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

图/蓝鹰 文/梅好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简单数句,杜牧的这首名为《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诗作便描绘了这样一幅江南秋景——黛绿色的青山在云雾缭绕中隐隐起伏,一江秋水遥遥迢迢流向远方,深秋已至,但江南的草木尚未凋零。二十四桥明月映照着幽寂的秋日寒夜,想念我的旧友,你此时在何处听佳人的绝美箫声呢?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1)

蓝鹰先生《溪山清远》(68x68厘米)完整作品图,以下各图为局部

这首杜牧写给友人韩绰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思念友人的调笑诗,杜牧在深秋之际想念自己的好友韩绰,于是便通过描写江南深山秋景,衬托出友人韩绰就职的扬州的热闹繁华,并以此作为打趣友人的切入点,提醒友人扬州夜桥明月、歌舞繁华之景固然令人留恋往返,但也不要忘记远方还有朋友在思念着你。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画同源、诗情画意。如苏轼就曾对诗与画的关系作出论断:“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清代邵梅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诗中须有我,画中亦须有我”,邵梅臣所说的“我”,便是中国历代文人和画家在其诗作或绘画中所希望传达的精神。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2)

具体来看,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便通过短短四句诗,通过开玩笑的方式,含蓄而有内敛地表达出杜牧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杜牧用“玉人何处教吹箫”一句,通过开玩笑的口吻打趣友人,实则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潘天寿认为“诗能补画,画能补诗”,他认为画作所不能表达的情感与已经,可以通过诗歌来进行弥补,同样,诗歌文字中所欠缺的具象描绘,可以通过画作的色彩、形象得以补全。

因此,如果要为杜牧的这篇《寄扬州韩绰判官》选配相应的画作,蓝鹰先生的《溪山清远》可以说是最能表现该诗所蕴含的内敛、含蓄的相思之情。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3)

蓝鹰先生所作的《溪山清远》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幅山隐隐、水迢迢的画面——黛青色的山峦此起彼伏,在云雾见若隐若现,山间溪流潺潺、草木茂盛,山脚下的一处房舍依山傍水,潜藏在山林之中,从山上流下的清泉最终在山脚下汇聚成湖泊,两叶小舟在碧波荡漾的湖泊上飘荡……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4)

《溪山清远》整幅画作使用浅绾色作为背景,使用黛青色描绘山峦之青葱,并且通过黛青色颜色的深浅,区分出远山与近山,使得整幅画作的重峦叠嶂层次分明、空间感极强。除此以外,《溪山清远》中的山丘、溪流、房屋、石木等客体线条简约大方,简单几笔就勾勒出客体各自的形态,画作中的山水草木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勾勒出一幕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的静谧山景。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5)

蓝鹰先生的《溪山清远》所描绘的山水之景,用水的流动衬托出山的寂静,又用山的岿然对比出水的灵动,山与水的一静一动,完美地将诗作《即扬州韩绰判官》中所描述的“青山隐隐水迢迢”的动静结合之美淋漓尽致地描绘了出来。

欣赏《溪山清远》画作之时,不仅让人遐想:在山脚下那座依山傍水的山间房舍中,是否也有一位孤独的行者正在桌旁提笔写诗,以表自己心中对亲朋好友的相思之情?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6)

“良辰美景,诗情画意”一直都是艺术家们进行艺术创作时所追求的意境,蓝鹰先生所作的《溪山清远》用简洁质朴的笔触和多样的色彩,巧妙地展示了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的清丽山景,其通过色彩深浅程度来突出画作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并通过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来突出山川之威严、流水之灵动的创作手法与艺术表现力值得学习与借鉴。

溪山行旅图作品笔墨分析(画家蓝鹰先生溪山清远赏析)(7)

蓝鹰书院,如您所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