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改齐昌郡永兴县为新蔡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新蔡县为黄梅县。治今黄梅县大河镇东一里之白花坂。因县北黄梅山而得名。《大明一统志》载:黄梅山,在县西四十里,其山多梅,故名。隋以此山名县!黄梅建县后,一直到民国,都保持县的建制不变。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1)

南北朝形势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2)

隋代形势

清朝后期,黄梅县改里甲为乡镇。全县分为1直属镇(县市)4乡(新城、永福、凤源、长乐)。4乡又下辖36镇437保。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3)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春夏之交,长江全流域大水。6月, 行政院长孔祥熙沿江考察两岸长江防洪大堤建设, 提出为了更好管理、建设长江堤岸, 需要以长江为界,划定鄂赣省界。7月1日,两省办完手续,将江北原属江西省德化县(今九江市区)的封廓洲(含小池口镇、封一乡、封二乡)、团牌洲(即新开镇南境,解放后才实际交接)正式划给黄梅县。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4)

划界前的鄂、赣边界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5)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黄梅全县设1镇(城厢镇)11乡(东山、西山、多林、黄新、路圹、巷湖、朵山、孔垄、化南、新开、复兴)

1950年6月5日,将黄梅县蔡山区所管新洲上的一部分划给湖北广济县(今武穴市)。

1953年,黄梅县与安徽宿松两县达成协定,两县交界湖泊水面界限:北以鸡头山至戾鱼山,南以王家夹至中嘴为两县共管地区,黄梅渔船东南不过中嘴,东北不过戾鱼山,宿松渔船西南不过王家夹,西北不过鸡头山。

1955年下半年,划黄梅县之柏树林、枫树林、向垸,直至太白湖西岸的水府庙一带属广济,划广济余川区之龙腰,徐政两村以及吴文村的一部分属黄梅。不到一年,除余苏垸留属黄梅,其他地方仍归属广济。

最后说一下黄梅戏,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采茶戏流传到安徽安庆、池州一带,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当地流行的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黄梅戏是流行于湖北黄梅的地方吗(黄梅戏的命名地)(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