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1)

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FPSB和SPSB | 合适的竞标方式 第三篇

这是桔梗在“谈判思维”的第232篇推文。

全文共4424字,阅读大约需要20分钟。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2)

1 引言

上一篇聊了“唱标”的一些具体形式,包括“英式”、“荷式”和“日式”等。

今天聊聊“封标”的一些细节。

这将是“合适的竞标方式”系列的最后一篇,它来自哈佛大学的“谈判竞标混合系统”。

说到“封标”,世界上最有名的、用的最普遍的应该属于,

FPSB(First Price Sealed Bid)第一价封标(选择价格最好的中标)

SPSB(Second Price Sealed Bid)第二价封标(选择价格最好的中标,但用排名第二的出价作为成交价)

到底它们有什么区别,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2 封标的两种形式

封标中,FPSB用的人的最多,相信每家公司的采购每天都可能在发一个FPSB出去。

一个符合FPSB的RfQ,其实就是采购发一封询价邮件出去,等待供应商的报价,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中标。

这都很好理解,我们天天都在经历这些。

比较不容易理解的是SPSB,在这种方式里,我们仍然选择价格最低的供应商中标,但中标价格是排名第二的价格,而不是最低竞标价。

为什么会有人不拿最低价中标,却故意让出一部分供应商已经答应付出的利润呢?

这种设计的初衷是为了解决“封标”形式中的一个固有问题。

让我们设身处地的替一个竞标出价者想想,当我们处在“封标”形式中,我们的竞标策略是什么?

很显然,我们的核心顾虑是,

要让我们的出价既能够超过竞争对手,还要避免过于超过排在第二名的竞争对手,尽可能保留我们的利润,对吗?

所以,在这个策略考虑下,我们的压力就来自于我们需要去“猜”第二名的价格,而“猜”就是一个自我谈判的范畴,这会让我们不得不说服自己在价格上多让步一些。

但这个让步在FPSB中,是有限的,或者这么说,没有人会在一个FPSB中,把自己的底价报出来,因为这意味着没有利润。

但是在SPSB就不同了,由于规则允许我们可以用第二名的价格成交,那我们就可以放心大胆的把底价交出来,只要第二名的出价和我的底价有差距,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利润。

考虑一个例子,假设你是一名供应商,正在参加一个投标,你的投标成本底价是100块,你猜你的竞争对手可以报出的最低价是150块,那么对你来说,

如果在一个FPSB中,你的投标价会比150块略低,至于低多少,这取决于你猜低多少能确保胜出;但同时,你也不会让这个价格过低,因为你还要保证和100块的成本价之间有足够的利润,所以这让你很纠结,掌握这个投标价的尺度,并不容易。

而如果是在一个SPSB中,你就不必那么纠结了,你只需要把自己的成本价100块报出来即可,因为如果你赢了,你会以第二名的报价成交,也就是你预估的150块;如果你输了,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报了一个比100块-也就是你的成本还低-的价格,你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好吧,让我们更深一步的考虑,假如我们投110块,如果你赢了,你和投100块的结果是一样的,用的是第二名的价格150块成交;但如果你输了,有一个人出价105块赢了你,这个时候,你就会后悔,自己为啥不出价104块?在这个逻辑里,只要你比自己的心理底价报的高,你就有可能后悔不已。

再假如,我们投的是90块,此时低于自己成本来报价的坏处,就很明显了,即使你赢了,但你发现第二名的报价是95块,哇靠,还是亏5块!也就是说明,低于成本报价,即使在SPSB里,你一样有赔本的风险。

说了这么多,我是想要你明白,在一个SPSB里面,你的出价仅仅决定你是不是会赢,与成交价无关,所以,这个博弈的均衡点,或最优的做法,就是报出自己心理成本底价即可。

这正是SPSB设计上的初衷,它移除了出价者在FPSB中所必要的策略考虑问题,这让出价者的决策变得简单。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3)

