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奥数行程问题题库(奥数--行程问题)

奥数行程问题(一)

专题简析:

我们把研究路程、速度、时间这三者之间关系的问题称为行程问题。行程问题主要包括相遇问题、相背问题和追及问题。这一周我们来学习一些常用的、基本的行程问题。

解答行程问题时,要理清路程、速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紧扣基本数关系"路程=速度×时间"来思考,对具体问题要作仔细分析,弄清出发地点、时间和运动结果。

例1: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遇问题。所谓相遇问题就是指两个运动物体以不同的地点作为出发地作相向运动的问题。根据题意,出发时甲乙两人相距2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缩短6+4=10千米,这也是两人的速度和。所以,求两人几小时相遇,就是求20千米里面有几个10千米。因此,两人20÷(6+4)=2小时后相遇。

练习一

1,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A、B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驶1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驶15千米,经过6小时两船在途中相遇。两地间的水路长多少千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0千米的甲、乙两地出发,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0千米。8小时后两车相距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例2: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后再回头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分析与解答:要求狗共行了多少米,一般要知道狗的速度和狗所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狗的速度是每分钟行500米,关键是要求出狗所行的时间,根据题意可知:狗与主人是同时行走的,狗不断来回所行的时间就是王欣和陆亮同时出发到两人相遇的时间,即2000÷(110+90)=10分钟。所以狗共行了500×10=5000米。

练习二

1,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2,A、B两地相距40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38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向乙车飞去,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

3,甲、乙两个车队同时从相隔33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队每小时行50千米。一个人骑摩托车以每小时行80千米的速度在两车队中间往返联络,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例3: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相背问题。所谓相背问题是指两个运动的物体作背向运动的问题。在相背问题中,相遇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仍然成立,根据题意,甲乙两人共行的路程应该是54-18=36千米,而两人每小时共行7+5=12千米。要求几小时能行完36千米,就是求36千米里面有几个12千米。所以,36÷12=3小时。

练习三

1,甲车每小时行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千米,两车于相隔1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65千米?

2,甲每小时行9千米,乙每小时行7千米,甲从南庄向南行,同时乙从北庄向北行。经过3小时后,两人相隔60千米。南北两庄相距多少千米?

3,东西两镇相距20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背而行,甲每小时的路程是乙的2倍,3小时后两人相距56千米。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4: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4千米的两地同时向东而行,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几小时后甲可以追上乙?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追及问题。根据题意,甲追上乙时,比乙多行了24千米(路程差)。甲骑自行车每小时行13千米,乙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甲每小时比乙多行13-5=8千米(速度差),即甲每小时可以追上乙8千米,所以要求追上乙所用的时间,就是求24千米里面有几个8千米。因此,24÷8=3小时甲可以追上乙。

练习四

1,甲乙两人同时从相距36千米的A、B两城同向而行,乙在前甲在后,甲每小时行15千米,乙每小时行6千米。几小时后甲可追上乙?

2,解放军某部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6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8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54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多长时间后,通讯员能赶上队伍?

3,小华和小亮的家相距38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笔直的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65米,小亮每分钟走55米。3分钟后两人相距多少米?

例5:甲、乙两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90米,乙每分钟跑270米,跑道一圈长400米。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追上乙?

分析与解答:这是一道封闭线路上的追及问题。甲和乙同时同地起跑,方向一致。因此,当甲第一次追上乙时,比乙多跑了一圈,也就是甲与乙的路程差是400米。根据"路程差÷速度差=追及时间"即可求出甲追上乙所需的时间:400÷(290-270)=20分钟。

练习五

1,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小强每分钟跑300米,小星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长时间小强第一次追上小星?

2,光明小学有一条长200米的环形跑道,亮亮和晶晶同时从起跑线起跑。亮亮每秒跑6米,晶晶每秒跑4米,问:亮亮第一次追上晶晶时两人各跑了多少米?

3,甲、乙两人绕周长1000米的环形广场竞走,已知甲每分钟走125米,乙的速度是甲的2倍。现在甲在乙后面250米,乙追上甲需要多少分钟?

