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同蚂蚁(是一场化茧成蝶的修行)

人生如同蚂蚁(是一场化茧成蝶的修行)(1)

李商隐有首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意思是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油枯灯尽时才会没有心酸和眼泪,闭上眼睛后才能不再奔波和忙碌。

人生如蚕,同样吐丝结茧,同样忙忙碌碌,为什么有人能破茧成蝶,而有人终其一生还是躺在蚕茧里的那只虫子。相同的人生,不同的结局,其实差别就在一个“心”字上:初心,素心,端心。一念成虫一念成蝶,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命运皆存乎于心。

一、初心如灯,照亮前路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有初心的人才能不走弯路、少打折扣,能守住初心的人生才是有始有终,一以贯之。

人生如同蚂蚁(是一场化茧成蝶的修行)(2)

(一)什么是初心

初心因觉悟高低、志向不同分为三个层次。

1.生存本能,为自己而活。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世界万物都有生存的本能,个体生存是人的第一需要,生活生活,无论是人还是其他生物,生下来后的首要任务就是先能活下去。蚕宝宝从卵里孵化出来,就开始不停的吃进桑叶并快速成长,经过四次蜕变长成熟蚕之后,开始吐丝结茧,建造安乐窝,将自己包裹其中,为最后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蜕变做好准备。

人的一生,其本质同样是不停的为自己打造安全舒适的生存空间的过程。人生下来,第一件事就是会吃喝,快速发育,同时不停的学习,从蹒跚学步、牙牙学语到长大成人、独当一面。独立生活后,通过工作挣钱,再买来房子、车子、食物等等各种生存必需品。钱就是人的蚕丝,通过不断的挣钱不停的购买,为自己营造了一个生存空间。这些都是本能使然,但人是高级动物,生而为人,不能只为了吃喝拉撒,否则就和虫子没有区别,这是最低水平的初心。

活下去只是人的最基本需求,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说:“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点精神就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2.责任使然,为他人而活。

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而活,那是一个没有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人是群居动物,生活在社会当中,社会会赋予你各种责任,你为自己而活的同时,还要为他人而活,这是社会责任使然。

首先,是家庭责任,“百善孝为先”,父母含辛茹苦把你抚育成人,你长大成人后要供养已经年迈体弱的父母,“小羊跪乳乌鸦反哺”,自然界动物尚且懂得报答养育之恩,人类还有多少人做的不如畜生呢。成家立业后,人有了自己小家,又多了养儿育女的责任。

其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社会责任,例如工作岗位赋予你的责任,社会地位赋予的社会义务等等。所以,一个人活着,或多或少都肩负着不同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更高一个层次的初心,从纯粹的为自己而活的动物本能中跳出来,成为了更高一个层次的人。

3.精神升华,为天道而活。

前面的几个动机的产生,其实就是人生境界一次次升级变化的过程,但你还没有迎来真正质的蜕变,就像蚕的前四次蜕变一样,还没有到化茧成蝶这一步。那人生的化茧成蝶到底是什么呢?这个蜕变就是指一个人超越功名利禄这些世俗和物质层面需求后,追求真理、良知和天道的精神渴望。这是高级的初心。

这个初心是人超越物质私欲后,对真善美的向往和追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精神追求。脱离低级趣味,追求高于动物本能的真理和精神,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生真正的化茧成蝶、一飞冲天,人就再也不是原来那只白白胖胖的虫子了,可世人又有多少能达到这个境界呢?所以,政治层面会强调人类发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是基础,精神文明是升华。

(二)要有怎样的初心

有的人努力拼搏的动机是为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有人则是为了出人头地、建功立业,有人是为了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有人为了报效祖国,也有人为了造福人类。这就是古人总结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动物本能的自私自利到为了家人的小爱再到为了整个社会福祉的大爱,你的初心处在哪个阶段和层次呢?

前两天,看了一段西瓜视频,是一个美籍华人许四多讲的一个段子,深以为然。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天天豪车名牌,张嘴国内有多少资产,闭嘴一线城市有多少房子。却被美国人所不齿,这是为什么呢?举个例子大家就懂了,你的同学是非洲第三世界国家来中国的留学生,天天和你炫耀他家有多少玉米大豆,有多少红薯土豆,吃的有多富足牛逼,是一样一样的。表面提现的是层次和境界的不同,本质是他们初心层级的不同,他炫耀的不过是人家五十年前嚼过吐在地上的口香糖,还当宝贝捡起来吹个大泡泡,好一顿炫耀,还不让人家把大牙给笑掉啊!

