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是反派还是反英雄(小丑继超级英雄后)
不久前,第29届奥斯卡落下帷幕,韩国电影《寄生虫》可谓是杀出重围,狂揽四项大奖,名利双收,同时也在这个奖项发展至今的历史中书写了全新的章节;
另一部电影虽然最终没能斩获“最佳影片”的小金人,却仍是能被称为一部了不起的作品,它塑造了一个超级大反派的形象,却仍是让全球无数观众喜欢上了这个坏的极端、病态的角色,这个角色的扮演者最终拿到“最佳男主角”就是最强有力的证据,似乎这部电影的制作团队也预先知道了这样的结果,所以他们把这部电影以主人公的身份命名为《小丑》。
小丑,是DC宇宙中《蝙蝠侠》的一个反派角色,最初他的出现只是为了衬托那个在暗夜中行走的超级英雄肩上的责任与内心的坚守,但只是这样的存在,就足以让他成为所有超级英雄漫画与影视作品中的头号反派,有人评价他是“一个手段高明的罪犯,冷酷无情的杀手,带着黑色幽默的疯子”,但这看似纯粹的邪恶背后其实有更为复杂的考量,作为蝙蝠侠的死敌,小丑的犯罪动机不同于其他人对金钱、名声、个人野心的追逐,而是带有强烈的社会学、哲学、心理学意味。
这样的一个角色甚至让很多观众对那彩色小丑面具下面孔的好奇超过了蝙蝠侠面具下的模样,于是《小丑》这部电影可以说是作为《蝙蝠侠》的前传应运而生;
其实《小丑》所讲述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引发人思考的并不是,或者说不仅是这部电影本身,而是观众对这部电影的态度,2012年7月20日,科罗拉多州奥罗拉的一家影院在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时发生枪击案,一名蒙面枪手在放映厅内持枪扫射,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伤。于是《小丑》上映前夕,那场悲剧的受害人家属联名致信影片出品方华纳兄弟,他们认为《小丑》涉及枪支暴力的内容,可能会煽动一些人的杀人情绪。在枪击案中失去了24岁女儿的桑迪·菲利普斯写道:“我不用看《小丑》,光是看到它的宣传片,就好像看到了一张枪手的肖像。”
据说,在它放映的第一天,荷枪实弹的警察们就出现在了电影院,但这并未影响《小丑》的票房,放映三天就登上了北美周末票房榜,是史上第一部突破10亿美元的R级电影,创造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那么在《复联4》刚结束不久,在超级英雄宇宙建立起了自己的世界观后,超级反派小丑又是如何取得胜利的呢?
在小丑身上,我们看到了自己我到现在都记得大二那年开的西方文化,第一节课老师告诉我们,与亚洲文化对神全能全知的幻想不同,希腊神话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体系,那套体系里的神他们会因控制不住自己的欲念而犯错被罚,看似无坚不摧的他们身上常常有着致命的弱点;
希腊诸神的身上不仅有神性,还有显而易见的人性,但这并没有影响人们对他们的认同以及歌颂,因为相比于那些永远高高在上,无悲无喜,眼含慈悲的神仙来说,这些明显带着缺点的神更能让人们产生共情。
而《小丑》无疑在一开始,就调动了观众的共情,电影前十分钟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underdog”,面对镜子边留泪边用手把嘴角提起拉出一个笑,举着广告牌、做着滑稽的动作招揽顾客,被街上的小混混殴打戏弄,日记本上写着“我只希望我的死比我的人生更值得”,因为生病需要吃七种药来维持情绪稳定,会扮鬼脸来逗小朋友开心,独自照顾母亲,想要成为脱口秀演员,看脱口秀表演时眼里发着光,他相信自己的使命是为世界带来欢笑......(说实在话,这段看完我的心里真像压了块石头一样,非常难受,想快进)
他就像我们每一个人,吃力地抵挡着来自生活和命运的明枪暗箭,活在泥沼中却仍对未来报以微小却不灭的希冀,他也曾有过欢乐的时光,只可惜那一小点时间对于漫长的人生短暂到像根本没发生过一样,他甚至比我们大多数普通人活得更艰难些。
但如果电影只是停留在这,停留在人类对弱者天生的恻隐之心,以及在他身上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而产生共情的这一步上,那么并不能说这部电影的角色设定有多成功,因为上面所说的这些依然停留在人之常情的范围内,而对一个角色塑造最难也是最出彩的部分在于让一个在现实中会让人害怕、讨厌甚至诅咒的人,作为一个角色出现在电影中却让观众始终保持共情,甚至生出同情和理解的心情,那么这又要怎么做到呢?
