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少年的你一样的电影有哪些(这部电影却要暗黑许多)
最近上映的这部日本动漫,人们不自觉的都会把它和《你的名字》相比。
不论是画风还是制作的精良程度,貌似可以一比。
比起《你的名字》,这部电影却要暗黑许多——
《声之形》
女主角西宫硝子,无法听到声音。
母亲却坚持将她安排在了一所正常小学读书。
进入学校的第一天,西宫的自我介绍,只能在自己的一个笔记本上完成。
男主石田将也,是班里的捣蛋鬼。平时没事就闯闯祸,玩游戏,或者在学校里恶作剧。
这引起了石田的兴趣,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的无聊日子似乎要结束了。
于是——对于小学生来说,捉弄,我还是要用霸凌——至此开始。
硝子以为这只不过是大家觉得自己不一样的另一种友好方式而已,她一心想和周围的同学交朋友。
可换来的是小学生石田将也的变本加厉。
上课的时候对着硝子戴着助听器大喊大叫——
在她走路的时候用笤帚绊她——
在她值日的时候用水管朝她浇冷水——
在她的笔记本上写满污言秽语——
更有甚者,拔掉硝子的助听器——
由于用力过猛,助听器在被拔掉的一刹那,弄伤了硝子的耳朵,鲜血顺着耳朵流了下来。
事情搞大了,由于五个月内硝子的八个助听器全部消失,引起了硝子母亲的注意。
将事情反映到了学校,施暴者将也,直接被揪了出来,而在身边帮助他施暴的同学,此时却集体出卖了他。
对施暴者最好的惩罚是什么?导演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让他变成被施暴者。
因为欺负女同学,将也慢慢被孤立,曾经对她欺负硝子冷眼旁观的看客,此时摇身一变,成了新的施暴者。
以前他对硝子做过的事,一件一件发生到了他的身上。
走路被扫帚绊——
书本被扔到水里——
被往脑门上浇冷水——
按下不表,我们留意一下影片前二十分钟的巧妙。
除了施暴者将也和弱者硝子,其他人都像冷眼旁观的看客。
在将也欺负硝子的时候,他们用沉默和怂恿助长他的嚣张。当将也被揪出来,他们则摇身一变,开始欺负将也。
这种小学六年级的众生相,是导演在整部电影中做的最好的地方。
它让动画的世界给我带来真实。
听障的硝子,是善良的弱者。
对弱者的霸凌,是比弱者更懦弱的表现,而对施暴者的施暴,则是对霸凌最大的惩罚。
电影中对漫画本身做了删改,力度变轻。原版漫画中,将也的鞋子总是被扔掉,他去找班主任求助,但老师非但没有帮助他,反而对他说——
我就说过,后果需要你自己负责。
这是因为,当他拔掉硝子的助听器,老师对他说过一句——
做什么都是你的选择,你要为后果负责,不要丢我的脸就好。
这个情节电影并未出现,但是从班主任第一时间就知道是将也在欺负硝子这件事中不难看出,整个过程班主任是知情的。
面对霸凌的不作为,是教师的失职。
而面对犯错小学生只顾及自己面子的伪善,则是成人世界肮脏的潜规则。
此处,真不该删。
电影的前二十分钟,将“听障”和“霸凌”两大主题融合得不错,可是后半段的绵软和无力,却将《聲之形》的质量拉低了不只一个档次。
上了高中后,将也和硝子恰巧进了同一所高中。
这意味着,片子最主要的方向,并非校园霸凌对被霸凌者造成的心理创伤,
笔墨,主要集中在了霸凌者石田将也的救赎上,而为了将也的救赎,牺牲了西宫硝子的人设。
霸凌事件是心理创伤的应激反应器,它所留下的阴影,无论对于施暴者还是受害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消弭。
可自高中以后的戏份中,除了手语,无法感受听障人士与现实世界隔阂的冷漠,无法探知西宫硝子作为受害者的内心。
整部电影的逻辑,开始为石田将也一人服务,导演开始混淆了两个极其重要的概念——
善和傻。
弱者的善良并非软弱,而是乐意相信世界的美好。
善,是唯一永远不会变的人性,是一生永远不会亏的资本。
西宫的善,是他在被欺负后报以的每一个微笑——
是她被欺负后,作为弱者却第一个致歉的每一次友好——
她原谅了任何人,她想和任何人交朋友,她的世界里,其他人的恶意都是可以原谅的行为,因为在她心里,自己永远和别人不一样。
可,她每天默默地为曾经霸凌自己的人,擦去课桌上被别人写下的脏话,
甚至在被打,又一次被暴力伤害后,还在鼓励伤人者——你要加油!
善良是相信温柔的力量,却不是毫无下限的容忍;爱情是感同身受的交流,却不是毫无原因的倾慕。
硝子对将也有好感,这种好感变成了剧情走向的重要力量。
可影片前半段对这种好感的建立,却一句都没有交待,石田将也的人物形象,也并不是一个可以让女孩子无下限喜欢的人。
这种被欺辱被霸凌之后的傻,真的是值得提倡的吗?
影片后半段关于赎罪,变成了石田将也的独角戏,而西宫连同其他的一干角色,似乎都成了为将也创造赎罪条件的刻意设定。
将也想要赎罪,就来到了一所高中,恰好自己欺负过的硝子就在这里,等他。
小时候,影片特意安排过一段手语,是硝子对将也说过的——
我能和你做朋友吗?