毛主席他老人家告诉我们“人是要有点精神的”,就是说我们的初心不能只停留在玉米大豆的物质层面,要有点精神追求,要向上进化。

(三)怎样能守住高尚初心

一是信仰清晰。有怎样的信仰就有怎样的三观。一个人,没有信仰就没有正确三观,就没有高尚的初心,也称不上是真正的人,信仰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灵魂。

二是信念坚定。要坚信自己内心的信仰,要坚信自己内心的逻辑,坚信自己的原则,这个原则和逻辑就是懂得“天道轮回”,深信“善恶有报”。真信,才能真学、真用。

三是存养本心。人心如镜,本来能够照出世间道法、良知,即真善美。却因为世间的欲望太多,信息太杂,使心镜被蒙上灰尘反射不出良知,发不出光亮。所以要经常擦拭,使其保持明亮,一尘不染。

二、素心如卷,明亮干净

“取舍之道,存乎一心”。《增广贤文》有句话:“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这种态度,不仅仅适用于金钱,也适用于人生一切的取舍。

人生如同蚂蚁(是一场化茧成蝶的修行)(3)

(一)素心如卷。

存乎一心就是指素心,素心就像一张白纸一样,原本明亮干净,如果不注意认真取舍和保持,什么都往上写往上画,会很快被涂满,把这张纸搞得又脏又乱,而那些真正需要写上去的良知就无处可写,或者无法寻找。保持素心,要懂取舍之道,也要像镜子一样常常擦拭。

不懂取舍之道,你就还是一只贪吃的虫子。吃多了长的太肥就会懒惰,就会贪图安逸,失去破茧成蝶的动力。只知道吐丝,只想把安乐窝搞得更漂亮更大更结实,忘了自己还要破茧这码事,放不下贪念,致使生活被物质堆满,内心被欲望迷惑,最终积重难返,这茧房被你搞得太结实了,想破也破不开了。

其实,放下比拿起更难,舍弃比取得更考验勇气和智慧。“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只有你不断的放下才不会不堪重负,只有不断擦掉更多欲望,心灵这张白纸才能干净整洁。

(二)视之有度。

“人间有味是清欢”。今天的人类,问题不是物资匮乏没有选择,而是物质过剩、选择太多,已经远远超出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我们应该控制速度、把我尺度,不要继续在追求和索取物欲的路上一路狂飙了!

秉承够用就好的原则,去生活去工作,去面对人生和世界。我们应该放慢脚步、从容而行,要敬畏天道、尊重自然、感恩馈赠,用心体验生活的美好和幸福。我们应顺天应时,和宇宙万物和谐相处,坚定不移的走可持续良性发展之路。

人生在世,应该活在当下、珍惜现在、取舍有道,不畏将来、不念过往、不乱于心、不困于情,如此安好。这才是人类对生活取舍应有的态度。

(三)取之有道。

时机选择,要顺天应人。《左传.隐公十一年》云:“许,无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不累后人,可谓知礼矣。”讲的就是郑庄公遵守礼制,根据许国不同时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还不给后人留下麻烦,为世人称颂。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人生应该顺势而为,择机而动的道理。

多寡的选择,要按需而取。人不能贪得无厌,自己需要不需要的一律拿来,而不管别人的需求,也没认真想过会不会造成浪费。伊索寓言:“有些人因为贪恋,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所有的也失掉了。”华人首富李嘉诚秉持一个生意法则:“利润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在利益面前绝不眼红,恪守自己的原则,把多余利益让给盟友,这是一种大智慧。

手段的选择,要心安理得。《吕氏春秋.义赏》说:“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来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来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常术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竭泽而渔、焚林而猎,比喻为了眼前利益而不择手段、杀鸡取卵。这种行为不仅是贪婪的,更是愚蠢的。澳大利亚的渔民在捕捞龙虾时,渔船上都备有一把尺子,达到尺寸的留下,不够尺寸的放生。如何索取是一种智慧,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你这样做心安理得吗。

(四)用之有节。

一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金钱物质都用在刀刃上,让它们发挥最大价值。二是低调简约,极简生活。自己的消耗应该尽量减少,够用就好,决不可贪图虚荣,铺张浪费。三是回报社会,造福苍生。在满足自己和家庭基本需求外,不要一味只想自己,对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和家庭,对保护环境等公益性事业,要尽最大努力去帮助他们。

现在慈善公益已经成为了企业家,功成名就后回报社会的一表现。他们认为自己所有财富本来就来自于社会,最后就应该造福于社会。前世界首富比尔盖茨退休后,就将大部分的财富,捐出做慈善。《福布斯》2019年慈善榜上,“股神”巴菲特高居榜首,一生捐赠总额达到惊人的388亿美元,相当于他身价的32%。,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位居第二,捐赠总额达385亿美元。而我们普通人不能做一个一毛不拔、自私自利的铁公鸡,觉得慈善和公益是有钱人的事,我们每个人都应热心公益,要力所能及的去帮助别人,“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所以,人作为个体来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懂得如何取舍才是人生真正的大智慧。有了素心这张白纸,还要有一只书写人生壮丽画卷的笔,它就是端心用功。

