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解梦不准了什么原因 周公解梦为啥时灵时不灵

周公解梦和解梦的周公

《周公解梦》大家很熟悉了,不管是不是靠它来解梦。

虽然它叫做解梦,但是自古以来,人们更多的是把它当作预测凶吉的一本占卜的书,占卜的素材就是梦,靠梦里出现的意象、事件来预测凶吉。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周公解梦》这本书并不解梦,即它并不解释梦的来由、梦中意象的含义。

而就这本书的成书来说,其著作者暂无从考证,周文王的第四子姬旦是本书的作者是流传较为广泛的一个版本,另一种说法其成书类似记录孔夫子言论的《论语》,是由后人编写,但是冠上了周公姬旦的名。

那么,为什么一定要和周公姬旦有关系呢?这又与孔夫子有关了。

《论语》中记载了孔子的一句话,子曰:“甚矣吾衰矣!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翻译为现代汉语:我太老了!梦见周公也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言外之意估计是感叹,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怕是无法实现恢复周礼的大愿,愧对周公。梦作为天人交应的重要的媒介,孔子觉得在梦里不见周公,其实是周公不愿意再见他罢了。据此,人们就把做梦叫做“梦见周公”、“周公之梦”或者“去梦里见周公了”。这么看来,周公无疑是“被”解梦了。

此外,相比于《周公解梦》并不解梦,这个来历的故事里却揭示了古人对于梦的一个重要来源的解释——祖先或者神祗的指引。

灵还是不灵

随话说,凡事,信则灵,不信则不灵

所以,关于《周公解梦》到底灵还是不灵,看得还是寻求解梦的人自己内心的一个选择或者说倾向性。正是因为这种倾向性,很多人在寻求自己做过的一个梦的解释的时候,往往并不局限于一次查询的结果,两次、三次、四次都有可能(一直查,查到一个灵(认可)的为止);更何况人对于梦的记忆并不准确,而且特别容易遗忘。

除了个体的因素之外,《周公解梦》编写的逻辑决定了它对梦解释的方法,从而也决定了对于具体的梦解释的“灵与不灵”。《周公解梦》采用的是一种简单理解为“意象对应”的方法,即把具体的事物、人物、事件抽象出来,并根据过往的经验和文化的要求,与一些相对泛化的代表了吉凶的事件关联起来,比我们常说的,棺与官;小男孩与贵人,小女孩与小人等等。事实上,这种关联和解释一方面来自于口口相传的传说、故事,把这种相关性固定下来并扩大来说是一个氏族、部落乃至一个名族的文化背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出于对于道德、秩序的需要,假借古人、圣人、仙人的名义将这种相关性固定下来以“吉凶”的方式作为一些隐性的约束。

因此,周公灵不灵,是一个很不客观的判断了。再叠加上做梦人的个人经历、知识阅历、情绪状态等等,都会影响自己对于梦的一种体验和感受,而这种体验和感受才往往决定了梦背后的意义。当然,要去展开这一点,就需要去看弗洛伊德基于潜意识、潜意识和意识的关系而提出的对于梦的解释的理论和方法,也是个人认为是他可能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梦的解析》。

再说到,按照‬《周公解梦》编订方法,如果我们梦到做核酸,你猜周公会怎么去解释?

周公解梦不准了什么原因 周公解梦为啥时灵时不灵(1)

瑰丽的一个夏天的白日梦


BTW,如果你对解梦也感兴趣,可以私信一起聊聊。或者,您对某个梦记忆犹新,或者最近做了什么感觉有意思的梦,也可以私信我,我们也可以聊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