在桔梗以前聊谈判的文章中,我们曾经提到过,如果我们需要谈判对手按照你的想法做出决策,你就有责任要让对方的这个决策尽量简单,你的谈判才会简单。

在SPSB的例子里,同样是这个道理,出价者在SPSB中没有决策难度的压力,只要抛出心理底价即可。

这个特点会让拍卖主或采购方获得一个竞争更为激烈的竞标,这显然对他们来说是好事。

可是,虽然SPSB有着这样的好处,也很有趣,但现实世界中,还是很少有人会用这种竞标,经济学家们是这么解释这个现象的,

一,你很难和拍卖主的管理层或采购部的老大,去解释清楚,为什么一次竞标的最后,我们不能用最好的价格成交。

二,你很难让参与的出价者理解,他们的最优均衡策略就是拿出底价,除非他们本身是博弈论的高手,否则大部分人仍然会在SPSB中做出隐藏底价的决策。

三,出价者并不完全信任拍卖主或采购部,因为这是一个封标,不是唱标,出价者看不到明确的其他人的出价和退出情况,他们怀疑,拍卖主或采购部可能会拿出一个假的“第二名”价格,或操纵第二名的人给出一个更接近自己的价格,因为第二名没赢,反正第二名也不在乎。

四,出价者的内心会非常抵触拿出自己的底价,因为这意味着暴露自己,就好比被人扒光了,谁都不愿意处于这样的境地。而且,大部分时候,出价者都担心,在竞标后是不是还会有一轮谈判?我给出底价之后,还怎么谈?

看一个例子,

假设你想用SPSB来卖你的房子,最高出价是60万,第二名出价50万,第三名出价47万,所以最高出价者用50万成交,这名买家很高兴,因为他的估值比自己的成交价高了10万,换句话说,他赚了10万。

可是,当买家在验收房子的时候,发现了一个严重的装修隐患,他要跟你重新谈价钱,你会答应他吗?

你一定会这么辩解:“买的时候你已经赚了10万了,就算有啥问题,这10万也抵掉了啊”。

这样会带来一个问题,如果出价者有经验,他们考虑到如果以后一旦出现什么问题,你就会拿这个说事,他们一开始就不会拿出自己的真正估值,而是更为保守的出价,而这不是你使用SPSB的初衷。

3 eBay的实践

商业环境中,使用SPSB的最多最大的例子就是eBay。

作为世界最大的电子交易平台,eBay大胆地在自己的交易平台使用了SPSB的竞拍方式,因为这套方式很罕见,所以eBay专门在自己的平台仔细的指导自己的用户如何在eBay上竞价。

请事先想好您打算在这件商品上花费的最大金额。然后在系统中把这个金额作为最大出价值填写进去。请注意,这个最大出价值必须大于系统上显示的最小出价。eBay会根据预先设定的价格增量,帮助您自动竞价,但这个出价不会高于您设置的最大出价。当有其他买家出价,eBay会自动帮助您加价,直到您再次成为出价最高的买家。当其他买家的出价超过您的最大出价设定,您将自动退出竞价。

在这样的规则下,你只需要设置你的心理最高出价,系统会帮助你一点一点加价,直到你胜出,而你只需要支付比你出价低的第二名买家的价格。所以这样的SPSB给用户的感觉,并不像一个竞标,因为你只需要输入一个价格,一切由系统完成,结果有两个,要么你用出价第二高的价格买到这个商品,要么这个商品被比你的心理价位高的买家买走。

事实上,eBay在市场上做的广告,也明确的说明了所有特点,

eBay是商家最好的选择,因为它只需要用户在一开始就拿出最大出价,然后让系统完成一切。

可惜,eBay上竞价的买家并没有按照eBay的想法来做。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4)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在eBay上,出价者在一次竞价中出价的平均次数是1.89次(接近2次),这多出来的第二次通常都是在竞标时间快结束的最后几秒钟。

这是为什么?

