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骏跌下神坛(跌落神坛的宝骏)
在过去我们提及宝骏,总是离不开“神车”二字,无论是730、510这样的销量王者,还是宝骏310这样的“划时代产物”,都曾经触及到各自领域的巅峰。但时间线来到2019年之后,宝骏仿佛一夜之间跌落神坛,全系都遭遇了断崖式的打击。
内忧外患,宝骏面临巨大危机要知道在巅峰时期,宝骏单月的销量就能突破15万 ,如今半年二十多万自然是千差万别,细想之下不难发现,宝骏几乎所有热门车型依靠的都是两点要素——低价、高性价比。
正如宝骏的slogan“靠谱的伙伴”所说,旗下所有车型都走着相同的道路,而当销量急速下滑时,出现问题的绝不可能是某款车型,而是整体方向的受阻。2018年开始中国汽车行业经历寒冬,再加上国五国六的转换,合资车“被迫”降价,国产车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整体价格不断下探,大大打击了宝骏的市场份额。
再把目光聚焦一下,核心车型510和530去年扛起大旗,同期已经卖出了三十余万,而今年却只有七万上下,宝骏510售价主导在6万左右,而今年远景系列和哈弗M6气势汹汹,直接将宝骏领军重头领域“抢占一空”。
同理宝骏530售价区域在9~10万元,在这个价位中更是藏龙卧虎,长城、吉利、长安等等都有多款产品布局,而宝骏530的核心优势在于空间,但利弊之间尺寸也包含着成本的把控,其他车型可以咬咬牙再降个一万两万,但是宝骏530早已经是退无可退,再加上其他自主品牌综合能力远超宝骏,530惨遭冷落也是情理之中。
MPV市场在前些年一直不愠不火,宝骏很轻松的统领着国内市场,但是随着观念和传播的影响,MPV大有曾经SUV的火热势头,江淮、传祺、东风以及现阶段做的最好的吉利,都将重头放在MPV领域,后来者颜值更高,性价比更强,消费者似乎找不到选择宝骏的理由。
内忧外患成了宝骏的重大难题,自身想冲击高端化,进军10万以上市场寸步难行,身旁的竞争对手升级的同时还大打价格战。原本属于自己的领土被不断“割让”,新的领域还冲不进去,短短的时间内,宝骏已经从神话变成了只求温饱的品牌。
别盲目复制,新宝骏定位需要更清晰既然合资和豪华不断下探,那么自主品牌冲高是否是“自寻死路”?答案自然是否定的,无论是WEY还是领克,旗下产品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销量相比于2018年也有些许下滑,但是总体而言拉高了品牌溢价能力和调性,从长远角度来看,绝对是利大于弊。
但回过头来思考宝骏,一味盲目的去追WEY和领克这条路是否正确呢?长城和吉利产品矩阵丰富,多年来主导着8~12万价格区间,无论是紧凑型、小型还是中大型都有强大的用户基础和品牌积淀。顺势推出略高一级的产品,对于生活水平提升的消费者来说并不那么的违和,接受程度也更高。
宝骏的用户群体和大基数在一个相对低端的领域,同样是冲高,WEY可能要冲击15万甚至20万市场,而宝骏则应该将目光放在10万以内,这样一来有两点好处,一方面消费者更容易承受,另一方面也和其他强有力的对手打一个“价格差”。
新宝骏首款产品宝骏RS-5,4月上市便斩获5000 辆,大有前辈560和510的风采,一举成为了当月最火爆的新晋车型。但是很快,当热度和新鲜感丢失后,宝骏RS-5在5月被打回原形,1804辆的成绩只排在SUV阵营的百名以后。
可能连宝骏自己都在疑惑,集齐了几乎所有爆款碎片的RS-5到底输在了哪里,论外观点阵中网、分体大灯、悬浮车顶和凌厉腰线,个个都是时下最流行因素;说内饰相比于之前的宝骏有翻天覆地变化,电子档把、悬浮大屏甚至L2自动驾驶;论车标重新设计后质感出众,还赋予了他更加高端化的信仰和含义。
看似一切完美,却忽略了亮点最重要的因素:其一,新车太过于追求面子化,所有的成本和预算都放在了“颜值”上,现在的消费者早已过了以颜值论一切的年代,肉眼“看不见”的动力系统做的非常敷衍,1.5T涡轮增压看似平庸,但其实看一看哈弗H6或者长安CS75这样的车型不难发现,直喷发动机早已成为标配,而宝骏RS-5还在沿用歧管喷射,最大功率和扭矩直接落后了一个档次。动力不足也就罢了,这条配置的油耗还不容乐观,根据宝骏RS-5实测油耗报告中,可以看出CVT车型的平均油耗已经超过了11L,远远的超过了同级别的车型。
其二,宝骏的安全性能一直被人们所诟病,如果说以前5万左右的车子不能追求太多,那么现在十二三万的车型,没有一个出色的安全保障又怎么说得过去?早在WEY刚刚诞生时,魏建军就曾经说过,安全是所有豪华的前提。
去年宝骏510在测试碰撞中排名垫底,更是“验证”了这一观念的根深蒂固,而时至今日宝骏RS-5还没经历过任何专业的碰撞测试,消费者的信任程度降至冰点,反观同样强调豪华的WEY和领克,几乎车型上市前后都恨不得测遍所有项目来让车主买个踏实放心。
其实对于宝骏而言,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归结到一点,就是在配置过剩的时代下,宝骏已经没有了当年的优势,反而是它自身的劣势被无限放大,盲目的追求他人的成功之路是不可取的,巨人的肩膀也不是谁都能站的上去,寻找精准的定位,将现有基础做到极致,从而重新夺回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才是关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