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

人聪明是好事,但如果一个人过于聪明,就会被当成异类。

比如当父母回答不出自己孩子提出的问题时;

比如一个童心未泯的孩童却看透人生真相的时候。

她就成了父母眼中不太乖甚至有点怪的孩子。

没错,帕洛玛就是这样一个孩子。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

今天这部影片叫《刺猬的优雅》,由法国女作家妙莉叶·芭贝里的长篇小说改编而成。

它讲述了天才少女和粗陋门房两位女主人公对生命和人生的思索,她们通过日本房客紧密联系在一起,三个惺惺相惜的人跨越身份和年龄的界限,成为彼此世界最温暖的存在的故事。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2)

小说出版后,连续30个星期登上法国畅销书排行榜,重印50次,并先后获得乔治·布哈桑奖、国际扶轮社奖、2007年法国书商奖等多项奖项。

《巴黎人报》评价它是“全民公认,原创、幽默生动、令人爱不释手的一本小说。” 2009年,由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刺猬的优雅》在法国上映。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3)

女孩帕洛玛是位天才哲学家,小小年纪就看透了世界的荒唐和虚伪,觉得人生毫无意义,于是密谋了一个在生日当天自杀的计划,在那之前,她决定拍摄一部揭示生活为何如此荒诞的电影。

帕洛玛一家住在巴黎左岸的高级公寓里,父亲是议会会员,在外一丝不苟、严谨认真,回到家却会袜子、领带随便丢,抱着冰啤酒躺在沙发上丝毫不顾形象的看球赛,他看重工作胜过家庭,注重面子胜过妻儿。

母亲是神经敏感的富家太太,每天会花3个小时给家里的花草浇水,还不停的和它们聊天。她一边觉得自己有抑郁症,在太太们的聚会上炫耀自己连续十年去看心理医生,一边又暗地里吃了十年抗抑郁的药。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4)

餐桌上,妈妈竭力劝说帕洛玛去看精神科医生。

因为,聪明人有时也会无助,清醒的人也会不快乐。

而帕洛玛是这个家里唯一一个清醒又聪明的人。

因为清醒,所以痛苦。

因为清醒,所以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5)

她讨厌餐桌上侃侃而谈却不辨事实的大人,他们就像活在鱼缸里的金鱼,恨不得将自己搬进博物馆展览,以此来炫耀自身的优越感,但却不记得,活在鱼缸里的金鱼,始终是不自由的。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6)

大人们的世界自有一套成熟的运行法则,衣服、包包、手表等都成了他们身上最鲜明的标签,这个标签一旦被打上,他们便不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而成了身份和金钱的附庸,但对于这个事实,大人从来不愿承认。

偏偏,这块遮羞布被一个11岁的女孩揭开了。

遮羞布下,荒诞、虚伪、自私、冷漠……几乎集齐了工业化时代人们身上所表现出的所有缺点。人为物役,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金钱的奴隶,人性纯真的光韵被一层层消解。

所以帕洛玛痛苦,她看不到人生真正的意义。

而就在这时,她发现了一个关于门房勒妮·米歇尔的秘密。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7)

勒妮是那种放进人堆就再也找不到的存在。邋遢、不修边幅,又丑又胖,像谢耳朵一样从不逛商场,发型更是几十年都没变过,黑黢黢的脸上布满冷漠、麻木。

可一切都随着日本房客小津格郎的到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初次见面,小津格朗就通过勒妮说出的书中格言,洞悉了她深藏于内的丰富灵魂。

他通过猫咪的名字猜到勒妮喜欢列夫·托尔斯泰,于是将一套精装版《安娜·卡列尼娜》送给她,勒妮虽然只简单道了谢,可上扬的嘴角却轻易暴露了心情。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8)

勒妮是一个内心充盈的女人,她看似冷漠麻木、不近人情。但生活之外,她还有一方不为人知的小天地,那就是她的书房。

她研读弗洛伊德、胡塞尔和中世纪哲学,对艺术、文学如痴如醉,看到小津先生家的画,相符的电影台词就脱口而出,对书中名言也如数家珍。

她博学却不卖弄,丰富而又内敛,内心温柔而善良,不管经历什么,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热爱,和那些侃侃而谈的大人一点都不同。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9)

一个读书识字的女人,在当时男性中心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的法国是不被容忍的,所以勒妮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的维持着表面的谦卑和“门房的身份”,她感谢小津先生的懂得,却也害怕这份懂得会让她成为一个“自命不凡的门房”。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0)

“米歇尔女士让我想起刺猬,浑身竖满尖刺,像一座真正的堡垒,但我认为,她和这些表面慵懒的小家伙一样,内心深处其实很细腻,性喜孤独,而且异乎寻常的优雅。”

勒妮很幸运,小津先生读懂了她,帕洛玛也懂她。

小津先生温和知礼,他真正把勒妮当成一个人来看待,而不是她是谁、她做了什么,纯粹是因为她这个人无与伦比的优雅和美丽。他让勒妮从卑微中走出来,抛开身份和地位,回归到一个纯粹的人的意义。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1)

而帕洛玛和勒妮在一起时,终于露出了属于孩子的纯真笑容,这在她和家人相处时是从来没有过的,勒妮简单而又纯粹,怀着对生活最大的爱和真诚,第一次聊天,她们就看到了彼此内心深处住着的那个有趣的灵魂。

尽管一开始带着秘密被揭穿的慌乱和无措,但真正感受到对方心意的那一刻,他们之间同频共振。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2)

妙莉叶·芭贝里说,我们都是孤独的刺猬,只有频率相同的人,才能看见彼此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优雅。勒妮、帕洛玛和小津先生,三个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份和生活环境的人,因为彼此之间这份珍贵的懂得而不再孤独。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3)

正当所有的一切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时,勒妮却意外死于车祸,那天和无数个普通的早晨一样,不同的是,勒妮已经做好了好好去爱的准备,然而故事却毫无预兆的走向了终点。

遗憾吗?当然。

一个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一个从来不曾得到公平对待的人,终于有机会看到阳光了,却死在了黎明到来前。

可当勒妮说出那句“我的心就像一只蜷缩成一团的小猫,我想和您喝最后一杯清酒”的时候,我们便知道她是满足的,她在小津先生的眼中看到了爱、珍惜和懂得。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4)

“重要的不是死,而是在死的那一刻,我们正在做什么,勒妮,你正在做什么呢,你正在准备好去爱。”

勒妮的去世,让帕洛玛第一次直面死亡,或许比起悄无声息的离开,找到自己生活的意义,才是人生的终级奥秘。

哲学家论天才(11岁天才哲学家密谋自杀)(15)

这一刻,她长大了,勒妮用死亡教会她最重要的一课。

人生本就是无意义的,但你可以在有限的时光里,将自己的人生活得不一样。

如何选择,决定权在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