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志愿者支援郑州(支援郑州线上志愿者)

一场罕见暴雨袭击河南。

在郑州,一夜之间交通瘫痪,很多来不及回家的市民雨夜被困。救援电话被打爆,一些人不得不寄希望于网络求助。

互联网上有一群线上志愿者,他们工作地点灵活,有手机有网络就行,分工盯着网上的求助信息,然后统一上报。记者采访几位线上志愿者,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

" 已经吃上热腾腾的饭了 "

2021 年 7 月 22 日下午 6 点 19 分,微博名 @汀汀岸涂终于盼到了食物。

两天前,20 日下午,郑州市中原科技学院(原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里 3600 名学生被困,不少是考研学生。汀汀岸涂在微博上发帖求助," 学校停电停水了,网络信号差,校外积水已达胸口处,有的人已经饿得头昏眼花了,请求支援撤离。"

中原科技学院地处中牟县郑东新区郑开大道,属于郑州东四环,从河南省郑州市抗洪抢险一线发布的信息来看,学校受困人员的生活物资严重不足,校内积水深度超过一米,该校校长办公室工作人员提到,每人基本是靠一瓶水支撑。

郑州这座拥有千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在一日里下了往常一年的雨。暴雨唤起了这座城市自救与互助的力量。

河南南阳人小杨通过微博搜索,21 日加入到 " 四海援豫小分队 " 微信群,群里志愿者有 200 多人。此前她从未参与过志愿者活动,作为一名大学生,暑期刚回家不久。发信息、回复、加群、安排活这一系列操作,效率很高,接着她便被安排协助中原科技学院的物资对接。

小杨当晚没睡,盯着手机,害怕有什么情况不能及时处理。直到在网络上看到三全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发布的物资信息。7 月 21 日下午 5 点 22 分,小杨和三全的小潘同学(微信名)对接," 目前只有速冻食品,需要进行蒸煮 ",对方回复。但半小时后,三全说能提供 4000 份自热米饭。小杨激动地在家里来回跑。

从物资所在仓库五洲冷库到中原科技学院西门附近,大概 25 公里,平时驾车 1 小时左右能到。但在暴雨淹没的路段,这趟路绕行走了近 5 个小时,期间志愿者每隔 1 小时就询问货车司机情况," 注意安全 " 是信息里最多的一句话。

汀汀岸涂和宿舍学生去排队领物资,给小杨发了不少信息," 真的真的太感谢了,有的人已经吃上热腾腾的饭了。" 信息后面带有很多个感叹号。

北京志愿者支援郑州(支援郑州线上志愿者)(1)

北京志愿者支援郑州(支援郑州线上志愿者)(2)

7 月 22 日下午 3 点 45 分,相关物资顺利送达中原科技学院。图 / 受访者提供

河南周口人侯女士是一名高中老师,在这个志愿者群里负责物资信息核实等工作,武汉抗疫时曾参与过线上救援。郑州发生暴雨之后,他们迅速组建了微信群,进行了分工,有人负责收集信息,有人核实信息,有人负责物流,原先 20 个人的团队已经扩大到 255 人,有南京的,石家庄的。" 帮到大家的是每一位志愿者,在这里有很多无名英雄。"

7 月 22 日 17 时 10 分,安徽蚌埠消防救援支队出动 1 车 1 舟 8 人前往现场进行救助。" 我们大部分人现在已经转移出来了!"23 日下午 4 点 41 分,汀汀岸涂向志愿者们报平安。

" 已解救 "

在郑州暴雨之前,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某顶流明星的粉丝,大家互动很多;暴雨之后,他们又多了一个共同的身份——支援郑州线上志愿者。

19 日开始,原本的粉丝交流群,关于河南暴雨的信息越来越多,互联网上的一些求救信号让大家揪心,大家开始在熟悉的微博、抖音等平台进行转发扩散。" 除了揪心,除了转发,我们做不了什么。" 北京果果回忆最初的情况说。

" 我认识民间救援队的。" 某成员的一句话点燃了话题。" 试试吧!" 该成员将求救信息发给了在郑州民间救援队的朋友," 救援队很积极地受理了。"

但随后几个小时,救援队杳无音讯,群友们便眼睁睁地看着那条求救信息 " 沉入大海 "。突然,该成员的一张来自救援队的短信截图再次引爆群聊,短信内容很简单,就三个字——已解救。

" 大家都很高兴,我们可以帮上忙。" 有了救援队渠道,大家都有了动力。果果与成员们开始积极地收集互联网上的信息,他们取名百香果公益小组,为提升效率,慢慢有了具体分工,信息收集、信息核查、信息提交、救援结果跟踪等。

果果介绍:" 一个小伙伴在网上看到一条求救信息,便截图发到信息收集群,再由负责核查的伙伴认领,核查后便转交给救援队,搜查队伍再将救援结果反馈给我们。" 最后视情况在截图上加上 " 已救出 "" 已获救 " 水印。

网上的求救信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本人发布的,一种是亲属发布的。" 本人发布,意味着联系核查成功率高一些;而如果是亲人发布,多因为受灾群众已经失联,我们便只能据亲属交代情况转交搜救队。" 果果说。

灾区断网断电多发、信号时有时无,线上志愿者,面对这种情况,也无能为力。" 郑州一个小女孩,打通电话时水已经快淹到脖子了,说话支支吾吾、声音颤得不行,我们只能从其话语中努力识别有用信息。出于担心,志愿者们一直给小姑娘打电话,但第一次之后便再未打通,我们一度以为她 ……" 果果有些哽咽," 后来收到救援队消息说,‘已获救’,大家真的高兴得不行。" 果果说," 毕竟一条生命啊!"

洪水毕竟无情,每当救援队发来 " 已经无生命特征 " 时," 我们只给找到信息的人讲,不发群里,怕影响大家心情、积极性。"

果果介绍,志愿者们工作量很大," 特别是郑州抢险那两天,就只能钻空稍稍休息一会儿。" 让她欣慰的是,这些小朋友一个也没退缩," 也许是怕担不起获救者要地址寄锦旗的感谢,也许是对生命的敬重,也许是认识到自己作为影响别人死亡和生存这个中介的责任。"

这让人想起另外一个志愿者在微博上发的话:刷到我负责的信息,从橙变红再变蓝变绿,好像是我给谁谁的生命空添一道小彩虹。

来自东北的小段也是一名线上救援志愿者团队的负责人,他坦诚:希望能在大灾发生时,真正能做一点有意义的工作。现在志愿救援队已录入超过 10 万人次的模糊求助信息。

跟着抗灾最前线,百香果公益小组已经把重心放到新乡、鹤壁,不过工作强度会减小很多,当地政府发文只允许专业救援队伍进入,因为人民子弟兵已经到达。

潇湘晨报记者李琼皓 实习生陈自强 杨坤超 长沙报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