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苗族山花情歌(贵州省平塘县苗族风情)

黔南州平塘县境内的苗族相对集中分布在新塘、大塘、牙舟、谷硐、平湖等乡镇。作为一支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经历了极其艰辛的迁徙,有着深刻战争记忆的民族,他们还保存着许多文化隐秘。习惯上,人们把境内的苗族分为新塘、公峨的喜雀苗,大塘上莫、掌布的摆榜苗,鼠场、油岜、甲桐、金桥的红花苗,卡罗、牙舟、谷硐的榜木苗等(苗族客)。  平塘苗族民间歌舞广泛盛行于新塘乡、大塘镇、塘边镇毛草坪、鼠场乡孔王庙和孔熊、卡罗乡、牙舟镇、谷硐乡一带,代表性舞蹈有《红鼓舞》(又称夜乐舞),《跳芦笙》、《咕噜跳月》、《打草舞》、《粑槽舞》、《粑棒舞》、《铜鼓舞》、《斗鸡舞》、《打粑舞》、《皮鼓舞》等。苗族舞蹈一般常以芦笙、铜鼓、皮鼓伴奏和表演。

贵州苗族山花情歌(贵州省平塘县苗族风情)(1)

咕噜苗姑娘在整理头绳

  服饰是确认民族“文化身份”的代码。可以说,苗族(苗族客)服饰堪称中国服饰史上的活化石。新塘地区的喜雀苗,女子掺假发盘于头顶,呈圆盘形,围银泡花头帕,插银吊花和红缨流苏、野鸡花羽毛。上穿大襟对开大袖短衣,衣领背后叠缀3—4层背褡,衣襟、袖口饰有挑花或蓝白布片。下着滚白布边的青布百褶裙,系挑花腰带,垂吊红、绿绣球。戴3—7个银项圈、银耳环,背挂串串海贝,海贝串下端加挂银饰品和铜钱板。脚缠蜡染白布或羊毡绑腿,束红花带,耳吊银耳环,手戴银或玉石手镯,脚穿草鞋或布鞋,服饰分生活装和盛装。男子头包蜡染圆点纹头帕,上穿右衽长衫,系条纹腰带,下穿裤,脚穿布鞋或草鞋。

贵州苗族山花情歌(贵州省平塘县苗族风情)(2)

新塘咕噜苗头饰

  鼠场、油岜的苗族女性,掺假发绾髻,呈蘑菇形,用黄须彩带捆扎,垂流苏于腰后,插银饰。上穿贯首服,前摆至腹,后摆达臀。前后摆缀十字纹和方块纹,衣袖缀织锦花纹(苗族客)。下着彩色百褶裙,裙上有彩色人物或鸟纹图案,裙脚接红布片,系红白挑花飘带。缠白布绑腿,脚穿布鞋。男子穿青布长衫,系腰带,包头帕。  卡罗、牙舟、谷硐榜木苗少女头顶部留长发,四周剪短发,头后打髻插红梳,妇女绾髻于头后,呈钩状,插骨钗,额头围海贝花。上穿贯首长袖衣,前摆短至腹,后摆长至臀。前后摆,衣袖缀挑花图案,后摆连彩穗。下着青布百褶裙,系青布腰带。缠白布绑腿,脚穿布鞋。戴顶圈,银链和大耳环等银饰。  大塘(苗族客)里中摆榜苗的少女四周留短发,顶发打髻于头后,垂长发,髻上插银饰和红线花。妇女绾发髻于头后,插木梳。上穿对襟青布短衣,衣襟缀花纹,披长方形背牌,牌上装饰圆形银花和海贝。下着青布百褶裙,裙脚缀白布滚边。系蓝布腰带,拴银铃,银花飘带,戴5—7个银项圈。缠青布绑腿,穿布鞋或草鞋。

注:此作品未经允许不得随意转载、复制、抄袭,则后果自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