练习一【答案】

1.(18 15)×6=198(千米)

2.(1)相向而行:900-(40 50)×8=180(千米)

(2)背向而行:900 (40 50)×8=1620(千米)

(3)摩托车追汽车:900-(50-40)×8=820(千米)

(4)汽车追摩托车:900 (50-40)×8=980(千米)

3.480÷[(480÷6) (480÷12)]=4(小时)

练习二【答案】1.15×[18÷(5 4)]=30(千米)

2.50×[400÷(38 42)]=250(千米)

3.80×[330÷(60 50)]=240(千米)

练习三【答案】

1.(65-10)÷(6 5)=5(小时)

2.60-(9 7)×3=12(千米)

3.乙的速度:[(56-20)÷3]÷(1 2)=4(千米/小时)甲的速度:4×2=8(千米/小时)

练习四【答案】

1.36÷(15-6)=4(小时)

2.6×8÷(54-6)=1(小时)

3.(1)相对而行:380-(55 65)×3=20(米)

(2)相背而行:380 (55 65)×3=740(米)

(3)同向而行:380-(65-55)×3=350(米)380 (65-55)×3=410(米)

练习五【答案】

1.400÷(300-250)=8(分钟)

2.亮亮:200÷(6-4)×6=600(米),晶晶600-200=400(米)

3.(1000-250)÷(125×2-125)=6(分钟)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题库(奥数--行程问题)(1)

奥数行程问题(二)

---追及问题的要点及解题技巧

1、多人相遇追及问题的概念及公式

  多人相遇追及问题,即在同一直线上,3个或3个以上的对象之间的相遇追及问题。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比如我们遇到的两大典型行程题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本质也是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转化。由此还可以得到如下两条关系式:  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两条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2、多次相遇追及问题的解题思路

  所有行程问题都是围绕""这一条基本关系式展开的,多人相遇与追及问题虽然较复杂,但只要抓住这个公式,逐步表征题目中所涉及的数量,问题即可迎刃而解.

多次相遇与全程的关系

1.两地相向出发:  第1次相遇,共走1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3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5个全程;  …………,………………;  第N次相遇,共走2N-1个全程;  注意:除了第1次,剩下的次与次之间都是2个全程。即甲第1次如果走了N米,以后每次都走2N米。

2.同地同向出发: 第1次相遇,共走2个全程; 第2次相遇,共走4个全程; 第3次相遇,共走6个全程; …………,………………; 第N次相遇,共走2N个全程;

3、多人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 多次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几个全程多人相遇追及的解题关键路程差

例题精讲:

例1:

甲、乙两人在相距16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同向而行。甲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乙骑车在后,每小时速度是甲的3倍,几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分析】此题是两人同向运动问题,乙追甲,利用追及问题的关系式,就可以解决问题。  解:16÷(3×4-4)=2(小时)      答:2小时后乙能追上甲。

例2:

名士小学一条环形跑道长400米,甲骑自行车平均每分钟骑300米,乙跑步平均每分钟跑250米,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分析】当甲、乙同时同地出发后,距离渐渐拉大再缩小,最终甲又追上乙,这时甲比乙要多跑1圈,即甲乙的距离差为400米,而甲乙两人的速度已经知道,用环形跑道长除以速度差就是要求的时间。  解:甲乙的速度差:300-250=50(米)      

甲追上乙所用的时间: 400÷50=8(分钟) 

答:经过8分钟两人相遇。 

例3: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可以相遇。如果两人每小时都少行1.8千米,那么要6小时才能相遇,问AB两地的距离? 

【分析】按原速行走,4小时相遇,如果每小时都减少1.8千米,就要6小时,多用了2小时,假如两人减速后先行4小时,则不可能相遇,这时两人应该相距(1.8×2×4)千米,这段路两人再共行2小时,这样就可以求出减速后的速度和,再乘以减速后的时间,就可以求出两地路程。 解:每小时少步行1.8千米,4小时少步行路程:     

1.8×2×4=14.4(千米) 两人减速后的速度和是: 14.4÷(6-4)=7.2(千米/时) 

7.2×6=43.2(千米)                        

答:两地相距43.2千米。

例4:

小晶8时整出门,步行去10千米远的天河城购物中心,他每小时步行3千米,可是他每走40分钟就要休息10分钟,问小晶什么时间到达天河城购物中心? 

【分析】小晶50分钟里行40分钟,能行千米,10千米中共有5个2千米,而最后2千米,不需要休息。 

解:40分钟共行路程(千米)     

10÷2 = 5 

(5-1)×50+40=240(分钟)      

8+240÷60=12时 

答:小晶12时到达天河城购物中心。 

例5:

某校202名学生排成两路纵队,以每秒3米的速度去春游,前后相邻两个人之间的距离为0.5米。李老师从队尾骑自行车以每秒5米的速度到队头,然后又返回到队尾,一共要用多少秒? 

