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

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1)

有人曾这样形容她:“她的记忆有着隐秘的两面——一面澄明,一面黑暗;一面寒冷,一面温热;一面是创造,一面是毁灭;一面铺洒着天堂之光,一面燃烧着地狱之火。”

她虽未上过正规学校,但却出身名门,才华出众。

她是英国意识流文学的代表作家,女权运动先驱,更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人物。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她的传奇人生,看看享誉世界的天才女作家,是如何炼成的。


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2)

1882年1月25日,她出生于英国伦敦南肯辛顿,海德公园门22号,她的父母都曾丧偶,因此,她从小就与异母/异父的七个兄弟姐妹住在一起。

她的父亲莱斯利·斯蒂芬爵士,是维多利亚时代,出身于剑桥的一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学者和传记作家,第一任妻子哈利特,是大作家萨克雷的幼女,两人育有一女,名叫斯特拉。

第二任妻子茱莉亚,是位大美人,曾为前拉斐尔派画家爱德华·波恩-琼斯担任模特,与前夫生育了三个孩子,与莱斯利再婚后,又生了四个孩子,她就是茱莉亚的第三个孩子。

在当时那个年代,男孩可以去正规学校读书,但茱莉亚却坚持,自己在家教育孩子。母亲对她的女性观形成,有着很大的影响,这使得在她后来的很多散文和小说中,都能窥见母亲的形象。

出生在这样的文艺世家,令她比同时代的大部分女性,都更加前卫和有主见。由于父亲与许多文学名士都有往来,包括亨利·詹姆斯、丁尼生以及托马斯·哈代,这让她从小就对文学情有独钟。

1891年,九岁时,她就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写作,自创了名为《海德公园门》的小周报,用词语代替玩具,专注于自己的游戏。

可惜,好景不长,在她十三岁时,母亲茱莉亚因病去世,她由此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精神崩溃。两年以后,同父异母的姐姐,代替母亲照顾家人的斯特拉,也去世了。

紧接着,1904年,父亲莱斯利也去世了,这让她遭遇了人生中的第二次精神崩溃,并试图跳窗自杀。之后,她跟随兄弟姐妹搬到了布鲁姆斯伯里的戈登广场。

在双亲相继离世的这段时间里,她常常受到同父异母哥哥的性侵,这也给她留下了一生难以愈合的心理伤痛,使她在婚后,对性生活和生育孩子,都充满了排斥和恐惧。


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3)

从1905年起,她开始职业生涯写作,起初,她为《泰晤士报》文学增刊撰稿,同时,在一家成人夜校任教。

后来,她和同父同母的姐姐万妮萨、哥哥索比、弟弟艾德里安,以及几位朋友创立了布鲁姆斯伯里派文人团体,在伦敦名噪一时,相当活跃。

在个知识精英的沙龙,其核心成员有: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画家邓肯·格兰特、作家福斯特等人。

除此之外,哲学家罗素、诗人T.S.艾略特、小说家亨利·詹姆斯和奥尔都斯·赫胥黎,也与此团体过从甚密。

这些“欧洲的金脑”,多半是剑桥大学的优秀学子,他们不仅给予了她友谊、智慧和信心,还将自由平等的精神,灌输到了她的心灵深处,她的文学创作也因此别开生面,更加注重精神含量。

布卢姆斯伯里团体的成员,曾经以一个大胆的举动,挑战了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国家机器。

1910年2月10日,她男扮女装为阿比西尼亚的门达克斯王子,她的弟弟艾德里安,假扮成她的翻译,贺拉斯·科尔假扮英国外交部官员,邓肯·格兰特等人假扮成她的随从。

这一行人前往韦默斯,访问英国海军的“无畏号战舰”,谎称是非洲某个国家的外交团,结果,在舰船上,他们受到了高规格的盛情接待。

整个骗局设计得天衣无缝,完全将舰队司令威廉·梅伊蒙在鼓里。

这个天大的玩笑,经媒体披露出来后,国防力量的虚有其表和官僚体制的空具其壳,引起了朝野震惊,不但英国海军颜面尽失,就连整个英国军界和外交界,都陷入了极度的尴尬。

参与过这次事件的人,都对她的扮相和演技大加赞赏,许多传记作家,对她的这场“王子秀”津津乐道,觉得简直就像一个神话。

布罗姆斯伯里团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自然解散,到1920年,大部分成员才又聚集起来,另组为“记忆俱乐部”,规定各位成员要以绝对的坦诚为原则,回忆各自的人生经历,她对两位同母异父哥哥,禽兽之行的揭露和控诉,也由此展开。


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4)

少女时代,兄长对她的频繁侵害,令她对婚姻并不抱有任何期望。但在姐姐结婚,离开他们共同的居所后,她尽力克服着对姐姐的依赖,迈出了勇敢的一步,1909 年,她与利顿·斯特雷奇结婚了。

没想到,她的第一人丈夫竟是个同性恋,所以,两个人结婚不久就宣布了离婚。

让人意外的是,整个离婚过程和平而友好,他们相互承诺做一生的朋友,事实上,他们也的确是这样做的。

这位前夫在离开她以后,还一直惦记着她的状况,认为她身边应该有一个可以照顾她一生的人。于是,经过一番大力活动,前夫介绍她认识了另外一个男人,这个男人就是伦纳德。

当时伦纳德在锡兰殖民地工作,也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为了她,伦纳德辞去了原来的工作,起身返回英国。

