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狠手辣如何炼成(角色是怎么炼成的)
9月4日,宁波有雨,赛道湿滑,对于赛车手来说并不是个最适合夺冠的天气,但对于程丛夫和谢安这对场外的老相识、场上的新搭档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铭记的日子——在第三回合与第六回合遭遇雨战的状况下,他们以绝对实力领跑,为一汽奥迪车队夺得2022 China GT中国超级跑车锦标赛全场冠军。
雨天对于赛车手来说是绝对是一大挑战,赛车行驶在有水的路面上,地面温度和轮胎温度会降低,赛场上的胶线会打滑,车的高低也会发生变化。车手需要根据经验和敏锐的洞察力在百分之一秒的瞬间做出判断,在驾驶线路上做出调整,才能获得更有竞争力的速度。第六回合程丛夫率先登场、稳定发车,并逐步与其他选手拉开距离,占据领先优势。赛程过半进入维修区换人,谢安接棒后全程领跑,成功地为一汽奥迪车队夺得本站比赛的第四个全场冠军。
全新第二代奥迪R8 LMS GT3 evo II 赛车
这也是程丛夫和谢安在这个赛季里的又一个高光时刻,但他们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两人同为中国赛车选手中的翘楚,也是相识已久的朋友,以一汽奥迪车队征战国内赛事为契机,他们才第一次有机会组合出战,从好友变成战友,从互相欣赏到契合无间。
作为奥迪运动亚洲官方车手、奥迪RS驾驶学院首席教官,也是中国最成功的专业赛车手之一的程丛夫与大家对传统赛车手印象完全不同——他不爱张扬,分寸感极强,给人冷静内敛的印象,只在提到赛车时话开始多了起来。
疫情打乱了原本的赛程,但极度自律的程丛夫没有停止训练,一直保持在随时应战的饱满状态。在之前的赛季,程丛夫每年都会在欧洲的高海拔地区进行为期2个月的特训,每天进行两个半到三个小时的耐力训练,能量消耗可以达到一千五到两千卡路里。赛车对于车手的能力需求是非常多元的——专注度、平衡力、耐力和力量缺一不可。“以前跑方程式会比较明显,”程丛夫笑着说,“因为方程式的离心力比较高,所以在过弯时的速度也更高,时间长了,赛车手的脖子都会比普通人粗。”
从12岁开始接触赛车,程丛夫在当时赛车文化贫瘠的大环境下,为中国车手走出了一条职业化之路。他回忆,当时卡丁车在国内刚刚起步,尽管有了热爱,但下一步谁都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的北京甚至连一位专业的赛车教练都找不到,少年程丛夫只能跟着父亲训练。16岁那年,程丛夫加入欧洲专业车队训练,在此之前,没有任何一个中国车手走到他这个位置,他所面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无迹可循的。程丛夫“疯狂进行体能训练”,一有机会就向团队的工程师们请教,两年后,在车队的四个人中,程丛夫的成绩从第四提升至第一。19岁,程丛夫被欧洲老牌F1车队迈凯轮签约,加入车手培养计划,成为中国第一个成功签约F1车队的赛车手。
上百场职业赛事造就了程丛夫如冰一般冷静的性格。程丛夫曾于2008年获得76届WEC勒芒24小时耐力赛LMP2组第三名。那是中国人第一次参加勒芒赛,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完赛并站上领奖台,从此程丛夫的名字便铭刻在了中国赛车的记录上。勒芒耐力赛连续进行24小时,车的直线时速可以达到340到350公里,在夜间全黑的情况下更是对车手耐力的极限挑战。聊起这些,他语气坚定,直言在有限的条件里,已经尽了全力。
“竞技体育的成功与失败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赛车运动。有时候车手发挥的好,但赛车出了机械故障,也有时车辆运营得非常好,车手却因对手一个鲁莽的动作造成碰撞而退赛。”程丛夫表示,自己目前只愿专注于驾驶,不去追求结果,把胜败留给命运去安排。
2013年加入Audi Sport,2014年起程丛夫开始代表一汽奥迪车队出征赛道。在近十年的岁月里,车手与车队强强联合创造了无数个闪耀又激动人心的瞬间。“能维持一段十年的关系,其中不可缺少的一定是相互的信任和认可。”程丛夫说,“成绩是一个综合的目标,对于车手来说,一个有竞争力的车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你也需要一个好的队友的配合,以及一个优质的技术团队作为支持,其实都是联合在一起的,失去任何一边的支持,都无法达到今天大家所看到的效果。”
