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会城市最大的排名(全国省会城市中总排名第八)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惟其艰难更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今年以来,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疫情反复等不利因素,长沙工业展现出它独有的毅力与韧性,在高标准统筹疫情防控的同时,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和产业链建设得到稳步提升。
记者获悉,今年1—5月工业用电量达72.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其中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7%。用电量历来就是衡量经济活跃程度的重要指标,工业用电量更是如此,高数值的背后是各工业企业抢订单、忙生产的火热场景。
数据显示,1—5月长沙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个百分点,位列中部六省会城市第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总排名第八。
政策引导,暖心助企
跑出产业发展加速度
要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政府“补位”而不“越位”是关键。政策上的“加码”,就是让企业能够“减负”。近年来,长沙工信系统坚持不懈地释放政策红利,高位推动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年初,长沙发布《大力实施“强省会”战略 推进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为长沙产业擘画了一张“高清”蓝图,即围绕长沙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坚持“一业一策、一项一策、一企一策”,通过集中优势资源、分类推进培育等方式,到2026年,在全市打造15个左右千亿级产业、培育50个以上百亿级企业、实施180个左右十亿级项目。
政策引导下,长沙产业发展迎来新的浪潮。1—5月,全市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9户,较去年同期增加116户,净增规模工业企业155户。
3月以来,长沙先后发布《关于促进长沙市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纾解长沙市中小企业困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从减轻中小企业负担、支持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中小企业持续发展等方面,帮助中小企业应对要素价格上涨、疫情持续影响等带来的困难,支持长沙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6月14日,全省万名干部联万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动员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长沙高度重视、迅速贯彻落实,于6月16日启动了全市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通过集中部署全市“千名干部联千企”行动,动员全市超5000名干部下沉企业,以点对点、面对面的方式开展精准帮扶,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为千名干部联千企“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所在地,长沙市工信局建立了问题交办、协调会商、信息报送、宣传通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等五大机制,确保纾困惠企行动取得实效。
进入今年,受疫情散点多发的影响,位于长沙高新区的多家企业面临供应链受阻、原材料断供的危机,对此,长沙高新区高度重视、多方协调,协同多个部门奔赴企业现场办公,当场沟通解决方案。
“我们以管委会的名义向相关供应商所在地区政府、园区发函,请求在复工复产、物流运输等方面给予支持。”长沙高新区经发局工作人员表示,在多方的努力下,企业并未发生供应链断裂的情形,保障了正常生产经营。
日前,一场气氛融洽的“政企晚餐会”在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北路街道举行,餐桌的一头是开福区10家“四上”企业代表,另一头则是数家金融机构,餐桌中间坐的则是开福区的联企干部代表。
餐叙中,企业抛出问题,政府、银行照单全收,并同企业展开了深入的交流,针对企业融资需求,详细为企业量身定制个性化金融产品,帮助降低融资成本,解企业燃眉之急。会后,银企双方就深入合作达成共识,意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数百万元。“一顿饭的工夫,就解决了企业的融资难题。”一位参加晚餐会的企业家如是说。
截至上周,开福区累计走访帮扶企业779家,共收集问题数693个。区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开福区将集中开展问题交办和解决行动。
项目引领,产业升级 培育工业经济发展新动能
高质量的实体经济,产业是基础,项目是抓手。
截至5月底,新签约项目数量和新开工项目数量较去年同期均增加了36个,计划总投资也较去年分别增长153%和152%;在建项目当年度完成投资额较去年同期增加125.45亿元,增长34%;新竣工项目数量较去年增加21个,实际完成投资增长75%。
进入盛夏,草木际天,在星城大地上,一栋栋厂房如雨后春笋,一个个项目拔节着长沙产业的新高度。
位于宁乡高新区的邦盛储能电池材料项目建设现场,连日来趁着晴好天气,80余名工人和10余台大型设备正热火朝天地施工。经过半年多的建设,占地309亩的项目一期工程已初现雏形。“我们正在进行厂房钢结构吊装,3个月可以完成厂房建设。”项目土建负责人王宏介绍,面积达3.4万平方米的2号厂房将是项目第一个投产的生产车间。为了加快进度,厂房建设与设备安装正同步进行,力争8月底投产。
“我们对项目一期投资从5万吨提升到10万吨,从10万吨又再次增加到15万吨,看中的是长沙的营商环境和好的储能材料产业生态!”长沙邦盛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邦迁对在宁乡的发展信心十足。
除了项目建设外,长沙积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在此背景下,众多前沿技术横空出世,占据了新技术“高点”,补上了产业链“断点”,让“高价买”变为了“平价造”,更让“卡脖子”问题不再“掉链子”。