弗洛伊德的学生,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曾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阴影”,借此来描述“我们内心深处隐藏的阴暗存在或无疑是层面的人格特征。阴影的组成或是由意识自我的压抑,或是意识自我从未认识到的部分,但大多是让我们的意识自我觉得蒙羞或难堪的内容。”
网络文学中有一类叫“爽文”,这种类型的文里主人公从头到尾顺风顺水,遇神杀神,且越来越强,网友们也因此用“龙傲天”来讽刺这些无逻辑可言却无比强大的逆天主人公;于是又出现了逆袭版的爽文,主人公最初常常是人善可欺的小白兔,结果遭遇了生活的无数暴击后觉醒,带着主角光环大杀四方,整本书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全部打碎重组因他而变,他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其实很多爽文都有这样的逻辑,那就是谁该死、谁该活,善恶是非的判断是由主人公来做的)
阴影是我们原始的,藏在潜意识中的感情与需求,不受世俗的道德、法律等条条框框影响,这些主人公做到了我们想做但不敢做的事,让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被约束的遗憾得到了另一种方式的圆满,所以被叫做爽文;其实《小丑》也是差不多的逻辑,只不过这个主人公变成了真正的杀人凶手,真正地站在了整个社会舆论、道德、法律的对立面,我们在看书看剧时会习惯性把自己代入主人公,而这样的主人公无疑让人很难将自己去和他作类比,于是《小丑》的导演很巧妙地只聚焦生活在底层的小丑是如何被这个自私、冷漠、残酷的社会欺负和压迫;
就像美剧《绝命毒师》里的老白虽然是个制毒犯,但没有哪个观众看的时候希望他被警察抓住,因为是生活,是整个社会,是更坏的人把他逼到了这样的绝境,甚至就像《水浒传》中的一百单八将很多不也是杀人犯嘛,但从来没有读者希望他们接受朝廷的招安,并把他们叫做“好汉”,在作者、导演的精巧铺垫后,观众得以理解他们的处境,认同他们的行为,并支持他们为了生存所做出的超出道德或法律底线的行为,说到底,这些角色,就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阴影”。
我不知道是我疯了,还是外面的世界疯了电影刚开始不久,一句注定成为灵魂拷问的经典台词就经由小丑被提出,“我不知道是我疯了,还是外面的世界疯了?”
一个真正能够牵动人心,发人深思的好作品一定不是限于个人的悲喜得失,“任何电影如果想在社会层面引起广泛的共鸣,有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它扎根于当时的社会背景,用戏剧化的手段把最真实的社会矛盾演绎出来。”
“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就是一座山。”(方方)
我们会发现,那些经典的、成功塑造出的个人悲剧,究其根源,无一不是时代的悲哀,《悲惨世界》中单纯善良的乡下姑娘芳汀怀揣着对未来的向往去到城市里却被一个青年所骗,发现自己怀孕并生下孩子后,为了养活自己的孩子卖掉了头发、牙齿,甚至最后沦为妓女,她个人的高尚品格终是没敌过法国战乱革命的时代大背景的倾轧;
《成为简·奥斯汀》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也还是无法与当时英国以财富为基础建立起的等级分明的社会相抗衡,只能相忘于江湖,而一生未嫁的英国女作家简·奥斯汀也因此写下了不朽的爱情故事《傲慢与偏见》,把现实生活中未竟的梦延伸到文学创作中,让面对同样问题的伊丽莎白和达西先生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走在了一起;
还有费兹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曾出现的短暂又特殊的“喧嚣时代”,那10年发生在一战刚结束美国发了一笔战争财,金融大崩溃还没到来,经济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享乐主义所取代,整个社会沉浸在一种疯狂的浮躁中,而单纯想用这些外在浮华包裹自己让自己爱的女孩回头的盖茨比最终也只能伴着一声枪响与这个时代一起被埋葬。