能让程丛夫在此“安定”下来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家庭感”。刚刚加入车队的时候,程丛夫最大的感受是“家庭感”。“奥迪品牌具有一种亲和力,尤其是在竞技体育的队列里,这样的环境让我可能有一个比较放松的心态去比赛。”在如今的赛事里,他能更加专注于竞技本身。
“很多细节,不管是方向盘按钮还是座舱中控,我甚至可以闭着眼操作,”程丛夫说,“这一代赛车也是在比赛中给予了我很大的信心。”
在驾驶过程中,车手追求的最佳状态是人车合一。在赛车接近极限的时候,甚至突破极限的时候,会在动态方面产生非常微妙的变化。程丛夫说,“车手只有和车深度链接才能感知到这种变化,比如说轮胎的状态,油量的状态,赛道的状态,胜负可能就在这种觉察之间。”奥迪R8 LMS GT3赛车在动力和性能方面做到了“极致”,是程丛夫最忠实的战友,也是他心意相通的伙伴。
与程丛夫这样的全职车手不同,谢安需要在多重身份之间转换。这些身份是光环,也是把他带离赛道的羁绊。
谢安是Phantom Pro Racing魅影赛车的创始人,也是大家眼中的车队老板,赛场之外,他也是正大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及家族成员。
身为赛车手,谢安称得上是年少成名。他从13岁起参与专业赛车运动,曾拿下全国卡丁车锦标赛冠军,随后转战方程式赛场,还未成年就已拿下亚洲锦标赛前三的成绩。18岁那年,面对家族企业的传承和责任,谢安选择出国深造,与自己钟爱的赛车一朝阔别。
在谢安远离赛道的日子里,程丛夫一直照亮着少年谢安的赛车梦。“我还奋斗在国内的卡丁车赛场时,他(程丛夫)已经在欧洲赛场跑出好成绩,一只脚已经踏入F1的殿堂了,”谢安说,“他让我知道只要足够努力,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中国车手可以登上世界赛车的舞台。”
在此后的十年里,谢安将自己大部分精力投注于自己的学业和家族企业的工作上,他也从来没有停止赛车这么长时间,故而内心是忐忑而不自信的,“我不知道我能否再以一个车手的身份重返赛场,我甚至觉得,自己可能当不了一名车手了。”
尽管远离赛场,对赛车的热爱仍然在谢安心中燃烧,2018年,谢安从车手转型成了车队老板。他创立了魅影体育,组建了专业的赛车运营团队,招募了职业车手,尽管车队的发展如火如荼,但个人的那种错位感一直存在着。
“(职业车手比赛时)我就在赛道边上看,每次都有按耐不住想要重返驾驶舱的心情,但是又对驾驶赛车感到胆怯。” 赛车一圈接着一圈地飞驰,谢安除了心动更多的还有思考和学习,他静静地观察和分析着职业车手们的驾驶数据。
直到有一天,他觉得“是时候了”,决定亲自“来一下”。奇迹也就在那一刻发生,
或许是因为曾经的梦想被动地暂停过,重拾的车手身份对谢安来说显得格外珍贵。重返赛道的这几年,他一直在累积并为之努力着,力图在“职业”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能合作一个拥有百年赛车基因的豪华品牌,我无疑是幸福的。一方面,所有的环节都有一流且专业的配置,团队的照顾更是方方面面的周全,我可以全神贯注地专注于我的驾驶表现,这对车手的竞技状态非常重要。另一方面,则是一整个赛季都有程丛夫这样中国顶尖的赛车手作为队友,所有的数据都能够直观的对比,我也有机会去更贴近他的绝对速度。”
加入奥迪车队后,他感到那种心无旁骛、全力追寻速度的感觉确实又回来了,他毫不不掩饰自己的追求,一如即往的目标清晰并有条有理,我希望花两年的时间去达到顶尖职业车手的高度,至于荣誉,我希望自己三年内能够赢得GT世界挑战赛的亚洲冠军。”说时,他语气中透露着笃定。
“毫无疑问,R8 LMS GT3升级之后,它的下压力变得更强了,赛车在高速弯里的表现更为稳定,悬挂系统也有更多设定上的选择。”谢安说,“得益于今年赛车的新升级,和品牌强大的竞争力,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在今年驾驶这样一台如此出色的赛车。