明明只需要设定一次最大心理价位就好了,怎么还会有这么多人会多出价一次呢?(我们会在后续系列解释这个现象)

但至少说明,SPSB确实在实际应用中,很难被实行,也很少被理解。

4 粗选策略

在封标设计中,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竞标的回合数。

因为这与竞标的成本有关。

你想,如果一个来竞标的人发现,原来这个竞标这么麻烦,还要这么长时间,甚至花更多的成本,那么即使他觉得这个标的很有吸引力,也会因为这些麻烦而望而却步。

所以为了不让出价者觉得麻烦,有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先做一轮预选,或者称为粗选,对很多要求都不是特别严格,让出价者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来提交一轮报价,给出一个大概的报价范围,这既会让出价者很方便,也会让你对目标价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然后你就可以做一个筛选,把价格最好的那些出价者找出来,这些人既是你最好的潜在成交伙伴,也是最有诚意的那些人。

但是,这一轮预选也有弊端,因为作为招标方的你,总会遇到一个两难的决策,

一方面你想要通过淘汰出价者来加强竞争氛围,鼓励出价者拿出最好的价格;一方面你又希望尽可能留下更多的出价者,保证接下来的竞价回合有足够的人选。

这很矛盾。

有一个均衡的做法,第一轮不做淘汰,但加一个条件,告诉出价者,这一轮的粗选出价,是有一定意义的,那就是会根据价格做一个排名,排在第一名的人,在第二轮的正式竞标中,拥有某些特权,比如抢夺“标的”的优先权。

一个具有优先排名的反向荷式竞标,就被称为,排名荷式竞标。

5 终点策略

封标设计中,还要注意一个环节,就是要考虑给出价者一个“就要到了”的希望。

啥意思?

拿一个长跑比赛举例,你会发现在长跑比赛里,当前三名快到终点的最后阶段,通常都会冲刺,这也被大家称为“冲刺阶段”。道理很简单,因为他们保留了一点体力,就是为了在最后关头拉开差距,获得胜利。

可是,你还会发现,即使是这场比赛最后三名选手,已经没有什么排名压力了,在接近终点的那最后100米,也会开始冲刺!为什么?

因为他们看到了终点线,他们看到了希望,而这个希望正是他们能坚持跑完的核心动力。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5)

让我们假想一个不同的长跑比赛规则,在这个规则里,只有出发点的枪响,大家起跑,但没有终点线!只有裁判会在某一个时间,突然宣布比赛停止,此时跑在最前面的人获胜。在这样的比赛规则里,长跑选手会发疯的,也没法坚持跑下去,因为他们不知道要跑到什么时候。

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一场竞标中,出价者看不到这场让人头疼的竞争什么时候结束,终点在哪里,他怎么会坚持下来?拿出最好的价格?

怎么让他们看到终点在哪里?

这就需要你在设计的时候,给出清楚、简单、明了的规则,让他们一读就明白,并十分明确的告诉他们,在经过下一轮的“英式竞标”后,胜出者就是最后的赢家,之后对于这个价格也不再做任何谈判。

看一个例子,几年前,美国的一家零售商正在快速扩充自己的门店,他们用电子竞标系统来选择门店建设的总包商。

这家零售商只看价格,什么公司声望、完工周期等其它因素他们完全不考虑,不仅如此,他们还在补充了一个规则:

在选出价格最优的供应商之后,所有落选供应商都可以在三十天内看到成交价格,并可以再次提交一轮价格。

这样的规则,看上去貌似没啥问题,只不过为了多一点竞争嘛,结果,这家零售商发现,在第一轮竞标结束后,落选供应商的补充报价如同雪花一样的涌入,不仅如此,这些补充报价都有大幅下降。

这个现象让招标方突然明白,原来这些供应商并没有在第一轮竞标做出任何竞争,都保留了很多空间。因为他们都知道第一轮的出价毫无意义,在结束后,随时都可以再次报价并领先。

这所谓的第一轮竞标,就是浪费时间。

从此,这家零售商改变了策略,取消了补充规则,在第一轮明确说明,这一轮结果将是最后结果,供应商将不再有机会再次提交价格。这个更改让零售商在一轮竞标就获得了以前拿不到的好价格。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封标设计中,招标方需要考虑的非常仔细,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想法就会大大改变竞标结果,打消出价者的积极性。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6)

6 小结

以上就是封标形式中,最常见的两种形式,FPSB和SPSB。

至此,“合适的竞标方式”告一段落,如果你的工作经常会用到竞标,希望可以让你有一个全新的理解。

-

-

谈判竞标混合系统,谁说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

请持续关注“谈判思维”!

“合适的竞标方式 第三篇” 终

--- 桔梗

判断标书围标的方法(封标竞标的两种形式)(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