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位意大利导演谈电影(意大利右翼团体搅乱电影放映)

五位意大利导演谈电影(意大利右翼团体搅乱电影放映)(1)

“美国电影院”每年夏天会在圣克西玛托广场上举办放映活动 本文图均为 IC 资料图

作为现实世界的投射,电影可以是承载情感的容器,也可以是对抗恶状的武器;一张银幕的影响力可以无远弗届。正因为如此,它也往往是一些人忌惮的所在。日前,意大利罗马的一场放映活动,就引来右翼法西斯团体的攻击,继而引发全球电影界的反弹。

位于罗马旧城区越台伯河区的“美国电影院”建于1950年代。2002年,开发商买下它,计划将其拆除后改建成商品房小区。2012年,拆除工作正式启动,遭遇了当地年轻人的抵制。他们表示,这家影院很有文化和历史意义,对于这个街区的居民乃至整个罗马城来说,都是如此,绝不能为了商业利益牺牲文化和历史。随后,一群年轻人擅自闯入影院,将其占领,希望就此阻止开发商的推土机。这一占领行动由2012年持续至2014年,最后年轻人被强行驱逐。在那两年里,当地年轻人组成了名为“占领美国电影院”的民间组织,并在影院里自行放映电影,组织电影讲座。

作为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罗马与电影的关系相当密切。“二战”结束后,好莱坞电影大肆入侵意大利,不少美国电影都在罗马电影城拍摄,也让这座城市有了“台伯河上的好莱坞”的绰号。1950年代开放的这家旧影院,之所以要叫作“美国电影院”,或许正源于此。而越台伯河区与电影的关系也是非比寻常。曾执导过《黄金三镖客》、《西部往事》等影片的大导演塞吉奥·莱昂内生前就住在这一区,去年过世的贝托鲁奇也是在这里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曾执导《亲爱的日记》、《儿子的房间》的南尼·莫雷蒂现在也还住在这区。有趣的是,当初这里要建电影院,据说曾遭到附近居民的反对。他们担心电影院会带来不良青年和过多人流,让安静的社区秩序被搅乱。没想到,半个多世纪之后,附近居民再次站了出来,却是要反对将它拆除,这不禁让人感慨历史的流转轮回。

虽然占领行动没能保住旧影院,但被驱逐的年轻人却没有作鸟兽散。他们索性将“占领美国电影院”组织更名为“美国电影院”,并转移到了附近的圣克西玛托(San Cosimato)广场上,每年暑期定期放映露天电影,还称此举为“由外部来继续占领美国电影院”。然而,没想到今年六月的放映活动演变成了一场全武行。

6月16日,“美国电影院”组织放映影片《第一归正会》的时候,有右翼法西斯团体踩场滋事,结果导致四人被打伤入院,四人被警方逮捕。调查结果显示,闹事者来自极端仇视移民的新法西斯政党“庞德之家”旗下的青年学生军。据悉,被攻击得最厉害的一位受害者,主要是因为他身穿了带有“美国电影院”组织标志的T恤衫。暴徒令其脱下,在遭到拒绝后,双方发生了肢体冲突。

五位意大利导演谈电影(意大利右翼团体搅乱电影放映)(2)

因为身穿带有“美国电影院”标志的T恤衫,组织成员成了右翼青年攻击的目标。

“美国电影院”本身并无政治属性,平时也会接受一些来自罗马市政府的文化资助经费,这些年来还获得了来自意大利航空公司等企业的商业赞助。不过,因为组织者以自由派年轻人为主的关系,“美国电影院”常会在各种活动场合公开抗议法西斯行为和意大利极右翼势力。于是,组织者身穿的暗红色广告衫,渐渐就成了左派青年都认可的一种政治符号。在接受美国文化网站Indiewire采访时,现年28岁的“美洲电影”创始人瓦莱里奥·卡洛奇(Valerio Carocci)表示:“我们的电影放映活动,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具有政治维度的事件。我们会和观众展开互动,讨论诸如种族歧视、移民危机等社会问题。”

事件发生后,西方电影界颇为所动。第二天的露天放映会上,放的是贝托鲁奇的《偷香》。该片主演、英国演员杰瑞米·艾恩斯亲自到场做发言,呼吁以和平换暴力。“这些人可能是已经太有钱,太有权了,然后又想要重新找回一些存在感。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挑战。但是,我们要记住,我们都是人,一样吃喝拉撒,大家都一样。不要再让这些暴力的政治画面来伤害我们了。我们要用好自己手里的投票权——但是首先要切记,我们必须要保持住自己的人性。”

三天之后,“美国电影院”创始人瓦莱里奥·卡洛奇的女友遭人袭击,对方还留话“告诉你男朋友,最好是闭嘴”。第二天,“美国电影院”做出声明:“我们的放映机,永远不会关机。”当晚,他们继续进行露天放映,作为贝托鲁奇纪念展的一部分,这一夜放映的是《巴黎最后的探戈》。

上周,意大利电影界人士开始发声,威尼斯电影节艺术总监阿尔贝托·巴贝拉和罗马电影节主席安东尼奥·蒙达等人撰写了一封公开信,呼吁各界团结一致,谴责法西斯暴力。很快,包括弗朗西斯·科波拉、阿方索·卡隆、吉尔莫·德尔·托罗、斯派克·李、基努·李维斯、威廉·达福、约翰·马尔科维奇等在内的全球范围内多位重量级电影人,也都在信上联署签名,对其表示支持。“对于在罗马受到袭击的那些年轻人,对于‘美国电影院’的遭遇,在此献上我们的支持,我们与你们团结在一起。时至今日,还有一些人以为自己可以靠暴力手段来强奸民意,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是对于艺术和电影的伤害,是对于全世界人民的伤害,我们无法接受。”公开信中如此写到。

《第一归正会》的导演保罗·施拉德也是颇为兴奋,从那个火热年代走来的他表示,这一事件让他想到了1968年时的情况,各种社会运动与电影圈紧密联系在一起:“半个世纪之后,电影又一次地出现在了政治斗争的最前列,太酷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