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哈梅内伊为什么戴黑头巾(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是阿塞拜疆族人)


印度航母维克拉玛蒂亚号的前身是俄罗斯斯戈尔什科夫号航母,在苏联时期,它叫巴库号,是基辅级航母的最后一艘,也是库兹涅佐夫级航母服役前苏联最先进的航母,是真正的国之重器。巴库当年是苏联阿塞拜疆加盟共和国的首府,在苏联时期,有资格被用来命名航母的城市,要么是莫斯科、明斯克、基辅、这样的一线大都市,要么就是新诺沃罗西斯克这样拥有英雄城市称号的名城,巴库能被用来命名苏联当时最先进的航母,阿塞拜疆当年对苏联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伊朗哈梅内伊为什么戴黑头巾(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是阿塞拜疆族人)(1)


然而包括阿塞拜疆在内的格鲁吉亚、达吉斯坦等高加索地区,在1722年之前属于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从1722年到1828年的一百多年中,俄国为了打通进入印度洋暖水海域的陆路通道,对这一地区进行了持续不断的残酷征伐,与波斯爆发了两次大规模战争。

1722年彼得大帝挥师南下,正处于内乱中的波斯无力抵挡,结果在奥斯曼帝国调停下,波斯被迫于1723年9月在彼得堡与沙俄签订和约,将阿塞拜疆首都巴库、达吉斯坦等地都割让给了俄国。原来伊朗拥有大多数水域的里海也变成了沙俄的“内海”。

可是波斯人并未屈服,十八世纪初,波斯阿夫沙尔王朝出现了一位强悍的大帝,他就是奴隶出身的纳迪尔沙。波斯军队在他的统帅下,东征西讨,大败奥斯曼帝国和印度莫卧儿帝国,还曾占领了德里,一时军威鼎盛,沙俄经略高加索的野心也遭到遏制。


伊朗哈梅内伊为什么戴黑头巾(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是阿塞拜疆族人)(2)


1732年,纳迪尔沙与沙俄签订《占贾协议》,沙俄因此被迫奉还了1722-1723年间,彼得大帝亲征波斯时夺去的里海西岸、南岸的沿海的地区,巴库也重新回归波斯,波斯人的士气因此得到极大鼓舞。

但北极熊开疆拓土的脚步并没有因此停下。1804年的1月,通过血腥的战争,位于格鲁吉亚东南部的占贾汗国被俄罗斯征服了。俄罗斯进行了屠城,占贾古城中,约有7000名居民遭到屠杀,至少6000个家庭逃难至波斯本土。

此时统治波斯的是阉人皇帝阿迦汗创立的恺加王朝。他被暗杀后,由他的侄子法特赫·阿里继承汗位。法特赫的太子阿巴斯·米尔扎推动了波斯军队的现代化改造,使波斯军队的战斗力得到加强,他想效法纳迪尔沙,再次从沙俄手里夺回占贾。

1811年夏,拿破仑准备大举进攻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开始从高加索撤军,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拿破仑大军。法特赫·阿里认为机会来了,于是和同样被俄国割去大量土地的老对手奥斯曼帝国媾和,准备联手收复自己被侵占的国土。

1812年初,英国顾问指挥的波斯军队采用现代先进战术,在卡拉巴赫战役中取得大捷。然而沙皇亚历山大秘密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和约,以归还部分高加索领土为条件,换取奥斯曼人退出和波斯人的联盟。腾出手来的沙皇将俄土战争中的英雄、名将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从土耳其前线调来对付波斯。

1812年10月31日拿破仑撤出莫斯科12天后,俄军的报复就降临了。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指挥俄军利用暗夜掩护渡过阿拉斯河,偷袭了波斯太子阿巴斯•米尔扎的部队。这位太子毫无防备,前几次胜利后,踌躇满志的他已经以异教徒的征服者自居,他傲慢地拒绝了英国顾问加防备的建议,撤掉了巡逻岗哨。结果在俄军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下,波斯军队军队损失惨重,全面崩溃。英国顾问克里斯蒂和威廉蒙蒂斯组织了坚决抵抗,但已无济于事,双双阵亡了。

伊朗哈梅内伊为什么戴黑头巾(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是阿塞拜疆族人)(3)


1813年,科特利亚列夫斯基将军再次率军深入塔雷什地区北部的连科兰地区,并对波斯重镇大不里士发起进攻。前几次战役的惨败,再加拿破仑失败被流放的消息传来后,波斯人完全丧失了作战意志,向俄军投降,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古利斯坦条约》

条约十分苛刻,根据这一条约,波斯人割让达吉斯坦、格鲁吉亚和巴库;波斯海军被剥夺在里海的自由航行权,俄罗斯海军则拥有在里海各港口停泊的特权;两国统一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俄罗斯人可以自由进出波斯市场。卡扎尔王朝得到的仅仅是俄军停止进攻,支持阿巴斯•米尔扎的汗位继承权。

然而波斯人并不甘心就此俯首,1825年6月25日,他们趁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驾崩之际,发动反攻,一举收复了达吉斯坦等地。波斯自知国力不济,无法继续进攻,于是想见好就收,与俄国展开谈判,收复高加索失地。可是沙俄并没有给波斯谈判的机会,他们马上调兵发动反扑,1827年10月中旬,俄军拿下重镇埃里温,兵临德黑兰的西北门户大不里士。波斯王储米尔扎慌乱中请英国出面斡旋,签订了屈辱的《土库曼彻条约》,将阿拉斯河以北全土地部归割让给俄国;规定波斯海军不能进入里海,俄国海军控制整个里海水域;波斯还要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俄国商人在波斯拥有贸易优先权;俄国人还将在波斯享有治外法权。《土库曼彻条约》使波斯沦为半殖民地。恩格斯指出:“《土库曼彻条约》已将波斯变成俄国的附属国。”马克思也说:“俄国……在波斯获得的领土面积不亚于一个英国。”