【分析】 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分钟,首先必须求出队伍的长度,然后可以参照例2解题。 

解:这支路队伍长度:(202÷2-1)×0.5 =50(米)     

赶上队头所需要时间:50÷(5-3)=25(秒)     

返回队尾所需时间:50÷(5 3)=6.25(秒)  

一共用的时间:25 6.25=31.25(秒) 

答:一共要用31.25秒。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题库(奥数--行程问题)(2)

奥数行程问题(三)

---行船问题

专题简析

行船问题是指在流水中的一种特殊的行程问题,它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因此,它比一般行程问题多了一个水速。在静水中行船,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船速,逆水的速度叫逆水速度,顺水下行的速度叫顺水速度。船在水中漂流,不借助其他外力只顺水而行,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水流速度,简称水速。

行船问题与一般行程问题相比,除了用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外,还有如下的特殊数量关系:

顺水速度=船速+水速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船速

(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

流水行船问题

流水问题是研究船在流水中的行程问题,因此,又叫行船问题。在小学数学中涉及到的题目,一般是匀速运动的问题。这类问题的主要特点是,水速在船逆行和顺行中的作用不同。

流水问题有如下两个基本公式:

顺水速度=船速 水速(1)

逆水速度=船速-水速(2)

这里,顺水速度是指船顺水航行时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船速是指船本身的速度,也就是船在静水中单位时间里所行的路程;水速是指水在单位时间里流过的路程。

公式(1)表明,船顺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它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和。这是因为顺水时,船一方面按自己在静水中的速度在水面上行进,同时这艘船又在按着水的流动速度前进,因此船相对地面的实际速度等于船速与水速之和。

公式(2)表明,船逆水航行时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水流速度之差。

根据加减互为逆运算的原理,由公式(1)可得:

水速=顺水速度-船速(3)

船速=顺水速度-水速(4)

由公式(2)可得:

水速=船速-逆水速度(5)

船速=逆水速度 水速(6)

这就是说,只要知道了船在静水中的速度、船的实际速度和水速这三者中的任意两个,就可以求出第三个。

另外,已知某船的逆水速度和顺水速度,还可以求出船速和水速。因为顺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之和,逆水速度就是船速与水速之差,根据和差问题的算法,可知:

船速=(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2 (7)

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8)

*例1一只渔船顺水行25千米,用了5小时,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解:此船的顺水速度是:

25÷5=5(千米/小时)

  因为"顺水速度=船速 水速",所以,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顺水速度-水速"。

5-1=4(千米/小时)

  综合算式:

25÷5-1=4(千米/小时)

  答:此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4千米。

*例2一只渔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航行4千米,逆水4小时航行12千米。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解:此船在逆水中的速度是:

12÷4=3(千米/小时)

  因为逆水速度=船速-水速,所以水速=船速-逆水速度,即:

4-3=1(千米/小时)

  答:水流速度是每小时1千米。

*例3一只船,顺水每小时行20千米,逆水每小时行12千米。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的速度各是多少?

解:因为船在静水中的速度=(顺水速度 逆水速度)÷2,所以,这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20 12)÷2=16(千米/小时)

  因为水流的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所以水流的速度是:

  (20-12)÷2=4(千米/小时)

  答略。

*例4某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8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此船从甲地逆水航行到乙地需要15小时。求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多少小时?

解: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8-2=16(千米/小时)

  甲乙两地的路程是:

16×15=240(千米)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18 2=20(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地回到甲地需要的时间是:

240÷20=12(小时)

  答略。

*例5某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15千米,它从上游甲港开往乙港共用8小时。已知水速为每小时3千米。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多少小时?

解:此船顺水的速度是:

15 3=18(千米/小时)

  甲乙两港之间的路程是:

18×8=144(千米)

  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5-3=12(千米/小时)

  此船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的时间是:

144÷12=12(小时)

  综合算式:

  (15 3)×8÷(15-3)

=144÷12

=12(小时)

  答略。

*例6 甲、乙两个码头相距144千米,一艘汽艇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0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求由甲码头到乙码头顺水而行需要几小时,由乙码头到甲码头逆水而行需要多少小时?