高中后,这段手语必会出现,要不两人怎么和好?
曾经欺负过西宫后,石田将也也遭受了同样的欺凌,负罪感和自责让他的心理不堪重负,于是他想起了自杀。
他在日历上记着日子,哪一天可以结束打工赚钱存钱,哪一天向哪个人道歉……
待一切准备就绪后,想跳河结束自己的生命。
正巧的是,已经和将也和好的硝子,在烟花会之后,与将也分别,这一次没有用手语打出再见,而是说了句谢谢你。
她感谢将也对自己的陪伴,也感谢他为自己做的一切。
也许因为长久以来的压力,也许因为不堪心理的重负,竟然站在自家阳台的栏杆上,在烟花之下结束自己的生命。
此时,冲上来的石田将也,奋力抓住已经跳下去的硝子,用尽最后一丝力气,救了硝子上去,自己却摔了下去。
作为观众,在灿烂的烟火下,看着年轻美丽的女主结束自己的生命,感受到的无非是将也撕心裂肺的呼喊,无非是硝子排山倒海的绝望。
可放在整个剧情中,这却更像一个命换命的游戏。
因为逻辑的不严谨和人物行为动机的不充分,我们不得不将这种动不动就自杀的少男少女的矫情,归结为导演为了给石田一个赎罪的机会,让曾经被欺凌的硝子,欠石田一条命。
联系到石田也曾想到过自杀,这种两清式的自我救赎和自我疗伤,看起来生硬不堪。
从相遇,到做朋友,到被家人接纳,到救硝子的命,石田将也的赎罪之路来荆棘丛生,实则已经是大道坦途。
而这个坦途,正是全片最应该用力的西宫硝子,以自己的善为代价,以自己的情感为筹码,一手铺就的。
影片的结尾处,救人被摔后的将也,准备和所有人达成和解,可这个和解,最终却由硝子替他完成,
导演通过这种方式,表明西宫硝子放下了内心的负担,也表明石田将也完成了救赎和疗伤,与硝子开始了新的生活,
我们无权要求一部动画电影,去反映诸多的现实问题和社会问题。
但导演既然选择了听障者和校园霸凌的题材,就不该将《声之形》仅仅拍成一部男主的赎罪和成长之路。
曾经看到过,《声之形》将听障作为宣传噱头——
在预告中,我也以为,《声之形》将真正打破声音,画面,情感,人物甚至次元的壁垒。
虽然我们可以看到,硝子第一次向将也表白,她竭力想用自己的声音说出我喜欢你,却因为发音困难导致无法被GET。
这时她抓紧衣角,不断握拳,心理小鹿乱撞。
虽然青春,虽然真切,虽然像极了我们看到的每一部青春片中的表白场景,
但青春,并不该仅仅是《声之形》所要表达的内容,更别说这种表白,没有什么前因后果了。
除了两位主要角色,还有三个角色值得讨论一下。
最好的配角,是硝子的妹妹结弦。
这个总是一副男孩子打扮的姑娘,却是姐姐最贴身的守护神。
虽然喜欢拍照,不喜欢学习。为了能让姐姐活下去,她的照片多为死去的东西,风格暗黑,比如死去的青蛙,死去的小鸟……
她将照片拿给姐姐看,然后告诉她应该活下去。
她对石田将也的恨,是电影中最正常的情感,因为她知道姐姐在小学发生的一切,也知道姐姐的创伤就来自这个“假心假意”的男人。
然后是雀斑女孩佐原。这个姑娘在小学为了西宫建议全班同学都学手语,是硝子为数不多的几个朋友之一。
即便很多年没见,长大后两人相见,还是分外亲切。
显然,佐原所代表的,是世界中除了亲人,那部分“善良”的普通人,她感同身受地帮助西宫,是硝子善良的回报。
最后,也是个人感觉最鸡肋的角色,女孩植野。如果说将也是施暴者,那植野就是全片中最坏的女配,没有之一。
尬的是,除了“坏”,我并没有发现这个角色在电影中存在的必要,仿佛就是为了设定一个你善良我就要欺负你,你软弱我就要欺负你的角色。
如果说小时候欺负硝子,是为了博得石田将也的好感,维持他们之间那个懵懂的小情愫——
那么她长大以后,就完全是为了“这个世界对硝子的恶意”而存在的。
一个严肃用力的题材,给拍成了这个样子,如果说小学生的莫名其妙的孤立,和解,孤立情有可原,那么后半段的强行玛丽苏确实让人无法容忍。
我愿意相信,导演选择听障和霸凌,并不仅仅是想拍一出关于成长的青春片。
可这种敏感题材本身所承载的社会责任和宣传义务,却硬生生成为了青春剧的调味作料。
关于听力障碍者,到底我们应该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对待他们,还是应该对待他们像对待正常人一样,导演借植野之口提出了问题,最后却流产了。
关于霸凌,最可怕的,是毫无动机和毫无目的,只为了有趣和好玩。前二十分钟为止,这个话题似乎也草草结束。
不是每个人都是石田将也,在做了错事后得到报应,然后走上救赎之路。
我们告诉观众的,应该是每个人都要保持善良,都要温柔地对待别人,对待世界。
而不是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善良的,恶人终会改变,结局必定团圆。
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再怎么道歉也不该被原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