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钢为什么这么好(段浩杰历经700余次失败)
央视网消息:厚度不到A4纸的四分之一、用手就能轻易撕开,这种超薄的不锈钢被大家形象地称为“手撕钢”,它主要应用于精密仪器、航空航天等领域。因为工艺难度高,其核心技术最初一直掌握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而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有一个团队,他们用多年的努力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并将中国不锈钢箔材的制作工艺提高到世界领先水平。今天的《奋斗者·正青春》我们就带您认识这个“手撕钢” 研发团队的核心成员——“85后”青年党员段浩杰。
在中国宝武太钢集团的生产车间,段浩杰向我们展示了“手撕钢”团队最新研发的产品。
一块钢材却薄如蝉翼、可以透光,是因为上面有上百万的小孔,这样的高超技艺对“手撕钢”的韧性、表面平整度等工艺都有着极高要求。也正因如此,这种小小的膨胀合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打破了国外的长期垄断。
之所以对每款产品都如数家珍,是因为段浩杰和他所在的企业一起走过浴火重生之路。2011年大学毕业后,段浩杰进入太钢精密带钢公司,成为整个不锈钢生产中最核心工序——轧制工序的一名技术人员。2014年开始,欧美国家陆续对我国钢材提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太钢集团生产的普通钢板出口遭遇寒冬,国内需求也下降,导致产品大量积压。
那时,我国对“手撕钢”的需求量占到全球市场的80%,但因其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一片A4纸大小的“手撕钢”即便价格昂贵到400元,国内相关材料需求却常常陷入“无米下锅”的境地。
面对内外交困的钢铁市场,以及国家重大战略和新兴领域对高精尖基础材料的迫切需求,太钢下定决心向生产特殊钢材转型。2016年,“手撕钢”创新研发团队成立,包括段浩杰在内的15名成员中,有13人都是党员。
作为一名年轻党员,段浩杰和同事们开始一次次向极限发起挑战,但研发的过程远比预想的还要艰难,面对平均两天就要失败一次的试验,每个人心里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次次观察、记录,一次次比对、调整,一点点地突破毫微之差,段浩杰和同事们终于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难题。
整整两年时间,700多次的试验失败换来了最终的成功。2018年,攻关团队成功研发出厚度0.02毫米、宽度600毫米的“手撕钢”,将中国不锈钢箔材的制作工艺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产品在军工核电等领域实现替代进口。
正当大家纷纷为段浩杰和“手撕钢”团队喝彩时,这支当年平均年龄只有35岁的攻关团队却没有满足现状,而是又一次向极限发起挑战。
2020年,段浩杰和同事们再次成功研发出厚度仅为0.015毫米的“手撕钢”,打破了他们此前创造的厚度0.02毫米的纪录,也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宽最薄的不锈钢精密箔材。
勇于超越自我、不断追求卓越。如今,段浩杰正带领团队攻关一系列特殊合金的“手撕钢”产品,努力打造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产品。
来源: 央视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