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

公元前180年,在西汉太祖高皇帝刘邦死后的十五年,高后吕雉溘然长逝。她死后和刘邦一起安葬在了长陵。

和后来历史上的女主相比,吕雉的知名度显然不及武则天和慈禧。武则天抛开称帝,光是围绕太宗和高宗的宫闱秘史就足以引起后人的兴趣;而作为近代史上最著名的女人,慈禧的知名度和她在民间的口碑基本成正比。

尽管吕雉的知名度不如上述两者,关于她的评价没有太多非议,很多人对她的不满,一般集中在她晚年的所作所为。但纵观她的一生之后,我们似乎能够对她的行为做出合理的解释。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1)

吕雉出生的时候正是战国末期,后来随着父亲吕公迁到沛县定居。中国古人历来有安土重迁的习惯,若非是遇到极端的问题,不会背井离乡。

为了避仇从山东千里迢迢来到江苏,仅仅是投奔一个县令,不太令人信服,况且吕公的家族本身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家族,能够让这样的家族产生恐惧的原因除了秦王朝的中央政府,似乎没有其他解释。

为什么吕公会恐惧中央政府呢?这也许和当时的政策有关。

秦王朝为了自己的统治,充实关中地区的人口数量,防止六国的反叛,将各地的富豪和六国贵族都强制迁到了关中,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来自于齐鲁大地。

作为吕不韦的后代,吕公深知前往关中的后果,于是就离开老家单父,逃到了沛县。实际上,避仇实际上不过是一套说辞,真正的原因是为了逃避迁往关中。

吕公决定在沛县安家之后,首先就是要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族网络,而最快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联姻。吕公借助沛县县令的影响力,将沛县的豪杰全部吸引到了自己的家中。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2)

沛县县令曾多次向吕公表达想娶吕雉的愿望,都被吕公回绝了,吕公最终将吕雉嫁给了刘邦。史书记载,吕公因为刘邦的面相对刘邦敬重有加。这不过是牵强附会。刘邦能和县令抢女人,自然背后的势力不容小觑。

传统有一个观点认为“皇权不下县”,意思就是说,县以下乡绅自治。又有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之后,根本就没有小共同体生存的余地。

无论上述哪个观点正确,在秦朝的时候,封建制度虽然瓦解,但还没有完全消失,等到彻底消失,还要等到汉武帝时期。因此,在秦朝短短的十五年时间里面,尽管有编户齐民的政策,但对县以及县以下的管理还是极其有限的。

能在史书上留下记录的,都是极其重要的人物或者事件,很少对人物的性格进行细致的描绘。沛县县令是个什么样子的人,书中没有直接描写,但是却能从仅有的叙述上推断出来。

陈胜起事之后,消息很快传遍了楚地。沛县自然也不例外。在众人的劝说之下,沛县县令也决定响应陈胜,并派遣樊哙召回流亡在外的刘邦。可是,刘邦率人回到沛县的时候,县令又反悔了,最后被人杀死。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3)

沛县县令虽然是沛县最高的行政长官,但是他在性格上优柔寡断,以吕公常年和人交往的经验来看,沛县县令遇事随机应变的能力平庸之极。自己的宝贝女儿怎么能够嫁给这样的人呢?相反,刘邦的沛县早已经有了名声,一个在战国时期生活过的人,自然知道,一个人的名声意味着什么,虽然女儿嫁给刘邦有赌博的成分,但是却比县令强多了。

吕雉嫁给刘邦之后,可以说是非常贤惠,甚至能做到任何女人都不能做到的程度。刘邦早年憧憬当游侠,在外面厮混,和情妇就已经生下了儿子刘肥。

刘肥寄养在刘邦家中,吕雉作为后妈,对他关爱有加,并不会因为他是刘邦和别人生的孩子而排斥。刘邦有公职在身,经常不回家,即便是回家,也不会帮助吕雉劳作。

连续生下两个孩子之后,吕雉只好一边带孩子,一边劳作。而刘邦不知从谁的口中听说“东南有天子气”,就时常幻想是在说自己,他就编了一套瞎话让吕雉宣传出去,于是沛县的人都知道,刘邦藏身的地方天上有祥云。

