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南京是哪(北宋的南京)
在刘敦桢先生主编的《中国古代建筑史》中,谈到中国古代木架结构的优点时,提到“承重与围护结构分工明确”,因而可以装设或拆改,甚至可以预先在异地制作结构构件再运抵现场安装。这里所引用的史料为《四库全书》中辑录的宋代文献《乐全先生文集》第二十五卷。
《乐全先生文集》的作者是张方平,曾任仁宗朝参知政事,谥号“文定”,宋代应天府即南京人,后曾两次出任南京知府。
与今天的以为的南京不同,北宋时期所指的“应天府”和“南京”是今天的商丘,即周代宋国的所在地。
五代末期,宋太祖赵匡胤被后周政权任命为“归德军节度使”出镇宋州(今商丘),太祖因此将国号定为大宋,又按五德学说将宋定为“火德”,为表示君权天授,将商丘升为“应天府”。在大中祥符七年,崇信道教的宋真宗“车驾幸亳”,前往亳州谒拜老子,经过应天府的时候将应天府又升为“南京”,并进行了一定的建设,修建了重熙颁庆楼和归德殿,归德殿的设置明显是取自太祖“归德军”的经历。
《中国古代建筑史》所参考的这一段,正是张方平“奏请修南京门阙事”,我们查阅原文(文末附),可以发现大概指的是原文中的如下段落:“……仍令三司就在京事材塲事造材木地架了,因回脚空船,逐旋般載付本府,差八作司人匠,蓋造其餘合用椽箔塼瓦等物……”。可见东京的“事材场”是北宋汴梁加工京城房屋木构架的主要场所,张方平作为一位建树颇多的能臣,因此从这一奏请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若干问题:
首先是南京营建本身颇为波折,从行文中可以得知,自从真宗朝开始谋划建设到当时的仁宗朝,因为自然灾害和战争,曾多次中断。
并且每次中断后,皆“守臣久不检举”,以至于当时内城中只有真宗的御诗碑亭,其他“更无片瓦”。可见这一工程在当时南京的环境下是颇为困难的事情。
其二,他又提到“特令指揮改修重熈頒慶正門,依北京内門營造并創建歸徳一殿”,并且比北京(河北大名府,今邯郸大名县)制度颇为俭省,由此北宋四京的之间的地位如何或者如何配置,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汴河的下一站就是应天府 汴河的下一站就是应天府
其三,这里所说的在“事材场”应当指的是东京,而三司和八作司则需要分别依照不同的行政命令来指使,一个负责“材木地架”,一个负责“椽箔塼瓦”,如果说砖瓦还好说,椽如果也是八作司来制作,那么“材木地架”“事造”到何种程度则需要思考。
第四,“……並令南京預支係省錢依實直市價收買應副……”,说明八作司的产品南京府需要作价收买,那么说明营建南京这一事务的物资,南京府需要和中央之间进行某种方式的结算,需要对这一情况进行进一步考证了解其运作方式。
第五,文末提到“量留本處廂軍三二百人充役”则又存在三种可能,一种是北宋厢军(地方部队)经常用于充作营建事务的劳役(这一情况在苏轼奏请修河的预算中也有见到),本身有匠作技术来进行营造;另一种则是厢军内有类似工兵的匠作兵种可以充作这种劳役;再一种就是,确实“京事材场”运抵的部件已经加工的相当完备,剩下的工作更多的是劳役而不是在现场加工名件。
北宋时期,除东京汴梁外,还有三个陪都,洛阳西京、应天府南京和大名府北京。
在中国历代政权的“多京”设计中,北宋的虽有四京,但是四京的距离相对较近,形成了一个依托运河及道路运输的“四京经济圈”,一方面说明了彼时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发达,另一方面也可能说明北宋被夏、辽两国挤压,政治影响力无法抵达云州、幽州等北方重镇,而只能不断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经营,以缓解汴梁“四战之地”的不利局面。
北宋拱卫汴梁的三个中原陪都对应在今天的大概位置
【附原文】:奏请修南京门阙事臣早年嘗預史官,竊見國書載,真宗皇帝大中祥符七年,車駕幸亳,囘次應天府,制曰:辰火名區,梁臺舊址,洪惟藝祖歴試是邦同豳土之始基,應舂陵之王氣,稽唐氏晉陽之制,肇建新都,追魏文譙邑之遊,爰申美澤,可升應天府為南京,正殿以歸徳為名,是日御重熈頒慶樓,即府署正門,也觀酺慰賜父老,别修聖祖殿號曰鴻慶宫,奉安太祖太宗聖像,因以衙城為大内,㝷降圖本修建宫殿門闕,及諸名號皆已頒下,天禧三年知府王曾奏南京内庭並未修建,檢到元降圖子内有未銷修蓋,位次相度減省,下舎屋别具圖進呈時,以旱蝗准朝㫖,候豐熟日,奏取指揮。自後守臣乆不檢舉,景祐四年知府夏竦五年知府,韓億又相次奏乞先修大内正門並内前正街祥輝門崇禮門並改作三門,時以陜西軍興,復准朝㫖,候豐熟日,奏取指揮,自後守臣至今不曾檢㑹,申奏臣近知本府以祥輝崇禮門頽敝已甚,奏乞重修䝉朝㫖聴許,即令修蓋,相次(将近)了畢,其重熈、頒慶門見(现)是兩門未改,列郡之制,樓觀卑陋,仍復傾摧,内城中惟有真宗皇帝御詩碑亭兩座外,更無片瓦,盡是榛蕪,自先朝降制營都,逮今四十餘年,迄未興工,陛下純孝格天,丕承先制,祖宗巡幸之地,莫不存飾風迹以光遺烈,矧興王舊壤大業所基乆爾,因循事屬廢闕,欲乞朝廷檢㑹先朝所降指揮,及王曾等擘畫事節,特令指揮改修重熈頒慶正門,依北京内門營造并創建歸徳一殿,及殿門四面行廊,約不過百餘間,即正殿規摹粗為完備,比北京制度殊為儉省,仍令三司就在京事材塲事造材木地架了,因回脚空船逐旋般載付,本府差八作司人匠蓋造其餘合用椽箔塼瓦等物,並令南京預支係省錢依實直市價收買應副,量留本處廂軍三二百人充役,如此則一不撓於民力,復何繫於豐凶庶,以尊藝祖受命之邦,而奉真皇崇建之意,比諸宫觀塔廟不急之役,所全國體重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