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头脑风暴(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入手)
女孩儿的毛病就在于要是她们喜欢上一个男生,无论此人混蛋到何种程度,她们还是会说他有自卑情结;要是她们不喜欢那个哪个男生,不管这人有多好,或者他有多么严重的自卑情结,她们一样会说他自负,就连聪明的女孩也是这样。 ——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在生理学上,我们都知道男孩的身体发育迟于女孩。当男孩与女孩身体发育速度太快,而此时他们的心理意识成长滞后,跟不上身体发育的步伐,结果就造成了所谓的青春期。处于青春期阶段的男生与女生又正好处于初中的学习阶段,故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会突然发现孩子们出现了“不听话”、“顶嘴”、“照镜子”、“爱打扮”等特点,尤其男生表现的很明显,敢公然的表现出各种叛逆行为。
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的一部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其故事的主角霍尔顿就是一名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霍尔顿有自己的思想,同时他极度的厌烦学校里老师们天天说成绩,天天看排名,天天说以后该如何如何好的大话;在家里霍尔顿根本待不下去,父母一旦看到霍尔顿有空闲时间就让他学习,希望他将来有一个好工作,买一辆凯迪拉克等等。
对于一名初中生来说,每天不就是在学校、家里吗?不就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身边度过吗?霍尔顿有自己的思想和对未来的渴望,他不喜欢每一天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故霍尔顿在青春期中表现出很多叛逆的行为,如大冬天身穿风衣,倒戴着红色猎人帽,迈着奇怪的步伐,双手不停的在天空中舞动着。回想以下,我们在上初中的时候是不是也看到很多这样的学生,他(她)们和周围人都不一样,引起我们很多人的关注。
可能霍尔顿是想证明自己的存在感,或是想反抗着什么,故霍尔顿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不敢回家,一天两夜游荡在纽约的街头,住宿在小酒馆内。在这里看到了成人的世界,其实和孩子们的世界是一样的无聊,全是酒肉、女人、色情等等。在此,我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为大家解读霍尔顿为何甘愿选择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
青春期特征(1):渴望被关注初中生随着身体和心理的成熟,内心出现了很多的矛盾,这些矛盾有的来自外界,有的矛盾来自自身。可以说在青春期身体快速发育的情况下,男孩子和女孩子们开始逐渐对性有了一个逐步的认识,尤其是男生开始在乎自己的外表,对异性充满了神秘感、好奇心。
其中,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此时都希望把最完美或是最美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以赢得异性的欣赏、夸奖,甚至是追求等等。然而有些初中生在渴望被关注时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对的,说成是“招摇过市”再好不过了。
还记得初中时代班级里面的某一个不爱学习、成天捣乱的家伙,把自己的头发留很长,从背面看上去犹如一个女孩子,还有更甚者为了图新鲜、跟时尚直接把头发染成红色等其它色种,形成了有名的“杀马特”造型。这些孩子到底是为何呢?其实,按着生理学和心理学上讲,他们的一切看似不正常的行为都是正常的,属于青春期的正常表现。
还记得《麦田里的守望者》曾特别受青春期的孩子们喜爱,很多孩子一度跟风打扮成霍尔顿在学校的样子。这一系列的行为,说成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能火遍全球的原因,没有一个人存在反驳的。霍尔顿和我们初中阶段的每一个孩子一样,他也喜欢自己在学校内被老师喜欢,被周围的同学们关注。可是,失败了,没有一个人和他在一起,甚至聊不到一起去。
在学校如此,在家里呢?父母整天和自己说学习等方面的事,丝毫不关心自己的身心发展。霍尔顿被忽略着,他如何干涸的田地需要雨水,需要时刻被关注、夸赞等等。然而,他什么都没有得到,谁也不会在意霍尔顿的想法。
在教育中,我们都知道一些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尤其是班主任,一定要时刻关心着每一个孩子,不能因为一个孩子学习好就重视他而忽视其他的学生,一个孩子听话就不停的夸赞他,忽略其他孩子的感受等等。青春期的孩子们,犹如黑夜中行走的路人,他们需要老师和家长带着他们,引导着他们,告诉他们如何辨别是非等等。
青春期特征(2):对异性充满好奇初中生把头发梳成大人的模样,喜欢照镜子,时刻不忘记自己的外在形象。此时,他们对异性存在很多的幻想、渴望,他们喜欢有一个女孩子能和自己说说话,甚至路过他们身边也愿意。同时在生理的影响下,异性们开始逐渐的交往,开始倾诉彼此的情愫,谈恋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啦。
