾先后4次回到故居……”今年69岁的林少云家住张平化故居斜对面,当过15年村支书,跟记者绘声绘色讲起张平化回乡的故事。
1958年的一天,原石洲乡首次通公路,少小离家的张平化回到老家。当时虽只有8岁,但他清晰记得,当时几辆小车沿新修的沙石公路驶来,停在故居门前不远处。下来一群人,走在前面的男子身材魁梧,身穿灰色中山装。乡亲们说这就是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一书记张平化。
下车后,他用客家话跟乡亲们亲切交谈,对一些年纪较大的乡亲,他仍能叫出小名,回忆起小时候一些事。在故居,他跟当地领导、乡亲们聊起家里满门忠烈,当即吟诗一首:“但见人民大胜利,牺牲小我又何亏……”大家为之动容。
第二次回乡是1960年。石坝村的公共食堂就办在张平化故居里,张平化拿起筷子尝了尝社员们的饭菜,皱起眉头。他望着乡亲们一张张菜黄色的脸,心疼地说:“食堂不能再办了,你们一个个都黄皮瘦弱的。”
1979年的一天,相隔近20年后,张平化又回到故居,稍作停留,便抱拳匆匆而去。
最后一次回来,是在1997年的一天。当时张平化已行动不便,大家用躺椅七手八脚把他抬下车。来到故居前,跟当地领导、乡亲们合影后便离去。4年后,从北京传来噩耗。一代伟人,从此与家乡人永诀。
记者从张平化故居出来,正值晚霞满天,石坝村山山岭岭被染成红色,那样热烈,那样绚丽。
“张平化是我们的骄傲!”当地村民们说。平时,张平化故居哪里破烂了,有村民主动修复。跟外人介绍自己时,总喜欢补一句:“就是张平化老家那里的。”让人家高看一眼。在利益面前,石坝村人往往高姿态,他们说:“我们不能给张平化丢脸。”
【新貌】 兴产业拔“穷根”,偏远山村换新颜
石坝村地处偏远山区,没资源、没区位优势,交通不便,发展经济似乎“先天不足”。近年来,该村弘扬红色基因,发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拼搏的精神,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笋竹林、高山水果等产业,拔掉了“穷根”,改变了落后面貌。
该村共有198户735口人,人均1.8亩地,曾是省级贫困村。
该村有楠竹面积5000亩,过去因重采轻育,疏于管理,导致部分楠竹林荒芜,品种退化。近年来,该村利用奖补政策进行楠竹低产改造,激发了村民们的积极性。通过改造,如今这里的楠竹林发展很好,规模不断扩大,成了“楠竹之乡”。这里海拔较高,该村大力发展高山水果,种植黄桃200多亩、猕猴桃50亩。
如今,石坝村不仅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还走上了康庄大道,交通四通八达。许多村民建起了新楼房,购买了汽车,日子越过越滋润。
【心声】
石坝村村主任黄润妹:
村干部担子重、压力大,有时还不被群众理解,但一想到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觉得自己这点委屈不算什么。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心中始终装着党和人民的事业,心系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为群众解难,才能无愧于党员这个称号,无愧于人民群众。
石坝村原村支部书记林少云:
张平化是我们村的骄傲,我担任村支书15年,总是要求党员干部以张平化为榜样,处处以身作则,带领乡亲们脱贫奔小康过上好日子。
现在,我虽然离开了村支书岗位,但我不忘初心。无论村里大小事,我处处带头,以身示范,带领群众干,做给群众看。村里种植黄桃,我带头试种;见群众缺少技术,我主动帮助。群众说:“党员就是不一样。”每次听到这些,我就打内心高兴。
记 者 | 黎世伟
通 讯 员 | 张和生 罗程
编 辑 | 孙晓静
审 核 | 李支国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