后来刘邦押送徭役前往骊山,大部分人不堪忍受千里跋涉纷纷逃走,刘邦只好一不做二不休,宣布愿意跟着他的就继续跟着他去做强盗,不愿意跟着的就自己另寻生路。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4)

刘邦是一个非常刚毅的汉子,具有人格魅力和领袖气质,结果决定跟随他的人还不少,于是生活比以前更加无拘无束了。

刘邦虽然走了,可苦了吕雉。吕雉锒铛入狱。狱卒看到吕雉貌美,想要轻薄她,幸亏了刘邦的朋友任敖才得以幸免。吕雉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她主政期间,任敖被封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相当于副丞相。

刘邦起事之后,就率人投奔了项梁。吕雉以为终于时来运转,在老家沛县等待他成功的消息,她哪里知道,这是刘邦和她疏远的开始。

吕雉是个女人,她需要男人安慰,于是留在身边保护她以及刘邦父母的审食其成为了不二人选。而征战在外的刘邦即便有了需求,也不缺少女人,甚至不少都留下了称呼:戚夫人、薄姬、管夫人、赵子儿······其中最受宠爱的就是戚夫人。吕雉不过是名义上的汉王后。

审食其对吕雉来说,不过是一个工具。吕雉的精神支柱是她的女儿鲁元公主和后来的汉惠帝。当刘邦在逃亡过程中几次三番将鲁元公主和惠帝推下车的时候,估计吕雉的心都碎了。母以子贵,儿子都不当回事情,母亲的地位可想而知!

终于有机会可以和丈夫团圆,可惜天公不作美,吕雉又落到了楚军手里,成为了俘虏。成为俘虏不可怕,可怕的是刘邦一点不在乎。

当项羽想要烹杀刘太公和吕雉的时候,刘邦居然说分我一杯羹。战场之上,讲究的不仅是军事实力,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刘邦是个优秀政治家,他或许说出那句话是因为看透了项羽的贵族气。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5)

可惜,当人们开着上帝视角来看这件事的时候,都在惊叹刘邦的雄才和他的机智过人。这样真的对吕雉公平吗?

一件事情只要不落在自己头上,自然可以讲的大义凛然,遇到不平之事的时候,站队痛骂几句也不过是发泄自己在生活中的不满。只有在不预设立场情况下,才能最大限度的感觉到当时的心理。

如果将要被烹杀的你,你还能内心平静吗?我相信大多数人不能,吕雉也不能。即便是吕雉心中明白刘邦那样做是为了救她,也不能弥补方法所造成的伤害。

久别胜新婚,吕雉完全没有体会到这种感觉,她只看到刘邦身边有一个美人名字叫戚夫人。而年老色衰的她,已经完全被刘邦忽视了。吕雉奉命镇守关中,而那个戚夫人却随军出行。

戚夫人不仅年轻貌美,而且能歌善舞,生的孩子赵王如意在性格上也类似刘邦。即便戚夫人是个傻白甜,跟随刘邦多年,也应该知道身处政治漩涡之中的时候,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解决掉对手。

戚夫人劝刘邦废掉惠帝刘盈,立赵王如意为太子。刘邦当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在戚夫人的软磨硬泡之下,终于下定了废掉太子刘盈的决心。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6)

吕雉也知道争储迟早要做出了断,虽然刘邦站在赵王如意一边,还有很多老臣站在自己的一边。在张良的建议之下,吕雉请出了商山四皓。

后人读史书的时候,多人对商山四皓的真实性持怀疑态度。张良这个人,本身就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他自己说在汜水桥上遇到黄石公,并且得到黄石公的真传,这似乎与后来他修道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只要是张良出的计谋,都会让人产生一种是他自导自演的错觉。

商山四皓的真实性重要吗?一点也不重要。刘邦从楚军的边缘势力,成为一统天下的皇帝,靠的不仅是自己的政治才能,还有手下的军功集团以及吕家的外戚势力。

换句话说,刘氏皇族、军功集团和外戚势力是三足鼎立,相互牵制,而刘氏皇族稍微凌驾于二者之上,但是现在军功集团和外戚势力联手扶持刘盈,刘邦不会不明白,他可以控制住手下人,但是赵王如意继位之后,靠什么压制这两股势力?