然而老师害怕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学校害怕影响学校的整体形象,作为家长呢?家长甚至比老师还要严格,他们禁止孩子谈恋爱,但是作为青春期下的孩子们,对异性的神秘感,这些心理因素是不受自己控制的,或者说老师和家长都是很残忍的,情爱的事情也要禁止,此行为犹如对文人的禁锢,对太监行阉割之举。
男人讲话离不开女人,女人讲话也大多和男人有关,这就是人性。霍尔顿本身是一个很好的孩子,知识对他有强烈的吸引力,他对未来有一个很好的感知。可是,在学校的班级内,霍尔顿天天听到的是学生们一起谈女人、谈性、谈酒等等,这些是他摒弃的,但这些也是他不可避免的。
霍尔顿不想和这类人同流合污,故他只能表现出一些不满的行为,这也是霍尔顿被开除的原因之一。他害怕回家,他来到小旅馆住下,连自己都不知道干了什么事情,结果在自己的房间内出现了妓女等。在赌场和酒吧内,他亲眼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上层社会是什么样子,这种样子不就是学校的样子吗?霍尔顿真的是无法逃离,失望、迷茫、无助、矛盾弥漫在霍尔顿的心里。
初中时代的孩子,他们对异性充满好奇,此行为不是什么可耻的行为!此行为一定就会耽误学习吗?作为一个老师,个人认为教育应该因材施教,同时也应该针对性的教育,如青春期阶段的教育。青春期的教育对孩子们尤其重要,只要有一点小问题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可能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大的影响,甚至是致命性的。
青春期特征(3):个性发展下的倾向性
青春期的孩子们调皮、叛逆等特点是存在的,可能这些行为会给家长和老师带来麻烦,但是我们不能把话说死。因为在青春期阶段,孩子们将有很大的发展,特点表现为个性发展下的倾向性,如:需要、兴趣、世界观、自我意识等等。
霍尔顿是一个调皮、叛逆的孩子,老师、家长不喜欢,也被同学孤立。可是,为何这样的一个孩子最后却选择成为麦田里的守望者呢?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霍尔顿会做出这个选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分析霍尔顿选择成为守望者的原因。
- 其一:青春期下的自我矛盾
霍尔顿厌烦班级里其他同学谈论女人,谈论性及其酒的内容,而在被开除后来到现实社会中却又无法避免的目睹了男人和女人们互相赌博、喝酒,互不清楚的男女关系。两个地点是不同的,人群是不同的,可是谈话的内容和行为是相同的,这些行为是不分年纪,不分场合的,这就是二战时期资本主义体制下的美国,活生生的现实社会。
霍尔顿摒弃物质生活上的放纵,但是自己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去面对。故在霍尔顿的思想上出现了这一场景,该内容正如《麦田里的守望者》描述般: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我知道这不像话。
我们看到霍尔顿的内心充满了矛盾,他只想站在麦田附近的悬崖边上,看着麦田内的孩子们,万一有孩子跑出麦田,来到悬崖边他及时把他们抓回去。而霍尔顿却不知道到底是哪一个孩子会跑过来,也不知道他们从哪个方向或是具体的地方跑过来。
- 其二:青春期下的精神追求
梦想、信念等精神支柱不管什么时候都是不能缺少的,然而不管在霍尔顿时代,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每一个人每天都拖着疲惫的身子去生活,几乎每一个面孔都带着焦虑。这些的背后都是无形的压力,一种不愿去诉说的压力,故不得不一味的通过追求物质来缓解自身或是家庭的生活压力。
霍尔顿出生在一个中产的家庭中,物质生活根本不需要自己去担心,或是作为初中生的他根本就没有想到物质生活。他厌烦学校,厌烦夜市,他喜欢有一个安静的环境,可以用心做一些事情或是想一个问题等等,甚至是什么都不做,维持着原有的精神世界。霍尔顿是为精神世界活着的人,这是他在青春期树立的早期意识。
做一个有灵魂的人,或是做一个有趣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生活在物质中却活在精神世界中的人。故初中生或这一阶段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帮他们树立一些良好意识,或是建构一些精神世界,如信仰、理想、诗与远方等等。
总结
可能《麦田里的守望者》通过初中生霍尔顿的行为和意愿不是为了说明教育心理学的意义,只是为了告诫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的一代,一定要注重精神世界的养成和坚守,如同霍尔顿一样就站在悬崖边上,他虽说什么都没有做,但是此刻的霍尔顿却无比的快乐,这种快乐是物质生活无法提供的。
然而,我们用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霍尔顿的青春期及其最后选择成为守望者会发现,霍尔顿之所以追求精神世界其主要原因和青春期阶段思想意识的养成及其世界观的建立等等是分不开的。这也是为何霍尔顿整天生活在一群谈论女人、酒和性的圈子内而不被传染的的主要原因。
可见,早期的教育一旦被养成,后期是很难改变的,尤其在青春期这个关键时期。万一孩子养成不好的行为习惯,甚至在思想意识上建立消极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这必将是一个人的悲剧。故在结尾之处,我们希望老师和家长们,一定要注重孩子们早期的教育,要针对性的教育,要按着孩子的生理心理的发展特点来教育,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满足于物质,追求于精神生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