今年5月,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布了一季度全省技术专利“破零倍增”数据:482家企业实现“破零倍增”,完成年度目标的48.2%。其中,长沙“破零倍增”企业数达66家,位居全省前列。
华曙高科便是其中之一。“去年,公司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7项,同比增长31%,累计拥有发明专利100余项,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华曙高科执行董事、副总经理程杰介绍,作为湖南省30家技术创新“破零倍增”典型企业之一,华曙高科突破增材制造领域系统软件技术难题,自主开发了全套工业级软件系统,目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拥有量居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自主产品的全球装机量超600台,国际排名前五。
良好的创新力,激活了企业产品的竞争力。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我国运动员配备的新型流线形短道速滑冰刀不仅强度高,重量更是轻了20%以上;雪车项目运动员佩戴的头盔,在零摄氏度以下仍保持良好弹性和柔韧性……这些冬奥赛场上的亮点产品,采用的都是湖南华曙高科的3D打印技术。
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产物,工业互联网集关键基础设施、全新产业生态和新型应用模式于一身,体现了互联网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的变革性力量,并逐步成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着力点。
位于雨花经开区的湖南中南智能装备有限公司则在工业互联网领域走在了前列。在公司生产车间的MES系统中,记者见到了不一样的指标,即除了产线上的各个生产指标外,显示屏上还有温度、湿度、风速等一系列标志着车间环境的数据。
“我们正在攻关车间环境与数字孪生体系相融合的技术。”在中南智能长泰机器人董事长高狄看来,仅仅记录产线数据和情况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是不完整的,只有把地理、气候等环境因素纳入系统,才可真正在系统中打造一个无限接近现实的虚拟场景,数字孪生技术的效能才会完全显现。
链群建设,长沙经验 蹚出一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推动产业经济发展,制造业企业是落脚点。对于早期的各制造业企业而言,产品定位和擅长领域的差异为日后打通产业上下游、实现链条式的产业发展模式埋下了伏笔。
2017年,湖南选取20个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作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着力点。作为省会的长沙闻讯而行、率先行动,明确工程机械、航天航空(含北斗)等22条工业新兴及优势产业链,全市的产业链建设工作由此开启大幕。
2020年,长沙以产业链建设为代表的制造业经验就被国务院“点赞”。进入2021年,长沙不断拓展产业链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双链长制”“四两工程”“四个精准”“五链融合”等一系列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形成了产业链建设的“长沙经验”和“长沙模式”,成为推动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和模范,产业集群建设初具雏形。
何为产业集群?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产业链的发展模式仅注重调配产业链上下游的供求关系,而集群式的发展在注重上下游贯通融合、协同发展的同时,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价值链”的相互“配合”,以期共同做优产业发展生态。
以资金链为例,年初,“聚基金、兴产业、强省会”湘江沙龙——产业链办与基金机构交流会在湘江基金小镇举行。长沙22条产业链与基金小镇10余只基金机构相关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商讨如何引金融活水精准灌溉制造业企业,为长沙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能。此后,长沙产业链同金融链的互动越来越频繁。
6月初,长沙市某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企业因投资设立新厂房,导致资金短缺,无法偿还500万元银行到期贷款。“尽管手上有1000多万元应收账款,但不是活钱不顶用。”该企业负责人看着手机中一条条还贷提醒短信心急如焚。
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该企业负责人参加了一场银企对接会,并结识了长沙市中小企业转贷引导基金(有限合伙)。后者得知消息后,不到3个工作日便完成了放款,帮助该企业渡过了难关。
据悉,近年来长沙转贷基金的规模与日俱增,2022年上半年已转贷超200笔,服务对象由中小企业进一步向小微企业聚焦,且“过桥”成本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越来越多的本土初创型企业因而获利。
年初,湖南省政府对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40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长沙“着力打造小巨人企业”的典型做法成功入选。
自2017年首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认定工作开始以来,全省共有1371家顺利通过认定。近年来,长沙紧扣“专精特新”导向,累计培育了533家省级“小巨人”企业,其中拥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69家。一条培育 “小巨人”企业的“长沙路径”正逐渐成型。
“稳增长、保过半,抓生产、重保障,抓产业、强动能,帮企业、解难题。”市工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长沙市工信系统将自觉扛牢“强省会”战略的主体责任,全力谱写实施“强省会”战略新篇章,以实干实绩答好时代考题,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