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

1940年3月25日,重庆九龙坡机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几千人组成的“接机团”拿着各式各样的横幅、乐器、鞭炮,翘首等待一个“特殊人物”的到来。

不一会儿,一架来自新加坡的飞机缓缓降落在机场,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刻,人群瞬间沸腾起来。

一幅写着“欢迎策动输财出力的侨胞领袖”的横幅一下子拉了起来,两侧人群立马点燃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恭候多时的仪仗队立马开始奏乐,小号、大管、大镲(chǎ)、小军鼓的声音交织在一起,热闹非凡。

国民党高官肩披狐狸毛斗篷,脚蹬高级皮鞋出现在人群中,带着谄媚的微笑,热情凑到了陈嘉庚身边。

为了欢迎南洋富商陈嘉庚回国,蒋介石豪掷千金准备了这场盛大的欢迎仪式,还特意准备了8万元请陈嘉庚吃饭,可最终陈嘉庚却将募集的物资给了毛主席,这是为何?

难道是陈嘉庚对蒋介石的安排不满意?这背后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1)

图|陈嘉庚

一、国民党吃饭花8万,共产党师长月薪5块钱

1940年3月中旬,身在重庆的蒋介石收到了南阳富商陈嘉庚即将回国的消息。

现年66岁的陈老爷子,是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主席,是南洋所有爱国侨胞的领袖。

在陈嘉庚的号召下,光是1939年,南洋侨胞就向祖国捐款3.6亿现金,还派来了大量的华侨青年、华侨司机支援抗日,就连蒋介石出入乘坐的汽车,都是华侨捐献的。

由于捐献的金额、品类实在太多,国民党愣是没统计出个总数,但不论具体数额多少,陈嘉庚都是蒋介石眼里的“财神爷”。

为了迎接陈嘉庚回国,蒋介石提前一个多星期开始准备,仪仗队、军乐队、举横幅的、放鞭炮的、撒彩带的、带头鼓掌的……全部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1940年3月25日,陈嘉庚历经千难万险,终于来到了重庆。

一下飞机,陈嘉庚就被眼前盛大的欢迎仪式所震惊,他知道国民党会派人来迎接他,但没想到会搞得这么隆重。

不是说祖国抗日困难吗?不是说祖国同胞饱受日寇压迫欺辱吗?不是说缺乏经费无法维系基础战争需求吗?

这国民党高官怎么一个个穿得威风考究,比他这个侨胞领袖还要气派许多,陈嘉庚无措地站在人群中合影,周围锦衣貂裘的国民党高官让他十分不自在。

陈嘉庚和同行的华侨在国民党高官的簇拥下走出机场,坐上汽车,径直来到酒店,蒋介石豪掷8万元请陈嘉庚吃饭。

8万元是什么概念,当时共产党的一个师长月薪才5块钱,几毛钱就能买一斤上好的五花肉!

走进宴会厅,陈嘉庚立马被眼前琳琅满目的美食震惊了!酒席上摆着上好的洋酒,龙虾蟹膏、燕窝鲍鱼应有尽有,会场里满是穿着精致晚礼服的女客和国民党高官,众人觥筹交错,好不恣意快活!

为了讨好陈嘉庚,蒋介石特意组织了这些陪吃、陪喝、陪参观的官员,好烟、好酒、好菜一应俱全,只要是国内能搞到的,他都愿意奉上。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2)

图|国民党迎接陈嘉庚回国

陈嘉庚很清楚蒋介石豪掷千金的原因,他此次回国不仅是来视察参观的,还带回了大批物资,此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有可能得到这批物资,蒋介石自然也不愿意将这块“大肥肉”让给别人。

可惜啊,蒋介石的“马屁”拍到了马蹄子上,陈嘉庚不是他想象中那种愿意和资本同流合污的人。

陈嘉庚1874年出生于厦门,17岁就跟着父亲去了新加坡,开始帮助父亲照看米店生意。后来生意破产负债20多万,陈嘉庚拿7000元本钱开了一个菠萝罐头厂,只用三年时间,就还清了家中所有债务。

五年时间,就存下了50多万存款,一举成为了新加坡著名的华侨企业家。

1909年,陈嘉庚在海外与孙中山相遇,成为了同盟会的一员,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后,陈嘉庚直接寄来五万元供他使用。

后来,陈嘉庚又在南洋承包橡胶园,从十几亩扩建到一万多亩,开了30多家工厂,150多家分店,手底下职工最多时足有3万多人,他的企业规模是南洋最大的,个人资产也是南洋最多的。

