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这些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价值旨归。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把握共同富裕的理论内蕴,对于党带领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

  自古以来,人们对共同富裕就有着不同程度的追求。无论是中国古代所梦想的“小康”、“不患寡而患不均”抑或是西方世界里的“乌托邦”。但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之前,囿于生产力发展状况,人们无法从根源上深刻剖析人类社会各阶段存在的基本矛盾,因此,共同富裕始终停留在人民群众美好的向往当中。

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

  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之后,人类历史上首次科学、系统、严谨地揭示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并着重阐释了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同时,唯物史观突出强调了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即物质生产活动。这就进一步揭示出共同富裕的一般物质基础和历史前提,同时也指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及远大前途。

  从本质上看,“共同富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的指向性要求。“共同”指的是社会成员在物质财富的分配方式和占有形式上的一致性,集中表现为对社会财富占有或所得的同步性。“富裕”则是以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反映了社会成员对物质财富占有程度的体现。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来看,生产力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这是客观现实。但是在以往的阶级社会里,生产资料私有制导致不同阶级之间财富的分配和占有的差异,并没有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弱化或者消弭。所以,私有制条件下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是绝不可能实现的。

  社会主义打破了私有制的藩篱,真正使人民的生产实践、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的分配进入良性循环。一方面,解决了经济危机这样周期性的社会生产力的破坏,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角度为社会成员的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讲:“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的生活的一种手段。”

  由此可见,共同富裕不单是社会主义的应有结果,同时也体现出社会主义的内在规定和价值追求,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能实现共同富裕,归根到底在于有公有制及其发展为制度保证和物质基础。

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马克思恩格斯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并以此为基础勾勒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富裕景象。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序言中谈到的:“本书的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这里所说的经济运动规律实质上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及其不可调和的矛盾,以及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的规律。

  概括地讲,由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两个方面的消极结果:第一,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提高,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财富分配两极化愈加严重;第二,由于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以及人民有购买能力的需求同生产无限扩大的可能之间存在尖锐的矛盾,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时常爆发,对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制约。同时每一次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失业、社会混乱局面,对相对贫困的人民而言,无疑更是雪上加霜。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绝不是永恒的、绝对的,必将被更新、更高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所取代。共同富裕也只能在扬弃了资本主义的新社会制度中才能得以实现。

  人类进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得以确立,一方面在所有制和分配形式上为共同富裕带来了制度基础,另一方面,通过生产力的快速且可持续发展,也为共同富裕奠定了深厚的物质基础。所以,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个方面来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是共同富裕的可靠保障。同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源于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对生产力的发展可以提供重要的智力保障,因而,也构成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条件。

  虽然当前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还无法从整体上实现共同富裕。但是这一趋势,在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和建设的运动中,已经彰显出不可抗拒的必然性。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奋斗目标

  人类社会长期面临着两个矛盾:第一是人与自然的矛盾,指一定时空内,自然界的物质资料供给能力同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第二是人类社会内部的矛盾,物质财富分配不均的矛盾,这就会导致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产生复杂的冲突和对立。解决这两个矛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可持续发展,就其本质而言主要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协调发展。首先,强调在全社会范围内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在获取自然界物质资料的同时要加大保护力度,维系社会的长远发展。这样也就为解决第一个矛盾提供了基本遵循。其次,要求社会财富在人民之间公平合理地分配。这样一来,既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又能够增强人民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但能够推动生产力向更高的水平迈进,而且也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不竭动力。总体来讲,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是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为共同富裕提供必要的基础,共同富裕为更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二者有机结合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压舱石,也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目标。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现代化事业的应有之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扬弃。西方的现代化道路突出的表现是生产关系不公平、财富分配不合理。中国的现代化道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指出的:“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 再如“十四五”规划在展望2035年远景目标时提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这就说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是包含着物质、精神、自然、社会相统一的现代化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使我国物质财富有了巨大增长,但尚没有实现分配结果上的共同富裕。因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党和人民齐心协力,从分析解决矛盾入手。在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追求和倡导的共同富裕,不仅是中国人民的热切需要,也是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表现。

  (作者单位:西安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孙一仰 张亲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