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星云大师(佛门高僧刊刻捺印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历史上佛经的样式繁多,主要以写经、刻经传世。文字有汉文、藏文、梵文、西夏文多种,形式有唐宋人写经、金汁写经、信众的真血写经、贝叶经、石刻经卷、雕版刻经等等。笔者收藏有一册清光绪时佛门高僧刊刻捺印的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以画说法,以印印心”,表现样式与常见经籍不同,是一件品相独特的佛家经籍。
(图1).捺印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首页
(图2).经文起首“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印。
(图3).“度一切苦厄”印。
(图4),字数最多的32字印,印面设计成经幡形式。
是册捺印佛经开本尺寸为20.8×15cm,内页书牌和版心书名处版刻墨印“游戏三昧”四字。“游戏三昧”是佛教教义名词,“神通变化是为游,引物于我非真,故为戏也”。“三昧,指心力集中,专注一境,同‘禅定’”。整个词意为:“神通自在,游化众生而无缚无碍”(江苏古籍出版社《佛教大辞典》)。扉页刊刻印经者和印经时间“光绪元年西蜀衲衣人竹禅刊”。(图1),“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又名“心经”,全文共260字,为汉传佛经中最短的一篇,由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三年译出。《心经》经文虽短,却概述了佛家般若学的全部纲要,突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阐明了佛教“自性中空”学说的核心。《心经》简单易诵,“朗朗上口,欣欣印心”,在汉传佛教中有着广泛的信众基础。一千多年来,一直是佛门弟子、俗家信众晨诵暮读的必读经文。从第二页起捺印心经全文,共28页,每页捺朱印一枚,印旁套印黑色经文。印式其形有方、有圆、有图形、有人物,诸形俱备。如经文起首“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一印,就刻成一幅观世音菩萨形态,代替“观自在菩萨”五字,其余字借助形体嵌入菩萨躯体之中。(图2),28方印的印文,或一句,或数字。字数最少为二字“无色”,最多的一枚有32个字,印面设计成经幡形式。(图3、图4),印文六体俱全,或作篆文,或作钟鼎金文,或秦之摹印,或鸟虫书。印式有秦汉大白文,有元明玉箸朱文,还有朱白相间,半文半白。基本撷取了古代治印的全部样式。通篇28印,集古印之奇式,揽印文之精妙,无一雷同,在捺印佛经中,堪称一绝。佛经的印色也与众不同,印油应是特别制作,经历了一百多年仍十分鲜艳,制作时不惜工本,掺了许多金粉,阳光下熠熠闪烁,尽显虔诚礼佛之心。经文末尾,另有9方印镌记了此经的刊刻捺印人,文曰:“竹禅受持,以画说法,身在人间作画心,心报莲花腹中生。竹禅蜀僧,生于甲申,俗姓王氏,落发报国,王子出家,愿生西方,禅心如月映千江。身心自在,石能点头,说法者我,结笔墨缘”。最后另钤“破山法嗣”、“竹禅”印两方。(图5、图6)
(图5),刊刻捺印人款识印之一:“禅心如月映千江”。
(图6),刊刻捺印人款识印之一:“菩提萨婆袔竹禅受持”印。
捺印是将刻印物(印模)放在上面,被印物(纸卷)放在下面。而雕版印刷则是将印物(印模)放在下面,被印物(纸卷)放在上面。用捺印之法印行佛画、佛经,是一种很古老的做法。从甘肃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的,古代的信众用木板雕成佛像和“南无阿弥陀佛”文字木模,用其在纸卷上千百次反复捺印成《千佛像》和诵佛长卷就是此类。从这册《心经》的印面尺寸和捺印效果看,与敦煌莫高窟所出系同出一脉。此种捺印还与明清文人的印谱在形式上有些类同。近代大篆刻家黄士陵就有《心经》印谱传世。但文人篆刻佛经印谱,经文只是形式上借用,其着意在于篆刻艺术,而佛门弟子捺印佛经,其意全在于弘扬佛法,度己度人。其深厚的精神内涵与文人的游戏之作不可同日而语。现今传世的古代佛经多为雕版印刷,似这样承袭古老捺印方式的佛经已非常罕见,也正因为此,这册佛门高僧刊刻捺印的《心经》更加显得珍贵。(黄山何文秀) 2004年8月12日《人民政协报--宝藏周刊》3版--- 捺印佛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注:竹禅(1824~1901),俗姓王,法名熹,清代著名书画大师、佛学大师、 四川梁山县人,双桂堂第十代住持方丈,擅长书画、金石雕刻、绘画自成一格,多为禅机佛语,与“扬州八怪”齐名,居清中晚期书画名家之首。《刻心经句印》是其著名作品。其名载入《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被列为世界著名宗教人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