陈嘉庚赚到钱的第一件事就是投资祖国的教育事业,1912年,他出资在祖国筹办了集美学校,1919年又回国筹办了厦门大学。

能得到所有南洋华侨敬重,除了丰厚的产业,也与陈嘉庚本身的高尚人格有很大关系,他从心底热爱自己的国家,比任何人都关心自己的国家。

当蒋介石拿着珍馐美味、金银玉器来讨好陈嘉庚的时候,他就已经失败了。陈嘉庚骨子里是一个喜欢搞教育的文化人,最看不起蒋介石这一套,结果蒋介石偏偏搞来一堆俗人俗物,这让陈嘉庚失望极了。

身为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会主席,陈嘉庚要对华侨捐献的资金负责,此次回国他才知道这些钱全被用来养国民党这些酒囊饭袋了,眼下国难当头,国民党内部仍旧夜夜笙歌。

陈嘉庚生气地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启示,指责国民党在如此艰难的时刻铺张浪费,一向爱面子的蒋介石被啪啪打脸,气得在总统府大骂“娘希匹”,结果一见陈嘉庚,还是弯腰赔笑,一副谄媚的样子。

在重庆待了几天,国民党高官每天都在陈嘉庚身边吹“耳旁风”,说共产党是“土匪”出身,难以担当重任,想尽一切办法贬低共产党。

陈嘉庚很反感国民党这样对待一起抗日的同胞,暗地里诋毁别人,实非君子所为。

就在这时,中共驻重庆办事处的叶剑英也看到了陈老爷子刊登的那则启事,当即抛来橄榄枝,邀请陈嘉庚去延安参观。

陈嘉庚第一次见叶剑英便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和穿着考究的国民党高官不同,叶剑英穿着和战士一样的军装,打着紧紧的绑腿,整个人的气质积极向上、充满朝气。

通过叶剑英,陈嘉庚对国民党口中的“共匪”充满了好奇,他决定答应叶剑英的邀请,亲自去延安看一看。

得知陈嘉庚要去延安,蒋介石赶紧派人跟在身边,说是为了保护老爷子的安全,其实就是为了破坏陈嘉庚对延安的印象,临走前,蒋介石特意留下一句话:“延安可以去,但小心受欺骗!”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3)

图|蒋介石

二、延安8天游,毛泽东让陈嘉庚彻底转变

1940年5月31日下午,陈嘉庚冒着日军的烽火,穿越一层层封锁线,惊险抵达延安。

一下飞机,陈嘉庚就被共产党的迎接队伍“吓到了”,延安简陋的停机坪上,竟然站着5000多人,用人山人海来形容毫不夸张,就算是见惯了大场面的陈嘉庚,也有点心慌了。

陈嘉庚想起了三月份国民党安排的欢迎仪式,看到共产党也安排了这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有点不太高兴,但是仔细一看,陈嘉庚就被震撼了。

两个月前国民党安排的欢迎仪式基本上都是国民党内工作人员及部队士兵,可延安的迎接队伍里不仅有共产党人,还有许多当地老百姓。

大家穿着简单的粗布大衣、脚蹬布鞋,头上系着毛巾,腰间绑着一根麻绳当腰带,战士穿着洗得褪色的军装,肩膀上扛着锄头、铁锹等农具,一看就是刚干完农活。

穿着精致西装的陈嘉庚站在迎接队伍里看起来有些格格不入,可他的心情却变得高兴起来,这样贴近群众的人民军队,才是陈嘉庚想要看到的!

陈嘉庚迫不及待走到延安的街道上参观,这片贫瘠古老的黄土地因共产党的到来再次鲜活起来,漫山遍野的农田,简陋却干净的窑洞,人民穿着粗糙的衣裳,脸上却带着幸福淳朴的笑容。

共产党的接待人员没有多说什么,因为陈嘉庚的神情已经说明了一切……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4)

图|共产党迎接陈嘉庚一行

第二天下午四点,毛泽东派了一辆军车来接,坐惯了轿车的陈嘉庚一路上都被坚硬的座椅硌得浑身难受,他好奇地问司机:“平常毛主席也是坐军车吗?”

