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百业兴(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世间百业兴(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1)

世间百业兴(炮震千山醒龙腾百业兴)(2)

在广西宾阳人眼里,每年正月十一的炮龙节重要程度更胜春节。当天,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彩架游行、八音伴乐,几十甚至上百条炮龙在城中舞动,人们用鞭炮炸龙的方式祈福。

工艺不断创新

古朴的街道,宽敞的大院,内屋前厅堆放着五颜六色威猛的龙头和竹制的龙骨架。一位老人正专注地用特制纱纸条固定竹篾。“我从小看炮龙节,父亲也是扎龙人,我15岁就跟着学艺了。”今年67岁的邹玉特老人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炮龙的代表性传承人。22岁那年,邹玉特独立设计制作了“人生中第一条龙”,反响热烈,宾阳多了一个“邹师傅”。

在炮龙节的所有准备工作中,炮龙制作的周期最为漫长。接到订单,扎龙人在国庆或中秋之后便开始着手准备扎龙。第一步便是取得一批“牛筒竹”鲜竹,这种竹子竹节较长,适合制作龙骨架。切割后的竹篾经过晾晒,只取其中品质较好的使用,三四十斤的竹料最后只能用15斤。接着开始扎骨架,最难的当数龙头,仅扎龙头就需要近一周。龙身用麻绳串联7个或9个竹篓而成,方便舞动。架构形成后,再层层糊纸,糊一层纱纸晾一天,再糊牛皮纸晾一天,最后糊宣纸,如此层层糊纸、晾干,保证了龙身的坚固。再以铅笔描画轮廓,用彩漆上色,贴上画好的龙鳞,挂上棉线或麻线作为龙须,老龙挂黄须,其他的则挂红须。为避免鞭炮引燃炮龙,要用“龙布”喷洒盐水后覆盖包围龙身。

最考验技艺的地方在于对配重、比例的把握。掌握不好配重就会导致龙头向下,失去威猛英姿。“上颚要比下颚长15厘米,这样做出来的龙整个感觉才对。”邹玉特边拿卷尺测量边说,“我现在也开班免费收学生,有的人学得很快,但肯沉下心学的并不多。”(图②)

今年三十出头的陈新昆是宾阳年轻一代的炮龙工艺继承人。跟父辈相比,陈新昆的炮龙有所不同,“龙腮的形态做了改变,龙身颜色更丰富,有渐变色,想要眼睛发亮的效果可在龙眼处放手电筒。”时代在变,一代代扎龙艺人也在传统工艺上做了不少创新。今年,邹玉特也新制了一款“小小龙”,供孩子们随手举着玩耍。

手艺代代相传

炮龙制作完成后,各街道会选出最威武漂亮的龙,在节前几天摆放在街口最显眼的位置,俗称“亮龙”。炮龙节那天,各街道的龙将不分彼此,四处欢腾。人们不仅炸炮龙,还“钻龙肚”“摸龙头”以祈福。而舞龙人既要照顾群众祈福的心愿又要保护手上的炮龙,就像一场攻守有序的游戏。“鞭炮不停,龙不得走”,狂欢持续到深夜甚至凌晨,直到炮龙只剩骨架才算结束。由于体力消耗巨大,舞龙环境复杂,龙队需配备替手。一个七节龙,就需30多人手。

“龙经过家门口,如果大家看见龙头要倒了,都会自觉上去接手替换,龙绝不可舞掉了!这在我们当地叫‘不得丢龙’。”舞龙头最难,孩子一开始只被允许举火把,长大一点可以举龙身、龙尾,成年之后方可舞龙头。今年39岁的刘洪璘是土生土长的宾阳人,说起舞龙十分激动,“我从小就梦想能舞龙头,这个梦在我工作之后才实现,非常爽!”

另外一边,宾州古城八音队正在做日常排练(图①)。20多名老人身着红衣,精神饱满。大锣、大鼓敲击,二胡、扬琴、唢呐等乐器和鸣。到节庆当天,他们将推着八音锣鼓架随同舞龙队一路表演。舞龙时演奏的“龙鼓”威风凛凛,炮龙跟随鼓点舞动,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去年12月,宾阳八音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宾阳炮龙节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也已成为宾阳的一张名片。近年来,宾阳炮龙节活动规模逐步扩大,当地在传统民俗基础上还增添了体育节、非遗巡展、歌舞表演等环节,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据宾阳县文广体旅局副局长韦家胜介绍,除这两年因疫情停办之外,每年参与炮龙节的群众、游客多达60多万人,到宾阳参加炮龙节的自驾车超4万辆,炮龙节期间带动全县旅游收入达1.8亿元以上,以至于当地流传着一句俚语叫“来时看炮龙,走时看车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