伊朗哈梅内伊为什么戴黑头巾(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是阿塞拜疆族人)(4)


一战后,俄国爆发革命,其势力退出了波斯。二战中,统治波斯的巴列维王朝国王礼萨汗非常亲德,为了加强与德国的关系,他从血缘上寻找依据。据纳粹人种学家考证,波斯人也是雅利安人后裔,于是礼萨汗在1936年把国名改为“伊朗”,在波斯语中的意思就是“雅利安人的家园”。为了阻止德国势力在伊朗做大,美英苏三国军队进入了伊朗。二战结束后,苏联在伊朗驻军达20万。根据之前的协议,战后美英军队撤出了伊朗,可是苏联迟迟不肯撤军,他们又想重温沙俄的印度洋计划旧梦。美国对此强烈反对,要求苏联在1946年5月之前从伊朗全部撤军。由于美国此时拥有强大国力,还握有原子弹,苏联不得不妥协,与当年6月撤出。从此伊朗成为美国势力范围,直到1979年发生革命。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与格鲁吉亚等高加索原苏联加盟共和国都获得了独立。独立后的阿塞拜疆成了里海西岸的一个北高加索地区国家,其国土南北分别与俄罗斯和伊朗为邻,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

在伊朗,阿塞拜疆族是第二大民族,人口数量达2500万,是阿塞拜疆人口的二点五被,而且伊朗最高宗教领袖哈梅内伊也是阿塞拜疆族人,因此这个族群在伊朗拥有很高的地位。阿塞拜疆作为一个小国,又是伊朗的故土,按理说在摆脱俄国控制后应该顺理成章地回归故国,可是这并没有发生,之所以会这样,是政治、宗教、文化、经济等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在政治上,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宗教的控制。而如今的阿塞拜疆虽然也是穆斯林国家,但经过了七十年苏联时期的政治洗涤,已经相当世俗化了,他们绝不可能接受伊朗人那种在宗教严密控制下的生活方式。

在经济方面,阿塞拜疆因为拥有丰富的里海石油资源,因此在苏联时期,就是苏联最为富裕的加盟共和国之一,独立后他们仍然拥有资源优势。苏联解体后,北高加索地区的国家因失去了俄罗斯在经济上的扶持,普遍比较贫困,但阿塞拜疆仍然很富裕。而伊朗在伊斯兰革命后,受到四十年的持续制裁,国家经济窘困,人民生活水平远不如阿塞拜疆,贫富不均的亲戚是过不到一块去的。

伊朗哈梅内伊为什么戴黑头巾(伊朗领袖哈梅内伊是阿塞拜疆族人)(5)


在宗教方面,伊朗是个什叶派穆斯林国家,包括阿塞拜疆族在内的绝大部分人口都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而阿塞拜疆国的阿塞拜疆人,先在沙俄统治时期被迫皈依东正教,后来在苏联统治时期又成了无神论者。苏联解体后,虽然重新获得宗教信仰自由,但他们对宗教已经没有伊朗人那么虔诚了,而且高加索地区的主流信仰是逊尼派,受此影响,阿塞拜疆人也以逊尼派信仰为主,即使还有部分人仍然是什叶派,但已经不是主流了。逊尼派和什叶派虽然都属伊斯兰教,但却互相敌视,而穆斯林是将信仰置于一切之上的,因此民族情感并不能抹平信仰对立,心灵不能契合,这也是阿塞拜疆人难以重新融入一个国家的重要原因。

在文化上,经过一百多年的俄罗斯化,阿塞拜疆人与伊朗阿塞拜疆族已经有了很深的文化隔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都是历史上的殖民大帝国,被他们殖民过的地区和国家虽然都会形成殖民地文化,但本土文化一般都能保留,比如印度、埃及等国原有的文化历史并未遭到彻底破坏,仍然有着牢固的历史记忆和对本国文化的强烈认同。但是俄国对其殖民地采取的是一种腾笼换鸟政策,通过大规模移民、驱逐甚至杀害原住民使当地俄罗斯化。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是德国人的祖庭,大哲人康德的故乡,可是被俄国占据几十年后,已经不见一点德国痕迹了;外蒙古被他们控制几十年后,失去了自己的文字。落入俄国掌中的阿塞拜疆自然也无法逃脱自身文化被抹去的厄运。一百多年来,俄罗斯对他们持续不断地推行同化,强迫当地人学习俄语以及俄罗斯文化,大量移入俄罗斯人,稀释阿塞拜疆族在人口中的比重,到如今,阿塞拜疆的文化和教育都已经俄罗斯化了。现在阿塞拜疆国内的阿塞拜疆人和伊朗的阿塞拜疆族人在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以及生活习惯上已经大不相同,民族认同感相当淡漠,很难在短时间内融为一体了。

除了这些因素以外,国际形势也不允许阿塞拜疆回归伊朗。苏联虽然解体了,但俄罗斯仍是一个强权,在高加索地区拥有绝对影响力,哪个国家敢于拂逆他们的意愿就会遭到打击,格鲁吉亚就是例子。出于地缘战略考虑,俄罗斯也绝不会允许阿塞拜疆重回伊朗。

本文中的图片来自网络公开渠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