司机腼腆一笑,回答:“毛主席平常不舍得坐车,都是走路的。”

听到这话,陈嘉庚立马收起了笑容,看来这位毛主席,远比他想象的还要伟大。

在山路上摇晃了半日,终于抵达了毛泽东所住的窑洞,同时这里也是他的办公室。

陈嘉庚一手扶着酸痛的腰下了车,中共最高领袖毛泽东就站在门口迎接他,初见毛泽东,陈嘉庚就被对方简单纯朴的打扮所震撼。

毛泽东戴着一顶洗到褪色的军帽,身穿打着补丁的军装,脚踩一双旧布鞋,看起来和一般的八路军战士没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就是毛泽东没有打绑腿。

陈嘉庚激动地走上前与毛泽东握手,他有一肚子问题要问,他好奇毛泽东是如何让拿着微薄薪资的军官跟他出生入死,又是如何让老百姓在这样贫瘠的环境中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毛泽东挥挥手,示意他不要着急,然后拉着陈嘉庚走进了自己的窑洞。

简陋的窑洞里,摆着十几张木椅,窗户旁放着一张办公桌,再就是连着灶炉的土炕和一张地图。

相比起重庆总统府内的金碧辉煌、奢华精美,毛泽东居住的窑洞就连总统府的柴房都不如,可这样贴近人民的领袖,才是中国最需要的。

陈嘉庚随便找了一张木椅坐下,迫不及待与毛泽东聊了起来。

“毛先生,请问你一般都是在什么时间工作呢?”

毛泽东毫不迟疑回答:“我一般都是在晚上办公,鸡鸣则休息,下午才起床。”

毛泽东的回答让陈嘉庚大吃一惊,因为蒋介石此前说他是夜以继日、不分昼夜工作,可总统府的仆人却表示蒋介石日日早睡早起,作息十分规律。

毛泽东的坦诚让陈嘉庚不知如何回答,半晌才说道:“还是要注意身体,不要熬夜。”

“十多年的老毛病啦,习惯了!”毛泽东调皮回答。

陈嘉庚又问道:“对于国共两党之间出现的不和谐的问题,不知毛先生有何良策?”

当时蒋介石直接说了一大堆诋毁共产党的话,听得陈嘉庚十分反感,毛泽东略一思索,郑重回答:“眼下抗日形势严峻,国共两党缺一不可,失去了任何一方,都是巨大的损失!”

陈嘉庚满意地点点头,毛泽东的观点和态度才是一国领袖应当具备的!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5)

图|陈嘉庚和毛泽东合影

随后,陈嘉庚又询问了一下共产党的基本情况,毛泽东一一如实回答,正当两人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警卫员走了进来,提醒毛泽东该吃饭了。

毛泽东中断了谈话,带着陈嘉庚走到了门前的一片空地上。

只见空地上摆着一张竹编的桌子,铺着一块青花桌布,抬头便可望见落日的余晖,低头则是延安的青山绿水,坐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吃饭,陈嘉庚的心情又变得激动起来。

桌子上一共摆着两菜一汤,分别是一盘炒白菜,一盘萝卜干,和一碗香气浓郁的鸡汤。

毛泽东端起桌子上的鸡汤,放到陈嘉庚面前,解释道:“知道你来了,邻居大娘特意送来一只老母鸡,原来这老母鸡是留着下蛋的,上次她儿子生病都没舍得吃,这次你来了才熬了鸡汤。”

陈嘉庚捧起这碗鸡汤,轻轻抿了一口,鸡汤的烹饪方法很原始,口感也很单一,却让陈嘉庚感动得流下了泪水。

在海外漂泊这么多年,尝遍了天下奇珍,什么美味珍馐在他面前都不稀奇,可眼前的这碗鸡汤,却让陈嘉庚如获至宝。

这里面有毛泽东和共产党满满的诚意,还有邻居老大娘的善意和热情,这碗鸡汤的意义早就超越了它本身的价值。

事后,有人算了一下毛泽东请陈嘉庚吃的这顿饭一共花了多少钱,连上那只老母鸡一共也就值1.5元,和蒋介石8万元的酒席相比寒酸极了,却感动了陈嘉庚冰冷的心。

陈嘉庚在延安待了8天,短短8天时间就彻底改变了他的观点,他离开延安后,大批物资从南洋运往延安,药物、军备、食物、器械一车一车送来,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陈嘉庚,最终陈嘉庚却将物资给了毛主席,老蒋这次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除了这些日常军备用品外,陈嘉庚还自掏腰包送来两辆美国产的“福特”轿车,专程送到了延安。

陈嘉庚发现中共的领导人还在采用非常古老的出行方式,步行和骑马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有了这两辆汽车,可以更好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中共中央留下了这两辆轿车,为了不浪费陈嘉庚的心意,专门召开了一个会议讨论轿车的使用问题。

当时中央的同志提出将其中一辆轿车留给毛主席做专车,主席当场就拒绝了,建议将两辆车都交给年纪大一点、身体弱一点的老同志使用。

最终经常奔波于各战区的朱老总分到了一辆,林伯渠、谢觉哉等五位老同志分到了一辆。

陈嘉庚知道这件事后,被毛泽东舍己为人、大公无私的精神所感动,他激动地说道:“中国的救星已经出现了!”