此次一汽奥迪车队战车采用的“刀锋(Scarface)” 涂装,
由奥迪中国设计团队主导创作,
拥有着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动感外观
在采访中,程丛夫和谢安都多次提到夺冠中的第三位队友——奥迪R8 LMS GT3 evo II。此次两位车手驾驶的四环品牌GT赛车代表作——奥迪R8 LMS GT3赛车,继承了奥迪的百年赛车基因,凭借极致强悍的性能、凌驾赛道的绝对实力,自问世以来,拿下了全球多项赛事的冠军头衔,已成为世界上最畅销的GT3赛车之一。2021赛季中,奥迪R8 LMS GT3在全球范围内夺得27个总冠军头衔,收获79次胜利,198次登上领奖台。无论在全球的耐力还是冲刺赛事中,奥迪的GT3赛车都是赛道上的常胜将军。在国内,这款赛车斩获了CEC 2021赛季年度总冠军头衔,更是统治了China GT五个赛季。
奥迪设计中国(Audi Design China)的团队如同一个文化的熔炉,在这里聚集了来自世界各地潜力非凡的创作者。中国的设计师郭柯和来自韩国的Tae便是其中的一份子。
奥迪设计中国设计师
左/ 郭柯 右/ Tae
郭柯提出的“熊猫”概念是涂装设计之初的形塑,Tae则希望这只熊猫更加“凶猛”进而传递一种“狠角色”的气质。他们达成共识,打破原本的对称秩序,经过对线条、材料以及色彩更全面的考量,带着对它未来驰骋赛道时,都以留下一道潇洒幻影的希冀,带着“刀疤”的熊猫诞生了,——而“刀锋”这一命名也源于这些联想的延展。
东西方文化的交融,赋予了成员在创作时更多元的视角。
“刀锋的设计,兼容了中国和德国独有的特色。代表中国的熊猫作为思想的基底,同时应用了德国国旗的配色方案将其进一步延伸。在涂装设计的过程中我玩得很开心!” Tae兴奋地表示到。
当中国设计师郭柯谈及“刀锋“的涂装时,他形容奥迪R8 LMS GT3就像一块绝好的画布,这台车在没有涂装的时候已经拥有优美的外观和锐利的线条,“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这台车在经过我们重新的涂装设计之后,能够在精神层面上递进——它已经不只是一台赛车,它实现了我们和这台车在精神上的融合”。
比赛虽已结束,车手却步履不停。
在赛场之外,谢安则需要在多重身份之间随时转换。在谢安眼里,经营车队和管理企业有共通之处,这种身份的切换并不那么突兀:“研究车队的商业逻辑、经营模式,维持客户、赞助商与车队的关系和管理企业是一样的,都需要对公司的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有清晰认知,而且要带领大家一步一步朝着设定的目标前行。”
谢安观察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加入赛车运动,为赛场注入新鲜的血液。曾经中国的赛车出现了一个时代的断层,现如今中国的赛车环境和赛车人才正在快速恢复,对此谢安感到欣慰不已。“最近我去看了两场卡丁车的比赛,每场比赛有七八十个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在跑。“
在谢安长远的规划中,除了在职业车手赛道上的深耕,也又多了一重:“我一直是个比较喜欢挑战的人,既然赛车运动这个领域是我认定的,我非常愿意在职业车手、车队老板之外再加一个身份,就是顶级赛事的运营商。”
谈到未来的规划,程丛夫表示自己的竞技状态仍然强劲,在心态方面保持着鼎盛的状态,“没有动力不足,对胜利的渴望也丝毫不减”。他笑着说,“我相信可能还会再有几年,退役还很远”。在比赛之余,程丛夫同时担任了奥迪RS驾驶学院的首席教官。
当年独自一人在海外闯出一条职业之路的艰辛尤在眼前,程丛夫正在从中国职业赛车的“拓荒者”转型成为“传火者”。
他说:“我作为一个80后,也是最早走出去的那批(赛车手)。与一汽奥迪车队合作已经近十年,我非常幸运能够签约百年汽车品牌奥迪并代表该品牌参加国际赛事。如果有一天我不开赛车了,我还是会在这个领域里,我相信我的经验可以帮助更多的青少年车手,让赛车精神薪火相传。看到他们都在逐步的往上走,是最让我有成就感的事。”
摄影:陈劲
撰文:翻翻
制片:一达
化妆:何帅
统筹:崔正
策划:Lux
设计:Asper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