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子与子路孰贤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

吾子与子路孰贤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1)

《论语·公冶长》:“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此记孔子弟子行事,为《论语》所仅见。关于这一章的释义,似乎分歧不大。

朱熹注“唯恐有闻”:“前所闻者既未及行,故恐复有所闻而行之不给也。范氏曰:‘子路闻善,勇于必行,门人自以为弗及也,故著之。若子路,可谓能用其勇矣。’”

杨伯峻先生注“唯恐有闻”之“有”同“又”。全文译作:“子路有所闻,还没有能够去做,只怕又有所闻。”

钱穆先生说:“子路曾问‘闻斯行诸?’盖子路乃能尊所闻而勇于行。前有所闻,未及行,恐复有闻,行之不给。此见子路之有闻而必行,非真恐复有闻。”其“白话试译”为:“子路听到一项道理,若未能即行,便像怕再听到别一项。”

李泽厚先生译:“子路知道一件道理,还没能去做,便生怕知道第二件。”

由此看来,杨、钱、李三家都从朱注,后一个“有闻”为“复有闻” “又闻”。两“有闻”非闻一事。然闻一事未行唯恐闻另一事,似乎不是说子路“勇于行”,而是说子路“笨于行”,只能做完一事再做另一事。

然修德不同于做事。事须一件一件地做,而德则常常是数德并修,不是修成一德再修另一德。比如“孝” “悌” “忠” “信”,不是先修“孝”,再修“悌”,然后及于“忠” “信”。

事做完就完了,德则须修养一辈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我以为《论语》所言两个“有闻”是同一指向,即“闻”同一事,不是“复有闻”。

孔子之教,重在修身成德。子路于孔门,性格率直,做事雷厉风行,从不拖泥带水,闻过立改,闻善即迁。闻善而未迁,闻过而未改,在子路,内疚、羞愧,是件极痛苦的事,所以他“有闻”必行。“有闻”未行,内心不安,所以“唯恐有闻”。

未闻,心不知世有此善,己有此过,故无疚;知世有此善而未迁,己有此过而未改,悔愧锥心。此亦“有闻必行”之义。初,我以为“有闻”者,闻善也。后来,我友以为,“闻”乃“声闻”之“闻”,谓好名声,即他人称誉。子路受到他人称誉,如果自己觉得还没有做到(未之能行),唯恐有此称誉。不像今人徒慕虚名。甚是!

《说文解字》:“闻,知声也。”段玉裁注:“引申之为令闻广誉。”《书·微子之命》:“尔惟践修厥猷,旧有令闻。”《诗·大雅》:“令闻令望。”朱注:“令闻,善誉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