伦纳德给她写了一封情书,堪称情书中的经典之作:

“我自私,嫉妒,残酷,好色,爱说谎而且或许更为糟糕。因此,我曾告诫自己永远不要结婚。这主要是因为,我想,我觉得和一个不如我的女人在一起,我无法控制我的这些恶习,而且她的自卑和驯服会逐渐地使我更加变本加厉……

正因为你不是那种女性,就把这种危险无限的减少了。也许你就象你自己说的那样,有虚荣心,以自我为中心,不忠实,然而,它们和你的其他品格相比,是微不足道的。

你是多么聪明,极致,美丽,坦率。此外,我们毕竟都喜欢对方,我们喜欢同样的东西和同样的人物,我们都很有才气,最重要的,还有我们所共同理解的那种真实,而这对于我们来说,是很重要的。”

这封短短的求婚情书,使她满怀欣喜地接受了对方的求婚,两人在1912年成为夫妻。

尽管这个举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但这却是她一生中最明智的一个决定。因为,伦纳德在她的一生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由于原生家庭所带来的心里阴影,令她厌恶性行为,不愿生育,不和丈夫同房,而对于这一切,伦纳德都选择了欣然接受。

其实,伦纳德也是毕业于剑桥大学的才子,不但才华横溢,而且心胸宽广,妻子的数次精神崩溃,让他甘于追求一种纯粹的精神之爱,以此来保护妻子的天才属性。

她在写作的时候,不出房门,不让任何人看她的手稿和写作内容,包括伦纳德在内。但是,伦纳德却是她小说写成以后的第一个读者,而且总能客观,公正地提出自己的意见,这给她敏感的内心,带来了极大的安全感。

在生活上,她也完全接受了伦纳德的安排,不会对任何问题提出异议。

1913年夏天,她再度精神崩溃,吞服安眠药自杀,是伦纳德的镇静和机智,将她救了回来。

伦纳德丝毫不嫌弃自己患病的妻子,仍旧一如既往地照顾她,爱护她。并且,伦纳德还选择了不公布她患有精神病这一事实,而是宁愿由自己来承担她发病所带来的狂风暴雨。

伦纳德为她所做的这一切,令她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她明确表示,伦纳德是自己生命中隐藏的核心,是她创造力的源泉。

她还曾告诉一位朋友,说如果没有伦纳德,她可能早就开枪自杀了。她能以多病之身,取得非凡的文学成就,伦纳德可谓居功至伟。


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5)

1917年4月24日,他们夫妻俩买了一架手动的二手印刷机,在家中的地下室,成立了霍加斯出版社。

这家独立出版社,最主要的业绩,莫过于出版了她的所有作品。当然,还出版了一些其他作家的作品,比如艾略特和弗洛伊德。

出版社的工作,既能让她通过体力活,来缓解紧张情绪;又能让她和丈夫不受其他出版社限制,利用自己的文学创作和圈内人脉挣到钱。这样一来,他们便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满足,可谓一举两得。

他们共同生活了29年,在此期间,没有发生过争吵,可以说是相敬如宾。正是由于伦纳德的精心呵护与全力支持,才使得她在这个幸福的婚姻堡垒中,写出了自己的诸多代表作,迎来了创作的高产期。

然而,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却并没有减轻她的病情,她的精神分裂症状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空军轰炸英国的那一段时间。

她一手创建的印刷厂被炸毁,接着,自己在伦敦所住的别墅也被炸毁。这两次事件,给她造成了十分沉重的打击,直接缩短了她走向死亡的旅程。

1941年3月28日,她来到家附近的乌斯河畔,在衣服口袋里面放满了石块,一步一步向河中心走去,继而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终年59岁。

在她死后,经过伦纳德的努力,霍加斯出版社继续运营到了1946年,而在他们共同生活的这29年里,该出版社一共出版了527部作品。

半个世纪后,霍加斯于2012年重新成立,并成为了出版业巨头企鹅兰登旗下的一个品牌。

她就是敏感脆弱而又冷静果决的文艺女神,维吉尼亚·伍尔夫。


曾是一代女神丈夫十年多次出轨(她曾被哥哥侵犯)(6)

伍尔夫家境优越,天赋异禀,但因其原生家庭的复杂结构,父母双亲的过早离世,同母异父哥哥的侵犯行为,给她带来了无法磨灭的精神折磨。

虽然伦纳德的无私付出,伴她走过了很多艰难的岁月,可她终究还是没能逃脱心底的梦魇。

这些不幸的生活经历,使她如含羞草一般敏感,又如玻璃般易碎,她是优雅的,又是神经质的,她的一生都在优雅和疯癫之间游走。

可是,哪怕身心俱疲,伤痕累累,伍尔夫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经营着自己的事业,实现着自己的价值。

也许,我们没有她的天分;也许,我们没有她的出身;也许,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伦纳德,但我仍希望,她的故事能够激励到你,勇敢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最后,以一段伍尔夫说过的话作为结尾,你我共勉:

“当我搜索枯肠时,我发觉去做什么人的伴侣、什么人的同等人,以及影响世界,使之达到更高的境界等等,我并没有感到什么崇高可言。我只要简短而平凡的说一句,一个人能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