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不喜欢的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和悲剧爱情最配了)
氤氲的黄梅天让人产生不了太多的多巴胺,少了点喜悦多了点、点、点…消沉~
在某站上刷了刷电影,很符合当前的气氛也符合当前自己灵魂的活跃度,选了《呼啸山庄》1992年版,女主是法国国宝级的影后朱丽叶.比诺什,《红》《蓝》《白》系列的女主,男主是拉尔夫.费因斯,如果这个名字陌生,那他演过的角色一定很下饭,《哈利.波特》里“毁容”出演的伏地魔。当然他还有其他著名的代表作:《辛德勒的名单》、《英国病人》、《生死朗读》等,都值得一看…
言归正传,之所以选这部剧《呼啸山庄》,是因为我看过几遍小说,也没有GET到这部著作到底“爱情”在哪里,大概是自己狭窄的人生阅历和对人性肤浅的解读,没有找到把《呼啸山庄》奉为经典的理由。也或许看书的时候还是浮躁的少年,书中人物的关系已经让我挠头不止(手书如下,有点糙)
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叫人唏嘘,到底是爱还是恨?说好的爱一个人就是要祝她(他)幸福呢?(原谅我脱口而出的道德绑架)但是希斯克利夫爱而不得,报复二代人是啥心态呢?忽然觉得很能理解王校长了,爱而不得…似得非得… 大白话就是煮熟的鸭子飞了,正好自己肚子又很饿…
但是希斯克利夫和王校长不同啊,王校长可能任性更多一点吧~而希斯克利夫是个弃儿,在新家庭里爱他的养父早早去世,养父生前要求自己的孩子如同手足一样爱他,怎么可能?更多激起了亲生儿子的妒忌和愤怒。和他亲近的只有凯瑟琳,这是他唯一的爱,他爱凯瑟琳,是真的,但是在这段刻骨铭心爱的关系里,旁观者看到的还有希斯克利夫的占有、妒忌、无奈、自卑、偏执…因为他一无所有,凯瑟琳是他作为个体被需要、被重视的唯一来源,要么是1要么是0~
马背上的凯瑟琳
和牵马的希斯克利夫
暴富的希斯克利夫归来及为人妇的凯瑟琳的摇摆
凯瑟琳也是一个奇葩,用现在的话来说,她是个没有边界感的女人,她爱希斯克利夫,但同时她又爱上林顿,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男人,前者狂野、大胆、不修边幅也惹人爱怜,配合着凯瑟琳的野性和母性;后者文雅、传统、稳定、体贴、富有给了凯瑟琳安全感。其实凯瑟琳都想要。但是世俗生活让她选择了体面的林顿,但又习惯了享受和希斯克利夫的相处方式。希斯克利夫爱而不得,他爱凯瑟琳,他也恨凯瑟琳放弃了自己,并迁怒于林顿及他们的后代。他的恨淹没了别人也淹没了自己。
男人都知道对方是敌人,女人却想他们是朋友
“伏地魔”把深情的男人演绎得太好了,我都快被他的深情所骗,忘了他是多么偏执和自私。
希斯克利夫祈求凯瑟琳的灵魂永远缠着自己
这不是一部令人愉悦的爱情小说,可以说还有点古怪。但它是艾米莉.勃朗特的处女作,也是独作。不仅让人很好奇,艾米莉.勃朗特的灵感和构思从何而来,艾米莉和她的姐姐夏洛蒂.勃朗特—-《简爱》的作者不同,她笔下的爱情阴郁到底,虽然第三代的凯西和哈顿的爱情萌芽在剧终绽放,但读者情绪更多是困在他们上一辈的爱情悲剧里。正如毛姆的评价“我想不出还有哪部小说能有这样强烈的痛苦、狂喜和放肆之爱”。
八卦了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对她的记载很少,对她的了解来自她身边人的只字片语,她是个躲避社交的女孩,而且“看到男人就逃”,她学校的老师对她的评价是“聪明但固执,严厉苛刻,她的性格像个男人”。她的邻居则称“她在草地上散步,对狗吹口哨,看上去懒洋洋的,更像个男孩子”。在当时,人们不理解她的行为,毕竟在19世纪初,同性恋不是个能在台面上讨论的话题。
或许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是艾米莉的一人饰两角,生为女生,内心却住着一个男人。从她流传不广的诗作里,能看到她的压抑,看到她暗恋过的痕迹。
“啊,可怖的压抑---剧烈的痛苦---
当耳朵开始听到,当眼睛可以看到;
脉搏开始跳动,大脑开始思考;
灵魂感知肉体,肉体感知到桎梏。
她感情的失意、敏感加上她本性的阳刚、内心的暴躁塑造了希斯克利夫,即使她不接触男性,依然能描写出男性的内心情感和行为举止,或许正是另一个自己。
被搬上银幕的《呼啸山庄》版本之多:
1939(美国)1954(墨西哥)1970(英国)1985(法国)1992(美国)1998(英)2004(意大利)2009(英)2011(英),是不是因为俗人无法理解这样的爱情,就想通过演绎来过一把瘾?
准备去看BBC传记电影《隐于书后:勃朗特三姐妹(201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