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的文化介绍(文化遗产迸发新活力)
2022年6月11日是第17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遗产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见证,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根”与“魂”。
作为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建筑,西安城墙在1400多年的沧桑岁月里,历经风霜,仍坚强屹立在三秦大地,见证了西安发展变迁的足迹和历史记忆。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主题是“文物保护:时代共进、人民共享”。近年来,西安城墙管委会通过对西安城墙预防性保护研究和创新性活化利用,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传下去,让西安城墙与传统文化和国际新潮跨界融合,成为无数人的心灵故乡和西安靓丽的文化名片。这座巨大的文化遗产,早已融入城市生活,在这里,人民共享传统文化,触摸时代气息。
如今的西安城墙已经全面建立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预防性保护体系,为阅尽风雨沧桑的古老城墙夯实安全基础、筑牢安全防线,继续守望城市的发展。
1►
“1 n”巡查工作模式
随着对以往修缮工程的不断回顾与反思,西安城墙率先创新实行了“1 n”巡查工作模式:“1”是负责巡查工作的文保部门,“n”则是城墙管理机构全体职工乃至普通游客及市民。发动集体力量,全员参与巡查,加强监督检查力度,做到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应对及时。
2►
8000余个监测点位全覆盖
为全面、及时地掌握城墙病害及发展趋势,做到早发现,早应对,西安城墙与专业团队共同探索出监测经验——人工巡查 监测 研判,实时掌握病害情况。
截止目前,已经做到了墙体、古建筑、周边水体、地铁、游人行为等监测全覆盖,点位8000余处。这些监测措施从城上到城下、从文物本体到游客行为,基本做到了全覆盖,为城墙的预防保护提供了详实的科学依据。
3►
“四色”分级预警创新性理念
在坚持不懈持续监测的基础上,西安城墙组织分析20多年积累的监测数据,率先在全国创造性地摸索总结出“四色”分级预警监测体系。按照病害程度从低到高分为绿、黄、橙、红四个险情等级,设置触发预警阈值,对每一种险情等级,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和工作预案,结合定期研判会,使得管理者对城墙的任何变化随时了然于心,防患于未然。
4►
联动研判机制
为了解决城墙部分区域不均匀沉降、墙体裂隙臌胀等实际问题,西安城墙管委会有针对性地组建起专家组,与地铁、人防、水务等各部门构建城墙保护快速联动机制,常年坚持定期的专家联席研判制度,通过现场勘察、监测数据分析研判,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合适的工作方案,有效避免了大范围、大动作的干预性维修。
5►
规范大型文化活动
西安城墙作为城市的文化名片,每年会有各色的文化活动。管委会对所有文化活动进行了梳理,通过对区域、类型、规模等分类研究,有针对性进行了专项监测:最大动荷载活动——城墙马拉松;最大静荷载——春节灯会。运用监测和荷载数据,对所有文化活动进行文物影响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在确保遗产安全的前提下,规范了文化活动的范围、规模、形式、最大客流和载重等。
在西安,城墙保护是一件全民参与的事儿。大家都有同样的心愿——守护好我们共同的城墙。2009年,11月1日《西安城墙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将每年11月设立为“西安城墙文物保护亲近月”。
志愿者近距离了解城墙文保
“小小城墙守护人”文保体验活动
志愿者近距离地走进城河、接触城河
文保小小讲解员走进西安城墙
时至今日,西安城墙文物保护月通过润物细无声的举措,一点点感染着古城的人民,更多的市民游客也积极主动参与到城墙的保护中来,用实际行动守护着“文化国门”。
“一水绕城、碧带环郭,清水长流、绿树相映。”随着2020年10月1日,西安护城河景区的全面开放,护城河、环城公园形成了一条天然的环城林带,“一波碧水绕长安”的画卷得以实现。而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一代代西安人不计昼夜的努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由古城墙军事防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转而承接城区雨水调蓄和泄洪作用的护城河,因其脏乱的环境备受市民诟病。
为此,在1983年、1998年和2004年,西安市多次对护城河进行大规模清淤,疏浚河道。
2003年,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正式启动了护城河景区提升改造;2005年到2006年西安城墙实施完成了护城河试验段(长乐门—东南角—建国门)水质提升和景观改造工程,为之后的西安城墙护城河综合提升工作确立了改造方向;2013年到2014年,建国门—朱雀门综合提升改造示范段工程实施;2017年12月,朱雀门—安定门综合改造工程正式完工;2020年3月,西安启动了“全域治水·碧水兴城”行动,护城河景区提升改造工程顺利完工,护城河全线贯通。
现如今,在雄伟厚重的城墙下、在碧波荡漾的城河上,游弋泛舟,美景如画,西安护城河景区已成为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和彰显古城形象的重要窗口和文化名片。
“这是世界级的宝贝,要保护传承好。”城墙人牢记嘱托,守正创新,一直在探寻文物保护利用更有效的方法,推动西安城墙文物保护事业不断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昔日的文物以多元、开放、亲民的崭新面貌融入现代生活,散发新的魅力。
城为台,墙为幕。以唐代礼仪文化为题的演出《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经过提升改造,沉浸式表演、炫丽舞台光影,打造感官盛宴,成为五湖四海游人们来到西安最爱的打卡的实景演出之一,是大家心目中的唐文化的标志符号。
一年一度的城墙新春灯会、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西安城墙国际音乐节、夜宿城墙看星空的奇妙体验、风筝节等众多品牌文化活动在城墙轮番上演,彰显西安城墙的历史风貌及文化内涵的同时,让游客近距离接触了千年历史文明。
随着城墙永宁门区域综合改造提升、松园榴园成为新晋休闲夜生活圣地、国际知名品牌纷纷入驻南门商圈……西安城墙文化国门的形象深入人心。
西安城墙南门箭楼遗址博物馆、西安唐皇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南门月城保护传承专题博物馆提升改造后,积极举办各类主题展览的同时,活化古建利用模式,将城墙上建筑与传统艺术展示相融合。现如今,城墙上的敌楼摇身一变,成为锦灰堆艺术馆、甲胄博物馆、范燕燕艺术中心、城砖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艺术场所。
数字时代,数字化是最好的选择。西安城墙景区深入挖掘千年城墙的历史文化内核,融合数字 旅游 文创特点,推出“小武士”“天之四灵”“时装派对”“造物女神”“盛唐天团”“启垣”等藏品,屡次打破国内文旅行业数字藏品销售纪录,在数字藏品圈引起热烈反响。
2022年,西安城墙与腾讯云产业强强联合,以数字藏品为切入点,建立“长安IN”文旅数字平台,以“数字城墙”探索“曲江经验”,打造“西安名片”,助力文旅产业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
现如今
西安城墙不但与市民生活越来越近
也成为向世界展示西安的窗口
这座见证古都千百年变迁的世界遗产
正在迸发新活力
未来
城墙人将继续像城砖一样朴实
像城墙夯土一样坚实
“文物保护,我们永远在路上”
担起历史责任,践行文化使命
保护与传承好这个世界级瑰宝
让文化遗产真正“活”起来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