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准是如何当上宰相的(铁腕宰相寇准)
寇准,穷出身的铁腕宰相,十九岁中进士三十一岁升同知枢密院事(副宰相)的俊才,澶渊大战里挺身护国的英雄,两度罢相黯然流放的官场失意人。天圣元年(1123)九月,当六十二岁的他病故于雷州流放地时,北宋王朝竟刻薄到连归葬故乡的费用都不给足,以至于护送他灵柩的队伍,走到洛阳时就路费用光,只能在巩县草草安葬。直到十年之后,才得以重新安葬于陕西渭南老家。一代名相,如此结局,可谓凄凉。
为什么会如此凄凉?就得说说,野史里上演过不少传奇表现的寇准,正史上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身为北宋杰出政治家,寇准的槽点,也早被后人津津乐道的多少遍:生活奢侈的高官重臣,得志后夜夜欢歌饮宴,相当放飞自我。脾气还臭得很,做地方官时逼着小吏陪酒,把人家喝的卧病在床。身居宰相高位后,那更是眼眶比天高,瞅谁都不顺眼,三两句话就得罪同僚,所以也常落得墙倒众人推。可这么一个满身毛病的人,却是“多名相”的北宋年间,当之无愧的佼佼者,就凭他一个独特本事:临事明敏。
“临事明敏”这好评,是宋太宗给早年寇准下的评语。就连最敏感的“立太子”问题,他也处理得相当“明敏”,宋太宗纠结该立谁时,他一句“知子莫若父”,顺利解决问题。太子被人喊“少年天子”,招了宋太宗忌时,寇准紧接着一句“此社稷之福也”,又轻松化解了宋太宗的心病——大宋王朝的继承人,就此敲定!
公元(1019年),丁谓主动邀请寇凖回朝再当宰相,此举不用说也是看准了寇准内心隐隐的骚动。应该说寇准一直很想认认真真做些有利于国家的大事。但忽高忽低的情商葬送了这一切。只怪他的情商不高,如果高的话他还会是这样吗,有利有弊,这一切都在他的身上发生了,而且还不能挽回,已经晚了。
春风得意的丁谓将寇准一贬再贬。比起苏轼的豁达,黄庭坚的洒脱,王安石的从容,欧阳修的淡然,寇准的格局就要小了许多。尽管他在雷州传授农业技术、兴修水利,开渠引水灌溉良田,修建真武堂,收徒习文学艺,传播中原文化。但那一切不过是短暂的。当一切尘埃落定后,也就是他落幕的时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