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1)

民国期间《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刊登了各地书店的发展状况,依据这份资料,截止1926年,被记录的山西书店共有8家。如果拿来山西地图观察,发现这些书店呈聚集式分布。八家书店中,山西官书局、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德升书局、晋新书社等五家书店,置业于省城桥头街。文元书局、书业诚、文蔚阁等三家书店开在了大剪子巷。那么这两处地点有何优势,吸引诸家以书为业的商铺进驻呢?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2)

资料截取|图1

流量与传统是桥头街与大剪子巷吸引了八家书店进驻的制胜法宝。

太原桥头街因宋太原城朝羲门的护城河桥而得名。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火车站在桥头街临近的首义门设立,桥头街的商业地位伴随着火车站的选址水涨船高。据一份1937年的数据显示,桥头街商贾云集,店铺门类纷杂。鞋庄、成衣局、饭店、书店是最多的行业。甚至有了贩卖自行车的商号。街上比较著名的商铺有益源庆、认一力、清和元、资诚号等。这里省城人流量最为密集的街区之一。大剪子巷位于钟楼、按察司附近,北接鼓楼大街,向南为靴巷。据《太原指南》介绍,1934年剪刀巷裁名为大剪子巷、小剪子巷。然而从《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记录来看,早于1926年,剪子巷就已经出现了称呼上的分化。以剪刀命名,证明这里曾经以手工业出名。但在乾隆年间,全国闻名的图书经营商号“书业德”便进驻其中,具有深厚的书业经营史。一处是新兴商业街、一处是历史悠远的“书巷”,两处街巷相距也并不是很远。而更令人好奇的是这八家书店的经营情况又如何呢?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3)

标红处为桥头街与剪刀巷|图2

山西官书局是清末地方官刻产业的代表。最早称浚文书局,是山西最早用机器印刷图书的厂家之一。改称山西官书局后,采取了“楼上办公,楼下营业”的经营模式,集编辑、印刷、发行业务为一身。民国二十三年(1934)改称山西书局,在赵正楷的主持下,尝试用用珂罗版影印傅山等名人墨迹。珂罗版印刷又称“玻璃版印刷”,即用厚磨砂玻璃作为版基,涂布明胶和重铬酸盐溶液,制成感光膜,用阴图底片敷在胶膜上曝光,制成印版,这在当时的山西出版业还属于首创。该局在经营期间出版了《汉书评林》、《史记评林》、《说文解字》、《山西通志》等书籍。遗憾的是日军占领太原后,该书局停止营业。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4)

晋新书社刊印课本|图3

晋新书社成立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最早由赵云魁、刘福海、徐宝璧三人创办于桥头街,是山西省最早的书社之一。阎锡山的岳父徐一清在民国十二年(1923)时接手后,还接收了《申报》在太原的资产,扩大了规模。该书社为山西文教出版行业之魁首。其出版物选题贴近时代。出版过《三民主义浅说》、《中国国民党的组织和训练》、《通俗国文教科书》、《心理学要义》、《普通平面三角法》等书目,经营状况相对良好。该社下辖印刷厂规模较大,仅次于当时山西省政府筹办的西北印刷厂。太原沦陷后,书社的资产遭到了侵华日军的没收,并划给伪山西省公署宣传处管辖。民国三十三年(1944),由伪华北新闻出版局领导,发行《华北新报》直至日本投降,被阎锡山政府更名为《复兴日报》。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复兴日报》等八份报刊合并,刊行《山西日报》,书社旧址被新华书店科技部使用。

书业诚的前身是乾隆年间最大的私人书店书业德。祁县实业家梁仁甫接办后,改名为“书业诚”,占地300余平方米。尤为一提的是该店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独具特色。主体是晋式四合院,临街的东楼门市则具备欧洲风格的阳台与铁艺装饰。该书店出版了《古文释义》、《百家姓》等书,公私合营后被新华书店兼并。书店遗址现为太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5)

书业诚东楼阳台|图4

记录德升书局、文元书局以及文蔚阁的经营状况的资料则相对缺乏,能提取到的信息亦有限。仅知德升书局成立于民国五年(1916)八月。根据现能检索到的该书局出版物推断,该局尤擅出版各类唱本。文蔚阁不仅经营图书,还兼有字画修复、装裱等业务。工人运动领袖,曾任山西省委书记的王世益同志,曾做过文蔚阁的学徒。多被人熟知的为至今仍是出版行业的主要品牌的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创办于1897年。事十五年后,时任商务印书馆出版部部长的陆费魁与国文部编辑戴克敦、发行所沈知方策划筹备组建中华书局。因出版了《中华小学教科书》等书,中华书局迅速崛起。并与商务印书馆展开竞争。至于两家出版公司的具体发展史这里不再多做赘述。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6)

德升书局出版唱本|图5

这些书店诞生于清末民初,有着不同的命运与归宿。无论是在经典传承,还是启迪民智,教育国民上它们贡献了力量,是山西社会近代化进程中的促进力量。如今印刷业、出版业以及书店经营业虽已分离。但人们对书籍的热爱依旧如初。如有余力,关注书店前身今世,保护知识的载体也未尝不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参考文献

1、佚名:《山西各书店一览表》,《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26年第2卷第1期。

2、衡翼汤:《山西轻工业志·上》,山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1984年。

3、成恒太、宋有义主编:《太原商业史料》,山西出版集团·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0年版。

4、山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编:《民国山西实业志》,山西出版传媒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 2012 年版。

5、张国华:《民国时期太原城市管理研究(1912—1937)》,2020年山西大学博士毕业论文。

山西省图书馆古籍(1926年山西省的书店)(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