三、端心如笔,笔笔精进

“用功之道,端在专心”。有诚意,才能专注。既然已经确定了初心,也就是人生的信仰和目标,就应当诚心以待。佛教的修行,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诚意要足,有了虔诚而足够的诚意,才能专注于这个初心,持续专注的用功,水滴石穿,最终修成正果。王阳明心学,也强调要诚,要敬。诚心就是端心,心里已经素了、干净了还不够,扫干净的心境上应用笔时刻只写一个念头-初心,那支笔就是端心。

当然,有的蚕,有理想有抱负,梦想化茧成蝶。却不知道用功,天天吃饱不知饿,只知道吃,不知道吐丝干活,为了梦想而劳作,错过了最佳时机,没有及时结出茧房,肥硕的身体成了天敌的美食;也有的蚕有理想有抱负,也努力吐丝结茧工作了,却不懂端心专注于自己心中的理想,东吐一堆,西吐一堆,浪费了时间,浪费了宝贵的茧丝,时节到了,别的蚕干了同样多的工作,已经结成茧房,而它的劳动成果只是东一堆西一堆散乱的茧丝,自己仍然没有茧房,冻死了,或者被吃掉了。前功尽弃,着实可惜。

人生如同蚂蚁(是一场化茧成蝶的修行)(4)

(一)端心专注于方寸。

用功是有方法的,心里要揣着实现初心这一个念头,只在自己喜欢的一个区域,一个点上持续下功夫。水滴石穿,铁杵磨针。不能朝三暮四,东一锤子西一榔头,否则很难修成正果。选定自己结茧的地方,就要坚持不懈的在这个方寸之间,不停的下功夫,把这个领域内的吐丝结茧的事做精做好,做到极致。只要朝着自己初心的样子,坚持在一个点上持续用力,这件事想不做好都难。不能见异思迁,不能遇到困难就放弃。在一个领域深耕取得卓越成就,实现人生价值,成就梦想的例子举不胜举。你可能不缺执着与坚持,为什么无法实现蜕变,因为选错着力点或着力点太分散了。端心用功,方寸间足矣。

(二)端心专注于当下。

林清玄说:“快乐活在当下,尽心就是完美。”人应该活在当下,当下即人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当下,只有此刻是真正把握在你的手里,昨天已成往事,无法更改;明天太多未知,无法把握。有人纠结于昨天的得失,无法走出来,有的人担心未来,惴惴不安,他们唯独不把心念收回来,专注于当下,在悔恨、纠结和不安中又虚度了今天。其实,人真正意义的生命只有一天,就是今天,昨天已逝,明天却可能永远无法到来。所以,除了今天,其他时间对于生命来说都没有意义,珍惜今天,把握当下。秉持端心,在自己喜欢的这个方寸空间里,开开心心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就好,其实这就是生活,这就是修炼,这就是幸福,这就是人生的真谛。如此生活,踏实可靠,充实开心;如此人生,无怨无悔,幸福无比。

(三)端心专注于精进。

精进是在某一方面一心进取的意思,常见于佛教用语,指努力向善向上,放逸刚好与之相反。佛教认为,上面两条我们提到的在方寸间在此时此刻用功,并不完全代表真正的精进,所以单独提出来,精进包含用功,但高于用功。因为,王阳明心学提倡致良知、知行合一,重要方法就是在事上练。所以,我们凡人不能像出家人那样脱离尘世,坐在寺庙里通过天天诵经念佛进行修炼。入世之人,应该在事上练,这里的事就是指业,是精进的平台。前面讲了,平台要专一,不能杂,业多了,就成为业障了,会阻碍你的蜕变升华。

所以,我们在这个事业平台上专注的用功同时,一定要和存养本心、修炼精进相通相连才行。这是一个相得益彰、相互促进的过程,就像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过来又印证理论、完善理论、升华理论的良性发展过程。所以,精进的主体除了指现实的事业平台外,更应该指内心的良知、信仰和善念,也就是初心,这样初心指导你的行为不出偏差,同时,在事上练,又不断加强和巩固了你的初心,升华和完善了你的良知。

我想,至此,就已经能够明了人生活着的真正意义了。人生若禅,生活本身就是一场修炼。首先,要有初心,做一个有灵魂的人,而不是行尸走肉;其次,要修炼内心,让内心不被杂欲遮蔽,闪耀出智慧和良知,从而能懂得取舍之道、用功之法,出世能够在正确的领域取得成就;再次,在现实平台用功的同时,反过来精进自己内心的初心和良知,让思想觉悟和精神世界不断提升。

这就是一个良性循环,是一个完美的人生,是一个实现了破茧成蝶完美蜕化的人生。这是内圣外王的一生,这是内心光明的一生。如果有轮回和来世,这样的灵魂必将在下一个轮回,升级到一个更高的层级再去修炼晋级。或许这就是天道轮回,这就是善恶有报。

如此,我们人生才有了意义,我们的世界才不再迷茫。

人生如同蚂蚁(是一场化茧成蝶的修行)(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