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

苏联在二战后,其确定了将“大纵深”作为主要战略之一,该战略的核心便是大规模的坦克部队和机械化步兵进行全面突击,但是步兵却缺乏可用的机械化载具,以往的半履带车和人员输送车不足以有效地保护士兵,均为敞篷式结构,并且还无法应对核武器和化学武器的威胁,同时自身缺乏可靠的火力,难以在正面战场上存活。因此苏联在50年代提出了,开发一款新型的、全封闭式、拥有可靠火力的装甲车辆,即全世界第一款步兵战车:BMP1步战车。

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1)

苏联在50年代制定了BMP的要求,必须具备较高的速度,以便能够协同其他装甲部队进行推进,同时还必须在车身上开设射击孔,最好能够使所有搭车的步兵从车内开火。武器方面也要求装备机炮或者火炮,对步兵的进攻与防御提供直瞄火力支援,而不像BTR50一样,仅有机枪,连敌方轻型装甲车都无法击穿。装甲方面要求能够保护步兵免受大口径机枪和炮弹破片的威胁。

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2)

在1966年,BMP1正式定型并开始量产。先从武器方面说起,BMP1装备了一门低膛压73毫米火炮,并配备自动扬弹机(并非自动装填,但是为半自动),同轴机枪为标配的7.62机枪。这门低膛压坦克炮很难对当时的主战坦克造成威胁,但是能够对M48等一类的中、轻型坦克造成毁伤。但是该炮的主要任务是对进行推进任务的步兵,提供直瞄火力的支援,作为中口径火炮来说,它的任务基本上完成。

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3)

BMP1在后续的生产中,接受过一定的升级与改造,使其能够发射反坦克导弹,来应对敌方的主战坦克的威胁。反坦克导弹的发射器位于炮塔上方,早期版本的BMP1能够发射9M14导弹,也就是AT3A型导弹,中国红箭73导弹的原型。该款导弹便宜好用,穿深也可以击穿当时绝大部分的主战坦克。后续则将导弹升级为了9M133“短号”导弹,该导弹能够击穿600毫米以上的装甲,飞行速度也更快,实力更为强劲。

BMP1的装甲方面采用的是焊接轧钢制装甲,这点与美军“布莱德利”步战车所使用的铝制装甲不同,成本更低,更易于大量生产。车体正面装甲的厚度为10毫米不等,但是拥有较大的弧度,在100米以上距离,可以抵御12.7毫米穿甲弹的射击。但是很难抵御20、23毫米等机炮的射击。车身四周可以抵御7.62毫米子弹的射击,并且对大口径火炮的炮弹破片免疫。相较于之前采用的BRD50装甲输送车,其对车内士兵的保护效果更好。

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4)

BMP1的除车组外可以装载8名全副武装的士兵,并且每名士兵都有各自的射击孔。如图所示每名士兵的座位和射击孔位置。BMP1拥有两个车尾舱门,可以在战斗时很快地将车内士兵卸下,并进行战斗。面对冷战时期的特征,即核战和生化战。BMP1全车拥有一定程度的封闭能力与核生化防御能力,士兵在车内可以安全地通过被核辐射和核生化污染的地带,从而在核生化作战环境下大大的提高战场生存率。

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5)

苏联在1966年至1982年大量的生产BMP1,之后将其停产(因为更好的BMP2出现)。BMP1共生产了2万余辆,作为“大纵深”战略,苏联主战坦克的绝佳伴侣使用。大量的BMP1被出口和提供给了华约和其他友好国家,如东德、印度、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家。一度成为冷战时期苏联和华约军事力量的标志。

世界十大主战坦克技术对比(第一款步战车诞生)(6)

BMP1作为苏联第一款步战车,也是全世界第一款步战车,其设计是绝对上的成功。尽管和以后的步战车相比,BMP1显得落后和火力薄弱,但是在当时不可谓不是一种威胁。而且在当时,步战车也被作为是坦克以外的装甲单位的补充,纯步兵遇到BMP1和遇到一辆T55基本没有任何区别,其带来的恐惧是一样的,更何况苏联的机械化步兵还常常与BMP1一同作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