解:顺水而行的时间是:

144÷(20 4)=6(小时)

  逆水而行的时间是:

144÷(20-4)=9(小时)

  答略。

*例7一条大河,河中间(主航道)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8千米,沿岸边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6千米。一只船在河中间顺流而下,6.5小时行驶260千米。求这只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解:此船顺流而下的速度是:

260÷6.5=40(千米/小时)

  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

40-8=32(千米/小时)

  此船沿岸边逆水而行的速度是:

32-6=26(千米/小时)

  此船沿岸边返回原地需要的时间是:

260÷26=10(小时)

  综合算式:

260÷(260÷6.5-8-6)

=260÷(40-8-6)

=260÷26

=10(小时)

  答略。

*例8一只船在水流速度是2500米/小时的水中航行,逆水行120千米用24小时。顺水行15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解:此船逆水航行的速度是:

120000÷24=5000(米/小时)

  此船在静水中航行的速度是:

5000 2500=7500(米/小时)

  此船顺水航行的速度是:

7500 2500=10000(米/小时)

  顺水航行150千米需要的时间是:

150000÷10000=15(小时)

  综合算式:

150000÷(120000÷24 2500×2)

=150000÷(5000 5000)

=150000÷10000

=15(小时)

  答略。

例题精解

【例题1】

货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8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引】由条件"货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可知货、客车的速度和是48+42=90千米。由于货车比客车速度快,当货车过中点18千米时,客车距中点还有18千米,因此货车比客车多行18×2=36千米。因为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多行48-42=6千米,这样货车多行36千米需要36÷6=6小时,即两车相遇的时间。所以,两地相距90×6=540千米。

练习1:(1)甲、乙两人同时分别从两地骑车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20千米,乙每小时行18千米。两人相遇时距全程中点3千米,求全程长多少千米。

(2)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城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56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6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3)快车和慢车同时从南北两地相对开出,已知快车每小时行40千米,经过3小时后,快车已驶过中点25千米,这时慢车还相距7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例题2】

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每分钟30米、40米、50米,甲、乙在A地,而丙在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和甲相遇。A、B两地间的路长多少米?

【思路导引】从图中可以看出,丙和乙相遇后又经过10分钟和甲相遇,10分钟内甲丙两人共行(30+50)×10=800米。这800米就是乙、丙相遇比甲多行的路程。乙每分钟比甲多行40-30=10米,现在乙比甲多行800米,也就是行了80÷10=80分钟。因此,AB两地间的路程为(50+40)×80=7200米。

练习2:

(1)甲每分钟走75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100米,甲、乙从东镇,丙人西镇,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3分钟再遇到甲。求两镇之间相距多少米?

(2)有三辆客车,甲、乙两车从东站,丙车从西站同时相向而行,甲车每分钟行1000米,乙车每分钟行800米,丙车每分钟行700米。丙车遇到甲车后20分钟又遇到乙车。求东西两站的距离。

(3)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67米,丙每分钟走73米。甲、乙从南镇,丙从北镇同时相向而行,丙遇乙后10分钟遇到甲。求两镇相距多少千米。

【例题3】

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86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11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即船速)和水流速度(即水速)。

【思路导引】

要求船速和水速,要先求出顺水速度和逆水速度,而顺水速度可按行程问题的一般数量关系求,即:路程÷顺水时间=顺水速度,路程÷逆水时间=逆水速度。因此,顺水速度是286÷11=26千米,逆水速度是286÷13=22千米。所以,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6+22)÷2=2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6-22)÷2=2千米。

练习3:(1)A、B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A港开往B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B港返回A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2)甲、乙两港间水路长432千米,一只船从上游甲港航行到下游乙港需要18小时,从乙港返回甲港,需要24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3)甲、乙两城相距6000千米,一架飞机从甲城飞往乙城,顺风4小时到达;从乙城返回甲城,逆风5小时到达。求这架飞机的速度和风速。

【例题4】

一只轮船从上海港开往武汉港,顺流而下每小时行25千米,返回时逆流而上用了75小时。已知这段航道的水流是每小时5千米,求上海港与武汉港相距多少千米?

【思路导引】

先根据顺水速度和水速,可求船速为每小时25-5=20千米;再根据船速和水速,可求出逆水速度为每小时行20-5=15千米。又已知"逆流而上用了75小时",所以,上海港与武汉港相距15×75=1125千米。

练习4:(1)一只轮船从A港开往B港,顺流而下每小时行20千米,返回时逆流而上用了60小时。已知这段航道的水流是每小时4千米,求A港到B港相距多少千米?

(2)一只轮船从甲码头开往乙码头,逆流每小时行15千米,返回时顺流而下用了18小时。已知这段航道的水流是每小时3千米,求甲、乙两个码头间水路长多少千米?

