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

汉忠臣戮力回天——麒麟儿姜维(6)

姜维逆天争胜,九伐中原,这说明他是个理想主义者,但理想主义并不说明他傻。恰恰相反,姜维很清楚魏国的强大也知道蜀国的国力有限,他在北伐的时代面临的问题比诸葛亮更大。如果说诸葛亮时代的蜀汉还有可能通过一场野战打败对手获得决定性胜利的话,那么到了姜维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上曹魏自曹丕,曹睿以来几十年如一日的休养生息政策,魏蜀两个国家的国力进一步拉大,特别是人口和财力上。到了姜维统帅蜀军部队北伐的时候,每次几乎只能对抗曹魏的西北兵团而已。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1)

图:平襄侯祠姜维神像

那么如何和越来越强大的对手抗衡呢?姜维在战略上做出调整。“维自以练西方风俗,兼负其才武,欲诱诸羌、胡以为羽翼,谓自陇以西可断而有也。”(《三国志•姜维传》)严格来说姜维的战略和诸葛亮六出祁山的战略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夺取陇右地区,进而控制关中,如果做不到的话通过战争掠夺人口,减少两国的国力差距,这个战略是符合当时实际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手的力量越来越强,仗更难打了。如果说诸葛亮还可以采取运动战的话,那么姜维就必须更彻底采取游击战。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2)

姜维将原本以步兵为主的虎步军,大量加入了羌、氐骑兵,大大提高了自己军队的机动性,出兵的目标和少数民族一样,就是抢掠雍凉地区的人口财产,不去占领土地。把地方抢光了之后,让曹魏再投入财力人力去恢复,自己再去抢,反复多次,所以姜维九伐中原,几乎年年在打仗,但是时间都相对比较短,对蜀国经济破坏损伤较小,很好的起到了以战养战的目的,和诸葛亮经常统帅十万大军对峙几个月,不可同日而语。

蜀军在陇西地区不断的骚扰和袭击,让曹魏非常头疼,但曹魏方面一直没有对蜀汉有过反击的举动,因为此时的曹魏自己内部也有问题。那就是士族和曹魏皇族之间的争权夺利,最终集中体现在司马懿和曹爽的政治争斗上。士族是曹魏统治的政治基础,自东汉末年士族就通过控制土地控制了整个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控制“月旦评”等舆论形式控制了选官制度,通过控制了地方人力进而控制了军队。这些势力对曹操的支持让曹操得以统治北方,不过曹操的“唯才是举”政策让士族很不开心,所以曹操在世的时候对北方的控制始终不稳定。直到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士族可以凭借出身垄断做官权力,曹魏才在北方扎下根。但是由于曹魏皇族本身的出身不是士族中的名门正派,反倒是宦官后裔,所以士族们根子上对这个皇族是鄙视的,只是被曹操用武力压服,被曹丕用官职贿赂,才不敢吭声。但是随着曹氏皇族人才凋零,士族终于看到了掌握军队的机会。

曹魏的军事力量最初是掌握在皇族手中的:第一代的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第二代的曹真、曹休、夏侯尚、第三代的曹爽、夏侯玄。除了这些皇族之外,曹魏军事力量还吸收了大量寒族战将,著名的“五子良将”:张辽、徐晃、张郃、于禁、乐进都是寒族。曹操时代士族是不统军的,直到曹丕时代,司马懿的出现,让士族才开始掌控兵权;曹睿时代,司马懿成为方面大将,统辖雍凉西部军区。皇族统兵人才凋零,让军权很难在掌握在他们手里。特别是第三代的曹爽,缺乏军事才能和威望,但又接受曹睿托孤成为曹芳的辅臣,在战功赫赫的司马懿面前,曹爽担任大将军一职显得特别没底气。他需要战功,加上姜维屡屡犯境,正欠收拾,于是他选择攻击蜀国。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3)

延熙七年(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统辖数十万大军进攻蜀国。曹爽以关中为后方基地进攻蜀国可选的道路有四条。

陈仓道,诸葛亮北伐最喜欢的一条路,这条路的好处在于路途相较于别的道路平坦宽广,而且后方有阳平关掩护、侧翼武都、阴平两郡长时间掌控在蜀汉手中,粮道、退路都最为安全。所以诸葛亮北伐最喜欢走这条道路。

子午谷道,这是魏延当年提出子午谷奇谋想走的一条道。这条道道路奇险,不利于大兵团开进。魏延的谋略在当时没有成为现实,但是明朝末年有人试图走这条路——闯王高迎祥,结果半路遇到了明廷的陕西巡抚孙传庭,高迎祥本人被抓,全军覆没。事实证明走这条道路确实不好走。

剩下的两条路褒斜道和傥骆道的优势和问题类似——相较于陈仓道行程较短,相较于子午谷道道路较为好走。这两条道路都有一个问题,就是出口容易从两端被封死,导致大兵团无法展开。

曹爽不傻,他显然对这四条路的利弊做了充分的分析。首先放弃的是子午谷道,理由很简单,兵力多了,狭窄施展不开。之后,陈仓道也被放弃,因为陈仓道虽然好走,但是道路尽头的阳平关真不好攻,当年魏武帝曹操都差点放弃,曹爽自己知道他是肯定不如他爷爷(曹真是曹操亲戚的儿子,曹操的养子)的,更加上阴平、武都两郡没法迅速夺取,右翼和退路对于魏军来说反倒不安全。剩下的两条路褒斜道可以直达汉中核心区南郑,傥骆道则要经过兴势山绕道,各有利弊。但在曹爽看来,褒斜道的问题是他爹曹真当年走过这条路,结果被困住了,因此再走的话达不到战略上的突然性,所以排除了其他所有选择后,曹爽走上了傥骆道。这个官三代决心带着他的大军由此走上人生巅峰。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4)