刘邦不得不忍痛割爱,并且派遣自己的心腹爱将周昌保护赵王如意。当项羽在乌江唱出“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时候,刘邦也许在苦笑,可是此时的刘邦何尝不是穷途末路的感觉?

刘邦死后,吕雉迅速将戚夫人囚在永巷,做成了人彘,并且毒杀了赵王如意。可以说,戚夫人的人生悲剧就是刘邦一手造成的,刘邦宠爱她,却没有保护的能力。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7)

吕雉的作为,让儿子惠帝痛不欲生。不可否认,吕雉的做法有些残忍,可是如果当初赵王如意上位成功,戚夫人能否放过吕雉一马呢?答案是否定的,戚夫人可能会比吕雉更加残酷。

这样说有道理吗?历史不容许假设,可是后来历史的发展轨迹基本上证明了我们的假设。吕雉死后,吕氏不仅被灭族,连同刘盈的假儿子们也一同被杀死。谁能说,薄太后和汉文帝不是另一对戚夫人赵王如意母子呢?

吕雉巩固了儿子地位之后,继续开始帮助刘邦诛杀异姓王,为以后儿子权力在手扫清障碍。韩信,是第一个下手目标,接着就是彭越。

多年的生活让吕雉明白,权力只有在自己手上才安全。一个贤惠的女人,就因为经历了太多,才变得面目全非。

刘肥面对着曾经对自己宠爱有加的后妈吕雉,已经感觉不到昔日的慈爱,只感觉到寒毛直竖,瑟瑟发抖。吕雉逼迫这个继子认自己的女儿鲁元公主为太后。刘肥只好听从,还将齐国的土地割让了一部分奉养鲁元公主。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吕雉背弃了刘邦了遗言——“非刘姓不得王”,将自己的哥哥都封王,朝廷上下鲜有反对声音。

历史上的吕雉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正确评价高太后吕雉)(8)

吕雉虽然没有称帝,但是本质上和皇帝没有区别,而且无论宫廷之上如何腥风血雨,社会上基本没有受到影响,相反,吕后更加促进了汉朝的稳定。

吕雉不仅减少农民地租,还将多余的土地大肆分给农民,鼓励农桑,更重要的是,吕雉要求废除挟书律,鼓励民间献书朝廷。可以说,汉代学术发展的高峰是汉武帝,但是吕雉肇始之功不可抹杀。

吕雉掌权的汉朝还是汉朝,可是武则天掌权之后,不仅改了国号为周,甚至将李唐王朝基本属性也修改了。

陈寅恪认为,武周代替李唐,比李唐代杨隋引起的社会变革更加剧烈。武则天的举措不仅动摇了李唐国本,更重要的是为安史之乱埋下了祸根,引发了唐宋之间的巨大变革。

吕雉在是史学家眼中评价颇高,司马迁写道,“高后女主称制,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刑罚罕用,罪人是希。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而史书对武则天的评价就略显刻薄了,“使懦夫女子乘时得势,亦足坐制群生之命,肆行不义之威。

吕雉,如果将她说成是女性主义的觉醒,显然是削足适履,将现代概念硬往历史上面套。在戏台上的所有角色都是男人的时候,吕雉不依附男人,卓然而独立,当司马迁下笔,将吕雉用本纪来记载,这就说明了吕雉的自有其伟大之处。

至于吕雉晚年的残忍,或许她在反抗命运的不公。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刘邦不知道,这首后人誉为“千秋气概之祖”的大风歌中继承发扬了他的政策的那位“猛士”居然是自己的老婆吕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