(3)某轮船在相距216千米的两个港口间往返运送货物,已知轮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21千米,两个港口间的水流速度是每小时3千米,那么,这只轮船往返一次需要多少时间?

【例题5】

A、B两个码头之间的水路长80千米,甲船顺流而下需要4小时,逆流而上需要10小时。如果乙船顺流而行需要5小时,那么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思路导引】

虽然甲、乙两船的船速不同,但都在同一条水路上行驶,所以水速相同。根据题意,甲船顺水每小时行80÷4=20千米,逆水每小时行80÷10=8千米,因此,水速为每小时(20-8)÷2=6千米。又由"乙船顺流而行80千米需要5小时",可求乙船在顺水中每小时行80÷5=16千米。所以,乙船在静水中每小时行16-6=10千米。

练习5:(1)甲乙两个码头间的水路长288千米,货船顺流而下需要8小时,逆流而上需要16小时。如果客船顺流而下需要12小时,那么客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2)A、B两个码头间的水路全长80千米,甲船顺流而下需要4小时,逆流而上需要10小时。如果乙船逆流而上需要20小时,那么乙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多少?

(3)一条长160千米的水路,甲船顺流而下需要8小时,逆流而上需要20小时。如果乙船顺流而下要10小时,那么乙船逆流而上需要多少小时?

小学奥数行程问题题库(奥数--行程问题)(3)

奥数行程问题(四)

---小学奥数必做的30道行程问题

行程问题核心公式:S=V×T,因此总结如下: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当速度一定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从上述总结衍伸出来的很多总结如下:

追击问题:路程差÷速度差=时间

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时间

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 水流速度;

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船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两岸问题:S=3A-B,两次相遇相隔距离=2×(A-B)

电梯问题:S=(人与电梯的合速度)×时间

平均速度:V平=2(V1×V2)÷(V1 V2)

1、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2、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

3、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速度应该加快多少?

4、甲、乙两车都从A地出发经过B地驶往C地,A,B两地的距离等于B,C两地的距离.乙车的速度是甲车速度的80%.已知乙车比甲车早出发11分钟,但在B地停留了7分钟,甲车则不停地驶往C地.最后乙车比甲车迟4分钟到C地.那么乙车出发后几分钟时,甲车就超过乙车。

5、铁路旁的一条平行小路上,有一行人与一骑车人同时向南行进。行人速度为3.6千米/小时,骑车人速度为10.8千米/小时。这时有一列火车从他们背后开过来,火车通过行人用22秒,通过骑车人用26秒。这列火车的车身总长是多少米?

6、小刚和小强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不慎把水壶掉进江中,当他们发现并调过船头时,水壶与船已经相距2千米,假定小船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流速度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他们追上水壶需要多少时间?

【解析】

7、甲、乙两船在静水中速度分别为每小时24千米和每小时32千米,两船从某河相距336千米的两港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如果同向而行,甲船在前,乙船在后,几小时后乙船追上甲船?

8、甲、乙两港间的水路长208千米,一只船从甲港开往乙港,顺水8小时到达,从乙港返回甲港,逆水13小时到达,求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和水流速度。

9、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10、一只狗追赶一只野兔,狗跳5次的时间兔子能跳6次,狗跳4次的距离与兔子7次的距离相等.兔子跳出550米后狗子才开始追赶.问狗跳了多远才能追上兔子?

11、主人追他的狗,狗跑三步的时间主人跑两步,但主人的一步是狗的两步.狗跑出10步后,主人开始追,主人跑出了多少步才追上狗?

12、某人从甲地前往乙地办事,去时有2/3的路程乘大客车,1/3的路程乘小汽车;返回时乘小汽车与大客车行的时间相同,返回比去时少用了5小时,已知大客车每小时行24千米,小汽车每小时行72千米,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3、某工厂每天派小汽车于上午8时准时到总工程师家接他到工厂上班,有一天早晨总工程师临时决定提前回工厂办事,匆匆从家步行出发,途中遇到接他的小汽车,立即上车到工厂,结果比平时早40分钟到达。总工程师上车时是几时几分?

14、小明从家去体育馆看球赛.去时他步行5分钟后,跑步8分钟,到达体育馆。回来时,他先步行10分钟后,开始跑步,结果比去时多用了3分15秒钟回到家.他跑步的速度与步行的速度比是多少?