而《小丑》的背景设定在1980年代经济萧条、犯罪率极高的哥谭镇(“哥谭”一词在英语中有“愚人村”的意思,它同样也是纽约市的绰号之一),一个身体上有疾病,精神方面也有障碍的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在怀揣着希望却一次次破灭,饱受了社会的恶意与欺凌,无法在社会立足后,最终诉诸暴力。
《小丑》的导演菲利普斯本人也说他想通过影片把美国社会真实的暴力展现给观众,充分暴露美国当前面临的暴力、枪击事件等社会问题。
就在刚过去的2019年,据联邦调查局统计美国针对残疾人、种族、宗教等的仇恨犯罪达到16年最高,大规模枪击案发生417起,还记得电影中小丑对手中那把枪态度的前后变化,第一次拿到同事给他那把枪的惶恐,再到无意打出一枪后瞬间的害怕和无措,到最后出于自我保护和反抗打死三个人,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反讽,对于小丑而言,开枪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不用暴力就无法解决问题。
而更加讽刺的是小丑杀死了那三个“精英”后大众的反应,人们在没有任何去发掘事实真相的努力同时迅速分为两派,并给杀人的小丑冠上“仇富”的标签,群众带上小丑的面具上街示威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愤怒与仇恨,抗议贫富差距的悬殊,大家吵吵嚷嚷,而那些无家可归又不知道要做什么的大多数甚至还呆在精神病院里不走,在地铁里有一点冲突都能发展为群殴,围观的人权在呐喊助威而没有人拦一下,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这都是一个病态的社会。
而这部电影最最讽刺的部分,莫过于这个社会的种种弊病,是被一个杀人犯,一个精神病,一个小丑说出来的,身处其中的小丑,也不过是这个疯癫的社会千万人中的一个的缩影罢了。
最终,让我们成为自己的,是我们的选择电影快到最后,我才发现那些生活对他所有的小馈赠,那些来自旁人的掌声与善意,那些来自隔壁邻居的陪伴与温柔,都是小丑自己幻想出来的,这样的叙述手法让我想起了电影《黑天鹅》,主人公自己在幻想与现实中彷徨,在精神奔溃的边缘游走,而观众跟着他们一起看着亦真亦假的场景,感受这种精神上的错乱,很多时候不往后看,我们自己甚至都分不清那个片段是真实发生的,哪个片段是脑中幻想出的;
这种臆想,犹如梦境,被弗洛伊德解释为“不是偶然间形成的联想,而是压抑着的欲望,是通向潜意识的桥梁”,越想就代表越渴望,而小丑的渴望注定落空,原来那些被他忘记的童年时光比他能想象到最差的情况还要更差,自己是领养的孩子,母亲有精神障碍而任由男朋友对他进行殴打、虐待。
终于,光明与黑暗、善与恶、神道与魔道的反复挣扎中,小丑选择了后者。
他面无表情地捂死了自己的母亲,开始不再服药放任自己的臆想,残忍地杀死了曾经陷害他的同事,从小丑的扮演者变成了小丑,杀死了从小最喜欢的脱口秀主持人(这个主持人是一个意义深远的符号,他代表了小丑与幼年最后的温情与梦想间的连接,而小丑最终选择亲手斩断了最后的连接)。
一个小男孩儿的父母最终死于这场因小丑杀人而开始的暴动,那个小孩子亲眼看着护在他身前的父母中枪倒地,血飞溅到他的脸上,但他最终成为了蝙蝠侠,他成为了这座是他父母殒命的城市的守夜人,用生命去守护那些曾经参与暴动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后代;
世界以痛吻我,而我报之以歌;这也是小丑这个反派人物引起巨大争议的点,他无疑是不幸的,社会的残缺让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同样被生活按在地上摩擦,被意外折磨伤害,被他人欺凌、质疑,痛失所爱,有的人却选择披上斗篷、拿起盾牌、戴上面罩、弯弓搭箭、握紧锤子成为超级英雄。
”英雄和恶魔只是一线之隔,道德和罪恶在于一念之差。我们和世界可以相互毁灭,也可以相互成就。“
而这一切,只源于电光火石间做下的一个个抉择,有些人,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英雄,他们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他们也恨过,犹豫过,咒骂过,抱怨过,但最后他们终究是不愿把世界让给那些他们讨厌的人。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哈利波特》)
——end——
往期
豆瓣9.6分神作《人生果实》| 是的,人生还能这样活
《少年的你》|除了霸凌,我们在看些什么?
《阿甘正传》:自我的英雄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