自1910年开始,陈嘉庚就奔波于海外,四处为国内募集经费和物资,到1940年,已经整整捐献了30个年头,30年时间里,陈嘉庚迷茫过、后悔过、失望过,却从未放弃过。

在见了毛泽东一面后,陈嘉庚觉得以前的辛苦、努力都没有白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就是那个带领劳苦大众走向光明未来的人民领袖!

此事过后,陈嘉庚与蒋介石彻底撕破脸,这么多年蒋介石都没有想清楚为什么陈老爷子突然就将物资给了毛主席,难道是自己招待得不好?还是他嫌弃排场不够大?

像蒋介石这样的人,永远无法理解陈嘉庚,也无法理解毛泽东,所以他逐渐湮没于时代的洪流中,逐渐被人民抛弃……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6)

图|陈嘉庚

三、毛主席文武才干、英明智慧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胜利了!

当老百姓都以为战争就此结束,能好好过日子的时候,蒋介石的三封电报发到了延安。他摆下一场“鸿门宴”,专门招待毛泽东,妄想将“挑起内战”的帽子扣在毛泽东头上。

毛泽东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决定亲自去重庆与蒋介石谈判,陈嘉庚知道后,急忙写信劝阻毛泽东不要去重庆。

“还政于民,谋皮于虎。蜀道崎岖,忧心如捣。”短短16个字就将蒋介石的真实嘴脸公之于众,同时也在提醒毛泽东,重庆之行必然危机重重。

后来,陈嘉庚回到了新加坡,他召集起所有南洋华侨,召开了一场见面会,会议上他激动地对华侨同胞说道:“这个世界上有三种话,漂亮话、敷衍话和老实话。漂亮话我不会说,敷衍话会令诸君失望,我只能说老实话。”

“这次回国,自觉蒋介石狡诈无信,国民党政治腐化,必将失败,毛泽东诚恳虚怀,共产党作风优良,必将胜利!”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这些南洋华侨大多是和蒋介石打交道的,善于巧言令色的蒋介石将自己塑造得十分完美,谁都想不到他会是这样的人。

陈嘉庚见状接着说道:“当初所有人都不信,那是因为毛、蒋二人实力悬殊,今天我说的话也有很多人不信,我也没有办法。我不会说漂亮话,也不愿说敷衍话,只能说老实话。”

仅仅是见了几面,陈嘉庚就如此力挺毛泽东,大胆预言未来革命形势,可见其政治眼光高瞻远瞩,远非常人能比。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7)

图|毛泽东

1949年1月,国民党大势已去,兵败如山倒,毛泽东给陈嘉庚发来电报,邀请他回国参加中共即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共商国是。

陈嘉庚接到电报后,非常兴奋和激动,当即回复:“革命大功将告完成,严寒后一定回国敬贺。”

同年六月,陈嘉庚如约来到北平,周恩来、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中共领导同志纷纷与陈嘉庚见面。

延安一别,九年未见,故人重逢,彼此都感到十分亲切和感动。

陈嘉庚当年的预言成为了现实,毛泽东指挥人民军队将国民党大军打得节节败退,这样的场景是陈嘉庚最想看到的。

寒暄过后,陈嘉庚聊起了自己在北上途中得知解放军顺利过江,解放南京和上海时的兴奋之情,他还问起毛泽东何时解放自己的家乡福建,毛主席思索再三后回答道:“要不了多久了,届时必派得力的文才武将去管理福建。”

听到这话,陈嘉庚非常高兴。

在新政治协商会议上,陈嘉庚作为海外千万侨胞的首席代表,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等职务。

此次再见毛泽东,陈嘉庚感慨良多,他用赞赏的语气说道:“毛主席文武才干、英明智慧,不但为我国历史所未有,也为世界所仅见。”

1950年,陈嘉庚带着家人回到了祖国,他将自己的毕生财产都拿了出来,建设厦门大学新校舍和集美学村,毛泽东及中共中央都非常感谢陈嘉庚的慷慨捐赠。

毛泽东担心陈嘉庚如此大公无私,可能会招来美蒋特务的报复,特意派人对陈嘉庚一家采取了严密的保护。在毛主席的保护下,陈嘉庚度过了一个安稳幸福的晚年。

蒋介石抛弃南京(40年蒋介石豪掷千金拉拢南洋富商)(8)

图|陈嘉庚雕像

1961年,陈嘉庚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斯人已逝,英魂不灭,陈嘉庚出资创办的集美大学和厦门大学,如今已经成为了中国一流名校,也成为了福建人民的骄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