15、B在A,C两地之间,甲从B地到A地去送信,出发10分钟后,乙从B地出发去送另一封信。乙出发后10分钟,丙发现甲乙刚好把两封信拿颠倒了,于是他从B地出发骑车去追赶甲和乙,以便把信调过来.已知甲、乙的速度相等,丙的速度是甲、乙速度的3倍,丙从出发到把信调过来后返回B地至少要用多少时间?

16、甲放学回家需走10分钟,乙放学回家需走14分钟.已知乙回家的路程比甲回家的路程多1/6,甲每分钟比乙多走12米,那么乙回家的路程是几米?

17、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如图)。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的时间是()秒。

18、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5千米,他走这段路只需原来时间的4/5;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那么他走这段路的时间就比原来时间多几分几之?

19、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乙车先发,从B站开往A站,当走到离B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发车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距离的比是3:4,那么A,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20、已知小明与小强步行的速度比是2:3,小强与小刚步行的速度比是4:5.已知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420米,那么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几米?

21、甲、乙二人在400米的圆形跑道上进行10000米比赛.两人从起点同时同向出发,开始时甲的速度为8米/秒,乙的速度为6米/秒,当甲每次追上乙以后,甲的速度每秒减少2米,乙的速度每秒减少0.5米.这样下去,直到甲发现乙第一次从后面追上自己开始,两人都把自己的速度每秒增加0.5米,直到终点.那么领先者到达终点时,另一人距离终点多少米?

22、一支解放军部队从驻地乘车赶往某地抗洪抢险,如果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9,就可比预定的时间20分钟赶到;如果先按原速度行驶72千米,再将车速比原来提高1/3,就可比预定的时间提前30分钟赶到。这支解放军部队的行程是多少千米?

23、甲、乙两人同时从山脚开始爬山,到达山顶后就立即下山.他们两人下山的速度都是各自上山速度的2倍。甲到山顶时,乙距山顶还有400米,甲回到山脚时,乙刚好下到半山腰。求从山顶到山脚的距离。

24、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开出,四小时后两车相遇,然后各自继续行驶三小时,此时甲车距B地10千米,乙车距A地80千米.问甲车到达B地时乙车还要经过多少小时才能到达A地?

25、从家里骑摩托车到火车站赶乘火车.如果每小时行30千米,那么早到15分钟;如果每小时行20千米,则迟到5分钟.如果打算提前5分钟到,那么摩托车的速度应是多少?

26、同样走100米,小明要走180步,父亲要走120步.父子同时同方向从同一地点出发,如果每走一步所用的时间相同,那么父亲走出450米后往回走,还要走多少步才能遇到小明?

27、小明从家到学校时,前一半路程步行后一半路程乘车,从学校回家时,前1/3时间乘车,后2/3时间步行,结果去学校的时间比回家所用的时间多2小时,已知小明步行的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乘车速度为每小时15千米,那么小明从家到学校的路程是( )千米?

28、A、B两地相距207千米,甲、乙两车8:00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速度分别为60千米/小时,54千米/小时,丙车8:30从B地出发到A地,速度为48千米/小时。丙车与甲、乙两车距离相等时是几点几分?

29、小明通常总是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想锻炼身体,前1/3路程快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后一段的路程慢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2倍.这样小明比平时早35分到校,小明步行上学需要多少分钟?

30、红光农场原定9时来车接601班同学去劳动,为了争取时间,8时同学们就从学校步行向农场出发,在途中遇到准时来接他们的汽车,于是乘车去农场,这样比原定时间早到12分钟。汽车每小时行48千米,同学们步行的速度是每小时几千米?

31、从甲地到乙地,如果提速20%,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先行120米,再提速25%,则提前40 分钟,问甲到乙的距离?

答案:

1【解析】

核心公式:时间=路程÷速度

去时:T=12/4 8/5=4.6小时

返回:T'=8/4 12/5=4.4小时

T总=4.6 4.4 1=10小时

7:00 10:00=17:00

整体思考:

全程共计:12 8=20千米

去时的上坡变成返回时的下坡,去时的下坡变成返回时的上坡

因此来回走的时间为:20/4 20/5=9小时

所以总的时间为:9 1=10小时

7:00 10:00=17:00

2【解析】

当路程一定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

速度比=6:9=2:3

时间比=3:2

3 2=5小时,正好

S=6×3=18千米

来回为18×2=36千米

3【解析】

核心公式:速度=路程÷时间

前半程开了3小时,因故障停留30分钟,因此接下来的路程需要2.5小时来完成

V=120÷2.5=48千米/小时

原V=240/6=40千米/小时

所以需要加快:48-40=8千米/小时

4【解析】

11-7=4分钟

甲乙车的速度比=1:0.8=5:4

甲乙行的时间比=4:5=16:20

所以是在乙车出发后的16 11=27分钟追上甲车

5【解析】

S=(V火车-V人)×时间=(V火车-V车)×时间

V人=3.6千米/小时=1米/秒

V车=10.8千米/小时=3米/秒

S=(V火车-1)×22=(V火车-3)×26

S=286米

或者

合时间比=22:26=11:13

合速度比=13:11

V人:V车=1:3

(14-1):(14-3)=13:11

所以V火车=14米/秒

S=(14-1)×22=286米

6我们来分析一下,全程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水壶掉入水中,第二部分是追水壶

第一部分,水壶的速度=V水,小船的总速度则是=V船 V水

那么水壶和小船的合速度就是V船,所以相距2千米的时间就是:2/4=0.5小时

第二部分,水壶的速度=V水,小船的总速度则是=V船-V水

那么水壶和小船的合速度还是V船,所以小船追上水壶的时间还是:2/4=0.5小时

7【解析】

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T=336÷(24 32)=6小时

时间=路程差÷速度差

T=336÷(32-24)=42小时

8【解析】

流水问题:顺水速度=船速 水流速度;逆水速度=船速-水流速度

水流速度=(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船 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V顺=208÷8=26千米/小时

V逆=208÷13=16千米/小时

V船=(26 16)÷2=21千米/小时

V水=(26-16)÷2=5千米/小时

9【解析】

小明走1/2-3/10=2/10的路程,爸爸走了7/10的路程

因此小明的速度:自行车的速度=2/10:7/10=2:7

因此时间比就是7:2

7-2=5份,对应5分钟

所以小明步行剩下的3/10需要7分钟

那么小明步行全程需要:7/3/10=70/3分钟

10【解析】

狗跳5次的时间=兔子跳6次的时间→狗跳20次的时间=兔子跳24次的时间

狗跳4次的路程=兔子跳7次的路程→狗跳20次的路程=兔子跳35次的路程

综上得到V狗:V兔=35:24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S狗:S兔= V狗:V兔=35:24=1750:1200

因此狗只需要跑1750米即可

11【解析】

主人跑2步的时间=狗跑3步的时间→主人跑2步的时间=狗跑3步的时间

主人跑1步的路程=狗跑2步的路程→主人跑2步的路程=狗跑4步的路程

综上得到主人跑2步可以追上狗4-3=1步

现在狗比主人多跑了10步

所以主人要跑20步

12【解析】

当时间一定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

返回:时间一定,路程比=速度比=24:72=1:3=3:9

去时:路程比=2:1=8:4

返回的时间:3/24 9/72=1/4

去时的时间:8/24 4/72=7/18

7/18-1/4=5/36,对应5小时

12对应5×12÷5/36=432千米

13【解析】

A-------B----------------C

AB段汽车开一个来回需要40分钟,所以AB段汽车开需要20分钟

汽车是8点钟准时到A点,所以工程师上车是在8:00-0:20=7:40

14【解析】

去时的时间:5 8=13分钟

回来的时间:13 3.25=16.25分钟

去时步行时间:5分钟,回来步行时间:10分钟

去时跑步时间:8分钟,回来跑步时间:6.25分钟

跑步与步行的时间比为(8-6.25):(10-5)=1.75:5

速度比就是5:1.75=20:7

15【解析】

A-----------B------------C

分成如下几个部分:

先追上乙,把信取到手并返回B点。用时1:3=10:30,就是10分钟

再追上甲,把信交给甲并把信取到手并返回B点。用时1:3=30:90,就是30分钟

再追上乙,把信交给乙并返回B点。用时1:3=50:150,就是50分钟

总共用时:10 30 50=90分钟

16【解析】

甲乙路程比1:7/6=6:7

甲乙时间比10:14=5:7

甲乙速度比6/5:7/7=6:5=72:60

所以乙的路程=60×14=840米

17【解析】

甲每秒跑5米,则跑100米需要100/5=20秒,连同休息的10秒,共需要30秒

乙每秒跑4米,则跑100米需要100/4=25秒,连同休息的10秒,共需要35秒

35秒时,乙跑100米,甲跑100 5×5=125米

因此,每35秒,追上25米,所以甲追上乙需要35×4=140秒

18【解析】

原时间:现时间=5:4

原速度:现速度=4:5=6:7.5

现速度=6-1.5=4.5

原速度:现时间=6:4.5

原时间:现时间=4.5:6

(6-4.5)/4.5=1/3

19【解析】

A---------N---------M-----B

3 4 72千米

速度比=路程比=5:4=15:12

路程比=3:4=15:20

20-12=8份对应72千米

全程=(15 20)×72÷8=315千米

20【解析】

小明:小强:小刚=8:12:15=48:72:90

(72-48)×20=480米

21【解析】

第一次甲追上乙,400÷(8-6)=200秒,S甲=200×8=1600米,S乙=200×6=1200米

第二次甲速度变成6,乙速度变成5.5,400÷(6-5.5)=800秒

S甲=800×6 1600=6400米,S乙=800×5.5 1200=5600米

第三次甲速度变成4,乙速度变成5,400÷(5-4)=400秒

S甲=400×4 6400=8000米,S乙=400×5 5600=7600米

第四次开始,甲速度变成4.5,乙速度变成5.5,400÷(5.5-4.5)=400秒

S甲=400×4.5 8000=9800米,S乙=400×5.5 7600=9800米

9800<1000,因此乙先到达终点。

乙跑到终点时,甲还剩下:200×(5.5-4.5)÷5.5=400/11米

22【解析】

速度比=9:10,时间比=10:9=10/3:3

速度比=3:4 ,时间比=4:3=2:1.5

因此,按照原速度行驶72千米需要10/3-2=4/3小时

S=72×10/3÷4/3=180千米

23【解析】

甲到山脚时,乙到半山腰→甲走1.5个上坡,乙走1.25个上坡

时间一定,路程比=速度比=1.5:1.25=6:5=2400:2000

因此山的高度为:2400米

24【解析】

整体考虑

总共行了7个小时,甲车比乙车多行80-10=70千米,因此甲车每小时比乙车多行10千米

4小时乙行的路程=3小时甲行的路程 10

乙=40千米/小时,甲=50千米/小时

T=80/40-10/50=1.8小时

25【解析】

S=30×(T-15/60)=20×(T 5/60)

15 5=20分钟

速度比=30:20=3:2

时间比=2:3=40:60

正好需要:40 15=55分钟

提前5分钟:55-5=50分钟

时速=30×40÷50=24千米/小时

26【解析】

父亲走450米,走了450×120÷100=540步

小明走540步,走了540÷180×100=300米

两人相差450-300=150米

150÷(100/120 100/180)=108步

27【解析】

回家乘车和步行的路程比是1/3×15:2/3×5=3:2所以回家乘车的路程是3/53/5-1/2=1/10,对应15千米/小时行驶1小时或5千米/小时行驶3小时S=15/1/10=150千米

或者

去时,路程比=1:1=5:5,速度比=5:15,时间比=1/5:1/15

返回,时间比=2:1,速度比=5:15,路程比=2×5:1×15=2:3=4:6

所以去时的时间=5/5 5/15=4/3,返回的时间=4/5 6/15=6/5

4/3-6/5=2/15,对应2小时

全程=10×2/2/15=150千米

28【解析】

假设丙也是从8点出发,到达B点时正好是8:30

那么丙走的路程就是:0.5×48=24千米,那么全程就变成:207 24=231千米

丙车与甲、乙两车的距离,可以看成甲乙的平均速度与丙相遇 (*)

V平=(V甲 V乙)÷2=57千米/小时

T=231÷(V平 V丙)=231÷(57 48)=2.2小时=2小时=12分

所以这时是:8:00 2:12=10:12分

29【解析】

这天,路程比=1:2,速度比=4:2,时间比=1/4:2/2,时间=1/4 1=5/4

平时,时间=3/1=3

3-5/4=7/4对应35分

平时用时=35×3÷7/4=60分钟

30【解析】

A------B--------------------C

8点钟,同学们从A点出发,到B点遇到来接他们的车

汽车来回AB需要12分钟,那么走一趟AB需要6分钟

而人走AB需要:60-6=54分钟

时间比=速度比的反比,54:6=48:48/9

所以同学步行的速度是16/3千米/小时

31【解析】设原速度为x,两地相距y

y/x=y/1.2x 1

y/x=120/x (y-120)/1.25x 2/3

得x=45千米/小时

y=270千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