十几万大军确实很震撼,当蜀国发现魏军的时候,“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诸将大惊。”(《三国志•王平传》)。汉中本来是蜀军的大本营,精兵良将云集,诸葛亮北伐的十万大军长时间驻扎在此。可就在魏军进攻的前一年,蜀国蒋琬刚刚把蜀国大本营由汉中涪县,把汉中镇守的重任交给了王平:“六年,琬还住涪,拜平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汉中。”(《三国志•王平传》)由此看来曹魏进攻的时机非常正确。可惜正确的时机却没有正确的指挥官。作为蜀汉宿将的王平可不是一般人,当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马谡被杀,赵云被罚,诸葛亮自己被贬,只有王平被奖励提拔。后来多次北伐中,王平曾力拒张郃,与这位名将交锋不落下风:“张郃攻平,平坚守不动,郃不能克。” (《三国志•王平传》)让人觉得如果当年,诸葛亮以王平为正,马谡为副去守街亭,历史可能改写。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5)

面对曹爽的大军,汉中方面军将士们乱成一团:“今力不足以拒敌,当固守汉、乐二城,遇贼令入,比尔间,涪军足得救关。” (《三国志•王平传》)。这个办法就是让对手进入汉中腹地,自己把精锐部队驻扎到诸葛亮时代新筑的“汉、乐二城”这两座要塞里固守待援。这两个要塞坚固到什么程度?后来魏国钟会攻破阳平关,围困这两座要塞一直到蜀国灭亡都没有失守!这是最保险的办法。

但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冷静异常,如同街亭战役之前,他冷静的对形势做了分析:“不然。汉中去涪垂千里。贼若得关,便为祸也。今宜先遣刘护军、杜参军据兴势,平为后拒;若贼分向黄金,平率千人下自临之,比尔间,涪军行至,此计之上也。” (《三国志•王平传》)。当时蒋琬、费祎统领的蜀军主力在涪县,距离汉中太远,如果固守汉、乐二城虽然可以保住两座要塞,但是汉中将彻底失去,这样的情况将让蜀国门户洞开,如果人心浮动不好应付。王平的分析不光是知兵,也是知势。同时他再次拿出了自己的计划:占据兴势山,封住傥骆道口,把曹爽十多万大军堵在山谷中施展不开,同时为了预防曹爽可能绕道,王平亲自率领预备队数千人,防卫黄金峡口,为援军到达争取时间。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6)

也不知道曹爽是不是倒霉,大军在傥骆道里遭遇了几十天的大雨,好不容易走到道路的尽头,又被兴势山阻挡住,进不能进,退不能退。姜维统领的虎步军和其他蜀国援军一起赶到了汉中前线。曹爽见到这场面,那是非常不爽。但是也没有办法,他只能率军撤回关中,但此战魏军损失不大,主要损失的是从雍凉当地征调的马匹、车辆,把整个关中地区搞得民穷财尽,真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蜀国再次凭借天时、地理顺利击退了魏国对自己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但是这一仗对魏蜀两国都带来了巨大影响。曹魏方面曹爽的失败向时人证明了自己的无能,曹爽为了自己统治加速了打压司马懿的步伐,但已经失去了所有士族人士的支持,最终经历高平陵事变,被司马懿一举铲除,从此,曹魏宗室再也不掌兵权,司马家族代表士族已经成为曹魏帝国实质上的主人,剩下的只是履行一道手续而已。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7)

此战对蜀国内部战略方针的影响可能也是致命的。因为这一战后,姜维对魏延和王平的战法做了检讨:“初,先主留魏延镇汉中,皆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及兴势之役,王平捍拒曹爽,皆承此制。”(《三国志•姜维传》)但是姜维认为“以为错守诸围,虽合《周易》‘重门’之义,然适可御敌,不获大利。” (《三国志•姜维传》)意思就是说,这样消极防御虽然可以把对手挡回去,但是不能歼灭对手,姜维要打歼灭战,他拟定了自己的作战计划:“不若使闻敌至,诸围皆敛兵聚谷,退就汉、乐二城,使敌不得入平,且重关镇守以捍之。有事之日,令游军并进以伺其虚。敌攻关不克,野无散谷,千里县粮,自然疲乏。引退之日,然后诸城并出,与游军并力搏之,此殄敌之术也。”(《三国志•姜维传》)这个计划说穿了就是诱敌深入,坚固据点阻碍敌人后方补给,一旦敌人撤退后方的坚固据点可以把对手的退路限制在几条小道上,最终加以歼灭,形成大歼灭战。这个战法有点类似苏德战争德国元帅莫德尔的防御战术,建立坚固支点,作为防线支撑,当防线被突破时,并不撤退,而是利用坚固支点继续牵制对手的其他部队,当敌人突破防线的集中兵力节节抵抗,当对手失去攻击锋芒的时候,立即组织装甲部队从两翼反击,包围歼灭突出的敌人,而后恢复防线。这个战术的要点有两个,一是防御支撑点够坚固,二是反击的力量要够强悍和足够快。

被人们遗忘的四位蜀汉名将(蜀汉最令人惋惜的名将)(8)

姜维这个“敛兵聚谷”的战略创举能成功吗?

不能,因为姜维独木难支,能力不在他之下的名将王平,在四年后便死了。没有了魏延,又没有了王平,姜维这个救火队长双拳难敌四手,后方又有奸臣掣肘,结果“敛兵聚谷”变成了“开门缉盗”,最终一败涂地。这失败告诉我们,一个好的战略若没有足够的人才去执行,则会变成一个最糟糕的战略,贻笑大方。

本篇为“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sunnyshine”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